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7217400000015

第15章 神话故事(15)

后来范蠡在苎萝山找到两个绝世美女,一个叫郑旦,一个叫西施,尤其是西施,国色天香,沉鱼落雁,非常美丽。范蠡把她们带回去之后,越王赐给她们绫罗绸缎,把她们装扮起来,然后又请女教师教导她们学习仪容举止,洗掉她们身上的山野气息。这样整整接受了三年的教化,学成之后,越王便用香车宝马把她们当作贡品送给吴王。吴王一见这两个倾国倾城的美女,便被迷得神魂颠倒,不仅丝毫没有防范越王的用心,反而把越王大大称赞了一番。

在使用美人计的同时,越王又大力发展生产,加强军备,特地聘请了当时的剑术名家南林处女和弓弩名家楚人陈音,让他们教练士卒,训练军队,在短时间内建成一支能征善战的精兵,以备将来对付吴国的尖锐部队。

就这样,吴王沉湎女色,不理政事,后来又杀了忠直的伍子胥,而越王则积极备战,寻找复仇的机会。伍子胥死了十年之后,吴国的处境日渐艰难,而越国则逐渐兴旺发达起来。终于,在经过了好几次的较量之后,越国彻底打败吴国,把吴王逼死在姑苏山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著名的对联,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耻辱,没有寻死觅活,而是忍辱负重,苟且偷生,耐心地等待机会。一旦抓住机会,又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最终报仇雪恨。

人生路上总难免失败,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同样,如果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也不会有永远的失败者。如果你真心诚意想要达到某一目标,并且愿意为此全力以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成功其实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

钱塘江潮

伍子胥,是春秋吴越争雄时期吴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吴王夫差自从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大败越国之后,慢慢变得骄奢淫逸起来。开始沉溺女色,宠信奸臣,对忠直的伍子胥越来越不满。后来,好大喜功的吴王受了孔子的弟子子贡和奸臣伯旦的怂恿,决定攻打强大的齐国。伍子胥强烈反对,他一再提醒吴王,吴国的心腹大患是越国,应该先灭越国,然后再去伐齐。但是吴王一意孤行,任命奸臣伯旦出任统帅。

临行前一天,伍子胥又去见吴王,对吴王说:“天如果要灭吴国,让你一去就打胜仗;如果天不想灭亡吴国,让你一去就打败仗。”吴王听了非常生气,又碍于伍子胥对吴国有大功,只是劝他回去休息,国家大事已经不需要他来操心了。伍子胥摇头叹息说:“吴国的朝堂上一定会长满荆棘啊!”朝堂上生荆棘,意思就是吴国将灭,这里会成为一片废墟。

吴王对伍子胥吴国将灭的论断非常愤怒,但是当时也来不及把他怎么样。后来吴国在攻打齐国时,侥幸打了一场胜仗。这一下吴王更加自高自大起来,并且对伍子胥动了杀机,正好伯旦又进谗言,说伍子胥与齐国本来就有勾结。吴王信以为真,便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宝剑。伍子胥接过剑,仰天长叹道:“罢了!罢了!这结局我早就料到了。等我死后,要在我的坟墓上种上梓树,将来长大了可以给那些人做棺材。还有,最好把我的眼睛挖下来,悬挂在吴都的东门上,好让我亲眼看见越国来灭掉吴国。”说完就横剑自刎了。

吴王听了非常生气,就叫人把他的尸首扔进钱塘江,又把他的头割下来挂在城门上,恶狠狠地说:“要看就看个够吧,让太阳烤干你的皮肉,大风刮你的眼睛,炎热烧你的骨头,你的身体喂了鱼虾,变成灰土,看你还能看什么!”

谁知道伍子胥死了不到十年,吴国的处境就越来越困难,最后吴国被越国打败,吴王临死前万分悔恨地说:“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我那忠臣伍子胥呢?”于是用一块帷幕蒙着脸,横剑自杀了。

越兵攻打吴都时,忽然看见南门城楼上悬挂的伍子胥的头,像车轮一样大,眼睛像闪电,须发四张,光芒四射,十里之外都能看见。霎时间飞沙走石,越兵死伤不少,越王只好退到松陵一带。夜半时分,范蠡和文种对着伍子胥的头叩头请罪,请伍子胥不要为难他们,借给他们一条进军的道路。回去之后,伍子胥托梦给他们:“我早就知道你们总有一天会打过来的,只是我终究不忍心就这样看着吴国灭亡。但是我这几阵风雨又能怎么样呢?你们要借路,明天就从东门进吧。我为你们开路。”果然第二天,越王从东门打进了吴都,吴国灭亡了。

自从吴王把伍子胥的尸体扔进钱塘江之后,钱塘江潮就成了定例。潮水来时,海门山一带,江潮高达数百尺,早晚都要来,轰隆的声音,像闪电一样,百里以外都能听见。有时候,人们还会看见伍子胥驾着素车白马,须髯飘拂,威风凛凛地立在潮头上。吴国人民同情伍子胥,便在太湖边一座小山上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堂,每年春秋都要祭祀他。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无数忠臣烈士一再用生命演绎了这一千古良言,伍子胥便是其中一个。吴王夫差的刚愎自用,终于导致忠诚的伍子胥冤死,奏响了吴国败亡的前奏曲。而吴王临死的悔恨,却是对这一句蕴涵深厚哲理的良言的最好诠释。

真正的朋友,往往不是那些总是对你甜言蜜语的人。而那些总是批评你、指出你的缺点,甚至让你无地自容的人,反而有可能是朋友。我们必须善于分辨,同时要虚心接受来自真正的朋友的忠告,也许他们说的话你不爱听,甚至让你难受,但是逆耳忠言却很有可能让你受益匪浅。

鸟尽弓藏

吴越春秋时期,范蠡和文种是越国最著名的两位功臣。

文种字子禽,楚平王的时候做过宛邑的县令,那时候范蠡住在宛邑一个小镇上,整天披头散发,四处游荡,什么事也不干。其他人都不大与他来往,只有文种觉得此人不俗,于是特地坐了马车去拜访他,谁知道车到范蠡家门口的时候,范蠡忽然蹲在狗洞门前,“汪汪汪”地直叫唤,实在是有点不成体统。文种说:“我听说狗咬的对象是人。范蠡用这种异常的礼节来欢迎我,这是对我表示尊敬呢。”于是便下车来对他鞠躬行礼。范蠡蹲在那里,瞪着眼睛望着他,既不说话,也不还礼。文种没办法,只好暂且回去。后来文种又多次去拜访他,但是范蠡仍然痴痴傻傻的,一句话也不说。文种的部下劝他说:“范蠡是咱们这里有名的狂人,总是怪里怪气的,您还是别理他了。”文种说:“我听说凡是有超凡才能的人,常常要被人讥笑,他们虽然看上去疯疯傻傻,其实头脑比谁都聪明。”于是又亲自驾车去拜访他。没想到这次范蠡竟然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在家门口迎接他,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

后来文种去了越国辅佐越王勾践,又慎重地把范蠡推荐给他。吴越争雄的时候,越国曾经被吴国打得惨败,范蠡和文种一起陪着越王夫妇在吴国做了三年奴仆,直到吴王夫差生病,范蠡献计,才使越王夫妇得以回国。之后范蠡在越国一直做官做到上将军兼宰相。文种也在越国做上大夫,曾经给越王出过九条破吴灭敌的策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人计。

在两名贤臣的辅佐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过十多年精心准备,终于报仇雪恨,逼死了夫差,灭掉了吴国。灭吴之后,勾践大摆筵席庆功。席间群臣欢笑,喜气洋洋,只有勾践闷闷不乐。范蠡心知肚明,越王是个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人,现在越国已经打败了吴国,目标已经实现,那些有功之臣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何况功高震主,他们反倒成了心腹之患。于是范蠡激流勇退,辞官退隐,离开了越国。临行前,范蠡给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鸟儿已经打光了,良弓就要收藏起来;狡兔已经死了,猎狗就会被烹煮。越王的面相是长颈、鸟嘴、鹰眼、狼足,这种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还是早点离开吧,不然祸患就不远了。”文种看了范蠡的信,将信将疑,舍不得好不容易争来的高官厚禄。结果等到真的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之危险的时候,再想抽身已经迟了。越王本来想把范蠡文种一起杀掉,范蠡见机而作,让他跑了,就剩文种。于是当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的时候,越王连真假也不问,像当初吴王赐死伍子胥一样,让人给文种送去一把剑,说:“你当初曾经教我九种灭吴的策略,我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灭了;还有六种,你到地下去奉献给先王,试试看效果如何吧!”文种接过剑,长叹道:“真后悔当初不听范蠡的话,如今果然遭到了越王的毒手。”然后又哈哈笑道:“想不到南阳一个小官,做官做得好好的,却自投罗网,跑来做了越王的死囚。”于是便横剑自刎了。

文种死后,越王假惺惺地用隆重的葬礼安慰死人,把文种葬在西山。一年以后,当年被吴王赐死的忠臣伍子胥的神魂把文种从坟墓里携带出去,两人都在江海飘零,一起做了潮神。当江海的浪潮涌起时,前面汹涌的潮水,民间称作“潘侯”,那就是伍子胥;紧跟其后重叠的小水波,就是大夫种。

成功之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千万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文种并非不能识人,他能识别当时作为市井狂人的范蠡,并且认定他是一位贤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只可惜当越国大败吴国,多年殚精竭虑想要实现的愿望终于实现时,文种的眼睛却被名利蒙住了,即使在范蠡指出了勾践的险恶时,也没能及时舍弃名利,最终落得冤死的下场。

当我们成功之时,也是最接近失败的时候。胜利最容易让我们放松警惕,而失败却时时刻刻都在窥伺我们,稍有不慎就会从最高峰跌到谷底。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哪怕在最春风得意的时候,也决不能有丝毫马虎。

范蠡丧子

范蠡是吴越春秋时期越国的一名大功臣,他在辅佐越王打败吴王夫差,报仇雪恨之后,看出越王是个只能共苦,不能同甘之人,于是激流勇退,免去了杀身之祸。

范蠡离开越国之后到了齐国经商,因为他头脑聪明,曾经三次发了大财又把钱财都送给了生活贫困的朋友和远亲。但后来他还是积攒了一大笔财富,于是在陶邑定居下来,自号陶朱公。陶朱公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是在陶邑定居之后出生的。

后来,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关在楚国的死囚牢里。陶朱公说:“杀人偿命本来是应该的,但是俗话说:‘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或者还可以疏通疏通。”于是就装了一车黄金,用稻草包着,派他刚长大的小儿子去楚国相机行事。可是大儿子认为他是长子,出了事理应让他去,现在父亲却派三弟去,明明是说他不成器,于是又哭又闹。陶朱公的妻子也帮大儿子说话,陶朱公没办法,只好让大儿子去。临走前,陶朱公叮嘱老大,到了那边就把金子和他写的信交给一个叫庄生的人,一切都由他来安排,千万别多事。

大儿子满口答应,到了那边之后,便寻访到了庄生,并且把金子和书信都交给了庄生。庄生看了书信,说:“放心回去吧,不要再停留在这里了。如果你弟弟被释放,也不要问原因。”老大辞别之后,却找了一家客栈住着,又把自己私带的金子拿出来献给楚国的贵人,请他们多说点好话。

朱公老大走后,庄生对妻子说:“这些金子将来还是要还给朱公的,一定不要动。现在只是取个信用罢了。”然后庄生便去见楚王,说他夜观星象,楚国不久会有祸殃,楚王必须修德才能免祸。楚王一向很相信庄生,于是便准备大赦天下。后来楚国一个贵族跑去告诉了陶朱公的大儿子楚王将要大赦的消息。老大心想,既然楚王要大赦,那么弟弟肯定可以出狱了,那些黄金不是白白送给了庄生么?于是又跑去见庄生,庄生吃了一惊,说:“你还没回去啊!”大儿子不自在地说:“是啊,起初是为了打点弟弟的事情,现在听说楚王要大赦了,所以来向您辞行。”庄生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便说:“金子还在隔壁,你拿回去吧。”老大毫不客气地把那些金子都搬了出来,辞别庄生回客栈了。

老大走后,庄生觉得自己被小孩子耍了,于是又进宫去对楚王说:“我先前建议楚王大赦,本来是好事。但是最近都城里有人议论纷纷,说陶朱公的儿子犯了死罪,您左右的人都被买通了,王上大赦天下,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陶朱公的儿子。”楚王听了大怒,于是下令立即斩了陶朱公的二儿子,第二天再大赦。

陶朱公的大儿子终于抬了一口棺材回到家里,一家人一见棺材都忍不住伤心落泪。陶朱公却毫不吃惊,说:“我早就料到他去会把老二的命送掉的。他从小跟我一起做生意,知道挣钱的艰辛,所以舍不得钱财,倒不是不爱惜弟弟。而我那小儿子,从小生活在富贵之中,挥金如土,当时我要派他去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老大舍不得花钱,所以杀死了弟弟,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有什么值得悲哀呢?”

生长环境、经历往往对一个人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影响,贫困中长大的孩子,大多勤俭节约,而富贵中长大的孩子,大多挥金如土。陶朱公对这一点理解得非常透彻,所以他能断定从小吃苦的大儿子,必定舍不得辛辛苦苦挣回来的金子,所以才会送掉二儿子的性命。

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考虑问题,分析问题,都不能孤立地看。性格和环境亦是如此。所以如果你身处一个不太好的环境中,一定要时刻注意尽量避免那些不好的影响,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

紫玉赠珠

春秋时候,吴国国王夫差有个女儿名叫紫玉。吴王很疼爱他这个最小的女儿,但是紫玉虽然自幼生长在华丽的宫廷之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然而眼看父王无道,沉湎女色,近小人而远贤臣,国家危亡已是不可避免了,因而她把自己唯一的希望都放在一个名叫韩重的书生身上。

韩重比紫玉大一岁,虽然当时两人都不过十八九岁,却早已看透人世混浊,都想得道成仙。紫玉希望将来能和韩重结成夫妻,一起退隐到深山绝谷,共同修练。当时韩重是一个普通的世家子弟,得到紫玉愿一生追随他的许诺之后,便决定去齐国,因为齐国有许多道行高深的人,那里白日飞升的神仙也比较多,他希望能在那里得道,将来便像当年萧史教弄玉吹箫一样,和紫玉一起随着凤凰飞上天去。

韩重临走之前叮嘱父母,有机会一定要向吴王求亲。可是吴王怎么会把女儿嫁给清寒世家的子弟呢?当韩重的父母终于鼓起勇气向吴王求亲时,吴王生气地拒绝了,谁知却被紫玉听到了,紫玉一时心情激动,竟然气结在喉,马上就死了。吴王追悔莫及,可是难过已经没有用了,只好用金银珠宝陪葬,把女儿埋在阊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