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7193500000045

第45章 壶井荣(日本)

作者简介

壶井荣(1900-1967年),日本女作家,生于香川县小豆岛的一个农民家庭。主要作品有《我的百花故事》、《茅草屋里的星星》、《二十四颗眼珠》、《草的果实》等。

蒲公英

提灯笼,掌灯茏,

聘姑娘,扛箱茏

……

村里的孩子们一面唱,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噗”的一声把茸毛吹去。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

蒲公英的茸毛像蚂蚁国的小不点儿的降落伞,在使劲吹的一阵人工暴风里,悬空飘舞一阵子,就四下里飞散开,不见了。在春光弥漫的草原上,孩子们找寻成了茸毛的蒲公英,争先恐后地赛跑着。我回忆到自己跟着小伴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的儿时,也给孩子一般的小儿子,吹个茸毛给瞧瞧: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

小儿子高兴了,从院里的蒲公英上摘下所有的茸毛来,小嘴里鼓足气吹去。茸毛像鸡毛一般飞舞着,四散在狭小的院子里,有的越过篱笆飞往邻院。

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蹂躏,还是一回又一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的蒲公英!

我爱它这忍耐的坚强和朴素的纯美,曾经移植了一棵在院里,如今已经八年了。虽然爱它而移植来的,可是动机并不是为风雅或好玩。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那是多么悲惨的时代!一向只当做应时野菜来欣赏的鸡筋菜、芹菜,都不能算野菜,变成美味了。

我们乱切一些现在连名儿都记不起来的野草,掺在一起煮成吃得碗都懒得端的稀粥来,有几次吃的就是蒲公英。据新闻杂志的报导,把蒲公英在开水里烫过,去了苦味就好吃的。我们如法炮制过一次,却再没有勇气去找来吃了。就在这一次把蒲公英找来当菜的时候,我偶然忆起儿时唱的那首童谣,就种了一棵在院子里。

蒲公英当初是不大愿意被迁移的,它紧紧扒住了根旁的土地,因此好像受了很大的伤害,一定让人以为它枯死;可是过了一个时期,又眼看着有了生气,过了二年居然开出美丽的花来了。原以为浦公英是始终趴在地上的,没想到移到土壤松软的菜园之后,完全像蔬菜一样,绿油油的嫩叶冲天直上,真是意想不到的。蒲公英只为长在路旁,被践踏、被蹂躏,所以才变成了像趴在地上似的姿势的么?

从那以后,我家院子里蒲公英的一族就年复一年地繁殖起来。

“府上真新鲜,把蒲公英种在院子里啦。”

街坊的一位太太来看蒲公英时这样笑我们。其实,我并不是有心栽蒲公英的,只不过任它繁殖罢了。我那个孩子来我家,也和蒲公英一样的偶然。这个刚满周岁的男孩子,比蒲公英迟一年来到我家的。

男孩子和紧紧扒住扎根土里,不肯让人拔的蒲公英一样,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这个“蒲公英儿子”被夺去了抚养他的大地。战争从这个刚一周岁的孩子身上夺去了父母。我要对这战争留给我家的两个礼物,喊出无声的呼唤:

“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里,勇敢地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勇敢地生活下去,却不要再尝那已经尝过的苦难吧!”

我怀着这种情感,和我那孩子一般的小儿子吹着蒲公英的茸毛: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名篇鉴赏

《蒲公英》是《我的百花故事》中的一节。该书写了一系列的“花”的故事。然而,作者在本书中写作重点并不在“物”——花上,而重在突出存在于物外的“感受”。《蒲公英》即是这样一篇。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写了关于“蒲公英”的三段生活。作者首先回忆了童年时跟小伙伴们在草原上一面唱着歌尽情奔跑,一面使劲地吹蒲公英茸毛的情景。灵秀的文字间传达出作者对于儿时欢乐和平生活的依恋。接下来,作者回忆了在悲惨的战争年代,人们采来蒲公英和其他野菜煮成得糊充饥的情形。作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历史沉重感。最后,作者又将思绪拉到眼前,写自己把院中蒲公英的茸毛采来吹给小儿子看的情景。思昔抚今,表现了对和平美好的生活的期待。全文以“花”入题,最终落在“情”上。

另外,“提灯笼,举灯笼,聘姑娘,扛箱笼……”这首童谣在文章中出现四次,贯穿首尾,可谓是文章的明线。童谣质朴的歌词、轻快的节奏,也恰当传达了作者的“情”,表达了追求美好生活、向往和平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