书城工业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728200000021

第21章 责任落实到位,安全才能到位(1)

责任是落实的灵魂: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责任心

岗位责任制是企业按照生产、工作岗位的职责所建立的一种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以利于责任的执行。但岗位责任制的执行还在于员工的责任意识,因为一个人若想逃避责任,就可以找出千百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因此,岗位责任制的实质还是以员工个人的责任落实为保障。

有一家企业准备从国外引进一条先进的生产线,生产线价格昂贵,企业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为此,企业专门为这件事成立了一个“设备引进团队”,团队的成员包括总经理、总工程师和其他一些相关的领导。在开赴国外前,他们之间约定了一条决策的工作原则:决策依照民主集中制,责任由集体承担。

在实际工作中,总工程师发现,这条生产线不符合企业的要求,于是提出不要引进这条生产线,谁知,其他的领导都不同意他的意见,他们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最后,本着“决策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总工程师的意见被放在一边,引进了生产线。

可是引进之后,才发现生产线与企业现有的机器设备不兼容,花了大价钱买来的设备最后只能躺在企业的仓库里睡大觉。

最后,依照“责任由集体承担”的原则,整个小组承担共同责任。他们是如何承担的呢?每个人扣除2~4个月的工资,如此大的损失就被集体责任化解了。

很明显,这是一个以“集体责任”的名义将责任悄然分解的典型案例。企业的领导者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实施岗位责任制,设定每个人必须承担的责任,比如,承担生产线价格谈判的责任,承担技术鉴定的责任,承担最终决策的责任,,等等,让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岗位责任。否则,长此以往,员工都会形成这样的依赖心:我没事,我不必太在意,反正天塌了有其他人和我一起顶着,大不了责任分摊!

须知,责任虽然可以经由集体分摊来处理,但是,由于员工个人责任心不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的其他隐形危害,如企业的成本浪费,企业的名誉受损,等等。

所以,在落实责任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搞“大锅饭”的局面,应该树立员工强烈的个体责任意识,明确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出差错。

消除管理低效率、消除扯皮推诿、消除责任真空,最佳的办法就是将所有职责一次划分到岗位。这也是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不二选择。

岗位责任制建设的关键在于责任的落实、责权利的统一和执行力的提高,为切实发挥岗检作用,必须在推进落实上采取措施,千想万想想思路,千抓万抓抓落实。

岗位责任制为责任承担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而最终承担责任或者造成责任缺失而导致安全事故的是责任岗位上的“责任承担人”。员工是企业责任承担的主体,有着强烈责任心的员工,是岗位责任制落到实处的保证。

落实任务先要落实责任:责任到位,执行才能到位

要想将责任落实到位,首要条件是明确责任,对工作负责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但是责任并不是盲目承担就可以的。企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只有那些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的员工,才能更好地落实责任。有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不清楚自己的责任而造成的。当员工认清自己的责任,知道哪些是自己分内必须做好的,哪些是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基础上才可以做的,他们才不会顾此失彼,才会主次兼顾,才会把事情做好。

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责任才能落实到位。当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后,你才会统筹安排,认真学习与你的责任相关的知识、技能,全身心地投入,真正把劲使在刀刃上,及时堵住安全漏洞。

同时,一流的执行必有一流的把关,否则即使责任不缺位,也有可能因为疏忽或考虑不周全而导致执行不完美。所谓一流把关,就是对交到自己手上的工作,要检查再检查、细致再细致、考虑再考虑,以确保万无一失。

在荣事达生产车间,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高高的个子,白净的皮肤,戴着一副蓝框的眼镜,透着一股斯文气,怎么看也难以将他和生产工人对上号。

这个人叫张海滨,是荣事达新能源公司的品质部经理。他的办公室在车间隔壁那栋办公楼的三层,但他每天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车间,戴着安全帽,和工人一起讨论、一起工作。有时工人开他的玩笑,说他是全公司唯一一个不坐班的经理。他听到这种变相的夸奖,总会笑着说:“那都是被逼的,产品的质量就是我的命根子啊!”

2006年7月,他负责进行“减少电池厚度”的项目,这又将是电池能源领域的一项突破,所以,对于质量的要求极其严格。

他一刻也不敢放松,不断察看操作工人对涂布工序的操作情况,并时时提出指导意见,一会儿指出这块涂布面密度太大了,会影响电流的传导;一会儿又指出那块密度太小了,会影响电池的寿命。有时,他还会亲自操作,为工人做示范。在他手下干活的工人,都有一个感受:不把活干到100%完美,这个经理是不会罢休的。

就这样,在张海滨严格的督导下,涂布工序的涂布面密度以及正负极配比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彻底解决了成品电池的厚度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池的电流稳定度。

企业就需要这样的一流把关者。一流的执行就要及时了解事情的变化,以便迅速作出调整,保证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在执行中,责任心往往比能力更加重要。有责任心但缺乏专业能力,可以想办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有专业能力但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可能难以发现和解决问题;有专业能力再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就可以获得最好的结果了。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很多人的想法,他们认为责任是那些有权人的事,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员工,只要安安稳稳地做事就好了,出了错,自然有领导来承担责任。这是一种极端。还有一种极端,就是“乱负责型”。每项工作都有自己的安全标准,很多都涉及一定的生产技能,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做的,而且企业都有明确地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于每名员工的责任有明确的划分,千万不要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乱“负责”,否则只会造成想象不到的损失。

2010年7日19时40分义煤集团兼并重组的巨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该事故共造成26人遇难。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果元乡的巨源煤矿是义煤集团在河南省煤矿兼并重组中整合的一家15万吨小矿井,本身不属于高瓦斯矿井,当时资产尚未移交,正处于查排隐患阶段。

事故发生时,义煤集团派驻该矿的矿长到焦作参加安全资格证的学习考试,于是矿方借机私自组织矿工下井,打开工作面作业,结果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矿方违规作业、私自组织矿工下井。该煤矿管理管理混乱加上事发后矿方负责人逃逸,给人数核查制造了较大困难。

在隐患排查阶段,是不能组织工人下井的煤矿主对于这一点应该非常清楚。但是,明知是违规的,还是昧着良心组织矿工下井,这是无视安全责任的结果,是在拿工人生命开玩笑。在这种意识下,26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也就可以避免了。

现代企业中明确的责任体系,是让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只有真正清楚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将责任执行到位。

有监督才会有落实:用监督堵住行动的漏洞

安全责任要想落实到位,仅靠自觉是不可能的,靠挂在墙上的制度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制度是死的,环境却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跟进、检查与监督。

IBM前总裁郭士纳曾说:“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如果你强调什么,你就检查什么,你不检查就等于不重视。”人们都不会十分在意没有人去强调和检查的东西,不检查就代表不重视,就代表它可有可无,既然如此,谁还会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这种“可有可无”的事情上呢?如果你想保证多项工作都得到切实的执行,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跟进、检查与监督。如果管理者无法负起检查监督的责任,及时堵住制度的漏洞,后果很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众所周知,四川火锅享誉全国,然而,既曝光重庆胖妈烂火锅店的“地沟油火锅”的一年后,另外一家知名火锅店的“口水油火锅”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2011年7月28日,有记者爆料,重庆老堂客火锅这家拥有几十家店面的连锁企业竟然将顾客吃过的火锅油再次回收利用,并且还打着“防止技术泄密”的旗号禁止老油出堂。

原来在这家火锅店里,即使是顾客花了钱,这些火锅油也不能打包带走。这是为什么呢?

服务员的答案是,他们家火锅的独特之处在于秘制的火锅底料,而且“这些”底料是一次性的,不让顾客打包的目的就是防止技术泄露。

但事实却是,该店的后厨服务员将顾客吃过的底料油端来后,不是处理掉,而是倒进了满是污垢的不锈钢大桶里,然后经过厨师用铁勺及篦子几次过滤,除去火锅油中客人吃剩下的残留杂质后,再次被倒入大锅熬制。当这些火锅油经过加热处理、晾凉后,工作人员就会用封塑机对其重新进行装袋封口,而没有经过任何质检部门的检疫,更没有人进行监督,包装袋除了印有“重庆老堂客火锅专用”字样,还赫然印着QS标志.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的首字母,意为“质量安全”,是食品市场准入标志。但是这个火锅油包装上除了标有商标外,应有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成分和添加剂等信息都没有。至于卫生状况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

食品行业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是一种特殊行业,必须严格进行监管。但是,就是因为凭借着老字号的信誉,监管部门管理松懈,让“口水油”以可乘之机,让大众的安全失去了保障。这样的企业没有安全责任意识,没有将安全落到实处,担不起人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