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效能人士的九种办事方式
724600000036

第36章 方式八:转换角度式——实现双赢的完美结果5

双赢在组织内部的运用

1双赢促进组织团结

双赢,是办事方式的最高境界,也是提高办事能力的要求。协调就是解决矛盾分歧。协调成功,双方满意,是高效能人士人际关系成熟、领导艺术水平高明的体现。

办事毕竟不是打仗,双方虽有竞争,但并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办事的过程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双赢,更是追求互惠互利的成功。因此,办事时应以平静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面对对手,这是双赢的前提。

1.分歧是重组信号

如果因为下级与领导的观点有所不同,便会遭到领导的贬损与批判,久而久之,下级们就会保持沉默,组织内部就会形成“一言堂”的局面。实际上对于一个成熟的领导者而言,分歧就是人际关系需要“重组”的信号,甚至是调整关系、培养关系的契机。当分歧出现时,可以在语句上强调“我们”,而不是“你”、“我”的对立。

只有诚意,双方才能一起来解决问题。所以,重点是要找出“我们两人都愿意”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把协调视为“寻找交集点”、“扩展思维”的过程,而不是“制造敌人。”尤其要认清双方的不同不是敌对,只是不同而已。因此,心存“打倒”对方的偏激想法,只求赢得个人利益的想法是错误的。

不仅如此,高效能的领导者还应积极地视分歧为拓展人际影响范围的关键时刻,也就是培育个人恢宏气度、建立人际关系、提升协调能力的时候。

2.分歧是增进了解的时刻

分歧,就是增进了解的时候。在分歧中,必须先明确对方真正诉求的主题:是单纯寻求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或只是抒发个人对组织的不满、牢骚、愤怒;或是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无理取闹;或是几个人游戏,借此以引起注意;抑或是对方的自我困惑与矛盾。

身为高效能的领导者切勿落入对方情绪的漩涡里,而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协调分歧,增进了解。

3.分歧要求增加人性化的互动

通有观点差异或人事困扰时,领导者要强调人性化的互动,而不是权威的屈服或强悍的抗拒。因为,“执拗的人自以为拥有看法,其实是看法拥有了他!”这句话值得深思。赢得一时的争论,并没有任何益处。任何协商,并非为所欲为,一吐为快,而是需要人性化的互动。

①表达诚意

表达诚意不是表面姿态,也不是说说而已。双赢的前提是强调把个人解决问题的诚意,先让对方了解传达诚意的信息,并使对方确实接受到这种诚意。

②保持礼貌

谈判出现分歧时,领导者仍需保持应有的礼貌风范,或谈判中应遵循规则,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兴师问罪,藐视或刻意挖苦对方。因为领导者保持礼节与风度,采取“进退得宜”的方式,不只会解除他人的防卫,而且会给予对方思考的空间,如此反而能强化其说服影响力。

③维护尊严

有尊严,才能真正地沟通。没有尊严的维护,就谈不上沟通,而尊严必须包括双方的尊严。一位美国石油商人在谈到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大亨亚马尼的谈判艺术时心悦诚服。他说:“亚马尼在谈判时总是低声细语,绝不高声恫吓。他最厉害的一招是心平气和地重复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把你搞得筋疲力尽,使得你不得不把自己的祖奶奶都拱手让出去。他是我打过交道的最难对付的谈判对手。”亚马尼能获得尊重就在于他能以自己的方式维护了双方的尊严。所以,在协调过程中,每个人的尊严都必须被维护,任何一方都应该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

④平等尊重

谈判是为了双方获益,双赢是建立在双方平等尊重基础上的成功,如果强权一方以势压人,不仅不会达到双赢的结果,还会导致谈判的彻底破裂。

总之,办事者必须对原则灵活运用,才能掌握主动权,成为赢家或者达到双赢的更高境界。

2双赢的典范——中美WTO协议谈判

1986年,东西半球的两个巨人——中国和美国开始了有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简称WTO)的谈判。

这是关于中美双方利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而言,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排除经济贸易上的人为障碍,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有利于加速自身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对美国来说,中国这个庞大而充满潜力的市场,正是他们的商家和投资者大展拳脚的好地方,中国市场的开放将使美国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然而,谈判一开始就产生了重大分歧。美国人的胃口太大,它无视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要求中国全面开放市场,使自己能获取最大的利益。对此,中方当然不能答应,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还比较弱小,不足以与发达国家相抗衡,如果一下子让外国资本不加限制地涌入中国的市场,势必对我国的经济甚至政治造成强烈的冲击。双方为此展开激烈争论,互不相让,使谈判亮起红灯。

但分歧不是谈判的终结,而是新的开始。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一次又一次地坐回谈判桌前,期间双方都试图摸清对方的底牌,并做出了某些妥协和让步,但因未能找到双方的“交集点”,在关键的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结果,一次又一次地不欢而散。

一转眼,15年过去了,谈判仍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双方如还不能签订协议的话,21世纪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双方的高层领导人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各自派出了最强大的谈判阵容,旨在打破僵局。这场决战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会谈中,双方的谈判高手都拿出了各自的法宝,力图说服对手。美国谈判代表团几度欲离京返美,却又几度临时改变主意回到谈判桌前。表面看,争论十分激烈,但分歧却在渐渐缩小,如同天堑两边架起的桥梁,双方都在努力地调整角度和方向,寻求最佳的对接点。

1999年11月15日,北京。这天下午3时50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双边谈判的首席代表石广生和巴舍尔夫斯基满面笑容地走进中国对外经贸部二楼的签字大厅,他们频频向记者挥手致意,然后分别落座。这时,全场鸦雀无声,大家屏住呼吸,似乎连石广生和巴舍尔夫斯基签字时奋笔疾书的“沙沙”声都能听到,闪光灯亮成一片。接着,双方互相交换文本,双方代表热烈握手,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人们终于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等到了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方协议。

2001年9月15日凌晨1时,日内瓦WTO总部灯火通明。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的非正式会谈在世贸组织总部圆满结束,会议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达成一致。这是黎明到来前的最后一个长夜。此时此刻,中国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15年的艰难跋涉即将有所回报。于是会谈刚一结束后,中国工作组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在会议大厅的侧厅即兴举行了一个小型祝酒会,各国代表与中国代表团团长、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和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沙祖康等频频碰杯,以示庆祝。

会后,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以“我们为中国取得突破喝彩”这一令人心动的标题发表了书面说明,他期待着两天以后“中国工作组会议以能够正式向各国部长们推荐中国入世的文件,为今年11月举行的多哈会议批准中国入世创造条件。”

中美关于中国入世谈判,被双方公认为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所谓“双赢”,首先是美国承诺了要解决中国永久最惠国待遇的问题,也就是美国必须放弃每年一度的审议中国最惠国待遇时对中国歧视性的做法,使中美的经济贸易关系回到一个正常的阶段。在这一点上,中方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次,中方也做出了一些开放市场的承诺,这些承诺将给美国的商家和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利益,但这种经济利益也是相互的。

一场漫长而艰苦的“马拉松”式的谈判,终于在21世纪初的曙光中胜利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