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生活指南
7193600000005

第5章 女性保健(4)

外阴瘙痒是一种十分恼人而又较为常见的妇科症状,多见于更年期或老年妇女,成年妇女或幼童也可发生。有此症状的妇女常羞于就医,而白行搔抓、摩擦外阴,或不恰当地局部涂药,企图减轻症状。瘙痒最常见的部位是阴蒂及小阴唇,严重的可波及整个外阴、肛门周围,甚至大腿内侧。轻者瘙痒为间断性,且仅发生在就寝之后,重者则不分昼夜地持续瘙痒。久而久之,患者会变得十分衰弱、憔悴、急躁和高度神经质。由于反复搔抓损伤可引起阴部感染,皮肤肥厚而硬化,有时可发展成外阴白斑,甚至癌变。因此,重视并及时治疗外阴瘙痒,不但可解除这些妇女精神及肉体上的痛苦,也是妇女防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引起外阴瘙痒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阴道炎和宫颈炎,由于炎性分泌物刺激外阴皮肤而发生瘙痒。有些绝经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减少,外阴皮肤发生退行性病变(萎缩、皱缩、变薄等)也可发生瘙痒症状。外阴部的某些病变也可引起瘙痒,如外阴静脉曲张而致局部末梢神经兴奋性异常、外阴湿疹、牛皮癣、扁平苔癣等。正常孕妇和患有盆腔炎或盆腔肿瘤的妇女,可因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过多而致外阴瘙痒。患糖尿病的妇女往往都有外阴瘙痒症状。尿路感染、尿失禁患者,由于尿液刺激也可引起外阴瘙痒,但肛门周围瘙痒常是由蛲虫病、外痔以及肛旁湿疹引起的。使用某些香皂、外阴冲洗液及避孕药具等引起的变态反应,也可引起瘙痒。患有神经官能症的妇女往往自诉有明显的外阴瘙痒,这属于精神神经症状,当然,只有排除了上述各种全身性和局部原因后,才有理由考虑这种可能。

外阴瘙痒的妇女务必注意自我克制,不可搔抓、摩擦外阴,以防损伤及继发感染,而应及时就医,找出病因。阴道炎、宫颈炎治疗后可痊愈,更年期或老年性外阴瘙痒通过局部或全身雌激素治疗可望好转,糖尿病或局部皮肤病均应针对引起瘙痒的病因而对症施治。患者应注意外阴部清洁、干燥,穿松软、大小合适的内裤,避免使用强碱性肥皂和用热水泡烫。每天宜用细软毛巾蘸温水清洗,局部撒适量的温和扑粉,如硼酸氧化锌粉、冰蛤粉等,或涂些冷霜或软膏,如地塞米松冷霜、氟轻松软膏等。严重者可用维生素B12加非那更作穴位(长强穴)封闭。用中药汤剂外洗也有较好效果,常用的有蛇床子散、百部、花椒、苦参、明矾各15克,煎汤趁热先熏后洗,早晚各1次,10天为一疗程。在瘙痒影响睡眠、工作时,可服些镇静药或安眠药。

女性尿路感染

男女均可发生尿路感染,尤其育龄妇女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0。为什么女子容易发病呢?那是因为与男子相比,女子尿道短、直而宽,尿道括约肌功能较差,加上紧邻阴道,故极易污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潜伏在尿道口附近的细菌就会乘虚而入,沿着尿道很快逆行到膀胱、输尿管或肾盂。这样就发生了女性尿路感染。

在女性的婴幼儿时期,若尿布更换不勤,又穿开裆裤,尿道口容易被污染。青春期少女若不注意经期卫生(如月经垫不清洁)也是尿路感染的常见原因。成年妇女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尤其是新婚妇女最易感染急性膀胱炎,又称“蜜月性膀胱炎”。这主要是新婚夫妇双方缺乏性知识,使女方在生殖器官受到刺激的同时,尿道和膀胱也受到强烈刺激和接触,使细菌极易侵入尿路而发炎。怀孕后的妇女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加上内分泌激素黄体酮的作用,使输尿管松弛,可导致尿路阻塞和尿液反流,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绝经后的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黏膜萎缩,也容易患尿路感染。

患有尿路感染的妇女很苦恼,有尿频、尿急、尿痛、尿色混浊或血尿等症状并伴有发烧、下腹部胀痛和腰痛等。尿液化验可发现较多白细胞、脓细胞和少量红细胞蛋白等。如用尿液作细菌培养可发现有致病菌生长。

患了尿路感染,应及早控制炎症。呋喃坦啶(口服)是抑制尿路感染细菌的较好药物,每次0.1克,每日3次。也可服些颠茄片,每次1~2片,每日3次,能解除膀胱及尿道痉挛,有解痛作用。如果病情严重并伴有发烧、腰痛等症状,应加用抗生素,同时要多饮开水,通过多排尿使膀胱尿道得到冲洗,以利于细菌及炎症分泌物排出,并避免细菌上行感染肾脏,必须注意在症状消失后,仍应继续用药1~2周才能控制复发,并避免变成慢性炎症。

预防女性尿路感染的最好措施,是从婴幼儿开始就经常保持外阴的清洁,勤洗澡、勤换被褥,内裤经常用开水烫泡、放太阳下晒。这在月经期、妊娠期及产后尤为重要。为了防止常见的蜜月性膀胱炎的发生。避免夫妇双方由新婚带来的苦恼,要求青年男女婚前学习一些必要的卫生细识。做到新婚男女在房事前必须洗手、洗净外生殖器,房事时男方不可动作粗暴。性生活不宜太频,事后女方直排尿一次,尽量排空膀胱,使尿道细菌随尿液排出。性生活后多饮开水,也可作为预防措施之一。

更年期妇女常见症状及处理

一个妇女,从青春期开始,经过30多年的周期性月经生理活动后,由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身体内原有的内分泌平衡关系被破坏,而进入“更年期”。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年龄到老年阶段的过渡时期。一般来说,妇女更年期从45岁开始至50岁左右,少数人早在40岁左右或晚至50岁左右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妇女更年期的时间有推迟的趋势。

更年期是妇女生理上的正常变化和调整过程,但有不少妇女在这个时期往往感到程度不等的异常和不适。常见的症状有:阵发性面部潮红、潮热,伴有全身或局部出汗、心悸和胸闷,心前区有紧迫感。因其中有的症状与心绞痛类似,故又称“假性心绞痛”。血压有阵发性升高,并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有的患者感到眩晕、耳鸣、眼花;有的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情绪极不稳定,易烦躁、激动,无故的哭笑;有的是记忆力减退、失眠、神经过敏、多疑多虑,甚至恐惧,严重者类似精神病患者,大多数是抑郁型,很少有妄想型或狂躁状态。以上症状都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引起,并不是器质性疾病的症状。

更年期妇女出现症状的时间各人有异。有的在绝经前或者绝经后,有的在绝经前后都有。症状表现程度也不一,有人发现,从事脑力劳动的妇女出现的症状比从事体力劳动的妇女为重,参加社会活动的妇女出现的症状比家庭妇女为重。此外,症状的轻重还和每个妇女自身的体质强弱有关。

更年期妇女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当去医院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大约有10%~15%的妇女需要治疗,治疗措施应根据其症状之严重程度来确定。中医治疗往往有较好的效果,如肝肾阴虚者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心肾不交者可用补心丹加减,狂躁型患者常用甘麦大枣汤。针对出现的症状也可用镇静剂、兴奋剂及冬眠药物来加以控制,常用的谷维素可用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而减轻症状。在对症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以激素治疗,主要应用雌激素,如服用小剂量的乙蔗酚或雌三醇有、定效果。有人主张可较长时间服用,这样兼有防治绝经后发生老年性代谢障碍的作用。更年期妇女出现的症状,往往既不如她们自己所能想象的那样,也不容易为旁人所能理解。因此,即将进入更年期的妇女,应当学习、了解一些有关更年期的基本知识,掌握这一生理状态的变化。一旦出现症状,应该情绪乐观,自我宽解,同时生活要有规律,注意调剂生活内容,进行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丈夫和其他家庭成员应多予以安慰、照顾、体贴和谅解,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起到良好的精神治疗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家庭团结、愉快和幸福。

外阴白斑预防与治疗

外阴白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顽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和精神紧张。

外阴白斑是外阴部皮肤出现局限性或不规则分散的白色斑块。发病早期外阴部先表现为红肿、干燥,皮肤增厚变白,小阴唇萎缩,患者感到难以忍耐的瘙痒。严重时,皮肤发生裂纹和溃疡,还可有外阴部隐痛、烧灼感或剧痛,致使性交困难。它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现代医学一般认为很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祖国医学则认为多因湿热郁积或血虚生风化躁所致。

患了外阴白斑,不必害怕,经过适当治疗可以好转,甚至痊愈。首先应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局部可用些止痒药物,也可用些小剂量的丙酸睾酮等。还应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给予充足的维生素和铁剂。此外,把1支5-氟尿嘧啶药液倒在纱布上,用卫生带固定在外阴部,24小时后弃去纱布,隔日一次,3~4次后停用,再中药外洗。常用中药方剂和用法为:麻黄10克,地丁10克,芡草10克,川椒10克,紫荆皮10克,大青盐10克,蛇床子10克,苦参10克,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大葱根须3个,樟脑10克(后下)。放水500毫升煎熬15分钟后即可用。每月熏洗2~3次,一般一个月后皮肤会逐渐变色,直至治愈。

外阴白斑虽不是什么大病,值得强调的是它有可能癌变,故应对病变部位做活组织检查。一旦有癌变征象,应尽速做手术或冷冻治疗,以切除或破坏有癌变危险的白斑组织。因此,为了防止早期发现外阴癌变,患外阴白斑的妇女均应定期到医院复查。每个妇女平时都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小便后用软纸擦干外阴皮肤,内裤应柔软,不宜过紧,最好不要在盆内或浴池中洗澡;切勿混用洗盆和毛巾以防止滴虫、真菌及其他细菌的交叉感染。出现外阴瘙痒症状,应及时诊治,不可搔抓,以免发炎。所有这些,对预防外阴白斑的发生都是很有作用的。

乳房肿块自我检查

有的妇女,无意之中发现自己乳房长了肿块,就感到十分紧张,生怕患了乳癌。确实,乳房长肿块应当提高警惕。20~30岁的年轻妇女,常常好发乳房纤维腺瘤。这是良性肿块,表面光滑,活动性好,手术摘除就可解决问题。40~60岁的妇女容易得乳腺癌。它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往往没有什么特殊症状,只在乳房里长出一个不疼不痒、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的小肿块,边界不清楚,活动性差。随着肿瘤的发展,肿块可与皮肤黏连,使乳房皮肤凹陷,乳头下陷。到了晚期,癌肿侵入胸壁,使整个乳房不能移动,如果再扩散到肺、肝等脏器,那就非常严重了。乳腺癌可以手术治疗,再配合放射、化疗或中药治疗,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早期发现,一般都能根治。

乳房肿块有良性,也有恶性,但不必害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一项根本措施。要早期发现乳腺癌,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自己检查乳房,据统计,自检发现的乳腺癌70%~80%以上属早期性质,容易治疗。自检乳房的方法很简单,在床上平卧,先将右手举过头,使右侧乳房平铺于胸壁上,再用左手手掌平放在右侧乳房上,由一处开始,逐处按摸乳房,随后换右手按同样方法查左侧乳房。检查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指捻捏乳房,否则很容易误将捻掐住的正常乳腺组织当作乳房肿块。

乳腺癌的病因至今尚未清楚,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但研究发现未婚、未生育或未哺乳过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月经初潮早(11岁之前)或绝经晚(55岁以后)的妇女,潜伏着患乳腺癌的危险。多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如果一个妇女的母亲或姐妹中有患乳腺癌的,那么她的得病风险比一般妇女大2~3倍,这提示有相当一部分乳腺癌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这种遗传型的乳腺癌绝大多数是双侧性的,发病年龄多在30岁左右,这是与一般非遗传性乳腺癌明显不同的地方。也有人认为高脂肪食物及B巴胖也是危险因素。美国癌症协会曾提出建议,40岁以上的妇女应在每月月经过后进行一次乳房自我检查,每年请医生检查一次,每两年安排一次X线检查。目的是早期发现乳腺癌,以便得到成功的治疗。

子宫功能性出血

正常的周期性子宫出血就是月经,它是卵巢激素对于宫内膜周期性作用的结果。卵巢激素又受下丘脑垂体的支配,并互相制约。因此任何影响这一系统功能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子宫内膜而致异常出血。凡经检查无肿瘤、炎症、妊娠或全身出血性疾病等,而由内分泌失调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功血”最多见于青春期女孩和更年期妇女。青春期女孩的卵巢刚开始发育,尚未成熟,而更年期妇女的卵巢开始衰退。两者都可以使卵巢功能发生障碍,破坏内分泌的动态平衡,使激素水平极不稳定而发生“功血”。

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经期3~7天,出血量在第二、第三天最多,总月经量平均50~100毫升。患有“功血”妇女出血的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因此往往月经周期不准,十天半月来一次,一来就淋漓不尽,血量时多时少,有时经期长达月余,有的患者还会发生大量流血。流血过多或时间过长,就会造成轻重程度不同的贫血,患者常脸色苍白、头昏眼花、周身无力、心跳气短,记忆力减退。有的发病时来势凶猛,流血如冲,可导致休克。

有的妇女患了“功血”病之后,思想负担很重,这是不必要的,应解除顾虑,树立信心。卵巢在大脑的调节下工作,精神状态不好是会影响治疗效果的。对青春期“功血”患者,常用较大剂量的雌激素止血,血止后逐渐减少剂量。以后再用激素调整月经周期,使卵巢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周期性功能。更年期的“功血”患者,多用雄激素或孕激素,同时用些止血剂,必要时需刮宫止血。对顽固出血、久治不愈而影响身体健康的“功血”患者,若年龄已在40岁以上,可考虑作子宫切除术。当然严重的贫血者应及时输血,纠正贫血。中医根据临床分型,分别采用补气摄血、清热止血及活血止血的方法,有较好的效果。另外在出血期间,应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或剧烈活动,保证休息和睡眠,增加营养。这样可提高疗效,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卵巢肿瘤应及早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