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2堂必修课
723500000017

第17章 第6堂课:服从,之后完美执行 (1)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故事,故事中那个英勇的送信人,叫安德鲁·罗文,是一位美国陆军的年轻中尉。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莱急需一位信使,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使命——将一封密信送给古巴反击西班牙的将军加西亚。而英勇的罗文就担当了这个信使的角色。罗文孤身一人,在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将信送给了加西亚。

在现在的社会,“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你是否也是罗文一样的人物,你是否也能担当起那个送信人的角色,成功地完成送信的使命呢?从这本书中,你可以学习到工作中如何有效地执行,你还可以学到要想成功就要全力以赴,而要想把你的事业做强做大,就要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完美工作始于服从

上司的命令,好似大炮发射出的炮弹,在命令面前你无理可言,必须绝对服从。

——?威廉·拉尼德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而在西点,它也体现为一种美德。对于每一位员工也一样,每个公司都有系统的计划和安排,正如军队系统的战略方针和执行策略。在军队,如果士兵不服从命令安排,胜利就只能存在于理论和想象了。而作为一个员工,对上司工作的每一步安排,都必须服从并认真履行,一项完美的工作正是由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执行构成的。

毫无疑问,一个高效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个优秀的员工也必须有服从意识。因为上司的地位、责任,使他有权发号施令;同时上司的权威、整体的利益,不允许部属抗令而行。

在美国历史上就有一个事件很好地说明“服从”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很少有人会知道哈里·杜鲁门总统为何解除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职务,朝鲜战争的失败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杜鲁门总统在解除麦克阿瑟将军职务时说,他之所以终止麦克阿瑟将军的政治生涯,既不是由于麦克阿瑟将军同他意见不一致,也不是由于麦克阿瑟将军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而是由于麦克阿瑟将军不尊重总统办公厅的意见,不服从他们的命令,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麦克阿瑟最后被撤职,就是因为他不服从上级。

麦克阿瑟不服从上级指令可是历来有名的。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期间,一些退伍军人及其家属到华盛顿请愿,要求政府发给现金津贴。当时任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到示威现场阻拦。在任总统胡佛指示麦克阿瑟不要动用军队对付示威者。麦克阿瑟对总统的指示不予理睬,用军队驱散了示威的人群。

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总统尽管对麦克阿瑟印象不佳,但还是对麦克阿瑟委以重任。麦克阿瑟成为日本的绝对统治者,他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力度非常大的改革,使日本基本上消除了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走上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但麦克阿瑟在没有经过华盛顿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驻日美军削减一半。麦克阿瑟的举动实属目中无人,杜鲁门大为恼火。战争结束后,杜鲁门两次邀请麦克阿瑟回国参加庆典,都被麦克阿瑟以“日本形势复杂困难”为由回绝。

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总统下令撤销了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最让麦克阿瑟尴尬的是,他是在新闻广播中获悉自己被撤职的。这一消息实在太突然了,没有丝毫思想准备的麦克阿瑟听到后,面部表情一下子呆滞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功勋卓著的他,会被总统在战场上撤销一切职务。

不仅是在战场上、政坛上要服从上级的指令,在组织中、在公司里,也要服从领导的指挥与安排。当然,这不是说你一定要同意上司的见解。但在公司中,必须要保持上级指挥下级,下级服从上级的制度。若是不注意这一点,不但会给本人和上司造成麻烦,公司的业务进展也会不顺利。

在很多员工的理念中,服从就是“对的就服从,不对的就不服从”,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服从是无条件的,凡是老板的指令,作为员工第一时间就应该按指令去行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要做到“没有任何借口地服从”并非易事。沃尔玛能将其视为优秀雇员的重要行为准则,自然也必有它重要的作用,而绝非空穴来风!

当然,如果上司的决策错误时,你可以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让你的上司明白,作为下属的你不是在刻板执行他的命令,你一直都在斟酌考虑,考虑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和他的利益。但是,我要告诉你,无论你在公司的职位有多高,只要你身为公司的员工,你就要谨记一点:你是来协助上司完成经营决策的,不是由你来制定决策的。所以,上司的决定,哪怕不尽如你意,甚至与你的意见完全相反,当你的建议无效时,你应该完全放弃自己的意见,全心全力去执行上司的决定。在执行时,如果发现这项决意的确是错误的,尽可能地使这项错误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才是你应有的态度。

想要使自己在职场上立住脚,必须要视服从为天职。这样才能远离没有服从精神的“乌合之众”,向追求卓越的员工看齐。

员工启示

不服从上级这种现象在刚刚走出学校校门的员工中最为常见。他们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再加上年轻冲动,所以他们不甘心服从上级,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年轻人刚刚毕业却频繁地换工作。因为他们只要意见与上级相左就不服气,然后就跳槽。所以,他们处处不服从,处处不受重视。公司老板最喜欢的员工不是一直说出异议的员工。老板最喜欢的员工是执行力高,并在恰当的时候能提出指导性建议的员工。

不要为工作留一点余地

我最不喜欢听到下属在接受任务时说:“NO(不)”,而只爱听他们说“YES(是)”。每当有工作要交给属下处理时,我都希望属下愉快地接受,然后说一句“OK!我一定会尽快办好!”或者说“OK!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去做!”

——杰克·韦尔奇

从《致加西亚的信》中我们可以从罗文身上学到一种精神,那就是:忠于上级,迅速地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许多员工之所以工作没有效率,得不到上级的重视,就是因为做事轻率不能像罗文那样尽心尽力,全力以赴。这些人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

通用电气(GE)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深有感触地说:“我最不喜欢听到下属在接受任务时说:‘NO(不)’,而只爱听他们说‘YES(是)’。每当有工作要交给属下处理时,我都希望属下愉快地接受,然后说一句‘OK!我一定会尽快办好!’或者说‘OK!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去做!’”

在通用公司如此,在其他公司也一样。当上司给你安排任务时,你会很自然地想到两个问题:第一,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我能不能办,或者应该怎样去办?第二,布置任务的上司正在等待你表态,等待你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你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呢,还是对上司说“不”?

如果是个经验丰富的下级的话,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不应考虑过多,不要过多地去想完成这项任务如何如何困难,更没有必要现在就担心完不成的后果。只需牢记事在人为的道理和有志者事竟成的箴言。同时明白上司对你的能力和水平是了解的,对你能否完成任务,也是心中有数的。因此,你可以直接避开第一个问题,考虑第二个问题,然后用坚定的语气回答:“好的,我一定完成任务!”或“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做!”等等。这时,上司心里才会有一种满意感、解脱感,说不准还会因为你能为他分担重任对你产生谢意和更深的信任。

不要对工作抱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对于工作,无论是工作中的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全力以赴,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但事实上,好多员工懒惰,不喜欢付出,当看到自己的同事受到上级表彰的时候,在一旁冷眼旁观地说一句:“哼,这种成绩我也能取得,只是我没有全身心投入,等我全力以赴的时候,肯定比他做得好。”这种人肯定会在滑入职场的低谷,因为他们不会像说得一样“全力以赴”。因此,即使你有能力,但没有作出业绩,谁又知道呢。所以,工作中,无论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这样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

刚刚进入公司的琼斯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很随意。有一天,他的老板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

琼斯见是老板亲自交代的,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搞了半个月。半个月后,他拿着这个方案,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琼斯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琼斯。琼斯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琼斯苦思冥想了好几天,修改后交上,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琼斯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于是老板还是让他拿回去修改。

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的时候,琼斯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有了这次经历,琼斯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才能做好。从此以后在工作中他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吗?”然后不断进行改善,尽到100%的努力,不久他就成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员,老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现在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了部门主管,他领导的团队业绩一直很好。

在工作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己只做到一般;能完成100%,就不能只完成99%,能尽到100%的心,就不要只尽到99%的心。

某年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财政发生了困难。这件事被在外头负责推销的销售人员知道了,他们因此失去了工作的热忱,销售量开始下跌。到后来,情况更为严重,销售部门不得不召集全体销售员开一次大会,全美各地的销售员皆被召去参加这次会议。销售部的主管贝里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首先,他请手下最佳的几位销售员站起来,要他们说明销售量为何会下跌。这些被唤到名字的销售员一一站起来以后,每个人都有一段最令人震惊的悲惨故事要向大家倾诉: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以后再买东西等等。

当第五个销售员开始列举使他无法完成销售配额的种种困难时,贝里先生突然跳到一张桌子上,高举双手,要求大家肃静。然后,他说道:“停止,我命令大会暂停10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

然后,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小男孩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求这名小男孩把他的皮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子上不动。

在场的销售员都惊呆了。他们有些人以为贝里发疯了,人们开始窃窃私语。在这时,那个小男孩先擦亮他的第一只鞋子,然后又擦另一只鞋子,他不慌不忙地擦着,表现出第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后,贝里先生给了这个小男孩一毛钱,然后发表他的演说。

他说:“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看看这个小男孩。他拥有在我们整个工厂及办公室内擦鞋的特权。之前担当他这个工作的是位年纪比他大得多的男孩。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5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个公司赚取足以维持他生活的费用。”

“这个小男孩不仅可以赚到相当不错的收入,既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每周还可以存下一点钱来。而他和之前那个擦鞋匠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厂内,工作的对象也完全相同。”

“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那个前任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那些推销员不约而同地大声说:

“当然了,是那个男孩的错。”

“正是如此。”贝里回答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收银机和一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同样又传来如雷般的回答:

“当然,是我们的错!”

“我很高兴,你们能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贝里继续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你们的错误在于,你们听到了有关本公司财务发生困难的谣言,这影响了你们的工作热忱。因此,你们就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只要你们回到自己的销售地区,并保证在以后30天内,每人卖出5台收银机。那么,本公司就不会再发生什么财务危机了。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大家都说“愿意”,后来果然办到了。那些他们曾强调的种种借口: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人选揭晓以后再买东西等等,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统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