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2堂必修课
723500000033

第33章 第12堂课:每个人都能成为高效能员工 (1)

很多员工都读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它几乎影响了所有美国成年人,是美国成年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书。

威娜中国公司执行总裁廖瑞强先生说道:“《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教授的理念使我们的思维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而使我们在中国的业务连续三年增长了50%。”

其实要成长为一名高效能的员工并不难,只要掌握了高效工作的几个重要理念,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你也可以跻身于高效能人士行列。

团队协作效率高

带走我的员工,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工厂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

——安德鲁·卡内基

团队合作是高效能人士的一项重要习惯,团队精神在一个公司,在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中都是不容忽视的。

一家全球500强公司招聘高层管理人员,9名优秀应聘者经过初试,从上百人中脱颖而出,进入了由公司老总亲自把关的复试。

老总看过这9人详细的资料和初试成绩后,相当满意。但此次招聘只录取3个人,所以,老总给大家出了最后一道题。

老总把这9个人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指定甲组的3个人去调查本市婴儿用品市场;乙组的3个人去调查妇女用品市场;丙组的3个人去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

老总解释说:“我们录取的人是用来开发市场的,所以,你们必须对市场有敏锐的观察力。让大家调查这些行业,是想看看大家对一个新行业的适应能力。每个小组的成员务必全力以赴!”临走的时候,老总补充道:“为避免大家盲目开展调查,我已经叫秘书准备了一份相关行业的资料,走的时候自己到秘书那里去取!”

两天后,9个人都把自己的市场分析报告送到了老总那里。老总看完后,站起身来,走向丙组的3个人,与之一一握手,并祝贺道:“恭喜3位,你们已经被本公司录取了!”然后,老总看见大家疑惑的表情,呵呵一笑,说:“请大家打开我叫秘书给你们的资料,互相看看。”

原来,每个人得到的资料都不一样,甲组的3个人得到的分别是本市婴儿用品市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其他两组也类似。

老总说:“丙组的3个人很聪明,互相借用了对方的资料,补充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而甲、乙两组的6个人却分别行事,抛开队友,自己做自己的。我出这样一个题目,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甲、乙两组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合作,忽视了队友的存在!要知道,团队合作精神才是现代企业成功的保障!”

世界500强企业招聘员工,有一套很严格的标准,最必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团队精神。

高效率员工都善于合作,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是无法生存在一座孤岛上的。所以,他们的结论是: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与别人一道工作,并能够与别人合作。

 企业中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像狮子一样,能力超群,才华横溢,自以为比任何人都强,连走路的时候眼睛都往上看。他们藐视职场规则,不拿同事的忠告当回事,甚至连上司的意见也置若罔闻,在以团队合作为主的企业里,他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合作的同事和朋友。

在一些领域里,也许具有非凡天赋的人会取得巨大的成就,比如凡·高和爱因斯坦。但是再有才华的人取得的成就也是以前人为基础的,而且在企业里,这样的人也是不可能取得长期成功的,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正是其中的显著代表。

史蒂夫22岁就开始创业,从赤手空拳打天下,到拥有2亿多美元的财富,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不能不说史蒂夫是一个有创业天赋的人。然而史蒂夫却因为从来都独来独往,拒绝与人团结合作而吃尽了苦头。

他骄傲、粗暴,瞧不起手下的员工,像一个国王一样高高在上。他手下的员工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他,很多员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他们害怕还没有出电梯之前就已经被史蒂夫炒鱿鱼了。

就连他亲自聘请的高级主管——优秀的经理人,原百事可乐公司饮料部总经理斯卡利都公然宣称:“苹果公司如果有史蒂夫在,我就无法执行任务。”

对于二人势同水火的形势,董事会必须在他们之间决定取舍。当然,他们选择的是善于团结员工、和员工拧成绳的斯卡利,而史蒂夫则被解除了全部的领导权,只保留董事长一职。

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史蒂夫确实是一个大功臣,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如果他能和手下员工们团结一心的话,相信苹果公司是战无不胜的,可是他却选择了孤立独行,这样他就成了公司发展的阻力,才华越大,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就越大。所以,即使是史蒂夫这样出类拔萃的老员工,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公司也只好忍痛舍弃。

作为一个工作中的个体,只有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团队之中,凭借整体力量,才能把自己所不能完成的棘手的问题解决好。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对于一个高效能人士来说,谦虚、自信、诚信、善于沟通、团队精神等一些传统美德是非常重要的。

微软公司在开发Windows2000系统时,动员了超过3000名研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写出了5000多万行代码。如果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微软公司所营造的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使其数以百计的“富翁员工”在赚取百万身价以后,仍继续留在微软“卖命”工作。在某些人看来,这也许有点不可思议。但微软公司的“富翁员工”们却并不这样认为。

微软公司的工作条件并不安逸,相反,工作强度常常比同行业的其他公司要大得多。在这里,一周工作60个小时是常事。在主要产品推出的前几周,每周的工作时数还会过百。微软公司的津贴并不比同行业的其他公司高很多,甚至显得有点吝啬。据该公司的一位前任副总裁透露,多年以来,董事长比尔·盖茨因公出差时,总是自己开车去机场,而且坐的是二等舱。

那么,是什么神奇的吸引力,竟使这帮百万富翁在取得经济独立后仍然如此卖命地工作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超越了自我的团体意识。这种团体意识,已在微软公司落地生根。微软人认为,他们不属于自己,而是从属于某种特别的东西——微软这个团体。比尔·盖茨在谈到这种团队意识时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这种共创卓越的团队意识营造了一种刻苦向上的创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的开拓性思维不断涌现,员工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微软,你不但享有公司的全部资源,同时还拥有一个能使自己大显身手、发挥重要作用的小而精的班级或部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而能使这些主见变成现实的则是微软这个团队。

事实上,我们考察一些世界知名企业,从海尔到华为,从星巴克到微软,那些业绩常青的企业都具有共创卓越的团队意识,甚至可以说,是否拥有这种团队精神乃是企业能否永续光辉的根本;展望全球,世界500强公司都在着力追求和培养把个人的创造力融于集体协作中的团队精神。

因此,一个真正的高效能人士,不会依仗自己业务能力比别人更优秀而傲慢地拒绝合作,或者合作时不积极,倾向于一个人孤军奋战。他明白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团队成功,个人才能成功,他会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更加优秀。

员工启示

只有团队成功,个人才能成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保证自己事业有成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周围与自己共事的人喜欢你、欣赏你。只有善于合作,你周围上上下下的人才会希望你成功,并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同时也实现他们的目标。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你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成为举足轻重的成员。

拥有双赢思维

双赢是一种人人都是胜利者的想法,是一种既宽容又坚忍不拔的想法。

——戴维

社会学家戴维将双赢比做是一顿各取所需的自助餐。他认为双赢是一种人人都是胜利者的想法,是一种即宽容又坚忍不拔的想法。我不会踩着你的肩膀向上爬,但我也不会对你卑躬屈膝。你关心他人,希望他们成功;但你也关心自己,也希望自己成功。双赢就是海阔天空,认为存在着许多成功的机会。这并不是你的成功或是我的成功,而是我们两人的成功。谁得到的好处多一点并不重要,这好比是一顿各取所需的自助餐,人人都有份。

通用电气公司一名叫唐·琼斯的员工讲述了她第一次发现双赢奥秘时的感受:

第一次发现双赢思维的奥妙,是在我高二的时候,那时我是学校篮球队的女篮队员。虽然我才是个高二学生,但是球打得相当不错,身高也足以成为大学篮球队的首发队员了。我有一个好朋友玛琳,也是个高二学生,也被选入大学篮球队的首发队员。

我比较擅长中远距离投球,常在10英尺外投篮,一场球打下来我能投四五个这样的球,而这也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但不久后,玛琳变得显然不喜欢我在球场上成为观众注意的中心,于是决心有意让我得不到球。无论有多好的投篮机会,玛琳都不再将球传给我了。

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之后,由于玛琳在比赛中一直不给我球,我像以往一样都快气疯了。那天晚上,我和爸爸谈了很久很久,什么都对爸爸说了,表示了我对玛琳化友为敌的愤怒。长谈之后,爸爸告诉我说,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一得到球就传给玛琳。一得球就传给玛琳,我认为这是爸爸给我的最愚蠢的一个建议。可爸爸只说这样做一定有用,说完他就走了,把我一个人留在厨房的餐桌边自己去想。我才没费那个工夫,我知道这样做根本没用,将老爸的傻建议丢在了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