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善待自己,宽容他人
724400000029

第29章 吃亏也是一种福 (1)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样的时候,你一定要谨慎面对。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当敌人足够强大时你的强硬无异于以卵击石。一定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这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

每一次丢脸都是一种成长

我们曾经听说过很多在“丢脸”当中不断成长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英语口语教父李阳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阳从英语不及格到成为世界上有名的英语教师,从不敢接电话、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到全球著名的中英文演讲大师;从一个自卑的人,成长为千万人成功和自信的榜样;李阳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而在激励别人的时候,他总是喜欢说,我们要为热爱丢脸的人喝彩!

中国传统英语教学存在“不敢开口、不习惯开口”的两大心理障碍及怕丢脸、怕犯错误的心理陋习,李阳极力鼓励他的学生大声说英语。他认为疯狂英语的第一步就是要突破不敢开口、害怕丢脸的心理障碍。他说:“我特别喜欢犯错误丢人,因为你犯的错误越多,你的进步就越大。如果你想一辈子不犯错误,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当你80岁的时候,你仍然只会对人讲一句‘My English is very my face.’朋友们,请大家暂时把脸皮放进口袋里,尽管大声去说吧!重要的不是现在丢脸,而是将来不丢脸!”于是,“I enjoy losing my face.(我热爱丢脸)”就成了李阳和广大英语学习者的行动口号。

别怕犯错误丢脸,因为你犯下的错误越多,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就越多,你进步的可能性就越大。可是,传统观念里,人们总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颜面而努力着,甚至于有一些人,为了面子丢失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公元前206年,项羽占有楚魏东部九郡之地,自封为西楚霸王,又违背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的前约,改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刘邦心中非常不快。 

项羽的谋臣亚父范增知道刘邦的不满,也知道他定会东山再起,于是建议项羽找借口杀掉刘邦。

项羽就把刘邦找来,准备封刘邦为汉中王,他若去,定有储备实力、自封为王之心;若不去,正好可以杀死他。

刘邦听说项羽召见,虽然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又不能公然抗命不去,便在心中盘算着怎样应对这场战斗。刘邦来到殿前,恭恭敬敬地伏在地上,谦恭的样子使项羽心中异常受用,当即放松了警惕,就对刘邦放行了。刘邦谢恩退出大殿,急忙回到自己的营地,稍加打点,便率军急匆匆地向巴蜀进发。他决心以巴蜀偏塞之地为依托,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待力量充实了,再还三秦,谋取天下。 项羽闻知刘邦率军已向巴蜀进发,才感到范增所言极是,立即派季布带三千人马前去追赶,然而为时已晚。 

后刘邦广纳贤才,休兵养士,最终在众贤士的帮助下,统一天下,使得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自刎乌江。 

只因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舍弃了自己的性命,自刎乌江。可见,面子问题一直是中国人的软肋。

可是,人的一生,谁又能保证不犯错?谁又能一次面子都不丢呢?如果你想逃避丢脸而一辈子不犯错,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当你白发苍苍的时候,你仍然什么都不会,因为你什么都不曾尝试去做。 

民谚云:要了脸皮,饿了肚皮。有时害怕丢一次脸,就是白白让出了一条路。所以,不要害怕丢脸,更不应该躲避“丢脸”的历练,而应该拿出自己的勇气,勇敢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让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丢脸”当中成长起来。

低调退让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那些随时随地把自己变成焦点的人,甚至有些人想当场把这些爱炫耀的家伙的华丽外衣撕开,让其露出丑陋的真面目。但是尽管很多人都明白虚荣会招来别人的厌烦,可是多数人还是不自觉要显示和炫耀自己的成绩。因为,在潜意识里,他们以为如果不炫耀,别人就会以为他们是愚蠢和窝囊的。

可是事实却不是如此,高调不能证明自己聪明,低调谦虚也不是向世人宣告自己无能。相反,炫耀和傲气不仅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所以,很多成功的人都懂得适时的保持低调,以谦逊的态度对待世人,也因为如此,他们才更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欢迎。 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在爱莫斯特大学的最后一年,曾经被美国历史学会授予一枚金质奖章。在当时,这是一个被无数人看重的荣誉,可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这件事,甚至自己的父亲也不例外。直到他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他的上司诺坦普顿的法官菲尔德才无意中在《斯普林共和杂志》上看到了对这一事情的报道,于是对他极为赞赏。 

当他竞选麻省议员连任时,在选举即将进行的前夜,他无意中听到了省议会议长的职位正虚位以待的消息。于是,柯立芝拎着他那“又小又黑的手提袋”,大踏步地赶到诺坦普顿的车站。两天以后,当他从波士顿回来时,手提袋里已经装满了大多数议员亲笔签名推举他为议长的联名信。就这样,柯立芝顺利地出任麻省议会议长,从而迈开了自己走向政坛的第一步。 柯立芝在获取政坛职位时的顺利,无疑是和他平时积累的谦虚是分不开的。谁都想保荐一个真诚而谦虚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

只有那些肤浅的人才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他们总是陶醉在自我营造的浅薄的氛围中自娱自乐,因此,他们才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别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告诉别人自己有多么重要,生怕别人把自己给忽视了。

可是,当人们不停的炫耀自己时,反而会让大家觉得反感。只有那些取得了成绩却默不作声的人,才能在不被人们注意的情况下迅速取得成功。

在生活里,我们提倡低调,可是不等于什么事情都不能说,什么时候都不该引起别人的注意。与人相处,有时候我们过于忍让、过于低调,他们反而会觉得我们好欺负,所以该保护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勇敢而坚定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可以说,一个谦卑的人总会赢得大家的尊重,但是谦卑并不意味着一味退让、毫无原则。一个骄傲又锋芒毕露的人,常常会因为无视他人的存在而失去别人的支持,最终会陷入卑贱的泥潭;而一个低调谦卑但是有自己原则的人,并不代表懦夫和无能,而是怀揣厚积薄发的生存智慧。

绽放不了花香,就当绿叶吧

2008年在长春举办的一次颁奖典礼上,导演冯小刚通过VCR对正要领奖的张涵予说,如果能够得奖,那我祝贺你。但是生活存在了许多的偶然性,虽然大家都很看好你演的《集结号》,也都希望你能够拿到这个最佳男主角的大奖,但是看着快要到手的东西,有时候就是得不到……

没错,生活里总是有太多的偶然,有时候明明已经看见成功在向我们招手了,可是就差那么一步,我们就与成功擦肩而过了。这个时候,不要悲观失望,也不要自怨自艾,而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想。虽然没有成功,可是经历了,总会有不同的收获。

众所周知,1968年,第一位踏上月球的航天员阿姆斯特朗,以“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的一番话,而名留青史,成为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 

然而,当时登陆月球的,除了阿姆斯特朗之外,还有他的队友奥德伦。当时,两人只有一步之差,结果却隔了千里之远。阿姆斯特朗以踏上地外星球的第一人闻名于世,奥德伦却默默无名,知道他的人可说是寥寥无几。 

在庆功宴上,当人们为这项前所未有的创举感到骄傲不已时,一名记者却突然问奥德伦:“阿姆斯特朗先下了太空舱,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人,你会不会觉得有些遗憾?” 

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奥德伦,看他怎么接下这突如其来的烫手山芋,气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连太空英雄阿姆斯特朗都显得有些尴尬,然而奥德伦却神情自若,微微一笑:“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面时,我可是最先走出太空舱的,所以,我是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 

话音刚落,人群中响起了一阵笑声,同时也化解了尴尬的场面,热烈的掌声持续了一分钟之久。

一位思想家曾说:“不要为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感到苦恼,能享受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才是最聪明的人。”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也说过:“假如一个人只是希望幸福,这很容易达到;然而,我们总是希望比其他人幸福,这就是困难所在,因为一般人坚信其他人比自己实际上更幸福。” 

我们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但是我们不能掠夺别人的幸福。我们可以向着成功努力,但是我们无法决定成功是否降临。当我们理想的生活状态没有实现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换一个方向。当不成绽放的花朵,我们还可以拥有绿叶的生机;当不成浪漫的皓月,我们还可以做一颗闪烁的星星。

可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会执拗于一个方向,认为成功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是单向发展的,它是存在很多面的。所以,单一的标准不能去评定一个事物的好坏。所以,当事情不能按照我们的预想去发展的时候,我们不妨将思想转一个弯。当我们的思路换了一个方向的时候,成功的定义也会跟着发生转弯。所以,当我们不再执著于一个方向的时候,成功与幸福就变得随处可见了。

忍者无敌

中国人做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高深的处世哲学。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是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

汉初张良原本是一个落魄贵族,后来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运筹帷幄之中,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因功被封为留侯,与萧何、韩信一起共为汉初“三杰”。

张良年少时因谋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桥上散步,遇一穿着短袍的老翁,近前故意把鞋扔到桥下,然后傲慢的差使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面对那人的侮辱,张良愕然,心中不禁有些不平,但碍于长者之故,只好违心地下去取鞋。老人又命其给穿上。饱经沧桑、心怀大志的张良,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居然强忍不满,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惊讶无语,不久老人又折返回来,赞叹说:“孺子可教也!”遂约其5天后凌晨在此再次相会。张良迷惑不解,但反应仍然相当迅捷,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之时,张良便急匆匆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并斥责他:“为什么迟到,再过5天早点来”。第二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候。他的真诚和隐忍博得了老人的赞赏,这才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我是济北毂城山下的黄石公。”说罢扬长而去。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看书,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诵读,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古往今来,“忍”字堪称众多有志之士的人生哲学。越王勾践也罢、韩信也罢,都曾忍受过常人难忍之辱,最终渡过了难关,成就了大业。清代金兰生《格言联璧·存养》中说:“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

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一种永不败北的战斗策略,是战胜人生危难和险恶的有力武器。忍,是医治磨难的良方。忍人一时之疑、一时之辱,一方面可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对意志、毅力的磨炼。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忍住自己的私欲、怒火,实际上是帮助你自己成就大业。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时候,你一定要谨慎面对。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当敌人足够强大时你的强硬无异于以卵击石。一定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这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