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3岁聪明宝宝左右脑大开发
7214500000013

第13章 宝宝23—24个月:双脚离地跳起来(1)

(第一节)开发宝宝的左脑:礼貌说“谢谢”

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

问“你”时改用“我”来回答。宝宝能理解代词,知道别人问“你”是问到自己,所以要用“我”来回答。如大人问:“你几岁啦?”宝宝回答:“我2岁。”有少数孩子仍然不懂你我的关系,会回答说:“你2岁。”这种情况多见于很少同人交往的自我封闭的孩子,或语言能力不强的孩子,和部分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因此这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平时可以先让宝宝认识“我”和“我的东西”,再认“妈妈的”和“你的”,“爸爸的”和“他的”。分清楚之后,第二步再学习别人问“你”时,知道是在问自己,应当用“我”来回答。

讲述有趣的事。宝宝能记得有趣的事,爸爸让宝宝讲前一天去公园的事,有些宝宝能讲几句,有些宝宝能讲出几个关键的词,爸爸妈妈可以帮他连接成一句或几句话。不论宝宝说的是否完整,从关键词中可以知道宝宝确实记住所发生的事了。例如前一天一些父母带自己2岁的宝宝到动物园去看大象,会说话的宝宝可能这样说:“大象用鼻子吸水,给小象洗澡,小象打个喷嚏,把水喷到天上了。”不太会说话的宝宝也许会这样说:“大象,吸水,喷嚏,水,天上。”宝宝一面说一面指着自己的鼻子,自己学着打喷嚏,再从鼻子指到天上。宝宝说话如同发电报那样,把重要的词说了但连不成一句话,爸爸妈妈要帮助他把关键词组成短句,让他慢慢复述一遍。

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他既能把前一天的事记清楚,又能说出来。千万不能同会说话的宝宝比较,因为各人都有强项和弱项,不太会说话的宝宝弱在语言,可能强在运动或别的项目上。要用理解和鼓励使暂时说话慢的宝宝渡过难关,如果爸爸妈妈用不耐烦或强迫的语调,逼着宝宝说话,宝宝心里紧张,开口不知说什么,就会多次重复一个字、一个词,时间长了会造成口吃。

会说“谢谢”。宝宝拿到别人给的东西时,要学会主动说“谢谢”。有礼貌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学来的。有礼貌的宝宝,是随着父母有礼貌的好榜样而学到的。所以我们凡是接受别人的东西,一定要马上说“谢谢”。

爸爸妈妈让宝宝拿东西,拿来时也要道谢。这样会让宝宝习以为常,当父母给宝宝食物、玩具、用品时,宝宝也会很自然地说:“谢谢。”

有些父母只会要求宝宝这样做,自己从不做出榜样。如果宝宝不说“谢谢”,父母就批评,这会引起宝宝的反感,宝宝就偏不说,爸爸妈妈着急也不管用。日久天长,宝宝就真正成为不讲礼貌、不懂得客气的孩子,成为习惯后再改就难了。

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

倒入水杯训练。教宝宝在脸盆里用一个杯子盛满水,然后倒入另一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但可以提出要求,不能让水洒到杯外去,这是一种精细动作训练中要求准确性的训练,倒来倒去,宝宝的手的掌控能力加强了。

钓鱼。市面上有不同的钓鱼玩具卖,如在鱼头部位有磁铁,用铁丝做的鱼钩碰到鱼头就能把鱼钓起的玩具。宝宝要看准鱼头,用鱼竿碰有磁铁的部位,才能把鱼钓起。因为有一段绳子,不能直接用手操作,所以除了要看准鱼之外还要善于用鱼竿。所以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孩子善于利用工具的能力。

杂物袋。妈妈把常用的一些小东西放人布袋里,如扣子、顶针、按扣、线轴、小剪刀、别针、皮尺、尼龙绳团、毛线团、小拉锁等。束上布袋的口,袋口留出刚可以让宝宝的一只小手伸进去的位置。妈妈干活时需要用其中一种小东西,就请宝宝伸手进去拿,宝宝只能靠手的感觉把要用的东西取出。宝宝可以用双手操作,一只手在口袋外面,另一只手在口袋里面,两手合作从布袋里摸出一个小东西来。

妈妈还有一个装布头的口袋,有绸子、棉布、呢绒、纱布、麻布、硬的衬垫、泡沫垫肩、松紧带、花边等。先让宝宝看一看每种布头的样子,摸摸它的质地和手感。放人口袋后,让宝宝凭触觉将指定的布头拿出来。

让宝宝从袋中摸取物品是为了培养宝宝手的触觉。让宝宝不用眼看,只用手摸,通过触觉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和质地,使宝宝的触觉更加灵敏。这种本领要经过多次练习才能学会。

积木搭门楼和多层金字塔。这一阶段的宝宝应学会用3块积木搭桥了,妈妈可以教宝宝在桥的两侧多放一块积木,搭成上面3块积木、下面两块积木的门楼。或者在最下面一层放3—4块积木,积木间留有一点儿空隙,再在空隙上放上2—3块积木,又在第二层积木的空隙上放上1—2块积木,搭成一个金字塔。搭门楼和搭金字塔都需要一定的技巧,作桥墩的两块积木之间留出的空隙要够大,才能顶起上面的积木。但是空隙太大,放在上面的桥顶就不稳,要做到恰到好处。2岁的宝宝需要失败几次才能搭成。妈妈可以先示范,再放手让宝宝自己玩。

宝宝搭积木锻炼了手的技巧,也同时提高了空间的构图能力,是增强孩子右脑的图像思维的游戏。

搭积木能力好的宝宝有较好的空间智能和图像能力,将来理解图形较容易,对于学习几何、物理等的学科都会觉得较容易。所以要多让宝宝搭积木,鼓励他用积木搭出新的式样。

拧开和上紧螺旋。家庭中有许多瓶瓶罐罐是螺口的。可以把这些瓶子腾出来,让宝宝练习怎样打开、关紧盖子。有些关得很紧的瓶子,要用布垫着才能打开。妈妈可以给宝宝一块潮湿的垫布,防止手在盖和瓶子之间打滑。妈妈做示范,让宝宝自己去尝试。宝宝学会打开螺旋瓶盖,就可以自己打开新买来的用瓶装的食物,又能学到新本领。

训练宝宝的数学逻辑能力

抓花生。篮子里有许多花生(也可用小些的水果代替花生),妈妈同宝宝比赛,看谁抓得多。妈妈故意抓得少些,让宝宝抓一大把。妈妈把两堆花生分开,妈妈拿出一颗,让宝宝也拿出一颗放在旁边,一对一排成两行,到最后看哪一排长出来,就算那边多。妈妈可以鼓励宝宝用双手捧出一大堆来,同妈妈抓的作比较。

排数字。可以用塑料造的数字或数字玩具,也可以用妈妈写的字卡。把这些数字乱放在桌上,请宝宝按数字的顺序排列放好。如果宝宝不会摆,妈妈可以先教他摆1、2、3,练熟后再让他自己摆。

摸数字游戏。父母把塑料数字放在装有肥皂水、洗米水的盆里,让宝宝从混水里摸出爸爸妈妈要的数字。如果没有塑料的数字,可以用硬纸剪出数字,放在米桶或沙桶里,让宝宝伸手进去把父母要的数字摸出来。宝宝不用看,完全用手摸,得到的印象会很深。因为动手摸时,右脑的形象记忆起主导作用,不管数字正着放、反着放、横着放还是竖着放,宝宝都能摸出来。这种游戏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玩这个游戏,宝宝在2岁时能认出10个数字。

记住做三件事。妈妈让宝宝连续做三件事,宝宝都能照办。例如,要洗澡了,妈妈让宝宝回房间拿换洗的内衣、拿拖鞋、拿大毛巾。有些宝宝第一转拿内衣,再回房间拿拖鞋,第三转又回去拿毛巾,老老实实地跑了三转。有些宝宝会把内衣拿出来,再把毛巾放在内衣上,另一只手提着拖鞋,一次完成。也有些宝宝要跑两转,第一转一手拿内衣,另一手拿拖鞋,东西放好后再回去拿毛巾。那些一次完成任务的宝宝经常跟着妈妈干活,学会了巧干。宝宝知道一次完成三件事就有了进步,比跑三转的会动脑筋。

训练宝宝的视觉空间能力。

谁在前,谁在后。狗熊排第一,娃娃排第二,小猫排第三。让它们都面向左方,妈妈问宝宝:“谁在前面?谁在后面?谁在中间?”如果宝宝全答对了,可以再问:“谁在娃娃的前面?谁在小猫的前面?”再问:“谁在狗熊的后面?谁在娃娃的后面?”如果宝宝都回答正确,可以请宝宝向后转身,完全不看着玩具,妈妈从头到尾再问一遍。如果答对了就往下问,答不对时可以回头看。妈妈记录宝宝一共回头看了几回。过几天可以把玩具按次序重摆,再做一次,看宝宝有没有进步。这是一种方位的练习,让宝宝先看着做,并记住娃娃摆放的次序,之后背着做,看看能否仍然记住次序,并加以想象。这种练习可以依宝宝的实际情况来做,但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不可强求。

到暗室找物。晚饭后让宝宝自己到厨房拿水果,或者让宝宝到厕所拿肥皂及其他东西。宝宝不必开灯,因为他记住了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很容易就能拿出来。有时让宝宝到卧室找东西,例如找爸爸的袜子、妈妈的手绢等,因为宝宝曾帮助妈妈收拾过晾晒的衣服,知道这些小东西放在哪里,很容易就找出来了。这是因为宝宝有空间位置记忆的缘故。经常替爸爸妈妈找东西,宝宝就记住了东西常放在什么地方,如剪刀、牙刷、蜡笔、尺子等,宝宝都能很快找到。让宝宝找东西是对其空间能力的训练。

上下里外。爸爸拿来一个盒子,里面有几个小玩具,爸爸让宝宝从盒子里把玩具拿到盒子外面。爸爸把盒子盖上,再让宝宝从盒子外面把玩具拿到盒子上面。爸爸拿起盒子,让宝宝再把玩具放到盒子下面。最后打开盖子,请宝宝把玩具从盒子下面放到盒子里。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宝宝分清上下和里外,通过动手操作,把这些方位的名称弄懂。

摆家具。妈妈画出客厅的几件家具,用剪刀逐个剪下来,让宝宝在桌子上把画出来的家具照着家中家具的摆法摆出来。如果桌子是圆的,可以在桌下放张方形的纸作地面,正方形的每一条边为家中相应的一堵墙。让宝宝照着四周墙壁家具的位置来摆放,使宝宝对家中的客厅有印象,知道家具所摆的方位。

(第二节)开发宝宝的右脑:剪刀、锤头、布

训练宝宝的大动作能力

双脚跳。大人拉着宝宝的双手,与宝宝面对面站立,大人先做一遍双脚跳起来的动作给宝宝看,然后让宝宝和自己一起跳。一开始训练时,大人最好拉着宝宝的双手让宝宝双脚跳,逐渐让宝宝拉着大人的一只手或扶着东西跳,直至宝宝能够自己跳。反复训练可以增强宝宝身体的平衡力和协调力。

悬空。找出一条结实的小棍,让宝宝双手握紧,爸爸拿着小棍的两端,在自己的体侧把宝宝悬空提起,向前后摆动,并让宝宝把膝部屈曲再伸直,如同荡秋千那样。

然后让宝宝在爸爸前面左右摇动,如果觉得棍子碍事,可以去掉棍子让宝宝握着爸爸的手做这种悬空运动。悬空是让宝宝只用手和胳膊的力量负重,动用膝部的力量是为了动用四肢保持全身平衡。猴子爬树也是如此,刚出生的婴儿也具备这种力量。趁孩子还小,这种力量还未完全消失时予以锻炼,将来遇到攀登高山、悬吊过河等运动项目,或遇险求生时都很有用。要注意安全,防止宝宝的手因抓不牢棍子而摔伤。

翻跟斗。妈妈跪在地上,让宝宝站在自己的大腿上。妈妈拉着宝宝的双手,先让宝宝在自己的腿上蹦跳。

告诉宝宝跳高时使劲把腿靠近妈妈的腰部,头也使劲向后仰,妈妈也帮着宝宝使劲向后翻转,使宝宝双脚落地,完成后滚翻。这个游戏要经常练习,使宝宝渐渐学会翻跟斗。这是一个全身的锻炼项目,使头和身体的位置作360度的翻转,使前庭的圆囊和半规管都受到冲击,使全身维持平衡的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是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良好锻炼方法。让宝宝学会前滚翻和左右滚翻,可以预防坐车、船、飞机时的眩晕症。

抛珠和接球。宝宝现在可以练习接别人直接抛来的球。妈妈同宝宝距离近一些,妈妈抛过去的球几乎触到宝宝的胸部,宝宝双手在胸前就可接到。要用有泡沫塑料填充的软球来练习,以免宝宝的手指和身体其他部位被球碰击而受伤。宝宝接到球之后,应马上抛球给妈妈。两人的距离保持在1米之内,如果宝宝能连续几次都接到球,就可加大距离再练习。也可以边小跑边练习接球,使游戏更加有趣。

接球除了能练习手眼协调之外,还能练习身体的灵活性。因为抛来的球落点不可能完全准确,宝宝不仅要用全身的动作来适应球的落点,还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如果一面小跑一面接球,全身的动作幅度更大,宝宝既要适应球的落点,还要保持自己的平衡,难度更大。

训练宝宝的适应能力

包剪游戏。先让宝宝理解布包锤、锤砸剪、剪破布的关系,同宝宝边玩边讨论谁输谁赢。然后让宝宝自己判断,让他学会鉴别包、剪、锤游戏中的输与赢。

认住址。认自己家的楼号、楼层、门牌号、街道胡同名称等,巩固宝宝记数据的本领,让宝宝记住家的楼号、单元门号、楼层和门牌号。如果家中有电话,也可让宝宝记住电话号码,学习在电话亭同妈妈打电话。这是一种十分必要而有效的安全教育,可以在3岁前后学会。

认识周末。让宝宝认识昨天、今天、明天和周末。宝宝知道周末因为爸爸不用去上班,全家人可以出去玩。有时可以到奶奶家或姥姥家去拜访,看看老人家过得怎么样,身体是否健康。周末有两天,妈妈说:“今天先去看奶奶,明天再去看姥姥。”宝宝想去公园玩,宝宝答应下星期再去。有时妈妈准备逛商场,也可以安排一天带宝宝出去,中午在外面吃饭。有时宝宝要求去吃冷饮,爸爸说:“昨天才吃过冰激凌,今天不能再吃了,万一拉肚子就不好了。”宝宝听明白了,就不再要求了。

宝宝经常常听爸爸妈妈说话,懂得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也懂得周末是指星期六和星期日。

时间概念对于宝宝来说比较抽象,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多引导宝宝通过观察人们生活安排的改变来理解时间观念,宝宝会很容易接受。

喂金鱼。如果家里养了金鱼,宝宝会把面包捏碎撒到鱼缸里,看着金鱼游来取食。如果到了有金鱼的公园,宝宝也喜欢也喜欢用鱼食来喂鱼。看到金鱼成群地游过来抢夺食物,宝宝会觉得十分有趣。不过要注意让宝宝站在安全的地方喂鱼,避免因为看鱼而调入水中。除了喂鱼以外,还可以让宝宝参与喂猫、狗等宠物。让宝宝喂养动物,表示对动物的关爱,能让宝宝养成爱护大自然的优良品德。

训练宝宝的社交行为能力

绐宝宝做个好榜样。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宝宝社交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里,家长应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宝宝也可以学习一些待人接物、交流合作的交际技能。有了父母良好的榜样,宝宝也会依样画葫芦,也会学着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的同伴。

有的父母认为宝宝还小,没有自己的思想,事事都为宝宝拿主意,作决定,其实不然。父母一定要尊重宝宝的意见和看法,让他从小就感觉到被尊重,这样,他自然而然会学着尊重他人,而这恰恰是交朋友的前提条件。

拉大圈。爸爸妈妈带宝宝参加拉大圈游戏,开始时在家里三个人拉大圈。爸爸妈妈拉着宝宝向右走,可以跟着播放的音乐走,也可以边唱儿歌边让她随着节拍走,唱完一段另起一段时向左走。如果家里来了亲戚,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叔叔和他们的孩子,也可以让他们加入这个游戏。宝宝在大圈里有一种家庭的归属感,喜欢留在圈子内,成为圈子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