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7192600000023

第23章 搞好人脉资源

建立你的人际网

在当今社会,若要打开人生的局面,除了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和交际手腕。

小莲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大学毕业后却分在一家企业的小报做编辑。有次随她的一个好友去外面吃饭,无意中结识了好友的朋友李某。得知李某是一家大报的记者后,凭借着女孩那种特有的聪慧和李某套上了近乎。左一声右一声李大哥,叫得那位李记者招架不住。最后,李某为在漂亮的小莲面前显示自己,答应帮她寻觅一家更好的位置。

之后,小莲在节假日总是很得体地在李记者的手机上送上一段祝福的话语。果然,小莲通过李记者,又结识了更多的新闻媒体的人,小莲同样让李记者的朋友又变成了她的朋友。后来,李的一个朋友获知自己所在的报社某版正缺一位编辑,他赶紧通知小莲,小莲知道后,便带上自己的一些作品和简历直接找到这家报社的主编。她说:“我特别想到您这儿来工作,只是我不大喜欢在外面跑,我一直做编辑,我也很喜欢做编辑……”

小莲这一招很灵,主编被她打动了。

小莲运用了朋友的关系获得了一份称心的工作。这就是关系中间找关系的结果。

建立一个有效的关系网,还得用心经营好它。

主动联系十分重要。试着每天打几个电话,维系已有的情谊。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你遇到了一种困难,你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你本想马上找他,但你后来想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去看他的,结果你都没有去,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会不会太唐突了?甚至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

在这种情形之下,你不免有些后悔“平时不烧香”了。

法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二十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们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起总理来,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

这种手法看起来不大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的。一位政治家在回忆录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名阁员(部长级),如何去物色这么多的人去适合自己?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适当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要和别人有交情才好办事儿,不然的话,任你有登天本事,别人也不知道呢?

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互相淡漠。这是很可惜的。万望有心的人能够珍惜人与人之间宝贵的缘分,即使再忙,也别忘了沟通感情。

尽管当今社会流行一句话:“认钱不认人”,但是“人情生意”从未间断过。人既然能够为情而死,那么为情而做生意又有什么不可?想想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营造关系网也需“感情投资”。

明白你在交际中的目的

与人相处,是你生命的亮点,它不仅照亮你,也让身边的人感到光艳夺目。别人也许会因为深沉的目的而选择孤独。当然你的社交自然有着自己的特点,有的人社交重心在于事业,有的人社交重点更多地体现在情感,虽然现代社会也出现了不少的强人型人物。

莎士比亚对社交曾经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自负。在能力上应能和你的敌人抗衡,但不要争强好胜,炫耀你的才干。对朋友要开诚布公,宁可让人责备你木讷寡言,不要怪你多言好事。”这也是社交的人际原则,人们学社交,人们在社交的舞台上表演自我,都必须懂得它的规则、它的艺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在不同的场合散发你与众不同的魅力,如一句谚语中所描写的一样,社交中的人是“香气四溢的花丛中,自然有蜂儿像云朵一般地聚集。”正如我所知道的,没有社交的人是可怜的。

为什么不要交际?交际,是人类的基本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那么从社交中,你应该明白你要在交际中获得的东西。

1.沟通感情

情感沟通是交际得以维持并向更密切的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你在交际中多“输出”一些感情,就可能多一份回报,同时情感交流使得交际进展。

2.满足需求

人类交往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社会成员实现个人的需求,完成社会赋予的责任。因此,必须吸引大量的他人的经验和物质、精神力量,满足自身需求和弥补不足。

3.获得生存

人类的发展影响着劳动的分化,每个人用自己的劳动贡献于社会,同时又从社会中享受他人的劳动。没有交际,就没有劳动成果的交换,就没有现代水平的生活。

4.发展个性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个性的构筑明显地纵横着交际的经纬。因为人的交际十分醒目地涂抹着个性的色彩,使得个性的调色板上沾着社会人际的颜料。

5.寻求友谊

寻求友谊的高峰,是同心理上的断乳期相伴随。特别是在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加强,对友谊的渴求愈加强烈,对交际的需求也就与日剧增。

好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互相合作关系。当你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时,那就意味着你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表达能力强的人总是引人注目的,并且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兴趣,并进一步得到赏识。这样,个人的才能才有得以发挥的机会,个人的价值才有得以实现的可能。进行社交的基础是掌握一定的表达能力。表达自己的真诚与友好是获得朋友和友谊的最佳途径。

情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个人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大方,自然就会受到人们的敬重。只有人格的力量,才能真正征服人的心灵。人品好,朋友也会真,人缘才会好,人缘好则真朋友就多,朋友多了办事就顺利的多。一个人若是口是心非、挑拨离间、利欲熏心、势力无比,正派的人不避而远之、嗤之以鼻才怪。而敢于坚持真理、伸张正义、凡事不斤斤计较的人,必然会得到人们的敬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必然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而事物在不停地变化发展。人们必须学会自己控制自己,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新情况新问题永远会让你措手不及,它们会突然从某些不为你所注意的角落钻到你的面前来,你要很好地应付它们,就必须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而在交际中随时间、场合的变化出现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意外难题,就更要求你有一流的判断力和果断灵活的处理措施。一个人在交往中还要掌握与各阶层不同人物打交道的本领,这样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真正做到待人以诚

隐瞒自己的感情是一种不真诚的行为,是社交原则所不容的。所谓待人真诚是指真心帮助他人,不在社交中为谋私利而蒙骗他人,这一点是交往的基本原则。操纵自己的情绪并不与上述目的相悖。可能是为了帮助别人,也可能是为了让正常的交往得以维持和发展,或者只是为了防止自己遭受损害。虽然不真诚的人必定要掩饰自己的情绪,但反过来,操纵自己情绪并不一定就是不真,关键是动机是否善良。况且,操纵自己情绪并不排斥在对对方有所把握时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以达到情感沟通的目的。

一个交往对象,不可能方方面面都与你的态度一致。对某一事物,彼此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难道非得表露出这种不一致的情绪才算真诚吗?相反,你克制一些反而更好,因为“不一致”是必然的。何况,在许多彼此不一致的地方,一般无关大局。

在交往之前,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有很多方面,如动作、语言、表情等。不同性格的人,对行为习惯有不同的偏爱。比如一个文静的人,希望对方彬彬有礼。一个活泼开朗的人,不希望对方羞怯拘谨。

如果说,你要与各式各样的人交往,那你最好学会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社交期望主要是针对某一些人,那么你就应学会这类人偏爱的某种行为方式。要做到这一点,你得先仔细观察,然后分析,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再根据这一结论去训练自己的行为。

分析评判他人与分析评判自己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个人,一方面通过他人的评判来认识自己,另一方面则依赖自己的内心活动、行为表现和情绪状态来认识自己。在逐渐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对他人的认识也会有所提高。

分析自己的目的在于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类属,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容易进行感情交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可能给人的帮助,了解自己对手等。因为这些是社交活动的基本因素。

困难的地方在于自己的某种需求、某种状态并不是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时对自己意识到的东西还会作出错的导向。比如,在青少年时期,人们的心里话想找一个人诉说,但却不想与父母说,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意识到父母太唠叨了,不理解他们,哪怕是一个颇有素养的、很受学生信赖的教师,他在其子女前也会碰到不受子女信赖的问题。其实,根本原因在于青少年独立意识增强,潜意识中要求摆脱家庭走向社会。所以,对自己的分析不能仅依赖于自己的意识,还应当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有时候自己表现出来的行为自己也说不清。走在路上,会对毫不相关的男性看上几眼;在某些人面前会突然变得滔滔不绝或局促不安。自己能感觉到行为异常,但似乎并不是意识支配下发生的。

在情绪方面,我们对哪些事物发生兴趣,便会给予更多关注?当与他人来往时,哪些人使自己高兴或不快?哪种语言对自己印象深刻?等等。

通过对这些行为和情感的积累,就可以大致分析出自己是否能平等待人,是否真诚,有什么样的社交期望,希望人家肯定自己什么等等。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各种交往途径了解自己真正具备的社交素质。潜意识支配下的行为和自己的情绪是认识自己的重要窗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评价自己的重要参照。但是应当警惕,由于自己追求美好的愿望,往往也容易给自己造成假象。

当我们了解自己的情况后,就应通过意志的努力和意识的调整,使自己变得更好。

先打开自我,你就能成功地打开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