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效能人士的九种办事方式
724600000027

第27章 方式六:四两拨千斤式——重视以小易大的效能4

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

想要合理运用“四两拨千斤”式办事方式,决策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高效能人士用决策能力判断办事过程中的“关键时刻”。

凡是成大事者,都要碰到关键的时刻,在这个时候,不能退缩,不能无主见,而是要敢于拍板拿主意,表现出非凡的决策能力。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的这番话,说的正是成大事者的决策能力。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局观念

古今中外杰出领导者大凡都是战略家,都是成大事者,他们具有战略头脑,即具有开阔的视野,统筹全局的能力,成大事者,只有具有统帅全局的战略头脑,才能从客观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作出正确的决策。

从历史上来看,凡是成大事者,都非常重视战略问题。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相,与他共图大业,诸葛亮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说:“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候,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将军岂有意乎?”随后,诸葛亮帮助刘备制定了夺取荆州地盘,巩固势力,再联吴攻魏的战略计划,这是诸葛亮根据天下的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和制定的正确计划,充分显示诸葛亮统帅全局的战略头脑。正是由于他的战略头脑,才使他能从客观上掌握和驾驭全局的发展规律,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最终帮助刘备确立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西汉王朝的萧何,也是一位具有战略头脑的政治家。据《史记》记载,刘邦军队攻下秦朝咸阳以后,诸将到秦府库中抢劫金银财宝,唯独萧何先到秦的丞相府中将御史律令,图书等收藏起来,并通过这些宝贵的资料,使刘邦对天下的各种基本情况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萧何此举对西汉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

2系统思维

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最有效也最易于把握的就是系统思维的艺术。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我们在这里把系统思维的艺术细化为用大看小的艺术、用长看短的艺术、正负兼顾的艺术和由外看内的艺术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用大看小的艺术

大是指整体、全局,是指系统;小是指局部、事件,是指要素。长期以来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形成了一种用小看大的思路,即把思考的重点放在局部上,放在事件上,放在要素上,而忽视了各个局部、各个事件、各个要素的联系,忽视了整体,忽视了全局,忽视了系统。其结果往往是解决了一个局部问题又造成了另一个局部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把系统这个“大”与要素这个“小”内在地联系起来,把要素放在系统中来认识,把小放在大之中来把握。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往往比较宏观,就更应该用大看小,总揽全局了。

2.用长看短的艺术

这里长是指长远目标、长远利益,是指一个动态的过程;短是指眼前利益、短期目标,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环节。系统思维不是静态的左右兼顾,而是动态的长短兼顾。宋真宗时一场大火把皇宫烧坏了,于是命令大臣丁渭主持修复皇宫。丁渭让民工把皇宫周围的大街小巷挖成了大河小沟,用挖的土脱坯烧砖,省得从远处运来,这是典型的就地取材的“短期行为”。然后又在所挖的沟河旁建起了许多小码头,这样从远处征购的建筑材料可以直接运输到建筑工地上,可谓是一举两得。几年以后皇宫基本修复了,丁渭又让民工把建筑垃圾回填到当年所挖的河沟中去,把大河小沟复原成大街小巷。这里的填河就是丁渭的“长远目标”。事实上丁渭挖河时就想到了填河,他是把挖河和填河作为一个有联系的过程来系统思考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用长看短的动态系统思维比用大看小的静态系统思维还要重要。

3.正负兼顾的艺术

正有两层涵义,一是指领导决策之时系统所具有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二是指决策实施之后带来的效益。负也有两层涵义,一是指领导决策之时系统所具有的不利因素和条件,二是指决策实施之后带来的副作用,带来的危害。正与负,有利与不利,效益与危害,往往是同时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的。企业领导者在制定决策时一方面要看到系统正的一面,从中寻求决策的目标和途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系统负的一面,从而针对风险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权衡利弊,比较正负,只有利大于弊,正大于负时领导决策才可以制定。

4.由外看内的艺术

系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和发展。这里市场是外,系统是内,企业是内,环境是外。所谓由外看内是指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要善于超越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来看待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的问题和决策。中小企业更不能事事只盯着企业内部的问题,只盯着本行业的几个竞争对手。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要有全球化的思维,要用全球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的企业,看待自己的企业。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成大事者需要站得高,望得远,要善于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事物的连续性,因果性的联系,预见它的发展趋势,而且事物是多变的,要根据其时间,地点不同以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各利益的差异来作出战略决策。这就需要有统帅全局的战略头脑。

3多谋善断的能力

决策者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修养,为了提高决策水平,他要树立不断创新的思想,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要有渊博的知识,当然,一个成功者多谋善断,必须具有分析、判断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主要在于是否能深刻认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及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发展规律,成功者掌握这种能力,有助于在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的归纳、概括、判断和分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否能在一大堆急于要办的工作中,分清孰重孰轻,哪些需要自己去办,哪些需交给下属去办;就能够有助于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准确地判断各个层次,各个类别的人员个体和群体的德才情况、思想态度和相互关系,然后区别情况,分别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析、判断能力还有助于使领导者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预测到未来事物的发展变化,据此分析判断自己所在单位,自己所做的工作,在整个宏观布局上的位置,以及与社会潮流的关系,从而作出相应的正确决策。

一位成大事者的分析、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他的能力素质。邱吉尔以其不凡的分析、判断能力,力主对德作战,其功绩永载史册;而在当今社会,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捉摸不定的局势,成大事者在分析、判断能力上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成大事者的日常活动中,有一项便是要经常做决策,因此领导者往往需要较强的决策能力,即成大事者决定采取哪一种最有效方式的决断能力。

一是需要有选择最佳方案的决策能力,决策就是方案选优。不过,这个选择不是简单地在是非之间挑选,而往往是在一种方案不一定全优于其他方案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多种方案对比选优的基础上,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方案对比选优的能力。

二是需要有风险决策的精神。客观情况,往往是纷繁复杂的,有一些情况是不可能让人事先作出百分之百正确判断的。现实生活中,成大事者常常遇到的是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性的决策,这就要求决策者有敢想敢干、敢冒风险的精神,不能因为追求四平八稳而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