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新礼如是说
7205000000031

第31章 首先要讲社会责任——朱新礼论企业的社会责任(1)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是没有眼光的企业。小企业可以承担小的责任,大企业一定要承担大的责任。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由小而大,越做越强,才能打造百年基业。

企业讲社会责任,最起码的是不能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不能拖欠工资、偷税漏税。

企业要有大担当

生意就是要赚钱,让投资者和股东有回报。

这几乎成为商业界颠扑不破的真理,无可厚非。

但是企业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是运作在理论中,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部分,息息相关。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不可能永续经营,而一个缺少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的社会也不可能健康和谐地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赚取利润对其股东负责,同时也要对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社会负责。

商业不仅要赚钱,眼光应该放长远,商业的最终目的要让社会不断向前进步。面对全球性社会问题,比如气候、环境的变化,主动地去面对问题、承担责任。

从“企业家的企业”到“股东的企业”再到“公众的企业”,沿着人类商业文明演进的共同线路,众多企业一路走来。

一方面是破坏性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一方面是和谐至上的时代大趋势,现在的企业家需要的是更高超的平衡感,更宽阔的社会视野。

“社会责任”成为热门词汇,一些公司一提到社会责任,就大谈参与了多少慈善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慈善活动、捐款只是社会责任的一小部分。

谈到“责任”的含义,更重要的是“经营一家成功的、可持续的企业”,能够持续、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企业,才是对社会负责任。

“社会责任不该是一个空的概念,也不单纯局限于慈善、捐款,而是与企业的价值观、用人机制、商业模式等息息相关。做企业赚钱,赚很多的钱,许多人都这么想,但这不是汇源的目的。让员工快乐工作成长,让用户得到满意服务,让社会感觉到我们存在的价值,这才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所在,至于赚钱和社会回报,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朱新礼是这么说的,他做的比说的更好更生动。

2007年7月20日,第一批汇源果汁顺利进入青岛奥帆赛基地。这是汇源为青岛奥帆赛提供的第一批果汁饮品,包括汇源100%橙汁、桃汁、苹果汁、番茄汁。作为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列为涉奥的企业,汇源果汁在接受了来自公安、质检、卫生等各方面的严格审查和检验后,顺利进入了青岛奥帆赛基地,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健康与营养。

朱新礼颇为看重成为奥运食品供应商。历届奥运会都将食品安全视为头等大事,北京奥运会更是建立了奥运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一种食品要想供应北京奥运会,必须通过原材料供应、质检、运动员过敏源、储藏、运输等多项检查,才能使其进入奥运会的饮食体系。

“为奥运会供应饮料,既是汇源的骄傲,更是汇源的责任。我们一定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为奥运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通过奥运会这一国际盛事,全面展示汇源果汁的品牌形象,彰显‘中国制造’的独特魅力。”

正是由于汇源16年如一日对于品质的追求,16年如一日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才成就了其在中国果汁行业的领袖地位。这一点,朱新礼甚是自得。此次汇源果汁以其高品质进入奥帆赛基地,不仅仅意味着产品卓越的品质得到了奥运会的认可,体现中国果汁第一品牌的实力和影响力,为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承担起一种神圣的社会责任。

16年来,汇源始终坚持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不是简单地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产品生产企业,而是积极主动追求企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和谐统一、积极主动追求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2007年4月2日,汇源发布了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这也是我国果汁行业发布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

汇源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指出,如果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在自己所处的、所擅长的领域卓越地承担社会责任,就能把整个社会的发展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正是基于这种社会责任,当汶川地震发生后,汇源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立即启动“企业社会责任应急机制”。

震后的第二天,由汇源一位副总裁带队,汇源首批捐赠的100万元现金和100万元物资送抵灾区,成为震后第一家到达都江堰的北京企业。仅5月14日当天,就有近数千人喝上了汇源果汁饮料和纯净水。

当灾区急需食物及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的消息传回北京时,朱新礼召开紧急会议,并决定追加800万元物资和现金,协助灾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让更多的人喝上纯净的水和健康的果汁饮料。

其实,在此次地震中,汇源成都工厂也受了灾。朱新礼表示:“现在我们工厂的经济损失是次要的,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是头等大事,救灾刻不容缓。”

一箱箱果汁、一箱箱水,及时被送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都江堰、青川、汉中……

汇源在投入震后救助的同时,还积极筹划灾区的家园重建,是第一批拿出明确计划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企业。

5月16日,汇源果汁正式宣布,在未来几年内将投资3至5亿元,在都江堰建立现代化的猕猴桃种植加工基地,帮助灾区群众解决今后生产生活问题。

为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美好的学习乐园,汇源同时决定至少捐款500万元在都江堰建一座“震不跨”的希望学校。据初步统计,汇源员工为灾区捐款近百万元,公司捐献现金及物资达1500多万元。

责任成就品牌

“企业无论大小,社会责任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

这是朱新礼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没有眼光的企业。小企业可以承担小的责任,大企业一定要承担大的责任。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由小而大,越做越强,才能打造百年基业”。

汇源的发展正是源于企业对责任承担的勇气。

从1992年创建汇源,到现在汇源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朱新礼认为,正是一份责任感,让汇源走到了今天。

“我在创业的时候选择这个项目,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感觉到有一种责任。那时候,作为一名公务员,压力小一点,收入也可以。从农村出来的人,能够在政府有一份工作,已经不错了。但是,我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为社会、为果农做点实事。1992年之前,沂蒙山区有很多的水果都烂在山里,烂在树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太大的资源浪费。同时,我也了解到这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所以一开始就选择了水果加工的项目。”

16年来,作为中国果汁行业的开创者,从第一杯果汁,到一条横跨工、农业和服务业成熟产业链,汇源的发展轨迹令人叹服。汇源的成长给数以万计的员工带来安宁与幸福,带动了上百万户果农脱贫致富,更为数亿消费者创造了健康优质的生活。

作为涉农龙头企业,汇源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已在全国19个省、区、市建成30多家现代化工厂,开辟400多万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和标准化果园,与数百万果农形成水果种植、收购合作关系。

“营养大众、惠及三农”成为汇源响亮的口号。

在汇源遍布全国的30多个工厂中,有近一半是设在不发达地区,比如河北顺平、山西右玉、湖北黄冈、吉林延边和陕西礼泉等等,汇源的到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汇源的创始之地——山东沂源曾是国家级贫困县。

土地、水果、农民成为汇源不可缺少的重要“基因”。

汇源在河北顺平建厂之前,当地的草莓每到成熟季节,都会有40%左右的草莓由于不能及时卖掉而腐烂。后来当地的农民把草莓送到北京的汇源工厂,可是因为路途遥远,草莓成熟后又非常容易腐烂,所以当地农民就向汇源建议到顺平建厂。

自2002年,汇源在顺平建厂后,当地草莓腐烂的事情再也没有出现,而农民的收入却成倍增加,种水果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顺平的草莓种植面积已达到了3万多亩,顺平县也一跃成为河北省最大的果蔬加工基地。

2006年8月,汇源集团在山西万荣投资的果汁加工厂正式投产了。就在前一年,当地苹果收购价格低至300元/吨,仍无人收购,以至大量的苹果腐烂变质,当地果农和政府官员心急如焚。汇源果汁厂一投产,当地苹果价格一下子就涨到了850多元/吨,翻了两倍多。汇源万荣工厂每天加工着1000吨到1200吨左右的苹果,每天用于收购苹果的现金支出高达90多万元。万荣受益了,附近几个县的果农也受益,万亩苹果都有了着落,农民真的乐了。据当地政府统计,由于汇源的到来,今年当地农民预计将增收1个亿。

尽管如此,面对着整个区域落后的苹果品种,朱新礼着急了。为了农民的长远发展,必须改良品种。朱新礼决定,为农民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定期技术辅导等一切前期投入,将来回收水果。一场更大的行动正在万荣试点展开,更多的收益再次向万荣农民走来。

说起到万荣建厂,还有一段感人的插曲,让朱新礼记忆犹新。

那是2005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汇源集团门口来了两辆装满苹果的货车和一批特殊的客人。走在前面的8个人每人手中捧着一个大苹果,上面印着“万荣人民欢迎汇源”。

这几个字是在苹果初长时,用纸剪好贴在苹果上,等苹果长大的时候,将剪纸揭掉,字便清楚地“长”在了苹果上。

万荣县一位副县长受县委、县政府的委托,专程登门邀请汇源“落户”万荣。农民自编自演渴望汇源落户的节目,把朱新礼深深地打动了。

“去!就是赔钱也要去!”

随后,朱新礼亲自带队到万荣县调研、奠基、建厂。

汇源在三峡的建厂也与这种情形类似。

早在1998年,汇源就在湖北宜昌建设了分厂。2001年,响应国家“要把三峡移民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库区经济,解决移民长远生计问题上”的号召,朱新礼到三峡考察,仅仅半个月后就在万州开工建厂了。

当时,汇源内部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在三峡库区的万州过早建厂是个巨大的风险,因为柑橘苗木才刚刚栽上,成品果即使是新品种也得3年后才能结果。虽然当地有一些旧的柑橘品种,但最多也只够机器生产两个月。花费上亿元建设的工厂和生产线将不可避免地要闲置,凭空增加了机器的折旧率,提高了投资风险和生产成本。朱新礼力排众议,决定尽快在万州建厂。

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我们不建厂,当地老百姓看不到希望,心里没底,就不愿意种柑橘,政府当然也不能强令推动这个项目。早到库区几年,虽然企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当国家需要企业时,企业有责任为政府分忧解难,尤其是三峡工程这样利国利民的大工程需要企业时,企业更应该责无旁贷。”

朱新礼几次到万州考察,实地“督战”工厂建设。汇源不仅自己建厂,还承担了柑橘苗木的改良引进和对果农的培训。他一再告诫员工,柑橘示范园和汇源万州工厂的建设是国家的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要考虑好每一个细节,承担每一阶段的工作,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即使他自己不在万州工厂,只要是万州工厂方面的报告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批复,只要是万州工厂的国内外考察、资金申请,他都给予一路绿灯的待遇。

汇源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数千万元在三峡库区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良种柑橘苗木繁育中心”。从国外引进世界上最优质的柑橘种子进行苗木繁育,无偿提供给当地果农种植,一年可向库区移民和果农提供优质成品苗200多万株。

汇源与果农一起严格把控质量关。从良种的引进、苗木的繁育、果树的栽培、技术的培训做起,逐步建立起集苗木繁育、水果种植、加工、包装、储存、交易为一体的水果产业化经营基地。在这里,果树真正成为农民的“摇钱树”、“幸福树”,果园成了农民的“果树银行”,而且从源头保证了汇源果汁的高品质。

截至2006年10月,汇源集团已在重庆的万州、湖北的巴东等7个区县建立了高标准柑橘示范园近4万亩,直接安置移民数万人。投资5亿元分三期在万州建设年加工100万吨的柑橘加工基地,这也将是亚洲最大的橘汁生产基地。“实现优质橙汁国产化”的梦想正在朱新礼手中逐步变成现实。

“一年里有两个时节是我最快乐的季节。”朱新礼欣慰地说,一个是春节,总有大批果蔬基地的老乡、干部来到汇源祝贺新春,有的还带来了自编自演的节目,用他们的歌声笑声来表达对汇源的感激之情。另一个是每年瓜果桃梨成熟的时候,果农会把印有“祝福汇源”、“感谢汇源”等字样的水果拿来送给朱新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