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野性的旅程
7273900000001

第1章 高原上的猜想(1)

当我第一次与大西南高原亲密接触的时候,就像即将打开潘多拉盒子,里面盛满我所有想象。

走在高原的边上

初上高原印象九寨

大学毕业那一年,我与几位同学相邀,挎上背包,从武汉出发踏上前往九寨沟的列车。

初次相见,是一种美妙。当时,九寨沟并不像现在这样家喻户晓,它被发现具有偶然性。20世纪70年代,一群伐木工发现了它,并手下留情,给后人留下了一片仙境。我们如此迫切赶着去,完全是出于一种神往。

列车经过湖北襄樊、陕西安康和汉中后不久,就转入崇山峻岭。我们在四川广元下车,后改乘长途公交汽车,经甘肃的碧口镇一路颠簸抵达文县,继而前往九寨沟。文县是甘肃最南边的一个县,白水江穿越全境,公路沿河修建,一条险峻而又狭窄的泥土路,尘土飞扬。一路向西北行,山势随着海拔的提升逐渐变得陡峻。我的心绪随山而飘,飘进中国西部,飘进青藏高原,飘进岷山山脉的怀抱。

白水江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从九寨沟所在的岷山深处流出。它流向东南,汇入白龙江,汇入嘉陵江,最终在重庆注入长江。我们乘坐的老式公共汽车在山峦与河谷间蜗牛般爬行。透过车窗,从山上往下看,江水似一条白练;从山下往上看,山野苍茫。从四川进入甘肃,峰回路转,又回到四川。从大山的面貌来看,山青水绿的四川与黄土坚壁的甘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便是高原呈现出来的峥嵘。文县就位于这样一个寸草难生、高山耸立的干旱河谷地带。那时的文县规模很小,几百米长的街道,差不多就是整个县城的全部。街面上摆着几张台球桌,几乎就是市民娱乐活动的全部。那儿的山很高,下午4时,太阳差不多就落山了。我们在县城转悠,除了感受山谷里吹来的新鲜空气,记忆中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印象。当天,我们在文县住宿,观看了一部名叫《异想天开》的影片。这是黑魆魆的一晚。

7月,横断山进入雨季。从文县出发,泥泞中,我们继续向西北方向的九寨沟前进。由于暴雨引发泥石流,我们的行程几乎受阻。好在司机经验丰富,南坪和文县对开的班车将乘客互换,我们只需翻越塌方处就可前行了。

此时的九寨沟是原生态的,一条土路沿着沟壑伸向大山的深处。夏季,山谷里满目苍翠,溪流、绿草、野花,将九寨的牧场和海子点缀得绿意盎然。

我们惊叹于九寨的沟和水,那是九寨的灵魂。九寨沟碧蓝澄澈的水是我们从没有领略过的美,从芦苇海、五花海,直到箭竹海,一路惊艳。水形成了九寨沟动感十足的泉、湖、滩和瀑布。众多的海子,在周围山峰的怀抱中,点点相缀,将九寨的沟与沟连结,形成带状。这些海子装扮着沟内的九个藏羌村寨。那时的九寨沟内通公交车,景区也无购票之忧。我们一行直奔九寨深处紧靠原始森林的日则沟,并在那儿的日则沟宾馆就住。说是宾馆,其实条件简陋,一间大屋子,并排置放了十余张床。由于没有其他游客,我们一行四人享九寨沟的诺日郎瀑布,宽达140米的水帘从两山间飞出,落差20米,气贯长虹,直泻山崖。

受了一次难得的宽敞。上世纪80年代,是流行交谊舞的时代。晚上,在小小的宾馆里开了一场PARTY,算是与时代同行。

由于时差和山谷幽深的原因,九寨沟的天亮得晚。清晨,我们从浓雾中出发沿着日则沟往回走,开始悠游九寨。

日则沟、则查渣沟和树正沟是九寨主要的三条沟,呈“丫”字形分布,沟内绝大部分海子和瀑布景观都集中于这一带。那时,虽说原始,但沟内已经有了一些初级开发,部分丛林深处架起了木栈道,尤其是箭竹海上游一段。我们时而徒步山道,时而穿越丛林或藏寨。脚下流淌的溪水,身旁高过人头的灌木丛和芦苇,野趣纵横。我们转悠于各个村寨和山水之间,陶醉于纯粹的自然山水之中。在熊猫海,我们遇到了可以观看或参与的活动——峨眉电影制片厂正拍摄故事片《熊猫》。他们带来的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让我们异常欣喜。这里原本就是大熊猫的栖息地,在神奇中,不知不觉置身国宝的世界。

诺日朗是三条沟的接点,往西北方向是去长海之路,沟口之路是树正沟。

九寨沟内瀑布之最——诺日朗瀑布,就位于三条沟的接点旁。诺日朗瀑布之美,不在落差,而在于宽阔、绵长。一处断崖,将山谷拦腰截断,溪流从灌丛中倾泻而下形成瀑布。站在瀑布之下往上观看,千百条水练从小树丛中磅礴而出,仿佛从天而降,化成一面白色水幕墙,气雾蒸腾,蔚为大观。

九寨之水给了我们好心情。在树正群海,清澈的溪流从沙棘林中穿过。虽然是夏天,但河水依然冰冷刺骨,我下到河中行走了一回,意味悠长。长海是九寨沟内最大的一个海子,呈S型走势,形“宝葫芦”。从诺日朗前往长海得乘坐一段公交车。深蓝色的长海,深不见底,碧波荡漾。站在长海边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穷尽湖的另一头,即使是岷山山脉主峰雪宝顶。终年积雪的雪山为长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融水,而长海之水又滋润了九寨沟众多的山涧溪流。

在九寨沟,我们欣赏了绝美的风光,醉心于熊猫海、诺日朗、珍珠滩、五花海、树正群海、五彩池和长海之间……在我看来,九寨沟的奇特,首先是水,然后是石,其根本原因是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的碳酸钙堰塞地貌,这种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呈乳白色,在九寨各处海子湖底或湖畔的枯树之间随处可见。由钙华形成的海子,犹如一面面明镜,树在水中,根须漂浮水面,形成一个个梦幻之境。

那时的九寨,拥有清新的空气,晶莹的雪山,茫茫的森林,幽静的湖泊,以及淳朴的人文生态环境,神奇而又奇特。初始的印象和原始的美感,从那时起,如梦九寨,始终萦绕在我的心中……

峨眉,原来如此

北起甘肃岷县,南止于峨眉山的岷山山脉,我将其定义为横断山脉的东缘。在地质年代,“北漂一族”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强烈撞碰,因“逆冲断层”作用将岷山山脉抬升,四川盆地下沉,于是岷山成为中国一条显著的东西地理分界线——也就是盆地、丘陵向高原过渡。

强烈隆升、褶皱而成的岷山山脉在撞碰过程中,孕育了许多著名山峰。

我们最熟悉的便是位于东经103.8度、雄拔突兀的雪宝顶——中国最东的一座雪山。

黄龙位于九寨沟南边,雪宝顶之北,三个地方直线距离仅50公里,成南阳光、水位、钙华,决定了水的变化。黄龙因此成为“人间瑶池”。

北一线,甚至可视为同一景区。但从九寨直接去黄龙或雪宝顶,山势纵横,崇山峻岭之间几乎无路可走,必须舍近求远,绕行松潘县进入。处于一条环行线上的九寨、黄龙和雪宝顶,现代旅游开发将其纳入了同一线路。黄龙相对于九寨,海拔已经高出了许多,汽车盘山而上,险象环生。黄龙是奇妙的,喀斯特地形塑造了黄龙的神奇。

同样都是水的演绎,九寨和黄龙创造出来的神奇各展千秋。从地质构造上看,黄龙沟,背倚雪宝顶,面临涪江源,以喀斯特地质为主。行走黄龙,可以观察到黄龙寺南侧的一条断裂带,此乃造就黄龙之水的源泉。在河床、流水、树枝“生物喀斯特”以及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之下,水中富含的碳酸钙泉水,升至地表,释放二氧化碳。然后,水分蒸发,碳酸钙沉淀凝聚,形成了独特的钙华滩流喀斯特堆积地貌。

在阳光的照耀下,同源的池水因色泽不一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奇观……往南走,大渡河流经石棉县后,来了个90度大拐弯,将原本遗世独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的峨眉山,圈进了岷山山脉的范畴。在此,我姑且将峨眉山当做是岷山的一部分。

峨眉山,是四川乃至中国西部最早开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之一。初次入川的人往往都会将峨眉山作为旅行首选地。从人文角度看,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不但是中国四大汉传佛教名山之一,也是横断山地区最具汉文化特色的山峰。

我去峨眉山时在初冬,时机并不是很好。从乐山出发,夜宿峨眉山市,次日登山。第二天,我们乘坐汽车盘旋而上,到半山腰,雪花飘飘,道路开始结坚固的玄武岩,支撑了峨眉山。

冰,车辆只能穿防滑链前行。行走峨眉山,欣赏人文景观只是其中一个理由,其实,这里的自然景观才是我最关注、最感兴趣的。峨眉山最富想象力的景致不在山巅或山间,而在我们的脚下。穿越时空,大胆想象。在某个年月,处于褶皱断块山地的峨眉山,因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后来,山体内部因为瀑流的强烈切割,进而形成了海拔超过2000米的峨眉山奇峰异貌。

从下往上,峨眉山地形多种面貌并存,有石灰岩层中的岩洞地貌,花岗岩及变质岩形成的深切峡谷,山顶坚实的玄武岩熔岩平台。峨眉之奇,在于具体的小构造和细节。譬如岩石,我们在攀登峨眉山时手边或脚下随时可见的黑色、暗绿或灰色石头,都是两亿多年前从地幔中喷出的玄武岩。

九寨、黄龙和峨眉,共同构筑了岷山山脉丰富而又美丽地貌奇观。从岷山开始,我开启了横断山的转山之旅。

抱一抱,四姑娘山

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这是海子的诗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两句。读着诗,引发了我对四姑娘山的遐想。位于四川阿坝州的小金、汶川和理县三县接壤处的四姑娘山,是距离成都最近的雪山。这座山可视为雪山发烧友们首选的徒步或登山目的地。从成都去四姑娘山是我自驾旅行的开始,这条公路目前完全是柏油路面。高速公路经过都江堰,抵达映秀镇后再经过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翻越巴郎山,一路尽皆自然与人文景观。四姑娘山目前的住宿很方便,日隆镇是大本营,有四星级宾馆,如果自带帐篷,在景区内宿营则是一种更加美妙的享受。

巴郎山不高,驾车穿越依然刺激。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一段峡谷路,分布着茂密的阔叶林。穿越峡谷之后,便是盘旋上山之路。汽车经过三个云层后,只见四千余米的垭口山石风化,积雪绵延。站在垭口观看,山两边云海苍茫,众山巍峨,公路几乎倾斜着建于山坡之上,谷深不能见底。“蜀山之后”四姑娘山是邛崃山脉的主峰,确切地说,邛崃山脉包括巴郎山、二郎山以西部分和夹立于观景台,抬头便是雪山,此景只应童话里有,现在就在眼前,不想激动都不行。

金山的全部。

“四姑娘”是个好听的名字,有好事者充分展开想象力,编了一个斯格拉山神的故事,并将山神的四个女儿刻画成勤劳善良、敢斗黑魔的保护神,于是备受这里山民们的尊崇。四姑娘山实际上是四座紧密相邻山峰及周边多座被冰雪覆盖的五六千米以上雪峰的统称,其中尤以身材苗条的第四座山峰最高。

四姑娘山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指四座紧密相邻的山峰;二指四座山峰中尖削陡峭、直插云天,至今无人登顶的第四座——最高的“四姑娘”峰。“四姑娘”

很美,山顶部分被积雪永久覆盖,洁白晶莹,俨然一位美少女。尤其在晨曦的照耀下,当薄雾似轻纱缭绕之时,四姑娘山巅更像一位少女丰满的乳房,婀娜曼妙。

在雪山下联想

我们驾车沿山而下,至沟口几公里处,有一个叫猫鼻梁的观景台,是观看四姑娘山主峰全景最佳地点之一。

四姑娘山风景区,还包括双桥沟、长坪沟和海子沟,主峰在长坪沟和海子沟之间。海子沟,顾名思义多海子,沟内有大海子、花海子、犀牛海和双海子等多个高山湖泊。双桥沟是三条沟中开发得比较彻底的一条,也是景物最丰富、最集中的一条沟。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双桥沟曾经被冰川覆盖,冰川在沟口岩壁上侵蚀出的刻槽,至今依然清晰可辨。狭窄的沟谷九曲十八弯,车过峡谷,豁然开朗,千姿百态的沙棘林,高耸挺拔的云杉树,溪水滔滔的枯树滩映川西红杉,穿行其中,就像走进童话的世界。

岷江柏木,像位绅士款款向你走来。

入眼帘。这里是藏民居住地,藏寨点缀于半山腰,山谷是狭窄的牧场。继续向纵深挺进,双桥沟景色灿然。

喜欢山,尤其喜欢雪山,走进双桥沟,高原和峡谷之美在这条三十余公里长的沟内尽情绽放。

五色山,壁立之山,矗立于双桥沟沟口不远处。人参果坪是欣赏五色山的好地方。秋天,五色山下溪流纵横,枯草泛黄,沙棘殷红,杉林挂黄。雪山、冰川融水注入山涧,弯弯曲曲流淌于崖边、灌丛和林间。河滩上,是一片枯木林,立着的,倒着的,任凭风化、雪冻或水之洗礼。开阔的草地是牛羊和骡马的牧场,动物们在这里悠闲地吃着草,享受着暖日的阳光;坡上台地,针叶林笔直挺立,绿的、黄的,努力往上攀爬,直至林线。从谷底看,五色山看似一只爬行中高高抬起头的蜗牛。蓝天、白云、绿树、黄叶,还有银灰色的石灰岩和花岗岩,五种色彩将山装扮起来,千万年前,地质造山运动在此强烈抬升、褶皱、扭曲或崩塌。曾经的海洋沉积物被推出地面,山体在抬升或下陷过程中发生连续断裂,生动地讲述了它在地质年代所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百万年来,由于山体隆起和冰川的侵蚀作用,五色山变得角峰如刀刃,成为了山之经典。

不只是五色山,在双桥沟,几乎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质。我们分段往纵深走。撵鱼坝枯树滩前的尖子山,无论是从正面看还是从倒影来看,每个角度都是雄壮又博大的;猎人峰,角峰如刀刃,丰富的层次感,使它成为了具有观赏性的山;老鹰岩,那鬼斧神工、惟妙惟肖的鹰嘴,使它具备了象征意义;野人峰上未必有野人,却是一座气势磅礴的山;阿妣山,一座突兀的“金雪山脚下的“处女湖”让人忍不住想跳进去。

四姑娘山之猎人峰,尖如斧削。

字塔”横亘于此。我们到达那里,算是抵达了沟的最深处,感觉似乎也走到了世界的尽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阿妣山下,谷地开阔,布满了丰富的林木。这里是红杉林、沙棘和灌丛组成的世界;山腰,岩壁上的悬冰川可望而不可即。冰川融水化做高山瀑布,飞流直下。这里是车道,也是徒步的终点。

看山观石,在四姑娘山,非双桥沟莫属。尽管在双桥沟无法领略到四姑娘山主峰的风采,但双桥沟呈现出来的独有的灵性和气质,使它成为了一座由雪峰、岩石、冰川、溪流以及动植物构成的天然博物馆。

当历史照进现实

四姑娘山主峰下的长坪沟,因为不通公路,所以我们只得骑马进入。骑马甚至也无法走完全程,因为道路太险太窄了。长坪沟与双桥沟不同,区别在于长坪沟古道悠长,峡谷苍茫。峡谷间,树木、灌丛幽闭,坡陡水急,高岩飞瀑,飞喷迢遥。对喜欢徒步的人来说,此地是一条参与性和体验性都比较强的沟壑。我们骑马而入,过了栈道,路就难行。当然,好的景致往往都在深处,长坪沟亦不例外,越往里走,越美。景区内,群山耸立,风起云涌,岩层叠履,云遮雾盖。冰川融水滋润了长坪沟内的原始森林、草坪、溪畔的一草一木,万物疯长。

长坪沟的神奇,在于沟的尽头与毕棚沟连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