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善待自己,宽容他人
724400000004

第4章 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3)

要想在这个社会中活得舒心、自在一些,就必须抛开计较的狭窄心胸,对于世事多一些豁达大度,笑对人生。有时一个微笑、一句幽默的话就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和矛盾,填平感情的沟壑。

所以说,宽容是对别人的谅解,对自己的考验。为人宽容,我们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解之短,从而赢得永久的友谊。

欺骗他人,受惩罚的是自己

人活着,如果遇到了什么挫折和磨难,虽然也会有痛苦和挣扎,但是只要跨过去了,就不会再难过。可是,如果自己的良心在受着谴责,那么即使是再努力,再挣扎,也没有办法躲开痛苦,让自己开心地生活。做了错事坏事,如果我们去遮掩,或许可以逃过别人的眼睛,甚至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唯一逃不过的是自己心灵的谴责。

在一次海难中,除了他,其余船员集体遇难。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亡,船主也按照有关规定及当地的惯例给每位遇难者的家属一定的经济补偿。没想到他劫后余生,是唯一的幸存者。他几经磨难,死里逃生,在回家的途中,当他听说因为这起事故,每位遇难者的家属可以得到十几万的补偿费后,立刻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因为他一回去,家人就得不到这笔钱。

而这些钱,如果让他去赚,至少得20年。

思考再三,他开始了流浪生涯。然而,他的心始终无法安宁,他夜夜失眠,想妻子儿子,承受着良知的煎熬。到最后终于无法承受心灵的纠缠,回到了亲人的怀抱。

尽管他选择了远离,但还是无法躲开心债。十几万元的财富,也买不到自己内心的快乐。其实有时候想想,人们的心灵还真是奇怪,越是没有人知道,就越是会自己提醒自己。所以,在事情发生的时候,越是想要掩藏,就越会受到内心的折磨。

她是一位普通的车间统计员,有一次,她从财务科领回工资发给工友后,发现手里多了594元。那时,这位女工每月的工资只有71元。她的父亲患了癌症刚刚去世,留下治病欠下的3000多元的债务,弟妹正读高中,女儿嗷嗷待哺,肚子里还有另一个生命即将降临……钱,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她悄悄把钱收了起来。

不料,就是这一念之差,594元竟成了她沉重的心理负担,折磨了她十余年。它时时刻刻困扰着她的心灵,使她寝食难安。直至多年以后,她终于鼓起勇气,找到当年的那位会计,还了那笔钱。在回家的路上,她泪流满面——终于卸下了压在心上十余年的心理负重。

当别人折磨自己的时候,只要以坚定的意志来抵抗,也不会有过多的痛苦。可是,如果是自己折磨自己,就可能每天都生活在悲观和消沉里,心里责备着自己,怨恨着自己。所以,当我们欺骗别人的时候,最让人觉得可怕的,不是别人对我们的惩罚和报复,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不安。

巴金先生说:“良心的责备比什么都痛苦。”背负着心债过日子,其中的痛苦滋味可想而知。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欺骗他人,否则我们将会永远受到自己内心的惩罚,让自己的内心永远都得不到安宁。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光明磊落,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人生才是真正的洒脱,我们才能获得幸福。

与人争辩是一场没有胜利的赌局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专爱与人作对的人。对于那些与你唱反调的人,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呢?通常,大多数人所采取的态度是,向对方展开反驳。其实这个时候,我们最好冷静思考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争辩的方式将他击败,使他投降。

为了说服对方,改变他的意见及行为,我们需要冷静地把事实指示给他看,与他从容地交谈。当我们与某人议论时,必须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在展开争论时,切勿冲动地大嚷,或采取激烈的态度。针对这个问题,美国耶鲁大学的两位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

这两位教授耗费了7年的时间,调查了种种争论的实态。例如,店员之间的争执,夫妇间的吵架,售货员与顾客间的斗嘴等,甚至还调查了联合国的讨论会。

结果,他俩证明凡是去攻击对方的人,无法在争论方面获胜。相反,能够在尊重对方的人格方面动脑筋的人,则往往能够改变对方的想法。 从这项实验中,我们不难获知:人们都有保护自己,避免被他人攻击的强烈冲动。当我们对他人说,“哪有那种荒谬透顶之事”或者“你的思想有问题”时,对方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以及守住自己的立场,定会紧紧地闭起他的心扉。因而,与人展开议论之时,以冷静的态度应对为妙。

别人和我们谈话时,对方根本没有准备请我们说教,若我们自作聪明,希望拿出更高明的见解,对方绝不会乐意接受。所以,我们不可随便摆出教导别人的姿态。若有同事向我们提出意见时,我们若不能即时赞同,最低限度要表示可以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要是有朋友和我们谈天,我们更要注意,太多的执拗会使有趣的生活变得乏味。

遇上别人真的错了,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别急于求成,往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些,隔段时间再谈吧!否则大家都固执,就不仅没有进展,反而互相伤害感情,造成隔阂。

许多人因为喜欢表示不同意见,而得罪了许多朋友,所以常常有人认为不要表示出不同意见。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只要我们的方法是正确的,向别人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不但不会得罪人,而且有时还会大受欢迎,使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把自己的意见看成是绝对正确,而别人的意见是愚蠢幼稚、荒诞不经,那我们就伤人了,而且伤得很厉害。因此,不应该在小节处争论不休,即使我们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也要表示对方意见中有我们所赞同的看法,以便缓和一下谈话气氛,使对方觉得我们并不是抹杀别人的一切。

无论我们的意见和看法与对方的意见和看法距离多么遥远、冲突得多么厉害,不要表现出一种无可商量的态度。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一定要小心地使谈话不要陷入僵局,使谈话能维持下去。

在说话时,为了让别人有考虑的余地,我们要尽量缓和,最好能够避免使用“绝对是这样”的说法。我们可以说:“有时候是这样的,有些时候是那样的。”甚至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其效果比别人那样要好。”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用一种教训人的声调来说话,也不要用一种非常肯定的声调来讲话,以避免和别人争论,使别人不高兴,让人难于接受。

避免争论可以节省你的大量时间与精力,使你投入到完善你的观点和实践你的观点的工作中去。少去了面红耳赤的争论,只会使双方互相尊重,从而增进友谊,有利于思想交流。

理解之中见晴天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是一位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人,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尊敬,得到了“白玉无瑕”的美名。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一家小报的广告中,出现了“艺人梅兰芳卖画”的字样,显然,是有人在冒梅兰芳之名赚钱。对这种恶劣行为,梅兰芳的朋友们都十分气愤,纷纷准备去那家小报兴师问罪,并准备找出那个冒名者,狠狠教训他一通。

梅兰芳却劝阻了他们,他对朋友们说,这个冒名者想赚钱不假,但通过卖画来赚钱,想必也是有点本事的,估计也是个读书人,只不过命运不济罢了。

朋友们了解了一下冒名者的来历,果然同梅兰芳所预料的一样。

无独有偶,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也有这样的宽大胸怀。

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最多只是把伪造的签名除掉。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穷画家朋友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再说,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们也要吃饭,那些假画使许多人有饭吃,而我也没有吃亏,为什么要追究呢?”

梅兰芳和毕加索都是伟大的,都是聪明的,正是他们的理解,才使许多人得以生存。他们没有因为理解、宽容别人而失去什么,反而让人更加敬重他们。

1863年1月8日,恩格斯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把妻子病逝的消息,写信告诉了马克思。过了两天,他收到了马克思的回信。信中的开头写道:“关于玛丽的噩耗使我感到意外,也极为震惊。”接着,笔锋一转,就说自己陷于怎样的困境。往后,也没有什么安慰的话。 

“太不像话了!这么冷冰冰的态度,哪像20年的老朋友!”恩格斯看完信,越想越生气。过了几天,他给马克思去了一封信,发了一通火,最后干脆写上:“那就请便吧!” 20年的友谊发生裂痕!看了恩格斯的信,马克思的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那样沉重。他感到自己写那封信是个大错,而现在又不是马上能解释得清楚的时候。过了10天,他想老朋友冷静一些了,就写信认了错,解释了情况,表白了自己的心情。

退让、坦率和真诚,使友谊的裂痕弥合了,疙瘩解开了。恩格斯在接到马克思的来信后,以欢快的心情立即回了信,并附上汇款。他在信中说:“你最近的这封信已经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清除了,而且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 

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生活中,请让我们相信,每一个有坏处的人都有他值得同情和原谅的地方。一个人的过错,常常不是他一个人所造成的,对这些人多一些体谅吧,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你的宽容就可以温暖一颗失落的心,他们也会把温暖传递给他人。

理解是伟大的,它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避免了无意义的争端。理解是一座舒心桥,只有理解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理解既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让自己免受烦恼之苦,可谓既利人又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