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胜职场的120条人生经验
724500000019

第19章 玩转办公室政治 (2)

在职场上,追求工作成绩和报酬,希望赢得上司的好感,获得升迁,以及其他种种利益冲突,使得同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种紧张的竞争关系。而这种竞争又不是一种单纯的真刀实枪的实力较量,而是掺杂了个人感情、好恶、与上司的关系等十分复杂的因素。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运动会”,表面上大家同心同德、平平安安、和和气气,内心却可能各打各的算盘。

例如,两位经理斗法,你是中间人物,应该如何应付呢?最大的可能性是,两人都希望拉拢你,却又不能太露骨,在言辞表达上,或在工作上给你甜头,聪明的你当然明白其用意。但同时,你不可能一直装蒜,必然要表明立场,否则会被视为两面派,那就更不妙了。

同事之间会有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各人的性格优点和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瓜葛、冲突。这种瓜葛和冲突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背地里的;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是隐蔽的。种种的不愉快交织在—起,便会产生各种矛盾。在单位,待人刻薄和热衷于算计的人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人越多,人际关系就越复杂。同事之间,也不可避免会出现或明或暗的竞争。表面上可能相处得很好,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有的人想让对方工作出错,自己可有机可乘,得到老板的特别赏识。同事之事传播流言飞语,是带有很大危害性的,它能蒙蔽一些人,导致人们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甚至会有碍前途。

有个女孩叫洁。有一天,她受到上司王科长的热情邀请,一同前往公司附近的咖啡厅喝咖啡。他们坐在咖啡厅里,一边喝咖啡,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不知不觉,话题扯到了洁的同事李小姐。“啊,李小姐吗?她好漂亮啊!经常穿着时髦的衣服,真叫人羡慕啊!”“那是当然,因为李小姐领的是高薪!”王科长突然道出原委。

原来,这家公司采取的是年薪制,每个员工的年薪是根据每人的工作表现与公司签订的合同而定的。这点洁自然也清楚,但她一直认为同事间的差别不应该太大,现在突然从王科长口里听说李小姐的工资很高,自然心里不太舒服。她问道:“真会差那么多吗?”“是呀,比你的年薪多上万元呢!”王科长说得更具体了。第二天,洁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同事们,大家听了当然不服气,于是,就一起嘲笑起“高工资”的李小姐来,甚至不同她来往,将她孤立起来。这样,李小姐不得已只好辞去了工作。

事实上,李小姐的年薪与洁相差并不大,只是因为她曾经向科长提过意见,以致科长怀恨在心,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一个诡计,借洁的嘴孤立李小姐,最后将她逼走。等到洁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已为时晚矣,因为自己已被人家利用,当枪使了。不仅如此,洁还得了一个喜欢散布流言飞语的“坏女人”的绰号。

聪明的人,很看重自己的利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别人之间的是非恩怨和各种斗争,一定要远远离开。无论是对同事,还是对上司,都应做到不蹚浑水,不急于表态。

过去的事,有保留地说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去呈现于别人面前时,就无疑为自己埋下了重磅炸弹。

王博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他与好朋友张廉卫无话不谈。一次,借着酒兴,向张廉卫说出他不为人知的秘密。王博年轻时,与别人打群架,砍伤了别人,结果被判了两年刑,从监狱出来后,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考上了大学,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工作。时值年底,公司效益不佳,并准备裁员。王博和张廉卫从事同一工作,这个位置精简后只能留下一人,但论实力,王博比张廉卫略胜一筹。不久,公司就传开了,大家都知道王博是坐过牢的“劳改犯”,大家对他大大改观了。谁愿意跟一个劳改犯一起共事呢?王博就这样被裁掉了,张廉卫则留了下来。

17世纪,西班牙一位著名思想家葛拉西安曾经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让人了解你的全部。”他说:“深谋远虑的艺术,就是善用你的智慧清晰地洞察情势,衡量情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们知道你,但不让他们了解你,并不断地培养他们对你的期望,又不完全满足他们的期望。当你每成一事、每展长才时,他们便会因为你的伟大业绩而盼望更伟大的业绩。”这位社会经验极其丰富的思想家还解释说:“看透别人就能主宰别人,被别人看透则会被别人主宰,胜利则因此易手。善于识破他人,可以号令全局;善于隐藏自己,就不必担心会落入圈套。要想受到别人的尊重,就不要让任何人了解你的全部。一旦被人识破你的才能局限,你就很难获得别人的敬仰和尊重。”

与人相处,不要把自己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特别是那些不愿让他人知道的秘密,要做到有所保留。向他人过度公开自己秘密的人,往往会因此而吃大亏。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今日为朋友,明日成敌人的事例屡见不鲜。你把自己过去的秘密完全告诉别人,一旦感情破裂,反目成仇或者他根本不把你当做真正的朋友,你的秘密他还会替你保守吗?也许,他不仅不为你保密,还会将所知的秘密作为把柄,对你进行攻击、要挟,弄得你声名狼藉、焦头烂额,那时你后悔就来不及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朋友之间,哪怕感情再好,也不要随便把你过去的事情和秘密告诉对方。

如果你是职场中人,你将你的秘密告诉同事,在关键时刻,他很可能会跟张廉卫一样,以你的秘密作为武器回击你,使你在竞争中失败,他将你不光彩的秘密说出来,你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削弱。

自己的秘密不要轻易示人,守住自己的秘密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行为。罗曼·罗兰说:“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记忆的小岛,永不向人打开。”马克·吐温也说过:“每个人像一轮明月,他呈现光明的一面,但黑暗的一面从来不会给别人看到。”这座埋藏记忆的小岛和月亮上黑暗的一面,就是隐私世界。秘密只能独享,不能作为礼物送人。再好的朋友,一旦你们的感情破裂,你的秘密就将人尽皆知,受到伤害的人不仅是你,还有秘密里牵连到的其他人。

所以,有保留地跟朋友说说自己的过去,既经营了友谊,也更好地保护了自己。

不懂不是错,不懂装懂错上错

孔子说过:“人不知,而不恨,不亦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不懂的事情,在你不懂的事物面前,要勇于承认,不要自作聪明。勇于面对自己的无知才是真正的聪明。换言之,即使你真有两下子,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也就是说,在为人处世中,不要卖弄自己的小聪明。

有个小杂志社社长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喜欢装腔作势,并且故意以降低自己的音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还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自我宣传。然而,无论他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他出版的杂志或周刊也上不了台面。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

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那么,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怎样做才能不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注意:

1.学会“随众”

要在生活细节问题上学会“随众”,萧规曹随,跟着别人的步履前进。美国的艾伦·芬特在《小照相机》一书中有过这样的心理测验:

一个人走进一家医院的候诊室,他向四周一看,感到非常惊讶:每个人都只穿着内衣内裤坐着等候,他们穿着内衣内裤喝咖啡、阅读报纸杂志、聊天等。这个人起初非常惊奇,后来判断这群人一定知道一些他所不知道的内情,于是20秒钟之后,这个人也脱下外衣,仅着内衣裤,坐着等候医生。

这种随众附和的做法,至少有两大实际目的:第一,社会上的群居生活,需要大家互相合作;第二,在某些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你该怎么办?当然是仿效他人的行为与见解,从而发掘正确的应对办法。

2.贵办法不如贵主张

换句话说,就是多一点具体措施,少一些高谈阔论。年轻人对于诸多事情,总是喜欢发表主张。主张是对于某种事物的观察所得,观察分析才能有所得。拥有自己的主张,当然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如果急于求得理解,一有所得,不看对象、不分场所,立即发表出来,往往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少一点高谈阔论,多一点切实可行的办法。譬如,上司、同事或者朋友,希望你帮助他办某件事,你可以拿出一套又一套的方案,但你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了,这不是比发表高见有意义得多吗?不说空话,而又能干得成实事,你将给人一种沉稳的成熟者的印象。

为人处世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一无所知的人。其实,我们周围的人都各有主张。多数人都不喜欢采纳别人的主张,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有失身份、有损体面。如果将别人都看成是庸才,认为只有自己有真知灼见,随意发表自己的主张,被采纳的百分比恐怕是最低的,而且很可能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人。

世上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是无所不懂的,这是因为懂是相对的,是对某一具体方面、具体情况而言的。你在一方面懂得很多,在另一方面懂得却很少。所以,聪明并不是什么做人的资本,反而是没有心机的表现,根本不值得卖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