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7天养好你自己
7214300000028

第28章 星期日健康课(8)

恐为肾之志,恐伤肾,恐则气下;极度恐惧,使肾之精气下泄,肾气不固,故遗精滑精,二便失禁;下焦气机不畅,故少腹胀满;另外遭受突然恐惧惊吓,导致气机逆乱,心神不宁,怵惕不安,闭户独处,如恐人捕之等症状。

惊则气乱,内动心神,神气被扰,故情绪不宁,甚至神志错乱。

总之,七情与五脏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少思虑少暴怒少忧伤少恐惧,就可养脾养气养心养肺养肾,这样就能健康长寿。

“心”病比身病更危险

一个人在社会上,不论是工作、社交,还是再婚、建立新家庭,也不论是地位、荣誉、级别、待遇等,个人的希望和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去思考一番,那将劳神费力,损害健康。

良好的心态可有效控制人的情绪和意志。心态决定行为的方向与生活的质量。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就是滋养身体的灵丹妙药。心理专家说:“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某个具体行为。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显得更为重要。”

国画大师张大千说:“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心。”这里的“心”,说的就是精神状态。人的心与身密切相关,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身体内部的神经体液,这种神经体液就是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它像一位统帅,领导人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协调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决定是否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人的心态很重要,得病和康复因人而异。有的人不容易得病,有的人就容易得病,这与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人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影响。

这种心理疾病,是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种:

1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很多人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2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另外,对于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3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4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另一方面是虚荣心在作祟,现实会加剧这种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患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5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拼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6高考不如意

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7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8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近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但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9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

10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所有健康长寿处方中,心理平衡是第一重要的。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一切保健措施和一切保健品的总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各器官代偿功能才能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减少。

因此,谁掌握了心理平衡,谁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谁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心理平衡并非心如古井,更不是麻木不仁,而是一种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

警惕!妇科病与心情有关

女性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生殖系统的健康。古人对妇科疾病与七情内伤对脏腑相互之间的影响是很重视的,心情抑郁,不得疏泄,易导致月经不调,甚至经闭。中医认为,情绪对内分泌有一定影响,情绪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人体雌激素的分泌,而妇科病大都与雌激素分泌紊乱有关。在临床常见到的乳腺增生、痛经、盆腔炎、反复发作的阴道炎、月经失调等都常常在情绪失调的情况下加重。

女性特有的器官是“情感器官”,也是“压力器官”,现在不断增多的妇科病,如月经不调和子宫肌瘤等,都与患者长期心情不爽有关。女性如果长期处在情绪压抑紧张状态下,就易患上妇科病。比如,常听到患子宫肌瘤的患者中有70%的人说:“我的心情在这一两年内特别不好,心理压力特别大。”

女性的妇科构造决定了女性生殖系统容易被感染,比如子宫连接输卵管,输卵管直通盆腔,而宫颈又是子宫的一部分,宫颈连接阴道直通外部,经期、孕期极易感染,会从生殖器炎症发展为盆腔炎乃至腹膜炎、败血症;同时因为女性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和子宫大小的变化,容易导致损伤而发生妇科疾病。国外的一项研究还发现,患有乳腺癌的妇女在被诊断出癌症之前,与其他条件相当但未患癌症的妇女相比,经历了更多的负面生活事件和感情失败,导致长期处于坏情绪,而且术后的生存期也较短。因此,女性要主动调节情绪。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一些事件,当这些事件和境况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就形成了压力。压力是一种认知,本身并不会直接伤害人,但它会导致“情绪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情绪低落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女性要密切注意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举止,当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失眠、食欲不振、工作效率低下、抑郁寡欢,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没有什么好心情时,就更要高度警惕了。

对于女性来说,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境就是一种智慧,尤其是在月经期和更年期等特殊的日子里,更要注意及时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注意睡眠、运动和饮食营养的协调,以维持健康和稳定的神经系统。

改善不良情绪需要注意方法,可通过运动、聊天等转移注意力,多交些乐观积极的朋友,少发牢骚和抱怨,对自己的情绪有利。对很多女性,由于性格敏感,不良情绪的产生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重大的不幸和困难,而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受一些小事的影响等造成的。乐观、自立、自信、豁达的女性会少很多烦恼。所以,女人应该多学会释放压力,多跟朋友交流,多去唱歌,多去运动,多补阳气,多以情治情。心情好了,妇科病才会远离你!

规律生活,起居有节

顺应人体生物钟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同样,人的生活特别是一天24小时中各种活动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又称为“生物钟”。如果一个人打乱自己的生物钟,无疑是在打乱自身的健康。这样会改变人身体内的激素分泌量,容易导致人神经紊乱。如果一个人能够顺应身体的生物钟,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白天工作不瞌睡,夜间睡觉不起夜,上床很快能入睡,说明生物钟准时正常,是健康的表现。人的生物钟有固定的节律,良好的生物钟是获得健康的重要保证。我们只要遵循人体的生物钟,生活上做到起居有节,就会拥有健康。如果按照规律生活作息,人体生理代谢最平稳,并且耗能最少,心理、生理都处于和谐状态;相反,若生活无规律,体内代谢极易受到干扰,这样会有损健康,更有甚者导致疾病,缩短寿命。

最佳起床时间:早晨5~6点是人体生物钟的“高潮”,此时体温升高,起床会精神抖擞。

最佳饮水时间:起床后饮水既可补充一夜消耗的水分,又可稀释血液,有洗涤肠胃、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餐前1小时喝一杯水,有助于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睡前饮水,可冲淡血液,使循环通畅。

最佳工作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工作效率最高。一般而言,上午适于脑力劳动,下午适于体力劳动。

最佳吃水果时间:饭前1小时吃水果有益无害,饭后2小时吃水果其营养成分最易被吸收。

最佳喝牛奶时间:牛奶中含有一种成分,具有催眠、镇静作用,因此睡前喝一杯牛奶,既可补充营养,又有助于睡眠。

最佳午休时间:人脑的活动能力在下午1时左右为低落,故此时午睡最佳。

最佳锻炼时间:一般下午4时以后是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佳时间,这时人体耐力上升,肌肉温度高,血液黏滞性最小,关节最灵活。研究发现,每天下午4~6时是体内与新陈代谢有关的激素分泌最活跃的时期,此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集中,机体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能力最强,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和敏感性也最好,故能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另据研究发现,傍晚运动可使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增加39%。所以,我们安排在傍晚锻炼最好。一般在晚饭后进行,具体时间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安排。晨练也不错,但要多注意,时间不要太早。因为太早外出锻炼,特别是冬季,白天短夜间长,太早锻炼天太黑,气温较低,容易摔跤,受凉感冒,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等,另外由于太早,外出的人也少,发生意外不易被人发现,不能即时抢救,危及生命。如果你一定要晨练,建议在7点以后为宜。

最佳减肥时间:饭后1小时左右,缓速步行20分钟,有利于消耗热量,以利减肥。

最佳刷牙时间:应在饭后3分钟内进行,因此时口腔内细菌分解食物残渣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和溶解人的牙釉质,此时刷牙效果最好。

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人们总以为,运动的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对身体就越有好处,或者想什么时候锻炼就什么时候锻炼,其实这些观点是不科学的。为保证既锻炼身体又不损害健康,锻炼身体要掌握一个“度”,也叫做“适量”运动,因为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太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而运动量和强度过大,就会损害身体,甚至造成意外,事与愿违。那么到底怎样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呢?这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自我感受

一般来说,运动时轻微出汗,感到呼吸次数加快但不气急,运动后有轻度肌肉酸痛,有继续运动的欲望,休息后即可恢复,精力充沛,食欲睡眠良好。

2.掌握运动持续时间

一般为每次20~30分钟,初起运动时间应少一点,可从10分钟开始,最多不超过1小时,每周运动限5次左右为宜。

3.控制运动的强度

运动量不能太小也不能过大,在锻炼中应掌握“酸加、痛减、麻停”的原则,以利身体健康。

(1)酸加。我们在锻炼初期,常会出现肌肉酸痛感,大部分人会认为是不是运动过量或自己的身体不适宜运动。不用怕,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运动会促进肌肉新陈代谢,产生一种乳酸,积累多之后会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引起酸痛之感。肌肉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只要坚持锻炼,循序渐进,这种酸痛感觉即会消失,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

(2)痛减。部分患有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的人,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并逐渐加重的现象,这说明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或肌健有隐性炎症反应,此时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应减少、减轻,以免炎症加剧。

(3)麻停。在运动锻炼中,若感到机体某一部分出现麻木无知,就要立即停止运动,这是局部神经受压或大脑供血不足的征兆,需查找原因或改换锻炼方式。

4.运动需注意的问题

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外出锻炼时应带急救药和急救卡,以防意外,方便即时处理。

中老年人晨练场所最好选择在公园、林间小道、各种文化广场等空气新鲜、环境清静、噪声较少的地方,远离人杂车多的环境,以免影响锻炼的效果。

有浓雾的天气最好不要外出锻炼。因为雾气的微粒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及致病微生物,吸入后可刺激呼吸道黏膜,甚至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不要空腹晨练。清晨时机体的代谢能力较低,且在空腹时血糖也较低,锻炼消耗可加重低血糖反应,如头晕、心慌症状,甚至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建议中老年人晨练前最好进食一点牛奶、豆浆、饼干等食物,喝一杯糖水也好,切不可空腹晨练。任何运动锻炼都要持之以恒,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达不到健身的目的。

锻炼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尽量穿能够吸汗的衣服和鞋袜,且松紧适度。秋冬季节最好加一件外套,身体发热后可脱去外套,运动后即时擦干汗水并穿上外套,防止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