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新疆
7274200000006

第6章 日落伊犁河

伊犁一直是我梦想中的旅行目的地。在我的概念中,中国漫长的国境线上,伊犁才算真正意义的边疆。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汽车一进入伊犁境界,就呈现出一片绿油油,不愧为“塞外江南”。伊犁河谷与四周的环山共同培育了这片不同于新疆其他地方的“风水宝地”。

这里是新疆土地最肥沃、物产最丰盛、气候最宜人的地区。文明悠久灿烂,丝绸之路北线从此出中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治新疆者,必先有伊犁。

我对伊犁的向往,不仅在风光,而是因为小时候读近代史,这个地名曾反复出现。

纪晓岚得罪了皇帝,被发配到伊犁军前效力,结果几年后吃得很肥地回到京城。林则徐禁烟失败,流放伊犁,修渠屯田。左宗棠督抚北疆,一战成名,从沙俄手中收回伊犁地区。解放后,新疆建设兵团的故事,更是伊犁河畔边疆激情浪漫的美丽传说。

夕阳时分,到了伊宁的伊犁河大桥。

天山终年积雪的北麓下,伊犁河由东向西滔滔而去。河水依山而走,形成一个宽敞开阔的扇形平原。河水两岸,山势由陡峭到低缓,由苍翠到浓绿,两岸青草碧绿,牛羊点缀其间。

古时月氏人、乌孙人、突厥人等生活于此河流域,唐代西征大军和蒙古成吉思汗的铁骑曾凭着木筏泅渡滔滔伊犁河水。

晚清年间,两广总督邓廷桢协力钦差大臣林则徐禁烟,与林则徐同时被革职,一同充军伊犁,并逝于此。他写过一首《伊丽河上》:“万里伊丽水,西流不奈何。驱车临断岸,落木起层波。远影群鸥没,寒声独雁过。河梁终古意,击剑一长歌。”竟是不尽的英雄气概。

在伊犁市区,就可以远眺天山连绵不断的雪峰。

在河的两岸,满是浓郁的胡杨树和灌木丛,开得纷纷扬扬的芦花,随处飘荡着绒白的花絮,轻轻掠过河面,飘向远方。

河边还有一望无尽的白杨林,这是种体味细致,善于感知的植物。立秋的节气一过,便会有一两片黄叶飘落,昼夜间的温差拉大了,风中夹带着丝丝凉意。

远处的田野和果园里,金黄的稻穗,通红的苹果,在落日熔金的晚霞里,天地融为一炉燃烧的烈火,把秋的浪漫、秋的意境渲染到了极致。

夕阳里,偶尔传来倦鸟归林的鸣叫声,河水拍打岸石的潮涌声。晚霞倒映在水面上,仿佛点燃了一片明晃晃的河水,在无限的动感中,一层层被燃向了远方。这时的城市是静的,空气是静的,河水也是静的。

这里与北京的时差为三小时,晚上九点天黑。如果是晴天,每个傍晚的夕阳都是壮丽辉煌无比。所以去伊犁的话,别太急着吃晚饭,晚上八九点时,风景才是最好的。

伊犁河畔的落日,将河水着成金银交织的璀璨亮色。

仙境那拉提

那拉提,号称世界上最美的高山草原,天山南麓色彩斑斓的雪山群峰起伏,阳光穿透云层,滑过哈萨克人的毡包羊群,有种摄人心魄的美。

那拉提草原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上,西接新源县城乃至伊宁市后直通312国道,东面沿着古通道接巴伦台的公路。横贯天山的独山子——库车公路也是经由那拉提草原连接的。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具有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深峡纵横、森林繁茂,草原舒展交相辉映,是无数哈萨克牧歌吟唱的仙境之地。

那拉提在蒙古语中是“太阳”的意思。“那拉提、那拉提”,当蒙古人越过寒冷的雪山,历尽心寒,看到暖烘烘的阳光,那拉提由此得名。从新源县到那拉提草原,一路走来满眼景色;远处高高低低、浓浓淡淡的草原一直伸展。

这里生长着著名的西域天马,伊犁马骏美彪悍,以耐力强速度快而闻名天下,自古以来都是最上乘的军马。

这里的哈萨克族人,淳朴爽朗纯真。据说如果到了草原的深处,随便找一个毡包做客,他们会为你杀一头羊,而他们平时所食不过是奶酪和马奶而已。

一碗热腾腾的奶茶,拉近了我们和草原的距离。没有太多的语言,更没有虚情假意。大碗伊犁老酒,大块肥羊肉,以及牧歌遍地,鲜花满山,草原用最朴素的方式,迎接每一位远方的客人。在那拉提受到的热情招待,几乎让我们醉倒在毡包里。

草原上的牧民,热情地与我们打起了招呼。由于距离太远,我们互相大喊,却彼此只听到了风声掠过。旅程中这样的擦肩而过,也会成为难忘的美好细节,有时只需要一声招呼,一个微笑。

那个美丽的季节,难忘我与那拉提的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