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的忠告(智慧生存丛书)
7269900000049

第49章 如何把握财富的法则(14)

村里的人到邻近的一个和美军有无线电通讯联系的小镇上去求救。最后,美国海军的一名军医和一名护士带着急救箱,乘吉普车急匆匆赶到村里。他们发现那小女孩伤得非常严重,如不抓紧手术,她就会因长时间休克和失血过多而死亡。

所以要及时地给她输血,这就需要和她有同种血型的献血者。护士很快地给在场的人进行血型化验,结果,没有一个美国人和小女孩的血型相同,但有几个没受伤的越南孤儿却和她血型相同。

美军军医和护士一会儿用越语,一会儿用法语,一会儿打手势,试图给这些被吓坏了的孤儿们解释,如果不马上给这个小女孩输血,她将必死无疑,然后他们问孤儿们,有谁愿意给小女孩献血。

孤儿们听后,一个个瞪着大眼,一句话也不说。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颤巍巍地慢慢举了起来,很快又放了下来,接着又举了起来。

“啊,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护士用法语说道。

“恒。”小男孩答道。

护士很快把恒安置到担架上,用酒精在他的胳膊上擦了擦,把针头插进他的血管里。恒一声不吭,僵直地躺着。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发出一阵颤抖的抽泣,但很快就用另一只手将脸蒙住。

“疼吗,恒?”军医问道。恒摇摇头,并又用手蒙住脸,试图不哭出声来。军医又一次问他是不是针头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又过了一会儿,恒又轻轻地哭出声来。他紧紧闭着眼睛,把拳头放进嘴边,试图止住抽泣。

军医和护士感到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正在这时,一个越南护士正好赶到。她看到这种情景后,直接用越语问恒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听了恒的回答后,温柔地对他说了些什么。

过了片刻,恒停止了哭泣,抬起眼睛询问似地看着越南护士,越南护士向他轻轻点了点头,恒脸上紧张的表情顿时释然。

越南护士看了看美军军医和护士,然后轻轻地说道:“他以为他快要死了。刚才他误解了你们的话,他以为他们要把他的血全部输给那个小女孩呢。”

“但他为什么又愿意献血呢?”美军护士问道。

越南护士用越语把美军护士的话又给恒说了一遍。恒问答道:“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

一个小孩为了朋友,竟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样的爱能比这更伟大?

“赏你无忧”是一个专收老太婆的收容所。在这里生活的老太婆日子一直过得很好,她们在一起就像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但是,不妙,有一次她们的生活却遇到了一点小小的麻烦,那是在一个新来的管理员刚刚开始上班时发生的。那个管理员在工作了两三个星期后,向“赏你无忧”的管理委员会呈上一份报告。

“这是一个可爱的地方。”她在报告中说,“但是它还需要某些设备。老太太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这些事情是可以用机器来做的。譬如说,剥马铃薯这种工作,只要一部马铃薯剥皮机就能做得又快又好。”

委员们很热心,他们开了一个专门会议,决定买进一部马铃薯剥皮机。希尔妲·史密斯是最先得知这一新闻的了。那天下午,老太太们聚在厨房里剥马铃薯时,希尔妲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

“哎,”希尔妲说,“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在一起剥马铃薯了。”

老太太们听她这么一说,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儿,互相询问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希尔妲又获取了什么新闻?快讲出来,讲呀!”

希尔姐颇有些自豪起来。“好吧。”她郑重其事地说,“我听到了……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还说不清……”

“对,对,你就快说吧。”老太太们等不及了。

“好,它并没有正式决定,只是前几天我听见管理员在电话上说的。”

“对,对。”老太太们都很兴奋,又叫起来。

希尔妲接着说:“管理员说新的马铃薯剥皮机明天送来。”

“马铃薯剥皮机?”老太太们问。

玛莎·保英不相信,她说:“我从来也没听说过有这样的机器。”

希尔妲没有理她,继续说:“机器剥马铃薯的方法跟我们可不一样,那是一个大东西,一个……像洗衣机那样的东西。你把马铃薯丢进去,机器里的摩擦器就把它们的皮擦去。”希尔妲停了一下,“当然,一个人就能操作了。你把马铃薯放进去,在一边等着,几分钟后就能把剥好的拿出来。”

老太太们默默无声,她们都很奇怪,剥马铃薯的工作是她们在“赏你无忧”最喜欢做的事情。或许只有这样一件事,才使她们觉得这个世界还有人需要自己。很久以前,在她们自己家里,当她们的孩子还小的时候,她们剥过马铃薯。也许剥马铃薯给她们带来对过去——她们年轻时代生活的回忆,那时她们拥有自己的厨房和家庭。现在,眼看着这仅有的一点回忆就要被剥夺了!

她们又开始做着活,但心里没有一点快意。最后希尔妲说:“当然,机器也许会坏掉。如果机器不断发生故障,也许他们会生气而退回去的。”

老太太们又高兴起来,她们开始大声说活,希尔妲阻止住她们,说:“当然,我们得通知所有的人,我们需要大家帮忙。”

第二天,机器真的送来了,放在厨房里。老太太们都不敢走近,送机器来的男人给他们做了示范操作。紧接着的两个晚上,就有一个老太太去厨房里。那架机器就在那里,像一个古老的神,等待夜问供奉来马铃薯。

但是,等到第三个晚上,希尔妲去厨房时,机器突然坏了。当机器沉默着停放在那里时,老太太们被编成一个紧急小组来剥马铃薯。第二天,那个男人来修理机器,他告诉管理员说有砂子跑进机器的引擎里去了。两个晚上后,机器又坏了。这次那位男人在引擎里找到一些头发。

管理员只好命令老太太们操作机器时戴上帽子。但是过了三个晚上机器又坏了。这一次那个男人在机器里找到了一顶帽子。

管理员这一下不由得生起气来,但她什么也没说。两个晚上后,从机器里又找到一顶帽子。这时,管理员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是这些妇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她决定必须阻止这种破坏活动。

那天晚上在联欢会上,管理员很委婉地警告了老太太们。“破坏行动”这样的词使得老太太们心里感到恐惧。她们体体面面地活了一大把年纪,做了错事的感觉使她们有些惭愧。“野蛮的破坏者”、“破坏公物者”这些字眼也把她们吓住了。于是,希尔妲反抗者集团的行动暂时停止了。两天来,希尔妲显得闷闷不乐。但突然又变得高兴起来。

当她得知轮到自己操作机器的命令时,她甚至笑了。那天晚上,希尔妲把马铃薯装进机器后,便坐下来做针线,一直到马铃薯剥好皮,又过了好久,她才关掉机器把马铃薯取出来。她对着看到的东西大叫起来,厨师凯瑟琳跑进厨房,看到希尔妲正从机器里拿出一些白色的小圆球。“老天!”希尔妲叫道:“我太用心于做针线活了,把马铃薯给忘了。哎呀,它们真是太小了。可不是?”

凯瑟琳是个个头高大的女人,她立刻生气了:“不错,今天晚上的饭只有推迟吃了。”

那天晚上很晚才吃晚饭,但是这并不使希尔妲难过。到底人是健忘的,而且这也和“破坏行动”没有关系。希尔妲甚至笑着说:“你们看到这些马铃薯了吧,被剥得只有一点点大了。人年纪一大就容易忘事,真怪。”她转身向玛莎·保英说:“我真希望你明晚在厨房时,不要忘掉机器里的马铃薯。”玛莎明白了希尔妲的意思。

第二天晚上,玛莎操作机器时,同样的事情发生了。“我一定是睡着了。”她很抱歉地说。这次厨师凯瑟琳连肺都快气炸了。

当着管理员的面,她大声说:“真的,我很遗憾,但是这些老太婆都在忘事,这些马铃薯削出来只有豌豆那么大,太小了,不够吃!我简直没法做饭了。”

管理员没有吭声。她对厨房里的事感到讨厌,讨厌马铃薯和机器。“不用担心,凯瑟琳,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她拿起电话。

马铃薯剥皮机公司还不错,让她们免费试用了30天机器。这些老太太又恢复到用手来剥马铃薯了。

当她们坐在那里高兴谈天时,管理员有时也站到一边,静静地研究她们。她无法完全了解,为什么她们要逼她把马铃薯剥皮机送走,事实上这些老妇人也决不能使她了解,她到底还很年轻,只有55岁,还要好几年才能够去理解这些在不吝啬自己的爱之时,也要懂得怎样才是真正的爱。毕竟,爱他人需要恰当的方式,爱他人要具备了解之同情。

不要疯狂竞争,不要嫉妒

我常常听到人们在谈论自己身陷“疯狂竞争”的状态中,好像不过是在谈论天气状况一样,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似乎人人都认定:“没有人能逃脱出这样的竞争环境,人生原本就是如此!”

问题在于一个人只要贴上身陷“疯狂竞争”的标签,不意味着“我忙死了!走开!我的时间不够了!资源也不够分配!这是个狗咬狗的世界等等意图。这样的想法让你担惊受怕,失去耐性,你不停地想要武装自己,却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也会发现那些经常说自己在参与“疯狂竞争”的人是很喜欢夸大其词,而且很不耐烦的人。重要的是,另外有些人面对同样的工作状态,同样的压力、责任与时间,却能以心平气和且有趣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工作。而这些人的效率与创意一点也不输给那些紧张兮兮的超级竞争者。

每当我碰到一些工作者,决定不要让自己贴上这种狂热又混乱的标签时,我总会有一种惊喜的感觉。他们在谈及自己的经历时,都表示绝不会让自己陷在竞争的困局中。他们活得更自在,也懂得找寻积极正面的时机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涯会呈现何种景象,其实都存在我们的心灵中,完全看我们用什么样的角度来看待工作,以及我们是如何定义自己的工作。换句话说,当我们描述一天的生活时。或许我们会觉得这样说是理所当然:“哦!老天!真是恐怖的一天!我先是被塞在路上,身边围着一堆脾气很坏的驾驶者!然后整天开会,时间老是来不及!办公室中争吵与冲突不断,全是一群笨蛋!”

相同的一天却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你也可以这样形容这一天:“我开车去上班,然后花上一整天时间开会。那真像是种挑战,我尽量争取时间说完我要说的话,然后准时参加下一个会议。我的工作就是要技巧地将一些意见不同的人整合起来,我很高兴我能帮上忙。”

你会不会觉得不同了呢?这并不是说一个人的形容是“真实而具体的”,另一个人的形容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上,这两种形容都是千真万确的,完全看当事人自己愿意怎么想。你可以用同样的模式来思考自己的工作,或自己是如何运用时间的。你可以总是这么说:“我每天忙得团团转!”或是你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思考模式来形容自已的工作,

你可以一步步地消除疯狂竞争的心理,变成一个平静安详的人,过着更有意思的生活,首先要傲的是不要跟人谈论你的工作,而要用一种健康的心态,重新定义你的生活与责任。当你的心专注于更积极的方向时,每一天的生活都像是充满礼物,而不是一团混乱。你会从工作中找到过去看不见的角度。你看事情的观点也完全不同了。无论你看到什么,你都会看到机会与个人灵性上的成长。你会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与专长。我希望你考虑抛却疯狂竞争的心理——当你这么做以后,你的工作所带给你的回馈会更多。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适当位置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房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伤的缺了耳朵断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间房子的猴子也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活得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间房子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难度过大,够不着,被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两只猴子只有协作才能取得食物,于是,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都能取得够吃的食物,很好地活了下来。做的虽是猴子取食的实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才与岗位的关系。

岗位难度过低,人人能干,体现不出能力与水平,选拔不出人才,反倒成了内耗式的位子争斗甚至残杀,其结果无异于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岗位的难度太大,虽努力而不能及,甚至埋没、抹杀了人才,有如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的命运。岗位的难度要适当,循序渐进,如同第二间房子的食物。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能力与水平,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智慧。同时,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使人才间相互协作,共渡难关。

嫉妒是什么,为什么它会那么伤人?

嫉妒就是比较,我们都被教导要去比较,我们都被制约成要去比较,一直比较。某人有较好的房子,某人有较美的身体,某人有更多的钱,某人有更具魅力的人格。比较,继续跟你周遭的每一个人比较,很大的嫉妒就会产生,它就是“比较”这个习惯的副产品。

如果你不要比较,嫉妒就会消失,那么你就只能知道你就是你,你不是其他某一个人,不需要成为其他某一个人。你没有跟树木比较,那是好的,否则你也会觉得非常嫉妒,为什么你不是绿色的?为什么上帝对你这么严厉,一朵花都不给你?

你没有跟小鸟比较是好的,否则你将会受苦。你只跟人相比,因为你被制约成只跟人相比,你不跟孔雀或鹦鹉相比,否则你的嫉妒将会越来越多,你将会被嫉妒压得根本活不下去。

比较是一种非常愚蠢的态度,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可比较的,一旦你有了这样的了解,嫉妒就会消失,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而且不可比较的,你只是你自己,以前没有人像你,以后也不会有人像,你也不需要像其他任何人,神只创造出原创的人,他不相信复本。

有一群鸡在院子里,有一个足球飞过篱笆,刚好落在它们的中间,有一只公鸡摇摇晃晃地走过去,研究了一下,然后说:“我并不是在抱怨,女士们,但是请你们看看人家隔壁母鸡的作品。”

邻居有伟大的事情在发生,他们的草更翠绿,他们的玫瑰更艳丽,除了你自己之外,每一个人似乎都非常快乐。你一直在比较,而别人也是如此,他们也在比较,或许他们也认为在你草坪上的草更翠绿——从远处看起来总是比较翠绿,或许他们认为你有一个很美的太太,但是你已经很厌倦,你无法相信为什么你会掉进这个女人的陷阱,你不知道要如何赶走她。邻居或许在嫉妒你,说你有这么漂亮的一个太太,而你或许在嫉妒他的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