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新礼如是说
7205000000029

第29章 我的两大爱好就是学习和工作——朱新礼论学习型组织(1)

创新来自于你的学习能力,如果你没有学习能力,你创新是创不出来的。

你不学,就跟不上这个时代,跟不上这个行业的发展。

企业家最主要的是创业激情,这也是学习。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脑子里有很多新东西。

学习致胜

学习,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命题。

“古老”在于人类从生命开始就学观察、学说话、学走路、学做事。

早在2000多年前,先哲孔子就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是经常性的事,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蜿蜒绵绵,不绝如缕,也是充满乐趣且富有生命色彩的源泉。

“全新”是说我们处在一个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科技、经济、文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又不得不重新认识、审视、思考学习问题。

今天的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像磁浮列车一般,风驰电掣。

抛开其他领域不谈,单单就企业管理而言,按照专家的粗略统计,新的管理理论平均8个月就会产生一个,但是一百年以来真正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的却只有30种。

如果我们再把这30多种作一个选择,“学习型组织理论”肯定是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

美国现在排名最前的25家企业中就有80%正在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管理自己的企业,像大家熟悉的杜邦、英特尔、苹果电脑、福特汽车、GE公司,包括摩托罗拉等都在运用这一最前沿的理论管理自己的企业。

微软在创立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其市值曾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资产总和,比尔·盖茨连续多年成为世界首富。

总结比尔·盖茨和微软的成功秘诀,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创建学习型组织。

当今世界所有企业不论遵循什么理论进行管理,都可以分为等级权力控制型和非等级权力控制型企业(学习型企业)。前者以等级为基础,强调制度加控制使人更勤奋地工作;而后者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强调学习激励,使人更聪明地工作。

现在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但是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学习型组织理论证明,这个概念已经不够。

打个比方,甲企业有高级人才50名,而乙企业有高级人才100名,是不是乙企业方一定能胜过甲企业呢?

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不一定,如果甲方每个人的学习力都很强,那么用不了多久,不是人才的会变成人才,是人才的会变成高级人才,是高级人才的会有更大的创造力。

而乙方虽然有高级人才200名,但是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力,也就没有了竞争的能力。

活到老,学到老。

古人诚不吾欺啊。

有位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上班,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想:跟这两个大学毕业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

哇噻。

水上飘?

不会吧?

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程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

博士又不好去问,心想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了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

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想着, 想着, 博士生也内急了。

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中跨:

我就不信大学毕业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到 “噗咚” 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面去啦。

两位所长赶忙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

博士反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

学习力就是创造力。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学习力就是生命力。

学习力是什么?

学习力是学习能力、动力、态度和创新能力的总合。没有学习力就没有创造力,创造力的枯竭也就意味着生命力的枯竭。

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树上果实累累,有很多好的产品、好的成果,有很大的产值和丰厚的利润。这时很可能许多人都陶醉了,沾沾自喜,却没有人看看这棵树的根怎么样。根是什么?就是学习力,这才真正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根。如果大树的根烂了,那么眼前再好的美景也将是昙花一现,很快会烟消云散的。一个企业短暂的辉煌并不能说明其有足以致胜的竞争力。企业只有具备很强的学习力才能具有真正的竞争力,才能在以后可能遭遇的种种风雨中挺立不倒、茁壮成长。

英特尔总裁格鲁夫说: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面对这么多强劲的对手,为什么我们始终能保持这样的竞争力?因为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只有一个——变化。所以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学习速度的竞争。我们要想有持久的竞争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比别人学得更快。

“钉子精神”

朱新礼和他的汇源就非常重视学习。

“学习和工作是他最大的爱好”。这是不少汇源员工对朱新礼的评价。

朱新礼也颇为认可这种评价。

朱新礼经常把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些年来,朱新礼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有一次为了赶时间,朱新礼竟然从办公室的玻璃门穿破而过,玻璃碎了,幸好人没事;大白天走路竟也掉进了一米多深的下水道。这样的“趣闻逸事”汇源员工早已见惯不怪,不当是什么新闻猛料了。“因为他心中想得装太多了。”

“其实在学校,我是个活跃分子。毕业后,我当过团委书记、宣传队长。我爱文艺,爱交友,爱音乐。”

遥想当年,白衣飘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无限感慨上心头。

对事业的痴迷,朱新礼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不能抚琴对弈,不能唱歌跳舞,不喜行觞宴飨,远离纸牌麻将……

“可现在,我的爱好只有两个:除了工作,就是学习。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如不努力学习,如不时时求新,日日求进,就会被时代无情地淘汰。”

尽管工作非常繁忙,可朱新礼仍然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经常学习到深夜。周六周日也抽出时间进行学习深造。除了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外,还系统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管理、中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等等。

通过长期的认真的学习,使自身的政治、经济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设计企业文化等全局性的决策上,都给了朱新礼很大的帮助。

从创业到现在,12年以来,汇源没有出现过大的决策失误,这给集团的发展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使企业少走很多弯路。

朱新礼自己尝到了刻苦学习的甜头,就开始致力于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通过创建自己的培训中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法,通过考核、激励等手段“逼”着员工去学,“因为你不学,就跟不上这个时代,跟不上这个行业的发展。”

朱新理一直持这样的观点:一个人、一个企业要想成事,首先必须具备以下几点。一是善于学习,随时随地的学习。一个学习能力不强的人,在这个时代是很难生存下去、发展下去的。特别是一个企业家,更要善于学习。二是能够实践,能够亲自去做。光学习没有用,光做不学习不行,盲目地做也不行,不去做更不行。

朱新礼不光注意向中成功者学习经验,也向失败者借鉴教训。“在我创业前后,有两个榜样,一个是成功的榜样,一个就是失败的榜样。我更注重从一些失败的案例上发现教训。”

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

汲取教训的人,才能更能成功。

改革开放30年,前15年成功的创业企业家榜样不多,很多的人是靠政策发家、靠胆子大出来,其中一些人辉煌过后纷纷倒下了。大浪淘沙,挺过来的人都已经脱胎换骨。

朱新礼最为推崇的是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他的特征是善学和擅变。他自己说过,在公司里每年一个小折腾,两年一个大折腾,5年又一个小折腾,甚至折腾回去。折腾,实际上是一种创新的精神。”

和中国很多企业家一样,朱新礼最欣赏王永庆、李嘉诚和松下幸之助这些企业家,“很喜欢看他们的创业故事,正是他们唤起了我的创业激情。”

尤其对于李嘉诚的待人处事的风范,朱新礼最为钦佩,奉为自己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