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更年期保健
7191800000007

第7章 女性更年期相关的生理和心理(4)

人体内有一些能分泌激素的腺体,如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卵巢是一种性腺。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在正常月经周期中,性激素呈周期性的变动,维持了女性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而这种周期性的变动受着一种叫做“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复杂关系的调节。

在妇女衰老过程中,卵巢首先衰竭,然后才是下匠脑和垂体功能的退化。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为促性腺激素释放的激素,垂体分泌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分泌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在绝经前期的无排卵周期中,雌激素仍保持正常水平或稍降低,但不再有正常周期性变动的特征。由于卵巢不排卵,无黄体形成,孕激素的分泌也减少,血中含量降低,此时,促性腺激素的水平已开始升高。

当逐渐接近绝经期,卵巢中的卵泡数目明显减少,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此时,垂体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进一步升高。这种升高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代偿性活力增加的表现,即当卵巢开始功能不足时,垂体分泌较多的促性腺激素以刺激卵巢,使卵泡发育,并分泌卵巢激素。但随年龄的增长,卵巢内卵泡衰竭显著,增加了活力的丘脑下部与垂体,只能促使卵巢的间质继续分泌雄激素。另一方面,性腺以外的肾上腺皮质可以继续分泌雄激素。雄激素在体内可转化为雌激素,这种转化来的雌激素是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的主要来源。

卵巢功能明显下降,可同时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有些绝经后的妇女,由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多,有时可能发生乳腺增生、多毛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状。

更年期妇女的内分泌平衡状况发生变化,可导致下丘脑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更年期为人生的一大转折时期,对妇女尤为明显和突出。妇女体内环境的不平衡,处于动荡、紊乱和调整时期,通常是在青春发育期和更年期这两个时期。其中青春期是人体性激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时期,犹如旭日东升;而更年期则是从有到无、从多到少的衰退时期,好似夕阳西下。人们常把少女的心比做秋天的云,那么,更年期就可比做“多事之秋”了。

多事之秋与怕老心态

更年期以绝经为标志,月经的存在显示女性的功能,女孩子第一次来月经表示发育,直至月经停止表示衰退。所以,妇女把月经视为非常重要的事情。月经一旦停止了,就意味着人渐老了,女人最怕老,老了便失去了女性的魅力。

尽管由于绝经引起一系列本属于生理上的变化,但一些情绪不稳定的人会难以适应和忍受,产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症状,从而也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同社会有密切联系,各种不同职业的女性,更年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也不同。有人观察77%~80%的农村妇女不出现或少出现更年期症状;而生活富裕、条件优越、社会地位较高的更年期妇女,则症状较为明显,持续时间也较长。因此,有理由认为,体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情绪的平衡及心理状态在更年期病症的起因上有一定的作用,怕老惧老心理是主要的内因。在日常生活中,更年期妇女常见的一些心理活动,其特点主要是情绪不稳定,心理敏感性增强,容易焦虑、紧张和烦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为什么更年期女性易有焦虑心态

焦虑是一种担心事情发生的恐惧心理。但焦虑不等于恐惧。严格地说,恐惧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环境或行为的担忧感。而焦虑的含义则更广,表现为无名的惧怕和畏惧心理,以及对夸大的事实信以为真。

焦虑是更年期妇女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由于更年期出现的一些生理性改变,使患者顾虑重重。首先认为月经停止了,自己就开始老了,心里害怕衰老,觉得人老无用;担心自己真的生病,甚至一病不起;担心记忆力减退而影响工作效率和事业的成败;担心性功能减退影响夫妻间感情,甚至害怕丈夫有外遇;担心子女升学、工作及婚姻大事;担心邻里与人际关系等等。这种情绪的反应常使人精神不集中,甚至有的人以“生气”及“敌对”的情绪来反映焦虑。这种人常诉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心悸胸闷、失眠多梦,表现为坐卧不安、发抖、出汗、面部潮红、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在这种心理及其症状的困扰下,人的活动力会受到限制,会害怕外出旅游,害怕孤单,害怕无援。这种焦虑心态可持续几分钟、几小时,也可以持续几周、几个月。轻则只引起大脑的不适,重则足以使人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有持久严重焦虑的人则需就医,否则,将导致严重的疾病。

焦虑是更年期妇女常见的情绪反应,在我们身边所见所闻的例子也就举不胜举。

更年期女性的悲观心理是怎么产生的

叹青春一去不复返悲观心理就是一种自卑心理,也就是失去了自信和自尊。妇女的悲观心理,源于几千年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这种封建观念的坏影响目前仍有存在,还不能低估。更年期妇女的悲观心理多是叹息自己的青春一去不复返,花开已是花落时。

叹体衰更年期意味着女性功能的衰退,维持女性特征的激素水平下降和不足。40岁以后的中年人,在体态、容貌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明显,这些衰老现象往往给一些人带来苦恼,自认已是半老徐娘,再也没有了风华正茂的风韵,没有了女性的魅力,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信心。这是一种对青年时代流逝的感伤,常感到目前的情景不如以前,悲伤和悲观的结合可以导致抑郁和愤怒的突然爆发,这是一个失去了从前的自我的悲伤时期。这种悲伤和愤怒似乎常常是不合理的,并经常由一些小事触发,是一种悲观心理的表达。

叹失去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更年期妇女易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妇女往往出现对病症的发展有悲观的想法,情绪消沉,易激动、烦恼,甚至感到生活几乎无法忍受。因而,这些人自感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事业无成便已告老,或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于是无所事事之中,认为老而无用,老了便失去了一切。这是一种对疾病的恐惧和失去工作能力的悲伤,可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某些老年人悲观情绪的写照。

叹丧偶还有一种是因丧偶而起的悲伤。更年期的妇女应该说是与其丈夫一道承担了家庭的重任,奉养父母,培养子女,操劳子女的婚事,往往在共同的事业和家务中,夫妻感情更加成熟、和谐和深厚,一旦丈夫丧亡,便一下失去了生活的支柱,悲伤至极,欲不求生。有的刚失去丈夫的妇女,过度悲伤,不吃不睡,甚至对一切失去兴趣和反应,如果长久得不到解脱,便会发展为精神抑郁症,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更年期女性会出现抑郁症状吗

更年期的抑郁症状包括基本症状、情感症状和躯体症状。基本症状表现为各种适应能力下降,兴趣爱好丧失,人际关系淡漠,对人漠不关心、不热情,不能胜任工作。情感症状表现为忧郁悲观,后悔自责,丧失自信心,甚至绝望。躯体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感,多疑多病。这些症状的出现与个人心理素质、性格特点、文化修养、生活经历、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自身所处的周围环境有关。

更年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6.1%。但抑郁症状不等于抑郁症。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情绪的紧张和长期的内心冲突,使神经活动强烈而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超过了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所能耐受的阈限。所以更年期抑郁症状如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将会发展为更年期抑郁症,危害严重。

更年期女性会有什么个性行为的改变

前面已经谈到,个性与某种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趋势关系;反过来某种疾病的发生又可改变一个人的个性行为。例如,更年期症状的出现,能改变人的性格、情绪,引起心身障碍,个性的改变和感情的不稳定,包括多疑、自私、唠叨、急躁,甚至不近人情、无端的心烦意乱、过度兴奋、偏向于戏剧性表演、多疑与好斗交织在一起。抑郁状态也是较常见的,伴有身体不适及过分疲劳,甚至有自杀念头的神经官能症反应。除此之外,还有性功能失调引起的心理变化、性欲减退或消失,偶有性欲增强及过分的性要求。

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知多少

更年期是成年向老年过渡的阶段,其生理特征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排卵停止,生育能力丧失,性激素分泌减少,月经紊乱直至停止。随着卵巢功能的减退常伴有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此时很容易发生躯体和心理的不适应,甚至出现某些精神障碍。如何顺利地渡过这段“多事之秋”对更年期妇女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妇女到更年期后有时会感到情绪特别不稳、烦躁、爱发脾气、失眠,或心情忧郁、自卑、多疑,甚至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想死,还有的可出现嫉妒或偏执妄想。这些症状或心理障碍的产生一部分是由于内分泌改变的结果,另一部分则是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与内分泌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某些症状,如潮热、出汗等也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研究组曾经对内分泌改变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影响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妇女更年期症状较轻,且症状的缓解和消除较快,预后较好。

更年期妇女受到的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是多方面的。衰老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压力,对妇女而言,进入更年期似乎就意味着各种能力如工作能力、性吸引力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丧失。其次,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往往不如以前,容易发生各种疾病,这又加深了她们心理上的负担。更值得指出的是在此期前后,孩子们陆续离开了家庭,母亲的义务也已完成,丈夫又可能因忙于工作减少了对家庭和妻子的关心、照顾,由此产生了以心情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家庭空巢综合征”。另一方面,在我国,妇女一般在55岁退休,因此她们还面临退休,故有时感到无法适应、害怕、失眠等。这些情况往往和自身的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常以嫉妒、猜疑、焦虑、抑郁、疑病、自我暗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个体性格有缺陷、青壮年期有严重的精神创伤、操劳过度,更年期各种不适和反应得不到亲人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就可能使更年期的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更年期精神障碍。

要顺利健康地渡过更年期,就应针对自身的心理特征和所处环境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首先,应注意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尽量消除和减少疾病的困扰。坚持必要的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多与人交往,增进友谊,维护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安排家庭内的生活,有意识地转换自已在家庭中的位置或角色,切忌自我封闭。其次,要适当的肯定自我,使自已精神振奋,生活充实和丰富。正确和乐观地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把生活环境中的危机降到最低程度,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抵御更年期内外环境不利因素的侵袭。

我们的临床经验证明,更年期的心理障碍和躯体疾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与医生配合,保持良好的心境,辅以必要的药物是完全能够克服的。

更年期妇女性心理有哪些变化

与男性相似,女性性欲的维持主要取决于雄性激素如睾丸酮。睾丸酮在女性主要由卵巢和肾上腺皮质共同产生和分泌。此外,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和孕激素在维持和促进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正常形态和机能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年期,卵巢逐渐萎缩,其内分泌和生殖功能逐渐丧失。由于雌性激素主要是雌二醇分泌减少,女性生殖器官开始萎缩,阴道皱折减少,弹性降低,分泌物减少,阴道干燥给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从而影响性生活,并使性欲不同程度地降低。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偏见和观念错误,认为年老后性的关系不再是夫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中、老年夫妇若再有性要求是“老不正经”,“羞人”等。丧偶后如再想续弦就可能受到社会议论、遭到儿女和亲友们反对等。社会造成了中、老年夫妇性心理的隔绝,阻碍了感情的交流,其结果对夫妇双方的身心都是极为有害的。

事实上,更年期乃至老年期的妇女都是需要适当的性生活,也是有性生活能力的。综合国内外有关资料表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仍有70%可以过性生活。适当的性生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当然,她们的性兴趣、性能力、性观念等与年轻时相比是有差异的。如果身体健康,夫妇关系融洽,她们的性能力可以维持到七八十岁甚至九十岁以上。

性功能是人类的生理本能,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老人都是一直存在的。在性激素作用下,春春期的性欲要比老年期强,对中、老年夫妇来说,性要求有其特点,她们的性欲主要表现为接触欲,希望彼此的身体和皮肤紧密接触,互相爱抚和性器官相互刺激,尽管不是生殖需要,但她们仍需拥抱和被拥抱,需要表达情感和接受他人的情感。因此,对更年期妇女的性兴趣,性观念和性能力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应将性活动与性交划等号。

绝经后妇女由于解剖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性生活时可能会感到某些不适,如阴道干燥、疼痛等,但只要克服心理障碍,适当延长性交前的准备,必要时可在阴道口周围涂上少许润滑剂如液体石蜡、淡肥皂冻等就可减轻性生活时的不适,达到和谐。

更年期妇女为什么需要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如前述及更年期是妇女必经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妇女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生理上:月经紊乱至绝经、生育力丧失、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冠心病发生率增高等。心理上:面临退休、精力不及以前、性吸引力下降、抑郁、失眠等。社会关系上:子女因参加工作或学习离家,子女成家后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丈夫工作繁忙对妻子的关心减少;退休后人际关系改变等。这一系列变化对更年期妇女来讲都是消极的和不愿接受的负性刺激,如个体无法适应或适应不良,就可能导致心理冲突和矛盾或加重更年期的不适或症状。为了顺利地渡过这一时期,成功地克服各种危机和解决各种矛盾,适当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使妇女对更年期的各种变化有一正确的认识,还可减少各种心身疾病的发生,帮助妇女安全,幸福地渡过更年期。

什么是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