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7214900000019

第19章 船王——包玉刚(1)

商业巨子档案

全名包玉刚

国别中国

生卒年1918年—1991年

出生地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庄市镇钟包村

爱好游泳、跳绳

人生轨迹

包玉刚1918年农历10月13出生于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庄市镇钟包村。父包兆龙,曾在上海开天宝钱庄,并从事多种行业。

包玉刚少时在叶家义庄——叶澄衷家族创办的中兴学堂上学。小学毕业后,跟随父亲到汉口和上海继续受教育,曾在上海吴淞船舶学校就读。22岁投身于金融界。起先,包玉刚在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工作,后担任了由陈敦甫为最大股东的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副经理,抗战后期,被调到重庆,任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

1945年抗战胜利,包玉刚回到上海,参加接受上海日本帝国银行的资产。后来帝国银行改成为上海市银行,包玉刚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第二年,任该行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

1949年包玉刚全家移居香港,改行从事进出口贸易,具有经营方略眼光的包玉刚认为,香港虽为弹丸之地,但海洋无限广阔,发展航运大有可为,于是1955年转营航运业。

1955年,他向银行借到77万美元,买进了一艘已有28年船龄、载重为7800吨的旧烧煤船,取名为“金安号”,开始了他的航运业务。

他以低租金、长合同的稳健经营方法,打开了局面。一年之后,又以借款买船的办法,增加到7艘船。以后几年中,他的船队又从20多艘猛增到60多艘,大小油轮都有了。1967年后,包氏组织环球航运集团。1970年,他与汇丰银行首脑桑达士合作,成立“环球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包为主席。到1972年,成立“环球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由包玉刚出任董事会主席。1975年,包玉刚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赢得了“东方奥纳西斯”的称号。到了1981年,包玉刚环球航运集团的船队已发展到210艘,2100万吨,成为世界上拥有船只吨位最多的船王。此后,包玉刚又以极大的气魄,在李嘉诚的协作下,以21亿港元,收购了九龙仓的大部分股票,出任九龙仓董事会主席。不久,他开始把原有的210艘船悄悄地一艘艘地卖出,把资金转到陆上。他投资香港地下铁路和地下隧道,任隧道公司主席;又出任《南华早报》董事长;并再度与李嘉诚合作,全面收购四大英资洋行之一的“会德丰”的股权。以后,包玉刚又向空中发展,以大量资金投入英国人控制的国泰航空公司,出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又投资于新成立的港龙航空公司,出任该公司董事长。

包玉刚除了担任上述等职之外,还担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董事会副主席、日本兴业银行高级顾问、美国大通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还担任过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主席、劳埃德船检社东亚社主席等职。

包玉刚又是一位国际活动家,和世界一些国家的元首、总理都有往来。1976年,他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和日本天皇,都曾授予他勋章或奖章。他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经常联系。1982年3月,“国际联合投资公司”向英国订购的1.5万吨货轮“联勤”号在英国森德兰港下水,撒切尔夫人应包玉刚之邀,主持了命名典礼。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华期间,又应包的邀请,在上海为“世谊”号货轮主持命名典礼。

1991年9月23日包玉刚先生与世长逝。

成长经历

一、大海的向往

1918年,包玉刚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包兆龙是一个商人,常年在汉口经商。尽管他事务繁忙,但却对子女非常严格。由于家庭还算富裕,他决定让子女接受当地最好的教育。于是,他把包玉刚送进了以教学质量优良而文明的叶氏中学读书,为包玉刚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包玉刚自小就天资聪颖,深得祖母和母亲的疼爱,而且更是以勤奋好学、诚实稳重而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的赞扬。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商帮——宁波帮。包玉刚家所在的村落,离海不远,因此,童年的包玉刚除了上学读书,最喜欢的就是去看大海、去看船。

毕业后,包玉刚离开宁波乡下,跟随父亲包兆龙到了上海。或许是运河与黄埔江上那些衔尾击舷的船只使他发生了兴趣,到了上海他便一头扎进上海吴淞船学校就读,可惜美景不长,父亲在上海开了个天宝钱庄,还有企业生意,在汉口还经营着布鞋。抗日战争的硝烟把父亲吹到了汉口,他也只好放弃学校的船舶模型,前赴汉口帮助父亲打点生意。

或许是父亲的生意太小,他觉得“没意思”。他从小就喜欢自己闯天下,于是,便只身投入了金融界。1938年,包玉刚来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工作,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在银行里积累的经验,在7年短短的时间里,他就从普通职员升到了衡阳银行经理、重庆分行经理,直到最后的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而这时候的包玉刚还不到三十岁。前面的路途可谓一帆风顺。但在1948年,他却辞职了,因为在这个方面没有兴趣,亲友对此都迷惑不解。

1949年初,包玉刚与父亲一起携着数十万元的积蓄,到香港另闯天下。开始的时候做些小生意,积累了点钱,但接下来干什么呢?包玉刚想起了童年对海的向往,于是提出了海运的主意。母亲劝他,“行船跑马三分险”,搞海运等于把全部资产都当成赌注,稍有不慎,就会破产,父亲认为,香港的航运业已经十分发达,竞争相当激烈,而包玉刚对航运完全是门外汉,凭什么经营航运?但包玉刚主意已定,矢志在海洋运输业谋求发展。他一面继续做好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说服工作,一面四处了解有关船舶和航运的情况,认真研读有关航运和船舶方面的书籍。

包玉刚终于可以一圆自己的海上之梦了!虽然这个路程十分艰难,而当时他已经37岁了。

二、东方奥纳西斯

但是,万事开头难。起初父子俩靠有限的资金,和几位从上海来的旧同事一起搞进出口生意,用两百多元在华人行租了一间小办公室,房间内部像个小鸽笼,里边的人不出来,再来人就决无插足之地。幸亏生意还马马虎虎,买卖中国土特产,有干货、豆饼、鸭毛、肥料、牲畜饲料等等。但是,天下路虽多,却并非包玉刚浮雕想走哪条就可以走下去。这时内地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土产出口已由官方统办,本来土产进出口就不好搞,现在的政策更使生意雪上加霜。

聪明的人是决不会一条死胡同走到底的。灵活转向是商人的天赋。1955年,父亲给儿子选定的事业:从地产生意开始。“姜毕竟是老的辣”,这个决定比李嘉诚转身地产早了三年。可这次儿子没听老子的话,都快到“不惑”之年了,包玉刚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打算,几年的进出口生意,虽没发迹,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信息,他对香港的地理环境也有了更深的感受和认识。这个背靠大陆,通航世界的自由港,还有什么比发展航运事业更有利呢?于是,他决意试它一试,尽管他并非水手出身,也没学过航海,坐在船上头就要发晕,但他不怕,他有这种决心,更有这种魄力。

他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说服了父亲。开始的时候,资金不够,并在挚友郑炜显的协助下,从日本神户银行贷了一笔70多万美元的款。包玉刚专程到英国买回了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货船,这艘船已经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吨。虽然这艘船很破,但包玉刚却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将它整修油漆一新,并取名叫“金安”,包玉刚第一次走上甲板时,高兴极了,东摸摸,西看看,像站在宇宙某个点来欣赏地球。他毕竟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条船,这艘船就是事业的开始。195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并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采取长期出租的方式。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策,因为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可是包玉刚与他们都不一样,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把自己的船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却要低得多。许多人都在嗤笑这个不自量力,不懂规矩的小孩子,但包玉刚自有他的打算,他曾对人说:“我的座右铭是,宁可少赚钱,也不去冒险。”他谋求的是长期则稳定的收入,这是放眼未来的一种经营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有胆识有智慧的人,时来运到便一飞冲天。大约半年之后,轰动世界的苏伊士运河事件发生了。1965年,埃及总统纳赛尔挥军占领运河两端,宣布非其友好国家的船只,不得使用运河,这个事件使世界上大多数船只,来回欧亚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由于路远费时,船只的需求非常紧张,租金暴涨,而恰在此时那艘租给日本山下的“金安号”租约刚满,要付出双倍租金才能续约。包玉刚由此大获其利。

一条船都如此大赚,10艘,100艘岂不赚得更多?然而,船从哪儿来?哪里又有钱买船呢?钱在银行,银行有钱,他的银行高级职员的经历,不仅使他深谙银行的工作特点,更使他懂得怎样利用银行,把企业经营与银行联系起来。在银行干事的经验让他明白资金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要使自己的航运事业迅速发展,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得到银行的支持。于是,包玉刚到处奔走,积极寻找门径。他找到了早年搞进出口贸易时结交的朋友——香港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众所周知,香港英资汇丰银行是香港金融界的巨头,是100年来香港资金最雄厚的银行。

凭着自己流利的英语和娴熟的业务,1956年,包玉刚以一艘船向汇丰银行承作抵押借款,得到桑达士的同意,取得了一小笔贷款。稍后,包玉刚得到一个用100万美元买一艘7200吨船的机会,而且也找到了租主了,可是没有钱,买不下船,怎么办?于是包玉刚向桑达士贷款100万美元,100万美元!在当时绝对不是小数目,桑达士认为包玉刚简直是开玩笑,一无资金,二无保证金,万一赔了怎么办,但是包玉刚利用租船人迫切心情,竟然真的弄来了一张75万美元的“信用状”,桑达士对这个年轻人的毅力算是彻底折服了,他同意贷款给包玉刚。这次“空对空”的胜利,是包玉刚与汇丰银行建立借贷关系的开始。在后来的无数次借贷合作中,他以诚信为本,取得了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使自己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雄厚的资金来源。后来,包玉刚作为“亚洲第一人”荣任汇丰银行董事。

1956年,埃以战争爆发,由于苏伊士运河关闭,货物积压严重,海运业务十分兴旺,别人劝包玉刚趁此机会大赚一笔。但独具慧眼的包玉刚仍然按照旧的租金为东南亚的老雇主运货,以避免与实力雄厚的西方船主直接竞争。果然,十几年后,埃以休战,西方大批商船无事可干,还要耗费惊人的费用去维修、管理。而包玉刚的船仍然稳扎稳打地立足于东南亚,业务蒸蒸日上。

这以后,包玉刚似乎走上了好运,他用贷款买船的方式,只一年光景,就成为拥有七艘船的船东。1962年,他又与桑达士合作,成立“巴哈马世界海运有限股份公司”,其中汇丰银行股份占1/3。从此汇丰银行成了包玉刚的强大后盾,使他更具有雄厚的资金拓展船队,而作为华人能取行英资如此信赖,他是第一个幸运儿。

现在,他已不再是“门外汉”了,他逐渐熟悉了业务,除了出租船只之外,自己经营的船队也日益壮大,价好即捞大钱,价跌也有租金收入来补贴,四平八稳。1967年他又看好了中东石油运输市场,开始买大小油轮,成立环球航运集团,并连续向日本造船厂订购八艘超级油轮,使船队迅猛扩展。1970年,他再度与桑达士合作,成立“环球航运集团有限股份公司”,并于次年成为汇丰银行的第一位华人董事,后来又成为这家银行董事局的副主席。1972年,在百慕大他又组建了“环球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公司的股东中,有香港汇丰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及环球航运集团,他出任董事会主席。

1974年,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在美国曾拜访了包玉刚,风趣地对他说:“搞船队虽然我比你早,但与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1977年,包玉刚的愿望实现了,据《吉尼斯》船只经纪公司当年纪录,世界十大船王的船载重量包玉刚遥遥领先,为1347万吨,其次是日本三光594万吨,英国么那523万吨,日本轮船506万吨,美国卢域486万吨,NYD465万吨,董浩云南452万吨,奥纳西斯448万吨,沙兰419万吨,贝格森409万吨。而到了1980年,更是包玉刚旗下的环球航运公司的巅峰时期,共拥有船只200艘,载重量达2000万吨,相当于拥有2000只万吨轮船。国外报纸上都以大量篇幅介绍包玉刚,用的标题是《比奥纳西斯和尼亚科斯都大——香港包爵士》。第二年,包玉刚的船队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比美国和苏联的国家所属船队的总吨位还要大,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