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全家都能用的老偏方:一个老中医的坐诊实录
7207100000002

第2章 快乐宝宝源于健康,全家无忧的儿科小偏方(1)

小儿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结合膜炎、流泪羞明、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为其特征。

中医学认为,麻疹是因外感麻毒时邪而引发的出疹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发热、目胞肿赤、泪水汪汪及全身红色斑疹为主要表现。因其疹点隆起,状如麻粒,故名麻疹,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偏方名】清肺解毒汤。

【药材】生石膏10克,炙麻黄4克,杏仁9克,甘草3克,连翘9克,板蓝根15克,银花12克,法半夏6克。

【做法】石膏打碎煎15分钟,然后加入其余已经浸泡好的药材,沸水煎5分钟。分4次服用,每日1剂。

【护士说】小儿麻疹作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不知让多少患儿遭受痛苦,又让多少家庭为之心碎。患儿发病后因为不能言语,只能啼哭,往往使家长慌乱不已。秋冬季是小儿麻疹的易感季节,6~8个月的婴儿最易被传染。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普遍接种,如今得麻疹的患儿已经越来越少。但是一旦患儿感染麻疹病毒,伴随而来的并发症极有可能带来可怕的后果。

前不久一位神情疲惫的母亲带着四岁大的男孩来到爷爷的诊所。据她介绍,男孩这两天突然出现发热、咳嗽的现象,背部还有红色疹子。母亲以为孩子是食物过敏,吃了脱敏药却不见好转。作为母亲,每天看着孩子受苦,宁愿生病的是自己。经过爷爷的诊察,发现孩子除有发热、咳嗽外,还伴有气促鼻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青紫的症状。诊断为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爷爷立刻将此方写给这名家长,嘱咐她先将石膏打碎煎15分钟,然后加入其余已经浸泡好的药材,沸水煎5分钟。分4次服用,每日1剂。几天后,孩子的母亲又带着儿子来复诊,发现孩子肺部咳喘基本消失。

此外,爷爷还向这位妈妈介绍了一种食疗方法,适合处于小儿麻疹恢复期的小患者服用。为患病的孩子制作一些味道鲜美的食疗美食,这样不仅免去了孩子吃药之苦,更能配合其他药物加快孩子痊愈速度。取莲子、百合各30克,冰糖15克。将已经去心的莲子与百合、冰糖放在一起,用文火慢炖。等到莲子和百合烂熟的时候,就可以盛出来给孩子食用了。

七天之后,孩子的妈妈特地来爷爷的诊室道谢。她说,这七天自己每天都给孩子吃一碗冰糖莲子羹,孩子很喜欢吃,而且对孩子身体恢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爷爷说】为什么小小的几味中药就能治好连西药都不易治好的小儿麻疹呢?其实,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这个时期应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作为主要疗法。石膏、板蓝根等都能清热解毒,佐以透发的上选药材,最适合这个时期的患儿用。

疳积是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多见于1~5岁儿童。疳积多因饮食不节,乳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营养不足,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脏腑;或因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肠道寄生虫等病,经久不愈,损伤脾胃而引起。

【偏方名】大麦芽、苍术治疗小儿疳积。

【药材】大麦芽、苍术。

【做法】炒大麦芽、苍术各半,研成细末。每次取3克,加白糖,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

【护士说】记得刚向爷爷学医时,他老人家常常把我叫到身边让我谈谈对病症的看法。当时年少轻狂,总会犯一些自己并不以为意的错误。直到有一次与爷爷聊起小儿疳积,我才知道作为一个大夫当真是需要严谨的态度的。当时的我对小儿疳积存在着严重的轻视态度,以为这不过是小孩子才得的病,长大了自然慢慢就会好的。那一刻,爷爷神情严肃,一本正经地对我讲起了小儿疳积的严重性。

他说:"疳积的小儿都是积滞伤脾,气血两亏。这样的孩子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调,常有恶臭,舌苔厚腻,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小儿的发育。你要知道,孩童时的发育是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作为大夫,如果一个孩子因为你的疏忽而影响了一生,你说,你的罪过大不大。"爷爷的一番话让我沉默,从此也树立了我"医者仁心"的态度。

说来也巧,这件事发生后不久,邻居家的小孙女就得了小儿疳积,连忙找爷爷诊治。

邻居家的小女孩名叫彤彤,才三岁。彤彤长得很好看,但是却比同岁的孩子瘦了许多。家里的大人急得团团转,各种好吃的、有营养的一股脑儿的都端到孩子的面前。彤彤偏偏不吃,逼急了就大哭大叫。时间长了,孩子不仅体质下降,就连刚出生时黑亮的头发也日渐枯黄,而且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一家人为此心疼不已。

爷爷诊断彤彤得了小儿疳积,她家人平时就听爷爷说过疳积的危害,一下子吓得慌了神。爷爷笑道,小儿疳积虽然危害大,但是只要对症下药,也能药到病除。爷爷给彤彤开的方子是用炒大麦芽、苍术各半,研成细末,每次取3克加白糖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

看到这样的方子,彤彤的妈妈有些半信半疑。她不相信就这两味药兑上点糖水就能治好孩子的病。爷爷笑而不语。我说,你且试一试。过了两天,彤彤妈妈就说,孩子食欲增强了很多。爷爷让她继续给孩子服药,并嘱咐切不可因孩子食欲增强就胡乱给孩子吃东西。在喂养方面,应注意遵循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先软后硬的原则。同时疳积患儿必须忌口1月,如豆类制品、麦类制品、糕饼,以及花生、瓜子、芝麻、冷饮、巧克力等各类零食都不该给孩子食用,以免胀气。在饮食调理方面,鱼肉以清蒸为宜,这样易于消化;新鲜蔬菜、水果也可以适量摄入。此外还要补充营养,让孩子睡眠充足,经常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此增强体质。

爷爷还教授给彤彤妈妈一种"外敷脚心法"治疗小儿疳积。此法取新鲜疳积草15克,葱、姜各30克,将材料混在一起捣烂,加入一个鸡蛋的鸡蛋清搅拌均匀。然后附在纱布内侧,于夜间敷于患儿脚心内侧。每3天换一次药包,7次为一个疗程。彤彤妈妈对这个脚心敷药方法十分感兴趣,连忙回去试验去了。

后来再看到彤彤,这孩子小脸蛋已圆润,十分可爱。每天看到彤彤活蹦乱跳的样子,当时的我虽然还不是一个真正大夫,但是作为一个医者的仁爱之心却越发强烈了。

【爷爷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缺乏喂养知识的家长往往盲目地为孩子补充营养。这样不仅不能增强孩子的体质,还容易加重脾胃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缺乏营养。也就是说,现在的疳积往往是由营养失衡造成的。而爷爷开的这两付药具有健脾养胃、消食化积的功效,专门用于小儿面黄肌瘦、神烦气急、手足心热、纳呆腹胀等证。药效虽好,但是家长也要注意小儿康复后的喂养,以防疳积复发。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发病年龄多在1~2岁。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多发病。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近200万。

【偏方名】藿香正气水脐贴。

【药材】藿香正气水1支。

【做法】取藿香正气水1支置于温水中预热。然后取纱布一块,折叠成大约6厘米的方块,折叠层数以5层为宜。将纱布贴于小儿肚脐处,再将温热的藿香正气水倒于纱布上,直至纱布饱和。

【护士说】腹泻对婴幼儿来说伤害力很大,通常小儿腹泻一天就会没了精神。我就曾亲眼见过一个这样的患儿。

一次爷爷外出看望一位相识多年,却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因为可以顺便游山玩水,我也跟着去了。这位爷爷有个宝贝曾孙。小家伙白白胖胖的非常可爱,我和爷爷都非常喜欢。却不想第二天这大胖小子忽然腹泻起来。孩子的妈妈连忙找爷爷过去看看。

我们过去一看,那孩子原本红润的笑脸已经有些发白,而且明显没了精神。爷爷询问了孩子最近有没有吃过什么,那位妈妈想了好久,肯定地摇了摇头。然后告诉爷爷,昨天带着孩子去公园玩,在那里遇见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便让小家伙们一起玩了一会儿。

爷爷诊断宝宝为感染性小儿腹泻。宝宝家长听后非常着急。爷爷却不慌不忙地让人拿来一支藿香正气水在温水中预热,然后从医药箱里取出一条纱布,叠成5层6厘米左右的正方形贴在宝宝的肚脐处。然后把已经预热的藿香正气水倒在纱布上,直至纱布饱和。再用胶布加以固定。爷爷嘱咐宝宝的妈妈,药贴每天要更换三次,两天即可见效。果不其然,小小的藿香正气水发挥了神奇的效果,两天后宝宝的腹泻真的好了。

后来爷爷告诉我,藿香正气水的功效不仅在于这一项。常见的湿疹、外阴瘙痒、足癣等,都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涂抹患处,以此缓解病证。此外,藿香正气水还有缓解晕车的功效。在坐车之前,可以口服藿香正气水一支,并用棉签蘸取药水涂在肚脐处,这样就可缓解晕车的症状。后来我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一名做记者的朋友,那时他正为采访期间的舟车劳顿而烦恼。试过此法后,他特意打来电话告诉我,这个小偏方真的很神奇,比吃晕车药还有效果。

【爷爷说】藿香正气水的成分是藿香、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紫苏、甘草等。这些药放在一起就是散湿化寒、和中祛暑的良药,治疗腹泻的效果非常好。不过太小的孩子直接服用不太适合,而且藿香正气水的味道辛辣,恐怕孩子也不愿意吃。把藿香正气水制作成药贴,通过肚脐吸收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既省去了喂药的步骤,又能让小儿吸收药物,祛除疾病。此方建议六个月以下的婴儿每次贴药贴不超过2个小时,稍大一些的小儿也不宜超过3个小时。每天贴3次即可,通常两日即可见效。

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很多人因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吸收和反应也不尽相同。药物的过敏反应是大家应该注意的大问题。以藿香正气水而言,就有人因为体质原因会产生过敏。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服用或者外敷的时候,也要观察孩子是否存在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情况。一旦发生类似的情况就要立即到医院进行脱敏治疗。在此也要警告读者,在依照偏方进行操作的时候,千万要留意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并观察使用偏方后的反应,一旦出现问题应立刻采取措施进行救治。

蛔虫病是蛔虫寄居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该病儿童感染率较高。传染源为肠道蛔虫感染者及患者。蛔虫卵在感染者及患者的粪便中,虫卵通过被污染了的食物、水、手指等,经口进入体内,同时虫卵还可以通过飞扬的灰尘进入人体咽喉,进而吞下引起感染。该病具有易感性和重复感染性。蛔虫病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或蛔虫性肉芽肿等。民间称此病为"消食虫"。

【偏方名】熟丝瓜子巧驱虫。

【药材】黑色丝瓜子30克。

【做法】取黑色丝瓜子30克于锅中翻炒至香脆。去外壳,空腹嚼服,每日1次。

【护士说】早就听说丝瓜子具有驱虫的功效,只是未曾见过。前不久,老同学的孩子得了蛔虫病,来爷爷的诊所求药。

小患者今年才三岁,这阵子一直嚷着肚子疼,家长给吃了止疼药不见效果,反而有了越发严重的趋势。孩子间发性的腹痛让全家寝食难安。有一天孩子又因为腹痛而大哭不止。正在一家人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孩子的嘴里竟然吐出白色的蛔虫。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孩子得了蛔虫病。

爷爷给孩子检查了一下,认为孩子的蛔虫病并不严重,只要把蛔虫打出来就行。正要开药的时候,这孩子却突然大哭起来,嚷着"不要吃药"。老同学告诉爷爷,这孩子从小就吃药困难,所以一听说要吃药就大哭不止。所以想跟爷爷讨个不用吃药的偏方,这也是此次来访的目的。

一听是偏方,我忽然想到爷爷以前跟我提起过丝瓜子能驱虫。恰好家里有,便提议把家里的丝瓜子送给老同学。爷爷却摇头,说家里的丝瓜子是白色的,这个偏方要用的丝瓜子必须是黑色的才行。随后爷爷告诉了老同学制作这个偏方的方法。

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取黑色的丝瓜子30克,放在锅中翻炒至有香味即可,然后剥皮,空腹嚼服。每天一次,通常两到三天就能见效。

老同学照着爷爷说的方法给孩子炒了丝瓜子,平时就当零食一样给孩子吃了,没想到两天后孩子肚子里的蛔虫真的排了出来。

过了几天,老同学特地登门道谢。爷爷告诫他,小孩子的蛔虫病是有可能复发的,所以要保持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另外,蛔虫病的特征往往并不明显,所以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加观察。一旦孩子脐周不定时出现反复疼痛、无压痛及腹肌紧张,同时伴随食欲减退、恶心、腹泻或者便秘等症状,就要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孩子已经感染蛔虫病,在驱虫期间,可以通过推拿法助推驱虫效果。此推拿法即用拇指紧贴季肋,沿着肋缘推压到剑突,再沿着腹白线向下推1寸。此法不仅可以助推驱虫,而且具有缓解腹痛的功效。

【爷爷说】丝瓜子治疗蛔虫病古来有之。姚可成的《食物本草》中就说:"苦者: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吐。甜者:除烦止渴,治心热,利水道,调心肺,治石淋,吐蛔虫。"丝瓜子具有清热、利水、通便、驱虫的作用。不过丝瓜子既然有药效,就少不了药物禁忌。依照《食物本草》所言,"若患脚气、虚胀、冷气人食之病增"。此外,对于那些脾虚者、怀孕者,丝瓜子都是禁忌的药材。其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呕吐、肠出血。

小儿遗尿是指五岁以上儿童不能控制排尿,白天或夜间反复出现不自主排尿的情况。临床一般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是指出生后一直尿床,而继发性是指患儿在五岁内,曾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尿床,而后再发生遗尿。

【偏方名】中药外敷治小儿遗尿两则。

【偏方一】

【药材】桑螵蛸、丁香、肉桂、夜关门各10克,黄酒适量。

【做法】取桑螵蛸、丁香、肉桂、夜关门各10克,烘干。然后将其研成碎末,加黄酒调匀至糊状,敷于患儿肚脐处,用纱布加以固定。10日后取下。

【偏方二】

【药材】乌药12克,益智仁15克,硫磺粉20克,生洋葱头2个,米饭、米汤适量。

【做法】取12克乌药,15克益智仁,20克硫磺粉和2个生洋葱头,将这4种药材与米饭、米汤和在一起,制成饼状。睡前将之贴脐并用纱布固定,次日取下。

【护士说】小儿遗尿不仅是一件麻烦事,而且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病证。我外甥六岁的时候还会尿床。姐姐为此很生气,认为我外甥是故意尿床,甚至还对孩子大打出手过。其实姐姐也是从小受爷爷熏陶,对中医学有所了解的,知道有些小孩子是会患上遗尿症的。可是她好面子,偏偏不承认自己孩子生病。爷爷没有过多言语,只是说想念曾孙,让姐姐把孩子送过来住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