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开发宝宝的左脑:“我叫xxx”
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
自我介绍。这一阶段的宝宝能向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父母的姓名和家庭详细住址(包括街区、胡同、门牌号或楼号)、家庭电话号码或父母的手机号码。宝宝能记住这么多信息并非一日之功,2岁的宝宝基本上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和父母的姓名。平时带宝宝上街,走出楼门时,让宝宝看看是第几门,走到楼号前让宝宝记住是几号楼。有些小区有名字,也可让宝宝记住。走出胡同口,让宝宝记一记胡同的名称,再走到大街上时也应让宝宝记住街道的名称。
妈妈可以把这些要记住的内容,在4周内让宝宝记住。第一周先记家门、楼门和楼号;第二周记小区和胡同名称;第三周记街道名称,并把以前的都复习几遍;最后一周学记电话号码。
父母教宝宝作自我介绍是一种安全教育,宝宝到2岁之后经常外出,他已有一定的主见,会对某些感兴趣的事流连忘返,父母稍不留神就找不到宝宝。如果他学会了自我介绍,能让别人更容易帮助宝宝与父母联系。宝宝能记住的项目越多,就越容易得到帮助。经过分段记忆,宝宝能记住大量信息。
出现较长的句子。宝宝说的话中,出现了主要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例如:“我要吃红苹果”、“给我拿会叫的娃哇”等。宝宝传话比以前清楚了,如“爸爸说不回来吃晚饭了”、“奶奶不喜欢吃香菜”等。宝宝会告诉爸爸:“今天弟弟来过,把我的小车拿走了。”爸爸可以进一步问:“谁同弟弟一起来的?你们到哪里去玩了?”等等,让宝宝多同父母说话,以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词饥。宝宝成天问这问那,总是缠着爸爸妈妈,一会儿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再问:“里头有什么?它为什么转?这有什么用?”宝宝到处发现问题,希望父母回答。妈妈本来很愿意回答问题,但是宝宝不停地问,有时实在被问烦了,就说他几句。父母要正确对待宝宝“词饥”的时期,在此期间宝宝最容易学会而且记住词汇。爸爸妈妈要尽可能多地回答宝宝的提问,使他能尽最大努力去掌握事物的特点,以开发宝宝的潜能。
“给”。两岁的宝宝用得较多的动词是“给”,“给”字在l岁半时用得很简单,如爸爸说“把电话拿给我”,宝宝就明白了爸爸的意思,将电话递给爸爸。到2岁时“给”字就用得复杂些,如“拿一个给我呀”、“奶奶蒸包子给我吃”两句中,“给”是作动词用。“你打我,我就给妈妈说”一句中“给”不是直接给东西,而是“对”的意思,有了介词的用法。
据专家研究,2岁宝宝说的话以6—10个字为多,没有超过16个字的句子。句子的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6岁的宝宝才能说有16—20个字的长句。句子的结构,开头是单词句,以名词为主,后来为双词句,有主语和谓语,再后来加上宾语。2岁的宝宝讲话已带形容词,有时是简单的,有时是复杂的,所以句子较长。宝宝在2—3岁一年中进步会很大,由说不太容易听懂的句子发展到能说意思表达得十分明白的句子,多与宝宝交谈能够加快宝宝语言的发展。
答反义词。宝宝知道许多反义词,如父母说“上”,宝宝能对“下”。宝宝知道“大”对“小”,“长”对“短”,“高”对“矮”,“胖”对“瘦”,“冷”对“热”,“快”对“慢”,“轻”对“重”,“白”对“黑”,“软”对“硬”等。这些词是宝宝平时看到和听到的,有时父母觉得奇怪,自己并没有教过宝宝,不知道宝宝从哪里学来的。由于宝宝爱问,他知道一个词后总想知道它的反意是什么,而知道了它的反意,才能正确理解这个词。宝宝总会想方设法问到一个词的反义词,以便记忆。宝宝在脑子里不断地把这些词排列、归纳、比较,他对事物的认识也就加深了。
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
教宝宝使用筷子。宝宝学会用勺子自己吃饭后,就可以学习拿起筷子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刚学拿筷子有点儿困难,多数宝宝像拿棍子一样,两根筷子分不开,只会扒饭入口,不会夹菜。个别的宝宝能把筷子分开,并能夹起菜来十分顺利地把菜放入口中。早期上桌子吃饭的宝宝,较早会用筷子,能随意夹菜。平时可同宝宝做夹枣的游戏。把大枣撒在桌子上,让宝宝用筷子把大枣夹到碗中。妈妈同宝宝一起练习,让宝宝用拇指、食指、中指拿前面的一根筷子,用无名指、小拇指固定后面的一根筷子。前面的一根筷子做活动,后面的一根做对应,就能把细小的东西夹住。用大枣做练习有许多好处,大枣表面有皱不易滑脱,便于宝宝练习用筷子。
宝宝学会用筷子,比用勺子和刀叉对大脑的影响更好。因为有20万个神经细胞管理手的操作,只有5万个神经细胞管理全身的运动。
用筷子需要做的动作比用刀叉和勺子精细得多,动用的神经细胞数目更多,对智力和语言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教宝宝解扣子。给宝宝穿上外套,扣上一颗大纽扣。对宝宝说:“宝宝,解开扣子”。如果宝宝做不到,妈妈可以手把手教他怎么解扣子。开始的时候,练习解开胸前能看得见的大扣子,熟练之后再试着去解小扣子。宝宝2岁—2岁半时,应当经常让宝宝自己早上学习穿衣系扣,晚上洗澡前自己解扣,大人不应剥夺宝宝自己学习的机会。
训练宝宝的数学逻辑能力
跳皮筋学进位。大孩子们跳皮筋时,小宝宝们在旁边看并跟着数数: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2岁的宝宝可以跟着大孩子们背诵,如同背儿歌那样,等到他们自己数数时就容易学会9—10的进位。特别是19—20,29—30,39—40,49—50容易学会,如果能正确进位,不少宝宝能数到50以上。
数字接龙。为宝宝准备1—5的数字卡片,教他用数字接龙,按1—5的顺序一个一个接下去。例如:2接l,3接2,4接3,5接4,让宝宝在桌上摆出一条长龙,使他有成就感。宝宝在摆数时有必要把数字念出声音来。
比哪一盒积木多。宝宝原来有一盒方积木,爸爸又买来一盒建筑积木,建筑积木的盒子比方积木的盒子大。爸爸问宝宝:“你猜哪一盒积木多?”宝宝知道应该用一比一排队的方法来进行比较,他马上把两个盒子里的积木倒出来,逐个排队,结果大盒子里的积木反而不如方盒子里的积木多。因为建筑积木每一个都又长又大,占了较大的空间,大盒子也盛不了多少块积木。
走3步跳1跳。爸爸同宝宝到院子里去玩,两人都要走3步跳1跳。先由爸爸数数,跳过之后由宝宝数数,两人交替,一人说:“l,2,3,跳。”另一人说:“4,5,6,跳。”因为爸爸的步子大,跳得远,所以后来只好等一等宝宝。宝宝如果接错数,爸爸要及时纠正。有些宝宝只会数到20或30,爸爸帮一帮宝宝就可以多数些。往回跳时,宝宝可以从头数起,前面的数数得比较熟练,可以走得快些,后面的数数得不熟练,可以走慢些,爸爸陪同宝宝一面数数一面走,结果与爸爸一同回到起点。这种又走又跳又数数的方法,比单纯数数有趣,适合宝宝爱动的特点。爸爸同宝宝一起数,便于领着宝宝往上数,能克服宝宝数不上去的困难。
训练宝宝的视觉空间能力
比高矮。过去父母给两个宝宝比较高矮的方法是让他们背靠背,在他们头上放一本书,书翘起来那边的人就高一些。现在可以用量尺测量的办法比高矮。宝宝脱了鞋,脚跟、身体和头部都贴着墙,用一本书放在宝宝的头顶上,在书的下面画上线,妈妈蹲下,让量尺的一头与地面齐平,另一头与画线处齐平,量出高度。将几个宝宝都用同样方法比出高度来,就可看出谁最高、谁最矮。可以在最高和最矮之间,用小尺量出差别为几厘米,谁与谁之间的差别也就可以量出来了。
目前宝宝还不会看量尺,爸爸可以帮忙。宝宝也并不在意量出的高度是多少,宝宝只要看出差别的长度来,自己用手来比一比就很满意了。大家都用同一个方法来量,就能量出差别。宝宝懂得量的方法,就有收获。
喜欢美观的图画书。宝宝1岁时,特别喜欢写实的图画,无论动物、植物、食物、生活用品等都喜欢写实的图画。2岁以后,宝宝的想象力比以前丰富,喜欢看一些拟人的动物故事插图。
动物们都穿上衣服,都跟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连大树也会说话、会用树枝做动作。小草、小花也同人一样要吃饭、要上床睡觉。星星会眨眼,月亮里住着小兔子。太阳公公会笑也会哭,会大发雷霆又闪电又打雷,一连哭了半个月才出来笑一笑。所以给2岁以上的宝宝买图书时,要考虑到宝宝的想象力发展的问题,选购美观的图画故事书,才能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宝宝的需要。
会分左右。宝宝学用筷子后,如果妈妈问:“哪只手拿筷子?”宝宝会举起拿筷子的右手回答。个别宝宝用左手拿筷子,他会举起左手,并说:“人家说我是‘左撇子’。”这时妈妈可以说“多数人用右手拿筷子,也有的人用左手拿筷子”,然后再说“把右手举起来,用右手摸右眼睛,用右手摸右耳朵,用右手摸左膝盖,用左手摸右肩膀,用左手摸左眼睛”等。如果妈妈同宝宝同时做,妈妈应背对宝宝,站在宝宝前面做,使两人方向相同。在家里两人可同时对着大镜子来做,让宝宝看着镜子,二人在相同的方向,易于宝宝学习。
摸鼻子。先让宝宝摸妈妈的鼻子,然后用手绢蒙住宝宝的眼睛,让宝宝再来摸妈妈的鼻子。妈妈可以提示宝宝先摸到椅子,再往中间向上就可以摸着妈妈的鼻子了。如果宝宝真的摸到了,可以让宝宝后退3步再蒙着眼睛向前走3步,摸妈妈的鼻子。
这个游戏是训练宝宝的方位感和本体感觉的共同协作,是家庭中很容易做的游戏。准备游戏前最好把一些多余的家具搬开,以免宝宝蒙眼向前走时碰上。父母坐的位置要固定,不能移动,因为宝宝靠记忆决定方位和高度。能够蒙眼摸到鼻子的宝宝,有较好的方位感。
画山和水。爸爸找出一幅很简单的山水画,先让宝宝看看,然后把画收起来。爸爸拿蜡笔在纸上画一个钝角,说是大山,让宝宝在旁边画几个角,都算作山。爸爸在山下画几条线,略微有些弯曲,说是水,也让宝宝跟着画几条轻轻的线,方向相同,像水流一样。再给宝宝一张纸,让宝宝自己画山,山下面画水,看宝宝画的是否有点儿像。
(第二节)开发宝宝的右脑:在游戏中让宝宝跑起来
训练宝宝的大动作能力
坐跷跷板。父母让宝宝与同龄儿童各坐跷跷板的一头,并扶着把手,落地一方的宝宝用脚蹬地面,跷跷板会上升,对方会下降。下降方的宝宝再蹬地面,又使跷跷板上升。两个宝宝一升一降,二人不停地适应高度的变化,从而使宝宝的前庭系统得到锻炼。有些跷跷板有旋转的功能,如果宝宝用脚蹬地面时身体向一侧使劲,跷跷板会向一侧转动而上升;对方降下时也用脚向同方向用力一蹬,跷跷板一面升降,一面转动,这让宝宝的前庭受锻炼的范围增大。2岁的宝宝只能用长1.25米以内的跷跷板,其平放时宝宝能坐得上去,跷跷板达到最高处时父母也能够得着抱宝宝。但是如果宝宝害怕,父母要把宝宝抱下来时,不能在宝宝达到高处时突然将宝宝抱下来,否则对面的宝宝突然下降,木板会压伤他的腿脚。父母应把跷跷板扶平,让两个宝宝同时下来,才能保证安全。
短跑。爸爸带着宝宝在户外练习短跑,从一棵树跑到另一棵树,或从一栋楼跑到另一栋楼。距离不能太长。爸爸可以在前面跑,也可以在后面追。到达目的地以后可以让宝宝走回来,然后略为休息。每天要让宝宝有短暂的跑和走的交替运动,可以在小区的院子内、街心公园内或其他安全的地方运动,不宜在有车行驶的马路上练习。
短跑是全身运动,能使孩子身体各部分相互协调,既保持平衡,又能使全身动作灵活。经常跑步的宝宝容易长高,因为在跑步时,四肢血液循环通畅,血液中的钙和磷容易沉积在骨骼中。反之,经常不运动的宝宝,血液中的钙和磷进入骨骼的少,随着血液从肾脏排出的多,对身高增长不利。
同爸爸一起荡秋千。让宝宝坐在爸爸腿上,双手扶着绳子,二人坐在秋千上晃动,让宝宝感受荡秋千的乐趣。宝宝习惯后,试试让宝宝扶着绳子坐在秋千上,爸爸轻轻推动宝宝。如果宝宝害怕,可以让爸爸抱着宝宝再练习荡秋千。如果同时有几个孩子在玩,有些大哥哥能站在秋千上自己用力使秋千荡得很高,可以让宝宝观察他们的玩法。不过宝宝开始不宜站着,应先学自己坐稳,父母帮助推动秋千,到长大以后再练习自己站着操纵秋千。
秋千是帮助宝宝适应高空平衡的良好练习工具之一。宝宝在向高处晃动时,心情愉快,有一种飞翔的感觉,因此孩子们喜欢玩秋千。
如果院子里有一棵大树,就可以用绳子自己吊一个秋千。小的宝宝坐的空间应大些,如用旧的轮胎吊上四根绳子,让宝宝坐在轮胎内晃动,比两条绳子的秋千更安全。习惯了在高空晃动,再改成两条绳子的秋千,宝宝就较容易自己调整身体平衡了。
训练宝宝上高处够取物品。将玩具放在高处,在家长的监护下,看宝宝是否学会先爬上椅子,再爬上桌子站在高处将玩具取下。让宝宝学会四肢协调,身体灵巧。训练前,家长要先检查桌子和椅子是否安放牢靠,并在一旁监护不让宝宝摔下来。学会了上高处够取物品之后,家长要注意,洗涤剂、化妆品、药品等凡是有可能让宝宝够取下来误吞误服的东西,都应锁入柜子内,不能让宝宝自己取用。当宝宝能取到玩具时应实时表扬.“瞧我们宝宝多棒!真能干”
练习踢球。用凳子搭个球门,先示范将球踢进球门,然后让宝宝试踢进去。要给予鼓励。
训练宝宝的适应能力
自己洗手。妈妈可以同一起洗手先把手冲湿,打上肥皂,然后把手心、手背先洗净,再把手指缝和手指甲都洗洗,再冲净。妈妈检查一遍,如发现宝宝的手有未洗干净之处,可打肥皂再擦洗,有些小地方可用小刷子清洗。要求宝宝每次饭前洗手,外出游戏之后洗手,打扫卫生后也要洗手,宝宝学会认真洗手后,才能保证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因为宝宝的手干净,玩具也干净,宝宝摸过的用具也干净。让宝宝有自觉地保持手干净的习惯,摸过脏东西后洗手,免得通过手传染疾病,让宝宝知道爱干净的好处,他就会经常主动地去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