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礼仪全书(智慧必读丛书)
7270200000034

第34章 有礼有节的社交(5)

在现代化的办公室里,男女共处一室,此时男女同室相处就有许多微妙之处,有的职员不了解一些处理此类关系的办法,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和感情,导致同事间的不和,但你要相信,如果男女相处时如能注意到如下基本原则,相信冲突一定会大为减少:

首先,同事与同事之间应彼此以独立的个体相对待。不可将对方视为整个性别的代表。如果男性或女性要求我们替他们开门或搬东西的话,我们宜以平常心视之,自己不应存有不得不去做的心理。在称谓上也不可太让人想人非非,使别人误以为你们之间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亲密关系。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镜头:有些人与办公室的异性交谈时,往往凑得很近,而同事的反应却步步后退,或靠近座椅背上,交叉双臂于胸前等等,同事之所以如此举动,是因为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侵犯了他的个人空间区域,造成了一个不和谐的交际环境,即所谓的“交际场”,所以,他采取一些行动,一方面暗示彼此之间的等级差别和疏密关系;另一方面对不和谐的交际场进行“微调”,以便在一个较为舒适的心理及空间环境中进行交谈。

人际交往过程中,男女同事身体间的距离过近不好,过远就好吗?这种极端的做法同样也不可取。

如果与同一单位的男女同事交谈,彼此保持“过远”的距离,就都会感到别扭、不舒服,甚至还可能导致相互猜疑,产生误会,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你们之间正常的关系,甚至有可能演变到“视为路人”的地步。另外,要注意的是任何人都不应贸然闯入对方的房间或办公室,更不可以在对方面前砰然一声关上门。对方确实有需要时——如身负重物,才可以替对方做开门、关门等服务。男女同事在递茶倒水或清洗等工作上应持公平态度,女性既不可把这些工作全推到男同事身上,也不可以把这些工作理行当然地视为自己分内的事。在会议进行时,女性不应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以成就自己的贡献——除非她自愿。男性也不可以把会议上所交待的任务都往自己身上揽。事实上,男女双方都不应成为性别歧视或性别讽刺下的牺牲者。

等距离交往

作为一个领导,你可能有几个女性下属。作为一个整体,她们会给你的工作以巨大帮助,作为领导的你,要善于处理她们之间以及你和她们的关系。此中细妙之处,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要领导者们细细体会。

你和她们的关系最好像以你为中心的一个球体,和她们保持等距离交往,绝对不能和其中任何一个过分接近。当然,她们中间,由于工作性质、个人性格等问题与工作之间的接触可能有些程度差别,这本是不可避免的。

女人之间其实是最爱吃醋的,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你作为领导,千万不要掺合进去。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当着一个女人提起另一个女人。如果你夸奖这个女人,听者会认为你喜欢她不喜欢自己;如果你批评她,听者也会认为你关心她,而不关心自己,总之对你没有好处,你是不会得到什么好果子的。

这样说也许耸人听闻,但时刻注意,总会有好处。

管人难,管女人更难。女人们温柔细腻,情感丰富,往往容易受到伤害。男人们多粗犷,喜怒易形于色,往往看到什么情况,不假思索多说几句,过后你也许早就忘了,可女人却会根据你的一句话联想开来,前思后想她们会把许多陈年旧账联系起来。你以前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者一个眼神,会成为一个个场景,真是这么一想那可就麻烦了。

女人的联想力是惊人的。

某公司办公室有S先生和A、B两位小姐,S先生是A和B的领导,三人平时工作很好,关系融洽,工作干得不错。一日工作结束,三人相约一起去吃饭。

A、B小姐性格不同,A较开放,B较保守,平时根本不怎么出来。这次一同出来吃饭,一离开工作环境,B小姐没话说了,健谈的S先生自然与同样健谈的A小姐神聊起来,一边的B小姐简直插不进话来。如果S先生善于调节气氛,谈一些B小姐感兴趣的事也就好了,但S先生没有注意。被冷落的B小姐回到家中,她那内向保守的性格开始作怪。不大的事竟令她一夜未眠。

唉!原来我不如A啊。不就是学历比我高吗?那顶什么用,我的工作经验比她丰富多了,S先生为什么那一天给她一件生日礼物……许多不相干的事情都出来了。

第二天,S先生照常上班,A小姐也和往常一样,B小姐的办公桌上却放着一份辞职申请,S先生和A小姐感到非常奇怪,他们不会想到是由于那顿饭。

如果S先生当初注意一下关系的调整,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出现了。

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

应酬场合需要有处变不惊的能力,在许多可能不利于你的场合能从容应对。如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就是一门学问。

当对十个人问及他们对批评有何意见时,往往有九个会认为它是可怕的,具有破坏性和应该竭尽全力去避免的。也许,只有那第一个人会见到批评也自有建议性的一面,认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变得老练成熟。

事实上,批评确实对你不无裨益,这里有些可以使你在受到批评时仍能保持冷静,又能使你和别人都不觉得难堪的方法。

美国情感沟通问题专家玛格丽特·维伯建议说,当你受到批评时,首先要断定那批评是否有道理,然后想一想提出批评的是什么人。多少世代以来,做母亲的都是这样教导子女,令人佩服的是,我们的研究常常证明她们是对的,如果提出批评的是个专家或有权威的人(如你的上级),你最好乖乖地接受。不过这并不是说别人对你的一切事情都可以批评。如果你失约,那么受到批评是应该的,但是你家墙漆什么颜色的漆,别人就无权批评了,因为那是个人的审美趣味不同而已。

接着你要问问自己,过去你是否听过这样的批评。如果我们多次因为同样的事情而受人批评,那就要注意了。可是,你还要想一想批评者的动机,设法揣测一下对方的情绪状态。如果批评你的人显然很气恼,那么有问题的人就是他,而不是你了。

受到批评时,作出破坏性的反应虽然能终止批评,但你可能并未领会到对方的真正用意,因为批评往往很少开门见山、一下就接触到正题的。以下是一些应该避免的。

1.切忌武断

如果有人说你的鞋子和衣着不相配,那么你应该只对这一点产生反应。你不要对自己说,“那意思是说我对任何事物欣赏趣味都很低,是个难登大雅之堂的土包子。”当你的上司提醒你明天上午准备出席计划会议时,并不意味着他打算开除你。你应该只考虑那一点特定的批评。

2.不要急于反击

反唇相讥是有害无益。那只会造成坏印象。维伯解释说:“我回家迟了,丈夫用一句‘你又回来迟了’来迎接我时,如果我反驳他‘你自己又如何?你永远都不守时’,这对我完全没有什么好处。一个人确实很难控制自己不去还击,但得努力尽量去避免。”

3.不要找借口或缄默

强行辩解是于事无补的,而当你知道强辩无益时,一声不吭也绝非接受批评的适宜方法。这两种反应都会打断对话,使讨论无法继续进行。

4.不要假装“同意”

假如你表面上接受批评,但实际上心里却并不接受,那么当批评你的人留意你是否能改过但却看不到你有任何改变时,他就会认为你一直在说谎。

行为专家们认为,像以上这些反应,我们都应当竭力避免,而且,我们还应当设法帮助那些批评我们的人。方法如下:保持冷静地听对方说话。抑制你的情绪以关注批评你的人实际在说些什么。如需要,应要求提供更多的资料。要求对方提出或协助找出一个解决办法。“你想要我怎样去做?”常能使气氛缓和下来。如果你觉得对方有道理,你有三条路可供选择:

1.直截了当地接受批评

“你说的对!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下次我不会再这样做了。”

2.拖延

批评你的人已经制造了一个对他有利的对立形势,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是可以不必立刻答复的。“我需要时间考虑一下你的意见,我们明天早上再继续谈吧”之类话语是较合理的应付方法,而且能使你取得若干程度的控制权。

3.不同意

如果你不同意,那么你的态度要委婉些,比如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很抱歉,我的想法和你的不一样。”或者你可以提出不同意之处,但尽量接受一部分批评。维伯解释说:“如果我丈夫说:‘你今晚又回来迟了!你回来总是很迟’,我可以同意前一句话,因为那是事实,但不能接受后一句,因为那是不确实的,这种反应往往能帮助双方确定批评范围。”

怎样对待别人的发怒

在工作上你是否碰到过动不动就发怒的人?和这种随时都可能会暴跳如雷的人一起工作,是怎样的情况呢?你最近一次被易怒的上司、同事、或顾客责骂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当这些人准备向你开火的时候,你又足如何应付的?

1.注意倾听

为了能够重新做好心理防御,有效地应对各种无理的咆哮,你必须在对方破口大骂的同时就有足够的准备。

当工作中有人对你咆哮不已的时候,若想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并集中精神的话,你不妨在心里重复默念:“且听听对方的意见。千万不要生气,让对方生气好了。”

如此一来,无论对方的言辞何等侮辱人,你都能保持心灵的平静而不会像对方一样冒起无名火。

如果你能够在类似的状况下反应练习。将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不但怒意全消,更能够从对方的言辞当中过滤出宝贵的讯息。

2.暗笑对方

为了保护你自己不受咆哮大王的伤害,不妨试着从对方的容貌上找出一处最滑稽的地方。当对方破口大骂的时候,你就在心里想着对方最滑稽、最好笑的特征,千万别让对方知道你究竟在做什么。

3.直言反击

你可以直言:“闭嘴!我不喜欢你这种语气和态度。”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对于许多工作压力大的人有相当的帮助。当事人毋须在背后批评指指点点的,也毋须一直心怀歉疚或回避对方。

这种直接简单的表白等于是告诉对方:你有自尊、有专业精神,绝不会让他随意践踏你的人格。再者,当你以这种坦白但不具威胁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时候,对方也就不能再把你视为可以欺负的受气包。

虽然,这种直接的表白并非每次都能够立刻显现出它的效果,但是多少人都会让对方暂停无理的举动,并且了解你绝非任人宰割的“软脚虾”。

你也可以说:“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你先说,我不会打岔。你说完之后,我再看看有没有问题。”这种回应又更具主导的意味。不但不是逆来顺受,反而能够让自己重新掌握谈话的主导权。

当你保证不会打断对方的谈话时,对方可能就不再那么咄咄逼人。如果你有心求证,会发现打断对方的谈话,的确会让对方的音量愈来愈高。但是,倘若对方事先知道你不会打岔,就能够试着慢慢地把话说清楚。

怎样对待别人的冷落

托人办事受到冷遇很常见。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或拂袖而去,或纠缠不休,或怀恨在心。这样的反应其实是不利于办事的,甚至有时会因小失大,影响办事效果。因此,了解受到冷遇的具体情况再作不同的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若按遭冷遇的成因而分,无非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计过高,对方未使自己满意而感到冷落。

二是无意性冷遇,即对方考虑不周,顾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三是有意性冷遇,即对方存心慢怠,使人难堪。

当你被冷落时,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因,再采取如下适当的对策。

对于自感性冷遇。自己应反躬自省,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关系,避免猜度人和嫉恨人。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求人办事之前,自以为对方会以热情接待。可是到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低调。这时,心理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种冷遇是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这种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这种情况,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关系的客观水平。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静,心安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烦恼。

有位朋友到多年不见面的一个老同学家去探望。这位老同学如今已是商界的实力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感到很疲劳,大有应接不暇之感。因此,对一般关系的客人,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这位朋友一心想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热,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针并非针对哪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

对于无意性冷遇,应理解和宽恕。在应酬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而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给予充分理解和体谅。

比如,有位司机开车送人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把坐车的迎进,却把司机给忘了。开始司机有些生气,继而一想,在这样闹哄哄的场合下,主人疏忽是难免的,并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这样一想气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车开到街上吃了饭。

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机时,他已经吃了饭且又把车停在门外了。主人感到过意不去,一再检讨。见状,司机连说自己不习惯大场合,且胃口不好,不能喝酒。这种大度和为主人着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动。事后,主人又专门请司机来做客。从此两人关系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更密切了。

这种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到发展。

对于有意性冷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恰当处理。一般来说,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给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得是当面对骂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纳斯列金穿着旧衣服去参加宴会。他走进门后,没人理睬他,更没人给他安排座位。于是。他回到家里,把最好的衣服穿起来,又来到宴会上。主人马上走过来迎接他,安排了一个好位子为他摆了最好的菜。

纳斯列金把他的外套脱下来,放在餐桌上说:“外衣,吃吧。”

主人感到奇怪,问:“你干什么?”

他答道:“我在招待我的外衣吃东西。你们的这酒和菜不是给衣服吃的吗?”

主人脸刷地红了。纳斯列金巧妙地把窘迫还给了冷落他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