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7206800000026

第26章 穷养的男孩内心很强大(2)

在面对陌生人或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时,胆小害羞的孩子往往显得局促不安,不能与人坦率自然地交往,同时也让旁边的人感到不舒服;当遇到不熟悉但认识的同学,胆小害羞的孩子常常因为不好意思而没有与人打招呼,结果可能会让别人误解为高傲、目中无人,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当一项新的任务摆在面前的时候,胆小退缩的孩子总是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可能胜任不了这项任务,可能就会放弃或逃避,于是就比其他孩子少了很多发展的机遇;胆小害羞的孩子总是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对于别人的话过于敏感,所以别人的一句否定或批评可能就会让他们闷闷不乐、耿耿于怀,从而影响自己的心情;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胆小退缩的孩子在追求目标时,总是缺乏主动性、勇气和信心,所以可能错过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梦梦很胆小,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孩子,看起来很柔弱。同学们都把他当做小弟弟,平时有什么事情,大家都帮助他,迁就他。

这天梦梦和同学们去郊外野营。临走前,妈妈嘱咐:“这是锻炼你的时候,要和同学们相互照应,不要总是找同学们帮忙,自己的事自己完成……”梦梦高兴地拍拍胸脯,回答道:“放心吧,妈妈。我不会拖累同学们的!”

刚到郊外,梦梦就迫不及待地向同学们宣布:大家不要像以前一样处处帮助我,我能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的。话虽然这样说,可是梦梦还是没少让同学们操心。他的行李包裹都是由其他同学拿着;在山林中走的时候,梦梦总是害怕地紧紧拽着同学的手。梦梦最怕的是夜晚,觉得郊外的夜晚尤其恐怖。他一个晚上都没有合眼,一直惊恐地睁着眼睛到天亮。

野营活动结束后,梦梦回到家。妈妈看到他因为一夜没睡而发黑的眼圈,问道:“怎么才出去一天,眼睛就凹了下去,没睡好吗?”

梦梦忍不住抱怨道:“郊外的夜晚到处都是猫头鹰的叫声,很恐怖,我害怕得根本就不敢睡觉。”

妈妈问道:“那其他同学害怕吗?”

梦梦摇摇头:“他们很勇敢,睡得很香!”

妈妈忍不住骂他:“看看,就你一个人麻烦,你真是个胆小鬼,真麻烦,唉。”

妈妈的话让梦梦觉得很委屈,连妈妈都觉得自己是胆小鬼,那同学们一定都觉得他是胆小鬼了……

一般说来,孩子怯懦的形成主要与家庭教育相关,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孩子经常受到大人的恐吓。当孩子调皮捣蛋时,家长为了制止孩子胡闹,经常恐吓孩子说,“你再闹就让老虎把你吃了”,“你再不听话,晚上魔鬼会把你抓走的”,等等。虽然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孩子安静下来,殊不知,这些话对于一个辨识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会有相当大的心灵创伤。

(2)家长动不动就训斥孩子。许多家长都望子成龙,对孩子要求很苛刻。当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时,家长就会严厉地训斥孩子,骂孩子没有本事,甚至体罚孩子。这样做会大大地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利用时间好好学习,把孩子管得过死,甚至剥夺了孩子除学习以外的一切自由。长期发展下去,孩子的活动范围就特别小,甚至不敢和人打交道,怯懦的性格就慢慢形成了。

(3)家长对孩子的爱太多。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疼孩子疼得太过分,对孩子的一切都大包大揽。有人这样描述一些溺爱孩子的家长的举动:“饭不用他自己盛,生怕烫着;苹果不用他自己削,生怕伤着;路不让他多走,生怕累着;高处不让他去,生怕跌着;学骑自行车,父母双双跟着、扶着,生怕摔着……”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暗示孩子,你什么都不能做,孩子自然就对父母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4)家长经常向孩子灌输“卑微”的思想意识。我们经常听见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我们家穷,没权没势,也没什么本事,你要少出头露面,少与人搭话,吃点亏就吃点亏。”在这种意识的诱导下,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不上别人。

要矫正孩子过于胆怯的心理,家长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鼓励孩子走向社会。要改变孩子的懦弱性格,首先必须纠正家长的过分保护或过分严格。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及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尤其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带养的孩子,更应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应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去,让他们走向社会,接触外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家长还应带他们走亲访友,去各地旅游,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交往,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2)鼓励孩子不怕陌生,大胆说话。一些内向懦弱的孩子,不喜欢多说话,更不善于争辩,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大庭广众之中,更是如此。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应多为孩子创造条件,为其提供大胆讲话的机会。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每当客人来时,家长应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一回生,二回熟,可逐渐改变孩子的懦弱性格。此外,家长可多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碰到事情,家长应多问孩子:“你看怎么办?”如果孩子说得对,家长应大加赞赏,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获得自信和勇气。如果孩子说得不对,或表达得不确切,也不要责怪孩子,不要让他感到难为情,应指导孩子,让他自己思索为何说得不对。这样,可不断提高孩子说话的能力,克服孩子懦弱的性格缺陷。

(3)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情,但不能一下子就不管不问使孩子手足无措,以至于更加胆小。父母应该充分地意识到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4)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开胸怀,开阔眼界,还要教给孩子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使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从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参加小伙伴的活动。

(5)教育孩子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当孩子受到别人嘲笑或欺负时,父母教导孩子这样做——让孩子认识到大多数取笑人的行为是很无聊的,不值得理睬。但有些取笑伤害了孩子,因而不能置之不理。对取笑进行分类,有些取笑非常愚蠢或明显不真实,对此,孩子可以一笑了之;不要对取笑太敏感,教孩子用以静制动的方法对付嘲弄者,不回嘴,只是把头转过去或转身离开。有时制止嘲弄的最佳方式是先发制人,伶俐的口齿是有效的武器。帮助孩子学会灵活机动地做出恰当的反应,不能一味退让,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

(6)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指人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地面对未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时简直是添乱,越做越忙,这时父母切不可嘲讽孩子:“做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父母这种不信任的态度,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很无能,以后就没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脚。所以,平时父母要常对孩子说“你真行”、“了不起”。在生活、娱乐过程中,孩子往往有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与成人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责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浇灭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成功的。给孩子鼓足勇气,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勇敢地向成功迈步。

莫让孩子的虚荣心同身体一起“发育”

据报载,某市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的盗窃案,作案者是两位中学生。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别的同学攀比,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盗窃了一居民家中的46万元钱,然后乘船去上海。在短短的四天之内,他们挥霍掉了所有的钱,平均每分钟花钱60元。他们购买最昂贵的衣服,到最高级的饭店吃饭,住最豪华的旅店,并且专门租了一辆车带他们四处享乐,奢侈之极。

这个案件中的作案者之一秦涛生活在农村,自幼丧父,靠母亲一个人干活儿养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妈妈从来不让秦涛在吃穿上受委屈,凡是别的孩子有的,秦涛都会有。她觉得孩子已经缺少了父爱,如果在物质上再比别人差,那就太可怜了。所以妈妈平时总是省吃俭用,而对秦涛提出的要求从不拒绝。秦涛在小伙伴中间算是很气派的一个,他感到很满足。从小学到初中,秦涛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妈妈和老师眼里,秦涛是一个好孩子。

但是自从秦涛上了省城的高中,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的同学和他以前的同学家庭条件不一样。现在的同学们的爸爸妈妈都是高收入者,花钱如流水,穿的都是名牌,用的都是高档产品。相比之下,秦涛显得十分寒酸,以前的优越感再也没有了,秦涛的心理严重失衡。他不甘心落于人后,于是他每次回家都向妈妈要很多钱,和同学们比吃比穿来满足他的虚荣心。起初妈妈还大方地给他,但后来妈妈实在承受不了,好几次都拒绝了他。

秦涛见妈妈这个经济来源断了之后,就动了邪念:“别人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这不公平。”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秦涛开始偷同学的钱,几次偷盗都没被发现,这更增加了他的侥幸心理。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他越陷越深,最后伙同另一少年作案,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青春期的孩子虚荣心很强,比如他们喜爱穿华丽的衣着,骑价格较贵的车,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是要显示自己。这种倾向虽说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应该加以正确引导,否则有些孩子有可能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走上邪路。

孩子的虚荣心理,常表现为下列几种攀比行为:

(1)比酷。如挑新衣服穿,看见别人穿了件品牌衣服,自己一定也要去买;穿了双新鞋会把脚伸给别人看。

(2)比富。夸耀自己家新买的空调、音响,自己和爸爸“乘飞机、住宾馆”等。

(3)比“能”。常说:“这有啥稀奇,我也会!”爱听表扬、受不了批评,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失去心理平衡。

心理学研究认为,虚荣心是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情感。一个人只要有追求荣誉的欲望,就不可能没有虚荣心。

随着生理与心理的成熟,孩子的社会认识能力与自我意识也逐步提高,开始了个体的社会化。自尊心强的孩子,对自己的声誉、威望等比较关心;自尊心弱的孩子,一般对这些都不在意,但也不能因此就认为,虚荣心强的人一般自尊心强。自尊心同虚荣心既有联系,更有区别,就拿表扬后的情感体验来说,一个人做了好事,受到表扬,心里高兴,这是有荣誉感的表现;珍视自己的荣誉,顾全自己的面子,这也是一切有自尊心的人都会有的正常要求。但是,若对表扬沾沾自喜,甚至为了表扬才去做好事,为了面子不惜弄虚作假,那就不是正确的自尊心了。

每个人都应该有荣誉感,也该以拥有荣誉而自豪,可是真正的荣誉,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应该是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而不是投机取巧取得的。面对荣誉,应该是谦逊谨慎、不断进取,而不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虚荣心是自欺欺人,给自己带来痛苦。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善于克服自己的虚荣心。

虚荣心强的孩子在成长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经常说谎、情绪不稳定、不认真学习、缺乏意志力等。虚荣心强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可怕的不良心理。

父母预防和纠正孩子的虚荣心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1)以身作则,以免孩子模仿。父母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同别人攀比,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也不要总是给孩子买东西,习惯性地给孩子买各种礼物,因为如果形成习惯,孩子就会感觉他得到这些礼物是应该的,而且需要你不断给他买,他的虚荣心就会不断膨胀。

(2)多给孩子讲道理。有的父母为了使孩子不受委屈往往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有的父母对孩子则采用先吼后打的办法,让孩子有理说不出。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多给孩子讲道理。应该告诉他们,与别人攀比、拥有名牌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3)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用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购买所需要的东西。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担一些家务,然后从中取得回报。一分劳动一分收获,一滴汗水一点回报,让孩子知道仅靠不停地向爸爸妈妈张口要这要那,不仅不光彩,而且行不通。

引导孩子不盲目攀比

现今,很多孩子的攀比心越来越严重,比谁家里有钱,比谁的父母职位高,比谁零花钱多,比谁的电脑玩技高,比谁网友多等。

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事情就会向反面发展。攀比如果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过度攀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

首先,攀比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把兴趣点集中在自己正在攀比的东西或事物上,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其次,盲目攀比容易导致嫉妒心理,在和别人比较时,比不过他人就会心里不高兴、羡慕别人,甚至产生嫉妒心理。

再次,虚荣心会更加严重。盲目攀比往往来自于虚荣心,虚荣心是自尊心过度的表现,过分自尊的孩子容易产生虚荣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孩子对面子更在乎,虚荣心也更严重。

最后,有的孩子在攀比心理支配下,为了获得某种自己需要的玩具、物品等,甚至去偷窃,走上犯罪道路。

那么该怎样应对这些攀比心理?

首先,采用“反攀比”的方法。孩子们在攀比的时候,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都有,所以我也应该有”。因此,别人买了新书包,他也应该有;别人买了名牌服装,他也应该有;别人有了新式玩具,他更应该有。这时,无论父母如何解释,因为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往往受情绪控制,缺乏理智,不能理解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对付这样的孩子,比较快速有效的办法是实行反攀比。比如:用他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用他进步的一面比别人退步的一面,用他有的东西比别人没有的东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