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7267700000003

第3章 中医养生之道(2)

(三)要预防传染病。春暖花开给万物带来了生机,同时各种传染病也开始蔓延。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源体借咳嗽、打喷嚏散发在空气中,通过飞沫传染。这些疾病早期往往会被误认为感冒,容易误诊。所以对春季传染病,每个人都应该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苗头,就要马上请医生诊治。

预防春季传染病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尽量减少到市场、剧院等公共场所,因为这些场所病源密度高;其次,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管是否患病,都坚持早晚用盐水漱口,这样可以减少口腔中病源的存留。应该注意室内通风,减少空气中病源的密度。衣物、被褥要勤洗、勤晒。

(四)要防止旧病复发。春季草木发芽,肝阳上亢,原患有肝病的春季容易复发。有内热体症的人,春季容易患目赤、咽喉肿痛。高血压病人春季血压容易增高、情绪急躁、睡眠不安,所以要预防脑血管意外。这些都是由于受春季气候的影响,助长了本来不平之气。因此,春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旧病复发,如脾胃病、肝炎和心肌梗塞等病人,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病。春天有肝火上升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人体神经调节激素的变化,也会引起精神病的复发。体弱儿经不起肝气的侵发,也易引致腹泻。

(五)要预防花粉病。春季人们在户外活动多,吸入各种干草末、尘埃或者植物的花粉后,容易引起哮喘,人称花粉病。据有关资料介绍,春天是松、杉、槐等树木花粉散发时期,菠菜、车前草的花粉也会漫天飞舞。有过敏体质的人,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

低血压的中医调养

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诸多因素有关,可分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心脾两虚、肝肾不足等症型,须辨症施治及调养。平时多吃山药、苡仁、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瘦猪肉、羊肉及鸡、鸽子等禽类食品,有助于促使血压回升;同时还应多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的水果蔬菜,以及黄豆、红豆、黑豆等豆类制品,使各种营养摄入充分。

药物升压可选用:

1.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频服,每日1剂,连服1周。方中人参以野山参或高丽参为佳,也可用生晒参、红参。气阴虚损者,则可用西洋参代之。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作茶饮,频服,连服10~20天。

3.黄精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此外,针灸治疗低血压亦有较好疗效,常用艾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恒,可收显效。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治疗与养生法

典型的过敏性鼻炎症状如下:

1.流鼻水、鼻塞、鼻涕倒流,进而造成恶心、咳嗽;检查鼻腔可发现鼻中下鼻夹肿胀,黏膜成灰白或苍白色,这与感冒或其它呼吸系统疾病出现咽喉红肿或是发烧现象有很大的差别。

2.眼、鼻、喉咙痒。

3.结膜炎。

4.黑眼圈:因鼻窦长期充血造成循环不佳所致。

5.长期揉搓鼻子而造成鼻头较肥厚。

6.水汪汪的眼睛。

这些过敏症状往往令患者觉得全身疲倦而影响工作或学习。

过敏性鼻炎治疗不变法则就是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与均衡的膳食;生活方面,每天适当的运动,在睡前可模仿鸟儿伸筋拔骨、展翅飞翔的动作,不仅有趣,且有宣肺利气、益气固表的作用,很适合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另外,每天早晨出入门户时,尽量侧身开门,避免与冷空气“正面冲突”;居家摆设应以简单为主,不要铺设地毯,窗帘、玩偶与家电都是过敏原的温床,应经常定期换洗;尽量不要豢养宠物;如此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此外,在治疗上应依患者的体质作一调整,于季节转换时,再佐薏苡梗米粥等药膳为早餐食用,经两三个月的治疗,相信发作的频率会明显降低。

薏苡梗米粥

材料:薏苡15克、莲子肉10克、炒白术3钱、白米一杯,若手足冰冷可加桂枝2钱。

做法:将薏苡仁与莲子肉水浸一晚,同白米置电饭锅蒸熟后,将炒白术与桂枝放入纱布袋内,与上述材料熬煮成粥,依个人喜好,调味后即可食用。

经常站立工作者的保健

长期站立有害健康,比如易患静脉曲张。注意以下方面将有裨益:

1.在遵守工作纪律的前提下尽量不要连续站立三小时以上。另外注意利用工作间隙休息,不要站在一个地方不动,可来回走走,或重心在两腿轮换。

2.坐下休息时抬高下肢,并按摩双腿几分钟。当然最好躺着休息;

3.回家后用热水泡脚,按摩小腿,并注意抬高下肢休息,既可以尽快消除疲劳,又可以预防静脉曲张;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下肢的锻炼;

5.不宜穿过紧的裤子、袜子和高跟鞋。

久看电视影响大脑功能

每天持续看电视数小时不利于儿童大脑发育。人的左脑是语言和动作中枢,右半脑是视觉中枢。看电视时间长了,将使右半脑疲惫,而左半脑则由于没有机会将思维和感觉汇集成语言而迟钝。所以,孩子看电视上了瘾,会使孩子的语言能力下降,因为电视只需要“听”;使孩子的阅读能力下降,电视使孩子看不到阅读的必要性;老年人长时间看电视不利于防止大脑衰退,他们与别人谈话交流的时间减少,对心理状态也不利。

老人养生宜清淡

老年人一定要讲究清淡,在这里所说的“清淡”主要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物质上的是指饮食清淡,精神上的是指欲念清淡。饮食清淡,主要讲的是味道的清淡,不要太多的肥甘厚腻;欲念的清淡,讲的是寡欲、寡思,少想些不该想的,少管些不该管的,少起些不该起的欲念。

对大多数已步入老年之门的人来讲,清淡远比奢侈要好得多。

清淡会更加有利于老人的健康,一天的大鱼大肉和一天的粗茶淡饭,肯定后者更利于老人脏脾,吃起来更放心。而且,饮食清淡,可以减少食火;欲念清淡,可以减少心火。

相对于精神来讲,欲念的清淡可以使人心静。心静,火就少,病也就少。

对老年人肾水渐少的特定体质,当然火少总比“火”大好,否则水火不平衡,老年疾病丛生。

乾隆皇帝养生四秘诀

乾隆皇帝在清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排名为第二的皇帝,仅其在为当皇帝的时间就达到59年之久,可见此人在养生方面着实十分讲究,他根据自身体会,总结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十常”为: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为: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乾隆喜欢“旅游”人所共知。他六下江南,三上五台,游览名川大山、古刹旧寺,不少城乡印有他的足迹,杭州十景均由他御笔题碑。如此涉足野外宽阔幽静之地,令人心旷神怡,悠然忘返,对身心健康是大有益处的。

乾隆爱好广泛,学识渊博。他爱读书,是封建帝王中少有的多才多艺的皇帝。他情趣甚广,懂满、蒙、维、藏、汉五种文字;他喜书法,学尊赵体,圆润遒丽,所到之处,御笔题咏;他喜诗文,据传他一生写文1300多篇,作诗4万余首,他还喜欢听戏、观灯、看杂技、滑冰等,并亲自演过戏,这些活动,对修身养性颇有裨益。

乾隆起居饮食很有规律。他早上大约6点多起床,先洗漱后用膳。早餐后,处理政务,然后与大臣议事,午后游览。晚饭后,看书习字,作文赋诗,然后就寝。饮食多以新鲜蔬菜为主,肉类、野味少而食之,并且从不过饱。乾隆喜喝茶,对饮用水十分讲究。他还效法祖父康熙,从不吸烟。

乾隆一生养生有法,年近九十尚思路清晰,自号“十全老人”。

早晨养生七件事

1.宽胸吸:睡醒后勿急于起床,先左侧卧伸懒腰,再右侧卧伸懒腰,最后仰卧伸懒腰,使关节充分伸展。立姿大打哈欠3~5次,再举臂、提腿,连续做10次深呼吸运动,最后哈哈大笑5次。约需4分钟时间。

2.四方眺:立姿,两眼平视,先向东远眺。然后低头半闭目,转身再向西远眺,接着向南、向北远眺,最后以向东远眺结束。在做四方眺时,最好置身于开阔地中央或站在高处。约用时5分钟。

3.排大便:大便时,尽可能回忆最美好的事情,这种精神与情绪的调节,有助于肠道蠕动,可使大便通畅。用时约5分钟。

4.照镜子:照镜子检查面部状况,可自我判断健康是否存在问题。主要观察:①眼带血丝。熬夜太深,应注意早睡。②眼圈昏暗。疲劳过度,注意休息。③眼圈红肿、肾脏虚弱,应查尿液。④眼皮跳动。神经疲劳,应松弛精神。⑤皮肤斑点。缺乏维生素B、C,应多吃蔬菜。⑥皮肤粗糙。劳动过度,不要勉强再干。⑦皮肤微黄。心脏衰弱,不要嗜酒。⑧嘴唇微黄。心脏衰弱,力求戒烟。⑨齿龈出血。缺乏维生素c,应多吃蔬菜。⑩舌头发白。胃有毛病,要调整饮食。

5.搓擦面部:洗脸时,可用毛巾或双手搓擦面部,向上推时稍用力,向下要轻轻带下,经常为之,可使面部皮肤红润而有光泽,减少皱纹,消除斑块,并可防治感冒。

6.梳头:不论男女,头宜常梳,可用手指代梳,五指微张,用两手的指尖由前额经头顶徐徐推磨至枕后部,反复数十次。指尖所经穴位包括眉冲、通天、百会、玉枕、风池等。能得到良好的按摩和刺激,可起到平肝熄风、开窍宁神、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7.扭腰健肾:中医学认为人的发育、成长及衰老过程,皆受五脏所左右,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肾脏。在人的直立体位中,腰部起着重力传导的枢纽作用。扭转腰部可刺激个月、肾俞等穴位,有强腰健肾之功效。方法是立姿。两脚左右开它同肩膀宽,两手叉腰,拇指向前,其余四指在后,按肾俞穴。腰部缓缓左右转动,直至腰部感到发热为止。每日早、晚各做1次。

日常养生八大法宝

1.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不落牙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民间俗称“叩天钟”。事实证明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动和局部经络畅通,从而增强整个机体健康,还可促进口腔、整个牙体及周围组织的健康,增强牙齿的全面抗病能力,使牙齿变得更加坚硬稳固、整齐洁白、润丰光泽,充满精健之象。其具体做法可概括为: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终结时,再辅以“赤龙(舌头)搅海,漱津匀吞”,效果更佳。

2.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保平安

勤梳头是一项积极的最简单、最经济的保健方法。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梳2~5回,下午再梳一回”,“一回以两分钟梳一百次”为宜。

因为梳子齿与头发频繁接触产生的电感应,会疏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多路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益脑力,聪耳明目,以及消除劳累。

3.脚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人体健康与否,在于脚健。健脚益体,当首推热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的井源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久不断。经常温浴后搓此穴,可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调理五脏六腑;还能治疗头顶痛、癫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恶疾。因此,涌泉穴又有“健身之穴”之誉称。

4.日咽唾液三百口,使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理论认为,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为生命须臾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强肾益脑等作用。现代医学证实:唾液除具有灭杀微生物、健齿助消化等功能外,还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唾液能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因此,如果每口饭咀嚼30次,就可以清除大部分有害物,有益健康。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才把它誉为“金浆、金津、玉液、天然抗癌剂”等美称。所以听从“日咽唾液三百口”的忠告是很明智的。

5.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

撮谷道,就是做收缩****的小动作。其具体做法概括归纳为,“吸、舔、撮、闭”四字诀。即“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每天坚持收(提)缩一百,每次1~2分钟,若大便后应延长至2~3分钟,可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静脉瘀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瘘、肛裂、脱肛、****湿疹、便秘、慢性肠炎等;同时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肛周炎症、肛周皮肤损伤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

6.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擦或搓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中医理论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认为脾胃居中,负责主运化水谷精微和统摄精血神液来充养敷布全身,令五脏六腑常壮无恙。通过揉腹,可以收到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等功效。现代医学证实:揉腹有强脾、胃、肠和腹壁肌,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和减肥作用。还有治疗中老年性便秘、胃肠溃肠、周期性失眠、遗精、心血管病等疾患的功效。揉腹方法,最好遵从《延年九转法》进行:“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腔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12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20次,再用全手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至于揉腹次数可因人而异,但饱食或空腹或腹部患有炎症、肿瘤等则不宜施行。

7.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古人强调肾耳合一,互为作用。耳为肾唯一之上外窍,耳健则肾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针坠地也能闻其声。其做法为,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即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现代医学认为:耳朵上的49个穴位和各部位与体内的五脏六腑以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联系密切。采用扯、拉、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对双耳进行物理刺激和针炙治疗,效果更好。另外,对肝、胆疾患有辅助治疗作用。

8.消疲健美助血运,勤伸懒腰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这样能使颈部血管舒畅地把血液输送到脑子里。大脑得到充足的营养,疲劳消除,从而精神振奋;能使全身神经肌肉得以舒展,促进机体平衡;能增加吸氧量,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能消除腰肌过度紧张,并防止腰肌劳损,而且能及时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保持健美体型。上述八诀能否成为真正的养生之年的“千古之术”。

日常养生方法

1.节饮食

一日三餐以蔬菜为主。食品不在珍贵,喜吃蔬菜及薯类,夏季更喜清淡食物。应多吃的蔬菜有山药、藕、萝卜、白菜、芹菜、菠菜、豆芽菜、豆制品,还有蛋类、瘦肉等。对于葱、蒜、姜、椒等辛辣食物,一概不要多吃。

2.慎风寒

关于衣着,要根据每天气候冷热增减,绝不冒寒热。“春捂秋冻”是适应自然变化的衣着规律。另外,穿衣要朴素大方,宽松舒适,不尚华贵。

3.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