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7193500000015

第15章 莫泊桑(法)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年),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精巧,细节选用精当,叙事手法独特,文笔自然流畅,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雪夜

黄昏时分,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天的雪,终于渐下渐止。沉沉夜幕下的大千世界,仿佛凝固了,一切生命都悄悄进入了梦乡。或近或远的山谷、平川、树林、村落……在雪光映照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雪后初霁的夜晚万籁俱寂,了无生气。

蓦地,从远处传来一阵凄厉的叫声,冲破这寒夜的寂静。那叫声,如泣如诉,若怒若怨,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哦,是那条被主人放逐的老狗,在前村的篱畔哀鸣,是哀叹自己的身世,还是在倾诉人类的寡情?

漫无涯际的旷野平畴,在白雪的覆压下略缩起身子,好像连挣扎一下都不情愿的样子。那遍地的萋萋芳草、匆匆来去的游蜂浪蝶,如今都藏匿得无迹可寻;只有那几棵百年老树,依旧伸展着荐桠的秃枝,像是鬼影幢幢,又像那白骨森森,给雪后的夜色平添了几分悲凉、凄清。

茫茫太空,默然无语地注视着下界,越发显出它的莫测高深。云层背后,月亮露出灰白色的脸庞,把冷冷的光洒向人间,使人更感到寒气袭人;和她做伴的,唯有寥寥的几点寒星,致使她也不免感叹这寒夜的落寞和凄冷。看,她的眼神是那样忧伤,她的步履又是那样迟缓!

渐渐地,月儿终于到达她行程的终点,悄然隐没在旷野的边沿,剩下的只是一片青灰色的回光在天际荡漾。少顷,又见那神秘的鱼开始从东方蔓延,像撒开一幅轻柔的纱幕笼罩住整个大地。寒意更浓了。枝头的积雪都已在不知不觉间凝成了水晶般的冰凌。

啊,美景如画的夜晚,却是小鸟们惊恐战栗、备受煎熬的时光!它们的羽毛沾湿了,小脚冻僵了;刺骨的寒风在林间往来驰骋,肆虐逞威,把它们可怜的窝巢刮得左摇右晃;困倦的双眼忽合上,一阵阵寒冷又把它们惊醒……只得瑟瑟索索地颤着身子,打着寒噤,忧郁地注视着漫天皆白的原野,期待那漫漫未央的长夜早到尽头,换来一个充满希望之光的黎明!

名篇鉴赏

19世纪中期的法国同时出现了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两种文学流派,莫泊桑的创作虽然也曾受自然主义影响,但主导却是现实主义的。他描写生活的真实,细致生动,笔下的事物场景,或影射社会的黑暗,或象征现实的丑恶,虽然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文字间更多的是冷峻的色调,极少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雪夜》就是这样的文章。

雪夜应该是宁静而柔和的,但莫泊桑却看到了其中的残酷、阴冷和无奈,一切都被迫压抑着、收敛着、抵抗着、忍耐着,因为黑暗,因为寒冷,因为长夜漫漫未央。作者通过对寒意浓重的夜景真实可触的描绘,将一种了无生气的社会现实象征性地呈现出来。莫泊桑抓住雪夜“落寞、凄清”的特征,将雪夜中的景物,作表象与实质上的对比,突出各种事物在冷酷氛围中的恐怖和痛苦,含蓄地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光明的希冀。

《雪夜》除了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其表现手法也很艺术,可圈可点。

在行文上,作者采取了空间与时间相交合以及大写意的描写手法。作者没有对雪景中的具体物象一笔一画地勾画,而是整体铺陈泼洒出雪夜的景色,给人以一种浓墨重彩、浑然天成的感觉。文章先以“沉沉夜幕下的大千世界,仿佛凝固了”,“或远或近的山谷、平川、树林、村落……在雪光映照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写出雪夜全景,然后以“一阵凄厉的叫声,冲破这寒夜的寂静”一句把笔触聚集于大地上的事物:凄惶的老狗、悲凉的旷野、清冷的老树。接着用“茫茫太空……越发显出它的莫测高深”转笔于空中,渲染出月冷星寒、积雪成冰的悲凉气氛。最后作者收笔于枝头小鸟儿身上.将雪夜的寒风过林、树摇鸟惊的情形尽情点染,并从小鸟儿的感觉出发,呼唤充满希望的黎明的来临。

此外,文中的反衬笔法也很突出,作者以动衬静,以亮色衬寒意,以繁杂衬凄清:本来是万籁俱寂的雪夜,却因一声凄厉的犬吠而更显其静;本来是天光渐露,“像撒开一幅轻柔的纱幕笼罩住整个大地”,却使人感到,在灰白的天宇下野上“寒意更浓了”。本来是“遍地的萋萋芳草,匆匆来去的游蜂浪蝶”,如今却在白雪的覆盖下,无迹可寻,雪夜因而显得愈发凄清悲凉了;而由下到上,由上到下,又上下衔接的景物布局,错落有致,跌宕起伏,从而将这一个雪夜描绘得有声有色,具体可感。其高超的构思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