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素质教育培养人才
国家要科学发展,社会要文明进步,靠什么?靠人才,靠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人才哪里来,人民的文化素质又如何提高?回答只能是靠教育。因此说,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基础性事业。纵观历代,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方向,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说,封建传统社会有封建传统社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教育模式,现代文明社会有现代文明社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教育模式。对其科学认识,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将来,还关系到民族的前途。
认识封建传统社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会知道现代文明社会,或是追求现代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教育模式,应该是怎样的。我们知道,中国的封建社会是皇权专制社会,人民处于受统治的状态。在这样的社会里,统治阶级的人才培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是为了建立“君君臣臣”关系的政治道德秩序,并且是为了使人民处于“奴性国民”的顺从状态。其教育模式必然就是应试式的教育模式,也就是在人民还处于学习的阶段,就灌输式地对其进行教育,使其只能死记硬背旧有的知识,从而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政治和道德教条。
封建传统社会里的应试教育,主要有三大功能。第一个功能就是让人民没有思想。按照道家思想的逻辑,皇帝要有效地统治人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让人民有思想。也就是说,人民越是愚钝,才能越顺从。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存在两千多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走愚民路线。其直接的途径,就是实行应试教育,使人民只能传承前人的传统,而不能有超越的想法,否则就是不孝;第二个功能就是让读书的人没有健康的体魄(消瘦或肥胖、视力近视等)。应试教育不仅是“读死书”和“死读书”,还在于为了“官本位”形态上的激烈竞争,而让读书的人们上刀山下火海一般地应试。这样自然也就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地形成了身体呈病态状的身心柔弱的“儒生”。近视也是一种眼睛残疾,而现在中学生中60%—75010的近视率,不能不说是个很严重的民族健康问题;第三大功能就是让人民失去勇敢精神。人民通过应试教育,也就没有了思想,没有了健康的体魄,自然也就失去了勇敢的精神,这当然十分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统治的长期延续。应试教育无形之中就会使人们成为无思想头脑、无健康体魄、无勇敢精神、无创新能力的“愚民”。
由于考试科目繁多,计划经济形态里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扭曲程度,就某些方面而言,仍然没有摆脱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阴影。虽然内容上从背诵“四书”、“五经”,变成了死学基础文化知识,但是实质并没有改变。尽管改革开放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了初步解放,并且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国家的道路,但是人们对于封建社会的应试教育制度的危害性,认识还是很不够的。没有一场深入的教育反思,是不会有实质性的深刻的教育变革的。
2009年时,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虽然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但是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 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 9%。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0位,而中国却一个人也没有。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1倍。美国专家评论,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十分缺乏。这样的结果,显然是应试教育造成的。事实上,学生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不可能建设出创新发展的国家,这其实也是中国社会落后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解放生产力,首先必须解放教育生产力。只有这样,人民才能有思想,才能有能力,才能强盛起来,国家也才能真正获得健康向上的文明大发展。
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是需要现代化教育为基础的,而现代化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也就是全面提高人民身心素质,并使其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主要有这样五大功能:第一大功能就是使学生有健康的体魄,第二大功能就是使学生有思想的能力,第三大功能就是使学生掌握适宜程度的基础性的文化知识,第四大功能就是使学生拥有自学和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第五大功能就是使学生拥有坚强勇敢的精神。
我们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有着不同的长项和不同的弱点。教育要真正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就要使每个人的成才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人要成才,重要的是要做到“扬长避短”。只有在弱项上少花时间和精力,而把重点放在长项的开发上,才能真正实现成才的学习目标。应试教育显然是完全违背了这一教育原则,而把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了弱项上。这种只培养“普遍”人才的教育,只能是毁灭有自己特有方向开发潜力的优秀学生。素质教育则不同,就是要为学生各个方向的成才创造最适宜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使自己的长项得到很好的教育开发,从而在走向社会后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提高中学和小学学生的素质,还要求体育、艺术课程要占到全部课程的一半以上。体育、艺术能力的加强,是提高学生乃至整体性国民素质的重要基础。小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游戏,小学教育就是使其在教师指导下的知识启蒙性游戏中得到健康成长。现在的人们很不重视体育教学,但事实上体育教学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没有体力、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什么大事都做不了的,而其却是主要靠青少年时期的体育教育(运动和比赛)培养出来的。南开大学著名的“南开精神”,首先就是体育精神。
学校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个集合概念,是创造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是在游戏中产生的,没有游戏就没有想象。幼儿时期的游戏就是玩耍.少年和青年的游戏自然会是高层次的,就是运动和艺术活动。有了想象,有了运动和艺术的熏陶,使综合素质得到 重要提升,也就有了创造能力产生的基础。对于教育而言,可以说基础文化知识 加运动和艺术,才会有创造。
传统教育是灌输教育,现代教育则是自主教育,也就是国家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条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教育服务。现代教育的任务主要是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一方面能为社会提供足够的“普遍”型人才,一方面也使能够自主成才的学生适宜地快速成长起来。其实,即使在这样素质教育的制度里,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在学校好好学习,只要是他们能够快乐地成长,能够得到身体上的健康锻炼,就一样等于是教育的成功。这是一个教育观念转变和宏观地科学理解学校教育的问题。应该客观地承认,虽然计划经济年代的大学教育很荒唐,并且中小学的教育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中小学压缩基础知识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改革,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成功的。
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素质倾向的教育,并不是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一场重大的教育革命。首先就是要改革腐朽的高考制度,改全面考试学生基础文化知识,为主要考核学生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了学校教育“没有考试,只有考核”,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挖掘其成才潜力的教育目标。虽然这里所说的“因材施教”,与孔子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化成符合其道德标准的人”的内涵有根本的不同。不过,我们应该承认,孔子通过学校教育,还是培养出了多个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学生的,但是其教育方式仍属于“素质教育”的,而根本不属于什么“应试教育”。如果是在现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体制里,孔子所教学生一样难成大器。
要改革应试教育制度,做法其实很简单。一是简化中小学基础文化知识,使小学和初中学习实际够用。不仅是数理化要简化,语文更要简化。要求学生死记 硬背那么多实际只有了解、欣赏价值的古文言文,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文明发展而言,也没有多少积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还会起到弱化民族精神的作用;二是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只进行素质考核,不进行基础文化知识考试。基础文化知识要真正做到“基础化”,当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都能处于“优”等的时候,学校的教育质量竞争,自然也就从看笔试成绩变为比素质提高了。大学的基础文化知识课程设置也要相应地进行科学化调整。比如说非专业的英语学习就是这样,根本就没有必要消耗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尽可能做到实用化。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才真正能培养出推动国家科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高素质的人才和民族整体。
如同选拔运动员和艺术人才一样,如果按照“十项全能”的标准算总分进 行录取,那么必然导致绝大多数能出突出成绩的那些在单项上有天赋的人才被过 早淘汰。体育和艺术领域靠全能式的“应试教育”培养不出突出人才,科学文化领域也是一样。应试教育之所以培养不出突出的人才,原因就在于是按照“十项全能”标准招生并进行教育培养的。虽然说培养“普遍”人才也还是需要的,但是抹杀了突出人才的教育,却是极其失败的教育。
要推行素质教育,可以考虑实行《国民基础文化知识合格证》这样的制度。也就是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可以参加国家统一进行的这样基础文化知识的考试,没有通过的可以在高中或中专学习阶段继续参加考试。高中阶段自身不考试,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只要是学生拿到了合格证,就可以5年内直接参加大学各自的素质考核。为什么5年后还要参加考试,因为5年没有上大学,有可能就忘记了。《国民基础文化知识合格证》也可作为公民从事普通社会劳动的重要文化凭证,公民不管什么年龄任何时候都可以参加这样的考试。
学校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其责任并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服务,并为学生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创造条件。所以,学生只能是学习的主人,决不能成为学习的奴隶(学奴)。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并切实改变教育模式。应试教育实则就是生产“砖头”的教育,摧毁的不仅有学生的思想能力,还有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勇敢追求的精神。没有歌声和运动的学校不是健康和文明的学校,而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校园自然也就歌声荡漾和运动活跃了。
事实表面,有什么样的教育形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家状况,就会有什么样的民族精神面貌。重视教育,就要发展教育,就要使教育为培养人才和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服务。重视教育,不仅是重视国家的现在,还是重视民族的未来。发展教育,就是发展国家,就是强盛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