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7270100000001

第1章 和谐社交多交知己朋友

-做人为什么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在社会上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不仅所肩负的事业存在共性,而且也有很多工作必须依靠合作协同才能完成;否则,互相拆台,暗中作梗,明处捣乱,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是不大可能的。而让周围的人都能捧场与合作,自然需要气氛上的和谐一致。倘若情感上互不相容,气氛上别扭紧张,就不可能协调一致地工作。

明宪宗朱见深曾经画过一幅漫画,题目是《一团和气图》。画面上的人物由于开怀大笑,浑身缩成了一个滚圆滚圆的大球。但仔细分辨则会看出,这幅人物像虽只有一副面孔,实际上却是三个人的身体合在一起的。一个封建皇帝画这样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它取材于一则著名的典故:

陶渊明、陆修静和惠远法师分别是儒、道、佛三家的门徒,三人私交甚好,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惠远法师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送客绝不越过山下的虎溪。但有一天,三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竟越过了这个界线,于是相顾开怀大笑。这就是著名的“虎溪三笑”。

如今,朱见深借这个典故做了《一团和气图》,有一天召群臣上殿,明确要求大家“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即大家不要互相勾心斗角,而是要和睦相处,团结友善。

《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和的基本含义是和谐,和谐意味着自然、完美、平衡和秩序。因而,对“和”的追求,既是一种得之于生活的感性经验,也是一种同信仰纠结在一起的对大千世界运动规律的理性升华。

人该不该“和”?当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类之和,是为人和。人和为世间之贵,人和才有家庭,人和才有民族,人和才有国家,人和才有社会。

早在两千多年前,西周就设有“调人”,专事“排患释难解纷争”,和谐人际关系。以至历代朝廷都延续了这种制度。直到今日,我国也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人民调解制度,并作为一种法律固定下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门旅游,乘车坐船已习以为常,难免你挤了我的座,我挡了你的道。若遇上修养欠缺、火星乱爆的人,矛盾就会一触即发。这时,如果你能及时好言相劝,甚至主动出让自己的方便,仇怨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磕磕碰碰的事情,这就需要一和了之。以下是和谐人际关系的经验之谈:

(1)忍一句。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一个人在盛怒时所说的话,容易伤害别人,也容易造成摩擦,所以如果我们能忍一时之气,就不会造成无谓的纷争。

(2)饶一着。在人生的舞台上没有什么值得争强好胜的,有时候让人一步就是自己的胜利,所以人要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涵养与心量。

(3)耐一时。忍,不是懦弱的表示;忍,是勇者的象征。一个人能够忍耐一时,坚持下去,纵使一时的不如意,终将成为过去,逆境也能转为顺境。

(4)退一步。人生的旅途上,能退一步想,海阔天空,凡事退后一点,不但留给别人一点余地,也是自己的一种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