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人士在参加自助餐时,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在用餐时不论吃多少东西都不碍事,但是千万不要偷偷往自己的口袋、皮包里装,更不要要求侍者替自己“打包”。
6.送回餐具
在自助餐上,既然强调的是用餐者以自助为主,那么用餐者在就餐的整个过程之中,就必须将这一点牢记在心,并且认真地付诸行动。在自助餐上强调自助,不但要求就餐者取用菜肴时以自助为主,而且还要求其善始善终,在用餐结束之后,自觉地将餐具送至指定之处。
7.照顾他人
在参加自助餐时,除了对自己用餐时的举止表现要严加约束之外。还须与他人和睦相处,多加照顾。对于自己的同伴,要加以关心。若对方不熟悉自助餐,不妨向其扼要地进行介绍。在对方乐意的前提下,还可向其具体提出一些有关选取菜肴的建议。不过,不可以自作主张地为对方直接代取食物,更不允许将自己不喜欢或吃不了的食物“处理”给对方吃。
在用餐的过程中,对于其他不相识的用餐者,应当以礼相待。在排队、取菜、寻位以及行进期间,对于其他用餐者要主动加以谦让,不要目中无人,蛮横无礼。
8.积极应酬
一般来说。参加自助餐时,商务人员必须明确,吃东西往往属于次要之事,而与其他人进行适当的应酬活动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在参加由商界单位所主办的自助餐时。情况就更是如此。所以,不应当以不善应酬为由,只顾自己躲在僻静之处一心一意地埋头大吃,或者来了就吃,吃了就走。而不同其他在场者进行任何形式的正面接触。
在参加自助餐时,一定要主动寻找机会,积极地进行应酬活动。首先,应当找机会与主人攀谈一番。其次,应当与老朋友好好叙一叙。最后,还应当争取多结识几位新朋友。
在自助餐上,应酬的主要形式是几个人聚在一起进行交谈。为了扩大自己的应酬面,在此期间不妨多转换几个类似的应酬圈。只是在每个应酬圈,多少总要待上一会儿时间,不能只待上一两分钟马上就走,好似蜻蜒点水一般。
介入陌生的应酬圈,大体上有三种方法。
其一,请求主人或圈内之人引见。
其二,寻找机会,借机加入。
其三,毛遂自荐,自己介绍自己加入。不管怎么说,加入一个陌生的应酬圈,总得先求得圈内之人的同意。愣头愣脑地硬闯进去,未必会受到欢迎。
怎样使用筷子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进餐用具。不要小看这简单的两根棍子,要完全掌握用筷规矩还不是那么简单呢。
进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时,应先将筷子放下,不要像杂技演员似的两手抓满“兵器”。不过,如果是用筷子帮助勺子取用豆子或软冻食物如“凉拌粉皮”的话,当然是可以的。
在正规场合就餐,筷子通常要放在筷子架上,放在杯子或盘子上容易碰掉,也不好看。若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请服务员换一双。
如果你已经举起筷子,但突然不知道该吃哪道菜时,最好收回来。等考虑好时再出击。将筷子在各个盘子的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而不下手,是令人难堪的举动。
把筷子当叉子用,叉着食物放进嘴里,或用舌头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表演。
不要用筷子去充当取菜以外的其他角色。把筷子当演说道具,随意乱舞或是用筷子指点他人是很不礼貌的。用筷子作乐器敲打碗碟和桌面也是不可容忍的,据说这种规矩是跟乞讨的忌讳有关的。因为只有乞丐讨吃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盆。但不要用筷子来推动碗、盘和杯子。
有事暂时离席,应将其轻搁筷架上。如果没有筷架,也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每次用完筷子要轻轻地放下,尽量不要发出响声。
用餐时,如果把筷子竖插在盛有食物的碗或盆子上,往往会受到老人的阻止或呵斥。别觉得委屈,因为用筷礼仪中有这条忌讳。从很早的时候起,中国就有以食物祭祖的风俗。餐祖时,考虑到人死后就已经脱离了躯壳,只剩下灵魂飘游冥界,再也不能像活人一样灵活自如地使用筷子进食,于是就在装祭品的碗、盆上面竖插筷子。因此,平常生活中如果将筷子竖插在碗或盆上,就算是犯了忌讳。
在用筷子的传统礼仪中,主人为表示盛情,在请客人用膳时一般会说“请用筷”、“别停筷”等筵席用语。
将筷子横搁在面前的碟子上,那是表示酒足饭饱不再进食了,主人不必过于勉强客人继续进食。横筷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小辈为了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必须等长者先横筷后才能跟着这么做。据史载。宋代有个官员陪皇帝用膳时,因先横筷而犯了大不敬的罪。按现在用餐的礼仪,一桌中先吃完饭的,不要立即收拾碗筷,要等全桌人都吃完后再一起收拾,也许这就是古时候横筷礼仪的延续,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
怎样使用刀叉
使用刀叉进餐,是西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习西餐礼仪,而不系统地学习刀叉的使用,自然难成正果。实际上,刀叉的正确使用,对不少中国人而言,是想做而又不会做的。
刀叉,是对餐刀、餐叉两种餐具的统称。二者既可以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不过,在更多的情况之下,刀又是同时配合使用的,因此,人们在提到西餐餐具时,喜欢将二者相提并论。
学习刀叉的使用,主要是要掌握刀叉的区别、刀叉的使用、刀叉的暗示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1.刀叉的区别
在正规一点的西餐宴会上。通常讲究吃一道菜要换一副刀叉。也就是说,吃每道菜时,都要使用专门的刀叉。既不可以胡拿乱用,也不可以从头至尾只用一副刀叉。
享用西餐正餐时,在一般情况下,出现在每位用餐者面前的餐桌上的刀叉主要有:吃黄油所用的餐刀,吃鱼所用的刀叉,吃肉所用的刀叉,吃甜品所用的刀叉,等等。它们不但形状各异,更重要的,是其摆放的具体位置各不相同。掌握后一点,对于正确地区分它们尤为重要。
吃黄油所用的餐刀,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餐叉。它的正确位置,是横放在用餐者左手的正前方。
吃鱼所用的刀叉和吃肉所用的刀叉,应当餐刀在右、餐叉在左地分别纵向摆放在用餐者面前的餐盘两侧。餐叉的具体位置,应处于吃黄油所用餐刀的正下方。有时。在餐盘左右两侧分别摆放的刀叉会有三副之多。要想不至于把它们拿错,一点儿也不困难。关键是要记住,应当依次分别从两边由外侧向内侧取用。
吃甜品所用的刀叉,应于最后使用。它们一般被横向放置在用餐者面前的餐盘的正前方。
2.刀叉的使用
使用刀又,一般有两种常规方法可供借鉴。其一,叫做英国式。它要求在进餐时,始终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一边切割。一边叉而食之。通常认为,此种方式较为文雅。
其二,叫做美国式。它的具体做法是,先是右刀左叉,一口气把餐盘里要吃的东西全部切割好。然后把右手里的餐刀斜放在餐盘前方。将左手中的餐叉换到右手里,再来以之大吃一气。这种方式的好处,据说是比较省事。
在以刀叉用餐时,不论采用上述哪一种方式,都应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在切割食物时,不可以弄出声响。
第二,在切割食物时,要切记双肘下沉,而切勿左右开弓。那样做,一是有碍于人,二是形象不佳。搞不好,还有可能使正在被切割的食物“脱逃而去”。
第三,是被切割好的食物,应刚好适合一下子人口。切不可叉起它之后,再一口一口咬着吃。应当以叉铲着它吃,不能用刀扎着它吃。
第四,是要注意刀叉的朝向。将餐刀临时放下时,不可刀口外向。双手同时使用刀叉时,叉齿应当朝下;右手持叉进食时。则应叉齿向上。
第五,掉落到地上的刀叉切勿再用。可请侍者另换一副。
3.刀叉的暗示
使用刀叉,可以向侍者暗示用餐者是否吃好了某一道菜肴。其具体方法是:
如与人攀谈时,应暂时放下刀又。其做法是,将刀叉——刀右、叉左,刀口向内、叉齿向下,呈汉字的“八”字形状摆放在餐盘之上。它的含义是:此菜尚未用毕。但要注意,不可将其交叉放成“十”字形。西方人认为,这是令人晦气的图案。
如果吃完了。或不想再吃了,则可以刀口内向、叉齿向上,刀右叉左地并排纵放。或者刀上叉下地并排横放在餐盘里。这种做法等于告知侍者,请他连刀叉带餐盘一块收掉。
怎样饮茶
饮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饮茶了,只是不很普遍。到唐宋年间,饮茶广为盛行。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一书,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茶学专著。由于该书的传播,与茶相关的茶道也开始形成并流行开来。《梦梁录》中记载“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成了人们每日必备之生活用品。
1.茶会
一般的茶会也称茶话会、茶宴,是一种以茶待客的聚会形式。上至国家招待外宾,下到各机关团体举行庆祝会、招待会、座谈会、纪念会等,多采用这种方式款待来宾。除此之外,许多家庭还用来招待客人、朋友、新来的邻居等。
非正式的茶话会一般都电话邀请。如果较正式的茶话会,则书面邀请更好一些。邀请可写在“填空式”请柬上或信笺上。茶话会多安排在上午10点或下午4点,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根据情况而定。
茶话会地点通常设在客厅或会议室,也可设在室外,一般不用餐厅。布置在进出方便又足够宽敞的地方,客人们的茶杯斟满后,仍能自由走动为宜。
在布置茶桌时。除玻璃桌面外,别的桌面都应铺上台布,以白色为宜。台布的大小正好盖住桌面或挂下来半码都可以。传统的茶桌布是网织品或亚麻布做的,上面带刺绣或花边。桌上再备好茶具,人数不多时,可用四杯一壶或八杯一壶的成套茶具。若人数较多时,选用盖碗茶杯较好。
茶杯和茶托放在沏茶的侍者能轻易够得着的地方,通常放在托盘的左边,因为是左手拿杯子,右手沏茶。桌子的两边放几摞小茶盘,与茶巾相配的小餐巾叠整齐后放在每一只盘子上。茶会对茶叶、茶具的选择颇为讲究,一般用陶瓷器皿,不宜用玻璃杯。且不能用热水瓶代替茶壶。
除茶水之外。还可适当准备些糖果、糕点。家庭茶话会时自制糕点更能表明主人的一番情意。盘装食物及必要的餐具排在茶具的后面,或按任何美观整齐的方式摆放。如果点心中有带糖霜的蛋糕,就应配备叉子。若桌子不够大,放不下所有的盘子。可放在餐柜或方便的小桌上。
茶话会一般不排座次,若是专为某位贵宾举行,入座时可有意识地将他与主人安排在一起,其他客人随意就座。
茶话会是一种简单、经济、宽松的应酬集会。现在,这种简便的待客方式越来越盛行,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宴会的美味佳肴。
2.茶道
茶道。通常也称为茶艺,是指茶叶的生产、制作及品茗的技艺。高超的冲泡技法、珍奇的茶具、优美的品茗环境、优良的茶叶品质。都是茶道所要求的。茶道可提高人,的生活品味。
茶道的核心是茶德。即口清、美、礼、敬。清指清净、清白:美是指茶美、器美、艺美、境美;礼,指品茶时的礼仪、礼节;敬,即尊敬。我们提倡茶艺、茶德,因为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功夫茶
功夫茶是茶道的一种,它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首先是洗净手和茶具。接下来的顺序是:
(1)嗅茶。客人坐定后,主人取出茶叶,分别介绍各品种的特点等。客人依次嗅赏,一般可依自己所好选茶。
(2)温壶。将开水冲人空壶,使壶体温热,将水倒入茶盘。
(3)装茶。用茶匙将茶叶装入茶壶,装至大半壶。切记不可用手抓茶叶。
(4)润茶。用沸水将壶冲满,用竹筷刮去壶面茶沫,然后将茶水倒入茶盘。
(5)冲泡。这才是正式泡茶,用开水冲泡,不宜用沸水。
(6)浇壶。盖上豪盖,在壶身外浇开水,以使壶内外温度一致。
(7)温杯。泡茶的空档,利用茶盘中已有的水浸洗一下茶杯。
(8)运壶。第一泡茶泡好后,提壶在茶盘周围巡行数周,滴掉壶底的水滴。
(9)倒茶。将茶杯一字排开,提起茶壶来回冲注。切忌一杯倒满后再倒第二杯,以免浓淡不匀。茶杯斟七分满即可。
(10)敬茶。把茶杯放在托盘上,双手托着茶盘敬给客人,置于客人的右手前方,不可用手端着杯把。若是无处可放。可左手托盘,右手递茶。敬茶的同时可道一声“请”。如果是用红茶,要准备好方糖,一般由客人自取。第一杯茶应该敬奉给客人中的长者或主宾。
(11)品茶。主人敬茶时,客人应有所表示,或欠身,或立起,以双手接过茶杯,并道谢,而后以右手捏着茶杯,观茶色,闻茶香,小口仔细品尝。
怎样吃西餐
西式宴会是绝对按照准确的时刻进行的。因此,应邀赴宴,决不能迟到,但电不能到得过早。
到会之后,男女主人照例会在一定地点恭迎的。只要与主人握手便行,不要过多寒暄。因为来宾将接踵而至,如跟主人聊天,不但是不懂礼貌,而且有碍后面接着来到的宾客。和主人握手,应先和女主人后与男主人招呼、握手,这是西方礼貌。男性手上带有手套时,必须事先脱下,女性不必如此。
做男宾的,还有照顾女宾的义务。比如入席时,男宾应替身边的女宾移开椅子,让她入座,自己才好坐下:进餐时,也得随时照顾她。女宾接受服务后,不要忘记向男宾道谢。
宴会自始至终,做客的人必须时刻注意女主人的举动,以免失礼。比如说:偶有迟到的客人入座,当她从座位上站起来迎接、招呼时,席上的男宾,也必须陪同站起来。每一道菜上来时。亦要经女主人招呼,才能开始进食。
在入席之前。每位客人的面前,摆着一条白色的西式餐巾,这是为了避免进食时弄污衣服的。在西方的家庭中,日常进餐,多将它塞在领口。但参加宴会时,都是放在膝上的。较大的餐巾,通常只打开一半,对折摊开用。餐毕离席时,把餐巾拿起,随意地搁于桌上的左边便可以,不必刻意地折叠整齐。万万不可用餐巾擦刀叉或碗碟。
主要的一道菜多半由男主人端上,尤其是需要切分的禽类或烤肉。主人常常要问每一位客人喜欢吃哪个部位肉,客人可直接地告知喜欢吃的部位,也可以告诉主人,不在乎,什么都行。通常等到每个人面前都有了菜,女主人也拿起自己的叉子来,才一起进食。有时,由于客人太多,等久了怕菜凉了不好吃,女主人可能请客人们先吃。那时,也得等邻近的客人都有了菜再开始吃,这才符合礼仪。
吃肉类时。有两种方法:一是边割边吃,一是先把肉块(如牛排)切好,然后把刀子放在食盘的右侧,单用叉子进食。前者是欧洲的古老习惯,后者是美式的吃法,一般是以前者比较正式。
肉饼、煎蛋、沙拉,都不用刀,只用叉。
肉盘中如有肉汁,想吃的话,可用面包蘸着吃。
吃面包不能用刀叉,只能用手撕着吃。
炸薯片、炸肉片、芹菜、芦笋等物,也不用刀叉,跟面包一样,可用手拿着吃。但取食时,仅限于用拇指和食指拈取,食后可用摆在面前的小手巾抹手。
吃甜点,可用叉或匙,可依其性质而定。
谈话时无需将刀叉放下,可以一面说着话,一面拿着叉子。如果客人把叉子放下,女主人可能以为他吃完了那道菜了。一个例外是,在需要用手做手势时,可以放下刀叉。在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时,万不可拿着叉子在空中挥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