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圣经
7201700000004

第4章 饭能随便吃,话不能随便说--说话细节经(3)

有人曾经做过调查,看看人们每天最常用的是哪一个字,那就是“我”字。为什么人们对“我”字特别关心呢?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被人称赞,也喜爱称赞自己。因此,你若想得到你所希望得到的,就要避免与对方争高低,而要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为了使对方的面子不受伤害,我们千万不要常把“我”字挂在嘴上,别说“我公司”,而说“我们的公司”。

1.少说“我”多说“你”

说话好像驾驶汽车,应随时注意交通标志,也就是要随时注意听者的态度与反应。如果红灯已经亮了仍然向前开,闯祸就是必然了。无聊的人是把拳头往自己嘴里塞的人,也是“我”字的专卖者。

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谈论自己的事情,而对于那些与自己毫无相关的事情,大多数人觉得索然无味,对于你表现最大兴趣的事情,常常不仅很难引起别人的同情,而且别人还觉得好笑。年轻的母亲会热情地对人说:“我们的宝宝会叫‘妈妈’了。”她这时的心情是高兴的,可是旁人听了会和她一样地高兴吗?不一定。谁家的孩子不会叫妈妈呢?你可不要为此而大惊小怪!这是正常的事情,如果不会叫妈妈的孩子才是怪事呢。所以,你看来是充满了喜悦,别人不一定有同感,这是人之常情。竭力忘记你自己,不要总是谈你个人的事情,你的孩子,你的生活。

人人喜欢的是自己最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明白别人的弱点,而尽量去引导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使对方高兴最好的方法。你以充满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叙述,你一定会给对方以最佳的印象,并且对方会热情欢迎你,热情接待你。

2.把“我的”变为“我们的”

说话时,把“我的”变为“我们的”,可以巧妙拉近双方的距离,使对方更容易接受你和你的话。如果你在说话中,不管听者的情绪或反应如何,只是一个劲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么必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如果改变一下,把“我的”改为“我们的”,这对你并不会有任何损失,只会获得对方的好感,使你同别人的友谊进一步地加深。

我们经常看到记者这样采访:“请问我们这项工作”或“请问我们厂”经常发现演讲者使用“我们是否应该这样”、“让我们”等表达方式。这样说话能使你觉得和对方的距离接近,听来和缓亲切。因为“我们”这个词,也就是要表现“你也参与其中”的意思,所以会令对方心中产生一种参与意识。

比如,“你们必须深入了解这个问题”,便拉开了听众与演讲者的距离,使听众无法与你产生共鸣。如果改为“我们最好再做更深一层的讨论”,就会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会使用敬语和谦词

平常说话有许多口头“敬语”,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对人尊重之意。“请问”有如下词汇:借问、动问、敢问、请教、借光、指教、见教、讨教、赐教等;“打扰”有如下词汇:劳驾、劳神、费心、烦劳、麻烦、辛苦、难为、费神、偏劳等。如果我们在语言交际中记得使用这些词汇,相互间定可形成亲切友好的气氛,减少许多可以避免的摩擦和口角。

1.礼貌用语令人满面春风

语言是思想的衣裳,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高雅或粗俗。如果你要接通情感的热流,使社交畅通无阻,就应得体地运用礼貌谦词。

很早以前,有位士兵骑马赶路,至黄昏时还找不到客栈,倏地见前面来了位老农便高喊:“喂,老头儿,离客栈还有多远?”老人回答:“五里!”士兵策马飞奔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五里、五里”他猛地醒悟过来,“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他掉转马头赶回来亲热地叫了一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农说:“你已经错过路头,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交际谈话中如能用礼貌语言,就会让人感到“良言一句三冬暖”,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快地融洽起来。比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别客气,再见,请多多关照等。

在我国,同人打招呼常习惯问:“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似乎太单调,也有点不雅致,在这方面,我们应丰富自己的礼貌语言。比如,见面时称道“早安”、“午安”、“晚安”、“你夫人(先生)好吗”、“请代问全家好”等。语言务必要温和亲切,音量适中。若粗声高嗓,或奶声奶气,别人就难有好感。运用礼貌语,还要注意仪表神态的美,当你向别人询问时,态度尤其要谦恭;挺胸腆肚,直呼其名,或用鄙称,必遭人冷眼,吃“闭门羹”。

在交往中得体地使用礼貌语言和谦词,可以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和人相见,互道“你好”,这再容易不过。可别小瞧这声问候,它传递了丰厚的信息,表示尊重、亲切和友情,显示你懂礼貌,有教养,有风度。

美国人说话爱说“请”,说话、写信、打电报都用,如请坐、请讲、请转告。传闻美国人打电报时,宁可多付电报费,也绝不省掉“请”,因此,美国电话总局每年从请字上就可多收入一千万美元。美国人情愿花钱买“请”字,我们与人相处,说个“请”字,既不费力,又不花钱,何乐而不为?

英国人说话少不了“对不起”这句话,凡是请人帮助之事,他们总开口说声对不起,如“对不起,我要下车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杯水”;“对不起,占用了您的时间”等。英国警察对违守司机就地处理时,先要说声“对不起,先生,您的车速超过规定车速”。两车相撞,大家先彼此说对不起。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自尊心同时获得满足,争吵自然不会发生。

成功人士说话非常注意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欢迎光临、请指教、久仰大名、失陪了、请多包涵、望赐教、请发表高见、承蒙关照、谢谢、拜托您了等。礼貌用语,令人心花怒放,满面春风。

2.正确使用敬语

敬语是一个人身份修养的标志。在社交场合,敬语使用错误,会使人感到非常难堪。比如,请别人替你服务时,要加上“请”或“某先生”。尤其是在交谈中,称呼对方的父母,应该说“伯父”、“伯母”,直接说“你爸爸”、“你妈妈”当然也可以,但缺乏高雅的气质。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忽略这些。

同样一句话,会因讲法不同,而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比如,前面有人挡住你的去路,如果你说:“让开!让开!我要过去!”或许换来的只是不屑一顾的白眼。如果你能使用敬语,客气地说:“先生,对不起,麻烦您让一下路好吗?”对方一定会马上让开,面带笑容地让你过去。而且,敬语也应适当地使用,否则,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这种习惯在平常就应好好地培养。

只要你养成习惯,对别人时常存有尊重的意念,那么敬意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敬语。比如,上司有事叫你来,你不需使用敬语,只要很自然地含笑点个头,问:“有什么事吗?”那你的敬意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3.因为少说了一句话

有一位服务于某大型电脑公司,担任系统工程师的职员。他在公司已服务6年,技术优秀并很关照晚辈,上级对他也另眼相待。但他却在一次与客户的交涉中,犯了意想不到的大错误。

某客户买这家公司的电脑,因而召集员工听该电脑公司的人讲解。这位系统工程师极认真而详细地解说电脑的操作和内容。在说明会的休息时间里,他前往洗手间,要洗手时才发现没有洗手用的香皂。他看见隔壁放着一块,但正好有一位老人在用,这位工程师由于赶时间,并未向老人打声招呼就径自伸手将香皂取过来用,然后在隔壁随便抓把卫生纸擦手,就匆匆走出去。

那位老人对这位工程师的所作所为,觉得很生气,认为不招呼一声就随便用别人位子上的东西,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而这位老人正是这家客户的董事长。

“这么不懂礼貌的人,是哪家公司的人呢?”

这位董事长一询问,知道就是电脑公司派来说明的工程师,结果使得原来要成交的电脑被退了回去。这么一来,电脑公司也开始调查原因。电脑公司总经理特地到这家公司谢罪,但还是无法挽回工程师所造成的恶果,工程师也因此而被辞职。

这位本来很有前途的优秀工程师,若能在洗手时多说一句:“对不起,让我先用一下。”整个情形都将为之改观。由此可见,短短的一句话,也是不容忽视的。

倘若经常觉得“这种小事不说也无妨,对方一定会知道的”或认为“芝麻小事,不说也罢”,这就错了。

自己这样想,对方是不是也这么想呢?所以,虽然是芝麻小事,仍是要经由嘴里讲出对方才能明白、谅解。

虽然电脑公司的人前去对生气的董事长道歉,但并没有缓和彼此间的关系,反而加深其间的裂痕,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前去道歉的人,心里总是难过,头也是垂下的。道歉之前,总想先解释一下事情,结果往往忘了说几句对不起的话,反而更引起对方的不满。

所以去道歉的人,看到对方马上要先说:“真对不起,我错了。”然后再说明事情也不迟。在说明时,也不要忘记强调歉意,并说:“真的很抱歉”,“你所说的很有道理。”或说:“我了解你的意思。”听对方说话时,在必要时候,还要点头附和,这样对方的火气才会降下来,并通过这次会谈使彼此意见更加沟通。在这种与人交涉方面很能干的人,在公司容易受上级看重,并受客户欢迎。

在适当时候说适当的话,会使不利的状况转为有利。在交涉中若有意见,一定要诚恳说出来,如此一来,相互的依赖感才会加深一层。

切忌不懂装懂

如果凡事都一无所知,心里便容易产生唯恐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也是人们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或“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作祟下,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处处装腔作势、不懂装懂,以此来保全自己的面子。这样的人并非是直率,就连单纯的事他都要咬文嚼字地卖弄一番,看起来好像是很精于大道理,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说穿了只是由于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所产生的虚荣心在作祟。

在生活中,有些人乍看之下很平凡且没有可贵之处,而经过认真的交谈之后,就能够很直接地被其内心的思想所感染。这种人待人往往坦诚直率,所使用的词汇也往往简单明了。朋友关系必须建立在真诚之上,花哨不实的言论只适合逢场作戏,朋友是靠互相感动、吸引,而不是硬性地逼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为了强硬地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卖弄一些偏僻冷门的词汇,来表现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等,这在对方看来,只觉得和你格格不入而无法接受你。

不难看出,愈是爱表现的人,愈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是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专精的地方就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专精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

所谓很谦虚的态度,是指对于自己专精的事物,不妨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只是说话技巧要高明。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含万事万物。若没有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因为不论是不懂装懂或是真的无知,都同样有损交际范围的扩展。

有位不具规模的小杂志社社长,不管是什么场合他总喜欢装腔作势,故意地降低自己的声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也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然而不论他再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或英语来发表高见,还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而这位仁兄所出版的杂志或周刊,也永远上不了台面。

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来评判。当他一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然后便咬着牙,万分痛苦地忍着。这和说大话、吹牛并无不同。自己本来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会被人看做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

在朋友关系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这种总是不懂装懂的人。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切忌不懂装懂。

注意说话的方法

我们与人交往时,说话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你给别人的印象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语言表达方式决定的。

因此,应该承认,在社会交往中注意自己的说话方法,是开口说话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有时候,谈话的重点会在我们轻松自在的说话中明显地表达出来;有时候,我们以平和的心态与人说话,也会留给对方深刻的印象;有时候,我们怒气冲冲地与人讲话,也能获得别人的好感;甚至有时候我们与人说话时心不在焉,却依然能够表达自己要讲的意思。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在不同心态下用不同的说话方法,可以决定我们能否把该强调的重点充分地表达出来。

当然,一个人在与人说话的时候,始终保持一份好的心情,肯定能加深别人对他的好感;反之,说话时装模作样、自命不凡、优越感太强的人,便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朋友也会离他越来越远。

说话应该做到条理分明,因为有关你的工作能力、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审美追求等许多方面的情况,皆是通过你的言谈表现出来的。一个说话东拉西扯而没有层次的人,很难让人明白他究意想要说什么。

所以,一个人说话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强调重点,言语没有分寸,他的社交活动肯定劳而无获,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教育学院的罗伯·格林教授,曾请求参加研讨会的75位来宾分别写下自己焦虑不安的原因。

结果,令人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有:

“当我还没有讲完话的时候,其他的人已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我的话被打断。”

“不听别人讲话,自己一味地说。”

“在讨论会上,别人只想发表意见,而忽视自己的言论。”

“说话时有被人轻视的感觉。”

“话讲到一半,忽然被人打断。”

“怕讲不明白。”

“怕没讲明白。”

“对方是否在认真听。”

“自己讲话过于片面。”

“话讲到一半便失去了兴趣。”

“对方无故沉默。”

……

那么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是否也犯过上述这些毛病,是否也因此而无意伤害过别人呢?

现在,你不妨先用下面这些问题来检验一下自己。

开始与别人交谈时,会希望别人快点说完吗?

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时,会觉得不知道说啥吗?

与对方交谈时,你还会想其他事情吗?

是否时常会有找不到话题的时候?

不喜欢别人为你介绍陌生人吗?

是否时常会有想不出好措辞的时候?

是否常常想中断对方的谈话?

即使和亲朋好友谈话,也会有没有话题的时候吗?

当你讲话时,是否感觉到其他人的坐立不安?

对方是否常常会中断你的谈话?

与人交谈时,争执的情形多吗?

你觉得用家常话会很难和别人交谈吗?

是否觉得自己不会幽默?

在会谈的时候,你是否会认为提前结束比较好呢?

是否常常请求对方赶快说明情况?

是否一讲起来就没完没了?

常想教导别人吗?

是否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形象?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你有7个以上的回答是“是”,那么你就有必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了。掌握正确的说话方法,能使我们判断出自己的想法是否合乎情理,同时也能让别人对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时间一长,自然能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