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7214900000029

第29章 时装大王——皮尔·卡丹(2)

然而,皮尔·卡丹的兴趣早已远远地超出了服装的范围,许多年来他已发展成为经营多种商业的网络。1968年起,皮尔·卡丹开始为米兰市和威尼斯城设计玻璃制品,而后又为收录机、咖啡壶、闹钟、玩具等作造型设计,他还从事于巧克力、卫生纸、地毯及涂料的制造业。他所涉足的领域是无人可比的,而他自己在这些领域中更是有着惊人的成绩。

1976年后,皮尔·卡丹又开始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品,在巴黎的福博·圣昂诺莱街上就开设了皮尔·卡丹的专营商店,宽敞明亮的三层楼面陈列了皮尔·卡丹的各类创作设计,大至柜、桌、沙发,小至台灯、钢笔、餐具,造型新颖,构思精巧,好像进入了现代派工艺品博物馆。他为美国大西洋飞机公司设计的私人小型飞机造型及舱内装饰颇为别致,机身饰以黑、白、红三色条纹,宛如一只彩色蜻蜓。他曾为美国“卡迪拉克”牌豪华轿车设计造型;又为瑞士1800CC汽车设计外壳造型。由皮尔·卡丹所设计的服饰用品、化妆品及日用工业品,更是不胜枚举。诸如他的香水“第十六系列”和“阿马迪”都是六十年代中市场上的抢手货。旅法游客都以买到一顶皮尔·卡丹设计的卷边平顶帽或蓬松便帽为荣。

随着皮尔·卡丹的成功,他终于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卡丹帝国”,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有男装、童装、手套、围巾、挎包、鞋、帽;而且还有手表、眼镜、打火机、化妆品;与此同时,皮尔·卡丹还向国外扩张,首先在欧洲、美洲和日本“登陆”,并获得了许可证。

今天,在120多个国家与地区,每天有20万人在600多家工厂里生产着他的800多种不同的专利产品,其中包括“皮尔·卡丹”和“马克西姆”两个牌子。

皮尔·卡丹公司每年卖出的设计草图多达千余件,大部分细部设计则交给得到商标使用权的各地商人,用他们的思想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均匀提成。皮尔·卡丹只掌握授权公司4%至10%的股份,这就使得他的服装设计更容易走向市场。全球以卡丹品牌生产的商品,年利润超过12亿美元。皮尔·卡丹领导了这场商业革命,他也是这场商业革命中的最大受益者。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服装中心,巴黎理所当然排在首位。在巴黎,许多店里都有卡丹的一方天地,但要寻根求源,一定要去奥诺里大街82号,那儿是名扬世界的卡丹帝国的首府,皮尔·卡丹服装艺术的发源地。就位置而言,整个法兰西,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家这样显赫的门牌了——二十几米之外的马路斜对面,便是法国的总统府。

五、皮尔·卡丹的中国情结

皮尔·卡丹似乎对中国有着一种莫名的感觉。1987年,皮尔·卡丹首次到中国访问。皮尔·卡丹的到来,对于中国时装业的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二年又到北京、上海展览他的时装。他开始迷上具有东方情调的中国,西方将这作为重要新闻加以报道,又一次轰动了世界。人们发现,凡是中国艺术家到法国演出,皮尔·卡丹总要到场观看,有时还邀请他们到他的“卡丹场所”参观,请艺术家们吃饭。

1991年,他在北京设立了时装陈列室和举办时装展览会,当时人们都在猜测:他真想在10亿人的中国开辟市场?卡丹非常欣赏中国的丝绸、呢绒和布料,他已经选用了一批中国衣料来设计制作时装,展出效果果然很好。

从改变中国人对服装的观念,到成为高档服装在中国的代名词,这位服装大师在中国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1993年12月,他与北京市签订了协议,在北京开办一家双方合营的法国式餐厅。他还在“崇文门饭店”辟出两层楼,分别供应高级西菜和快餐。

皮尔·卡丹进入中国市场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他来到北京时,在这里工作的法国官员都劝阻他,他们认为他对中国市场的看法是极不现实的。但事实是,他已经建立了经济收益大、生产效率高的服装厂,他的产品在中国各地很畅销。他的马克西姆餐厅也总是顾客盈门。

在皮尔·卡丹即将80岁的时候,他公开发表讲话说,在新千年,中国的时装设计师很可能成为时装业的领军人物。皮尔·卡丹说:“我是一位像詹姆斯·邦德一样的冒险者。但是,我与詹姆斯·邦德有着不同的意识。与马可·波罗相比,我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喜欢旅行,从悉尼到纽约、从中国到巴西,从日本到洛杉矶,我的足迹遍全球。今天的时装业是非常国际化的,因此我在世界各地旅行得出的结论就是,下个世纪,中国的时装业将变得非常强大。中国有很多天才时装设计家。中国又是一个巨大的国家,人才济济。毫无疑问,中国将成为新千年当中时装业的主流之一。”

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皮尔·卡丹从服装、饮食领域开辟了一条中法合作之路。这难道不是又一次体现了他超人的见识吗?

对自己的事业不断进取和执着追求,这就是皮尔·卡丹。他的身上有着一股非同常人的力量,他的创新意识几乎永不衰竭。

皮尔·卡丹至今还自己管理着他的时装帝国,而且他现在还不打算将他的公司出售,他自己要继续管理下去。他说:“我不是没有出售帝国的想法,毕竟我已经是一位80多岁的人了。可是,我的身体现在非常强壮。我工作起来一点都不感觉到疲倦。我想,只有当我死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一天之后,我的帝国才会被出售。也许当我的精力确实不足以管理这个帝国时,我就会忘记我所创造的这一切,将时装帝国让更为年富力强的人来经营。”

财富经验

一、为百姓服务

在时装界,皮尔·卡丹是个典型的服务大众的人物。1991年,皮尔·卡丹成为了联合国友好大使,并且最近几年与比尔·盖茨一道成为了联合国艾滋病研究和防治计划基金会的头面人物。可以说,在过去10年世界发生的大事当中,都会出现皮尔·卡丹的身影,就连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件受害者协会也得到了皮尔·卡丹的帮助。皮尔·卡丹所创造出的许多商品都是面向大众的,为大众所能接受。当今世界上各种名表荟萃,而皮尔·卡丹手表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价格却相当低廉。无论是黑色皮带的瑞士机芯男表,还是日本机芯的女表,皮尔·卡丹的时装表的价格都是35.99美元,为一般人所能接受。

二、永远在创新

欧洲的时装史学家认为,皮尔·卡丹在时装界的成长过程就是他的创新过程。皮尔·卡丹最大的成功不在于他的帝国版图有多大,而在于60多年来从未停止的创新精神。英国报纸的评论说:历史证明,皮尔·卡丹是时装界最为勇敢的旗手。皮尔·卡丹的一生当中,全球发生了社会革命和性革命,人类涉足了太空。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促使皮尔·卡丹有新的创造。1966年,皮尔·卡丹推出了宇宙服装系列,服装很快在欧洲和美国流行起来。这套服装很像宇航服,当时只有皮尔·卡丹想到了如何利用人类进入宇宙这个契机来为时装业开拓新的疆土。当时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这一时期,我总是在月亮上生活。”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披头士风靡了整个欧洲和北美。看准了通俗音乐的重要趋势,皮尔·卡丹设计和生产了甲壳虫式的时装,在欧美各地一下热销起来。

三、积极改革

皮尔·卡丹在经营上也十分成功,他对传统服装业的经营结构进行彻底改革,使之向成衣业和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成衣”一词源与ReadyWear,意即“已经制成准备穿的衣服”。年轻一代提倡个性和自由,当然不喜欢时装的约束,他们都愿意到店里选购不受节令和款式限制的成衣。由此成衣业开始发展起来,而皮尔·卡丹的成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其成衣造型新颖别致,价格又很低廉。

名家点评

本世纪欧洲最成功的设计师。

——美国《时代》杂志

全身充满创作灵感和艺术细胞的人。

——国际时装大师乔治·阿玛尼

(皮尔·卡丹)集创造者、艺术家及美和未来计划的实施者于一身。

——法兰西艺术学院终身书记马尔赛尔·兰多夫斯基

传世名言

1.我设计我所欣赏的服装,它们是属于明日世界里的服饰。

2.为什么我们时装业只能为阔人服务,我就希望能够为那些街头百姓服务。

3.我这一生别无其他,只有工作,永远不停地工作。

4.我要我的企业能无国界、无人种区别地尽可能触及到更多的人……我最大的梦想是能在月球上开一家皮尔·卡丹分行,而且亲自到那里去主持开幕典礼!

5.我喜欢孤独,孤独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

6.你在挑选服装时,千万别只注意其局部与细节。须知时装是脱离不了形象的,它首先反映人的类型。还反映时代的精神。

7.我几十年为之奋斗的原因,就是不让人的个性被平淡无奇的服装所扼杀,而是要让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服装充分展示人人不同的个性。

财富智慧

一、研究改进争取顾客

皮尔·卡丹要求企业在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后,不可满足现状应注意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重视交货期,提高销售服务水平,改进不足之处,争取有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改善推销方法,可以把其他企业的顾客拉过来,也可以使代用品和替补品市场上的消费者转移到本企业的产品市场上。

二、以点带面,扩大地盘

皮尔·卡丹要求企业在已有的国内市场产品和出口产品基础上,及时组织系列产品和配套产品的上市和出口,由点及面,形成一组或多组产品群。企业借助已打开的市场,带动相关联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上市,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但需要企业选准首次上市及出口的龙头产品,还必须重点研究相关市场的消费者爱好,才有可能使产品向其他市场渗透。

三、拾遗补缺,填补空隙

敏锐的企业往往能利用国内较大区域市场及国际市场消费层次多,需求差异大的特点,争夺到其他企业还没有涉及到或未予重视的消费市场。只要有利可图,企业完全有理由向这些被遗忘和疏忽的消费角落出口产品,见缝插针,挖掘潜力。这一策略战术的优点是不会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有时会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这种最成功的例子,皮尔·卡丹的经营生涯中,要数他在中国成都了。当初他来到中国时,曾一度怀疑地处中国内地的成都市是否有能力消费他的高档服装,谁知一到成都,吃惊的发现成都人的品味特别高,对皮尔·卡丹服饰系列的了解超出了他的想象。

四、避强击弱,另辟蹊径

企业在市场上随时会遇到各种竞争对手,如果对手十分强大,双方力量相差悬殊,企业家应知己知彼,不与强手作正面冲突,早作放弃原来市场的打算,另觅市场。国际市场范围广,容量大,往往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企业可以把目标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或与弱的竞争对手抢市场,或另选新的消费辟作目标市场,重新进行产品定位。因此企业平时应多收集信息,研究市场,早早准备好若干后备市场,以避免强敌。也可采取避开锋芒,“伺机反扑”的灵活战术。在这一点上,皮尔·卡丹也做得相当成功,他并不急于在法国寻求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是从外向内,逐步缩小包围圈,最终在自己的国度占得一席之地,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五、旁敲侧击,蚕食突破

要求企业在保持和发展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可有意识地在其他市场上争取客户,正所谓“狡兔三窟”。对充满强大竞争对手的市场和贸易壁垒森严的地区,绕过各种市场障碍,侧面进攻,蚕食部分市场。经过精心准备的企业,以经常不断地试探向市场层层渗透,将使对方措手不及、防不胜防。通过这种游击战术企业可扩大市场范围,增加销路。在这一点上皮尔·卡丹开发多种产品,借助自己创下的金字招牌,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延伸品读

皮尔·卡丹先生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传奇首先在于他的奋斗历程:从赤手空拳几乎是一无所有到世界顶级服装大师;他的传奇还在于让高档时装走下高贵的T型台,让服装艺术直接服务于百姓;他的传奇性格在许多人看来是他的商业成就,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象卡丹先生那样的先例,集服装设计大师与商业巨头于一身,卡丹的商业帝国遍布世界各地;他近年来的成就在于他的社会活动,他完成了许多职业外交家所无法完成的功绩,为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和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他是一个久经考验的老朋友,二十多年来,他以他独特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在欧亚大陆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