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效能人士的九种办事方式
724600000015

第15章 方式四:出奇制胜式——发挥创新能力2

创新的来源

1从观念转变中寻找创新机会

在美国出现过这样一种观念。在人类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年代像今天一样对健康如此的重视,甚至到了恐惧的程度。突然之间好像任何食物都会导致癌症,任何过度的运动都会令心脏衰竭。

不管这种观念转换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它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比如说,它创造出了健康杂志和医学报道等刊物兴起的机会。其中有一家《美国健康》在两年内达到每月发行100万份的成绩。它创造了某些公司因一般人对食物恐惧而产生的发财机会。卡洛莱多州的一家商店昔利修天然食物公司是由一位在美国山区采集药草的年青人创立的。他在山上采集药草加工,包装后再拿到街上出售。十几年后,昔利修天然食物公司每年净赚几百万美金。最后,它的所有者还以2 000万美金将它卖给另一家食物公司。

这位年青人在观念转变中找到了创新机会,从而一举成功。

2从意外成功中寻找创新的机会

没有其他事情比意外的成功更能为企业提供创新机会。也没有其他范畴比“意外的成功”更容易、更安全。但是,这种方法却往往被管理者所忽视。

30年前,纽约马西公司的总裁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公司的附件产品比主要产品销售得还要快,几乎占总销售收入的3/5以上,而在通常情况下,主要产品销售却是附件产品的两倍。面对这种意外的局势,企业的经营者束手无策,并作出了限制附件产品销售的错误决定,冀图以此来取得二者的平衡。这种作法几乎给企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20年内,马西公司的业务一蹶不振,在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直到1970年,当马西公司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后,这种形势才有所改观。

马西公司险些与“意外的成功”失之交臂,然而,另一家百货公司——布宁得却利用“意外的成功”使自己荣登纽约市场第二名。像马西一样,布宁得也是以销售商品为主。但当附件销售在1950年后逐渐上升时,布宁得乘势而上,它对这种意外的变动加以分析,并由此开启了成功的大门。分析意外变化的结果使他们适应了顾客需要并由此引发了销量持续上升的良性循环。

“意外的成功”是对办事者判断力的一项挑战。一个办事者的价值在于判断力,但这并不意味他的判断永远是正确的。事实上、办事者的最高价值在于其觉悟自身的错误判断并承认这个错误。更常见的情况是,“意外的成功”有时却被时略了。假如没有人注意它,就没有人去研究它即将会带来的潜在的创新价值。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被竞争对手发现它。寻求因“意外的成功”导致的创新机会有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析。

3从意外失败中寻找创新的机会

与“意外的成功”相反,“意外的失败”都会引起办事者的注目。但是,它们却很少被视为是创新的契机。许多失败是因为错误的选择、轻举妄动及设计或执行时的失误。但是,如果一个计划经过仔细的策划、设计和认真的执行却还是遭到失败,那么这个失败就值得思索了。因为在这些失败下,很可能隐藏着崛起的机会。

在香港繁华的埠外大街路口,马路两侧分别围起了建筑围墙。利致公司和华盈公司兴建的商场几乎同时开始施工。

华盈公司的董事长林安先生清楚地知道,论实力,自己的公司还远远不是利致公司的对手。所以,他在了解利致公司将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的经营方针后,确定本公司的商场以经营中低档商品为主,并据此设计了商场的内部格局。他还借周末打网球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了利致公司的董事长。

六十四岁的利致公司的董事长贺本雄拍着比自己年轻二十五岁的林安的肩膀,笑着说:“好的,好的,井水不犯河水,大家一起发财,啊,哈哈哈,放心,老弟,你能躲开我,我也不会让你为难的。”

一切都很顺利,林安放心地忙于其他事情,只等施工结束,商场开业了。

天有不测风云,两个月后的一个早晨,林安刚刚起床,电话铃响了。听筒里传来了坏消息:“董事长,可靠情报,利致公司因为最近资金上的原因,要把新建的商场改为以经营中低档商品为主。”

经过证实,这个消息是可靠的。

怎么办?林安陷入矛盾之中。新商场马上就要竣工,按原来的想法继续经营中低档商品,势必与利致公司发生冲突。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利致公司虽说资金上出了点问题,但相比较而言,依然财大气粗,与之竞争将难取胜。可工程已近尾声,花出去的投资像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看来只有一条路可走,转营他业。林安开始了广泛细致的市场调查。

经过调查林安发现,埠外大街是繁华的商业区,虽然有许多饭店,但却是较豪华的中高档饭店,少有几家小饭店,生意格外的好。其中一家四川风味小吃店更是买卖兴隆。一个大胆的计划摆到了董事会议的桌面上——把商场改为中华小吃城。

林安的理由是充分的,商场地处繁华地带,客流量大,吃饭的人必然很多,这里大部分还是一般老百姓,即使有钱人,也会来品尝小吃,换换口味。兴办小吃业,从大陆雇用人工,做出的饭菜风味纯正,价钱还便宜。商场适合改建小吃城,只要稍加改造,增加厨房设施就可以了。

林安的建议得到了通过,商场改建成了小吃城。结果,一开业就门庭若市,吃客不断。年底一算,纯利润比利致公司的商场还高出百分之三十。

尼西奇公司是日本唯一的一家专门生产尿布的公司,现在已经拥资本1亿日元,职工748名,年销额达70亿日元。在日本国内有7家工厂和一个子公司,在国外设有纽约办事处,在夏威夷还有一家合营企业。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产量最大的专业尿布公司,可是就在几十年前,尼西奇公司仅是一个30余人的小企业,该公司的产品包括雨衣、防雨斗篷、游泳帽等等,品种齐全、门类繁多。但是没有优势产品使该公司缺乏竞争力,经营不稳,随时都有破产的可能。面临破产压力,全公司压力都很大。

正在这时,公司董事长川博决心在公司内进行改革。他绞尽脑汁地考虑出路,突然从日本政府发表的人口普查资料中得很大的启发:日本每年大约出生250万个婴儿,于是他想: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尿垫,全年就需500万条尿布。这样的小商品大企业根本不屑一顾,而尼西奇这样的小公司,机制灵活,只要市场有需求就可以转产。

于是,川博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从失败中找到了创新的机会。

试想如果不是当年的失败,尼西奇公司怎么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呢?

4从危机中寻找创新的机会

危机突发时,一般人会手足无措,惶惶然不知所以,难以冷静理智,更不知从何入手解决问题。而高效能人士在困境中能够做到超然镇定,迅速根据形势作出主动进取的决断,在熊熊烈火中显示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品质。

百事可乐是饮料市场上的大腕,与可口可乐几度争抢霸主地位。但在激烈竞争过程中,一次突发事件险些使百事可乐陷入被挤出市场的危机,这就是“针头事件”。

久闻百事可乐清新爽口的威廉斯太太从超级市场买了两筒百事可乐给孩子。回家后,喝完一筒,觉得味道不错,无意中将罐筒倒扣于桌上,竟然有枚针头被倒了出来。威廉斯太太大惊失色,立即向新闻界捅出此事,可口可乐公司也趁机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一时间,百事可乐难得有人问津。

百事可乐公司一得到“针头事件”消息,立即采取了措施,一方面通过新闻界向威廉斯太太道歉,并请她讲述事件经过,感谢她对百事可乐的信任,感谢她给百事可乐把了质量关,并给予威廉斯太太一笔可观的奖金以示安慰。还通过媒介向广大消费者宣布:谁若在百事可乐中再发现类似问题,必有重奖。另一方面,在公司百事可乐生产线上更加严格地进行质量检验,并请威廉斯太太参观,使威廉斯太太确信百事可乐质量可靠。

百事可乐公司获取“针头事件”信息后,及时、迅速、果断地推出上述一系列措施,显示出巨大的创新精神,灵活机动地把决策权极大限度地放到事件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变化,进行随时决策,缓解了矛盾,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刺激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不仅没有使销量下降,反而使购买百事可乐的消费者倍增。由此可见,突发事件的紧迫性与破坏性,要求办事人必须采取积极果断的措施,运用冷静灵活的头脑创造性地处理突发事件,避免组织危机。

危机种种,难以回避。作为高效能人士,要勇于迎接危机对于其能力和心智的考验,主动出击,调动自己全面的进取能力,真正把握大局。而在危机中发现新的机遇更是非常重要的。百事可乐的领导者却做到了这些,把危机仅为创新的契机,出奇制胜地扩大了自己的销量,可以说他们在这件事的过程中不仅很好地处理了危机,更取得消费者高度的信赖,一举两得,确实是高效能的办事方法。

5反经行权,寻找创新机会

“反经行权”是兵法上用来转败为胜的一种计谋。“反经”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违反常规,“行权”就是采用权宜之计,两者合起来,往往也能取得出奇制胜的创新效果。该计常见于商品广告宣传方面,经营者故意正话反说,暴露自己的“缺点”,以抓住消费者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从而取得广告宣传的胜利,其二是“悖理而行”,就是指经营者用违反经营者常理的方法和手段,达到相反相成的谋利手段。

有个推销员,到西欧某海滨城市推销“皇冠”牌香烟,无奈那里的香烟市场早已“烟满为患”。苦思良久,他根据海滨浴场禁止吸烟的规定,想出了这样一条想法。他在各旅游景点到处张贴广告:“吸烟有害,此地禁止吸各种香烟,皇冠也不例外。”这则无任何夸耀之词,无一句特别说明的简单广告,却引起了不少人的震动和好奇,为什么要专门提出皇冠牌呢?皇冠牌香烟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呢?大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购买皇冠牌香烟尝一尝,以至皇冠牌香烟在当地一炮打响,成了空前的畅销货。

一般商品对广告宣传,都是大张旗鼓地宣称自己的商品如何好,有什么样的优点,而那位推销员却一反常规,故意显示“吸烟有害”的缺点——“疵”,以见其优势之所在——“卓”,两相比较,自然会使其优势突出无遗。

为什么有意暴露产品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反而会受到顾客的瞩目和欢迎呢?原因在于,这种方法适合了人们心中的“金无足赤”的心理,尤其是在如今清一色的“质量可靠,实行三包”的广告声中,这样的宣传反而别具一格,更令人信服。

人们除了具有好奇心之外,还都具有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他做的事,他越想做;你越是说东西不好,他越会觉得好;你越是阻止他买某件商品,他就越是想买。这位推销员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以达到创新的广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