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购物狂”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望,当她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哪怕是对自己来说毫无用处或者是重复购买的商品,他们都会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她们三天两头逛商场,甚至一天不买几样东西,就觉得心里痒痒的。
而这些购物狂之所以会疯狂地购买物品,这与她们的购物欲望有关。而是什么因素增长了女性的这种购物欲望呢?心理学家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活空虚。这种类型的人一般出现在留守太太或者退休的时尚妈妈中。她们因为丈夫、子女工作繁忙,与之缺少沟通,独立的社交活动也不多,这类人群由于活动范围很窄,很少被关注,购物往往成为她们生活中的一种行为模式而不是必要的消费行为,因为她们购买的商品很少是真正适用的。她们之所以喜欢购物,只是满足她们内心的那种欲望。
第二,压力过大。这种类型的人一般出现在职场中。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貌美如花,学识八斗,拥有事业,同时不能丢掉传统美德,贤良温顺,相夫教子,赡养双方父母,经营婚姻。因此,职场中有些女性白领面临很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而购物就成了宣泄压力和负面情绪的通道之一。
第三,虚荣心理和从众心理。这是一般人的心理。消费者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关于“奢侈消费”、“名牌消费”观念的影响,加之人所共有的从众心理,更加容易在购物中“乱了阵脚”。商场打折人潮涌动,很少有人能够“冷眼旁观”,抱着“看看”“不看可惜”的心态的人占了多数,而商场里热烈的购物场面也起着刺激其他消费者购物欲的作用。这时候的从众更多的可能是盲从。
第四,对商品的病态占有欲。部分女性当她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就会激发内心特别的冲动,哪怕是对自己来说毫无用处或者是重复购买的商品,都会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如果看见了不买,心里就会堵得慌,但往往买了之后又后悔。这种冲动常常演变为内心的罪恶感和焦虑不安。
但是,尽管购物能缓解一个人的心理压力,但是如果一个人毫无节制地疯狂购物,超过了一定的界限,就会由制造快乐而变为制造痛苦。要纠正过于强烈的购物欲望,则需要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力求保持平常的心态,使这种心理疾患得以减轻或消除。
这类畸形购物狂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怪异癖。他们重视购物过程远远超过购物结果,原因就是缺乏自尊自信、内心空虚,只得用购物来填补。正常状态下的恋物无可厚非,但如果迷恋物体超过对于人本身的感觉,那就是恋物癖了。
所以,怎样才能减轻这种疯狂购物的心理呢?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方法:
第一,当女性发现自己有购物狂似的购买冲动时,不妨尝试一下其他比较合理的压力宣泄的方式。例如运动、倾诉。美国心理治疗专家罗杰斯说:“在极度痛苦的时候,向别人倾诉是一种潜意识的治疗。”宣泄的途径很多,对于性格外向的女性可以找个地方高声大叫,或借助某个机会与他人产生冲突等;对于性格内向的女性可以把心中的不快写在纸上,寄给远方的朋友。
第二,给自己的购物限定时间。很多人之所以会疯狂购物,是因为在超市里挑选时间长、范围广造成的,在超市里转来转去,总会碰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这时候不买都不行。如果每次去购物都把购物时间排到日程安排上,限定一个大致的时间,这样就可以避免疯狂购物。
第三,实行有计划的消费,也就是实行订单购物。消费者每次在购物之前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就买什么。避免冲动购物而导致事后后悔的情况。
第四,购物时坚决不刷卡。很多热爱购物的人都有使用信用卡的习惯,因为信用卡是可以透支的,所以就不利于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如果使用现金支付的话,每次购物都能够清楚自己的消费额度,有利于自己对购买行为进行控制。
心理学迷津
购物尽管确实能给女性带来快乐,但无论是释放压力、消磨时间还是排遣寂寞,消费购物都不是最佳解决办法,建立可信赖的人际关系,进行适量的运动,拓展视野,将不必要的消费转为公益性的投入,例如参与慈善捐助、公益活动等,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感将更加积极和长久。
遗憾消费──现代人的“遗憾”病
雯雯是一位追求时尚的女孩,在一家外企上班,拿着丰厚的薪水,可以说完全是白领一族。周末的时候,她总是出现在那些商场,不管是衣服还是鞋、包,她都会淘宝似地把它们席卷回来。
最近,她在市中心买了一栋房子,装修好之后准备搬家。在整理房子时,居然找出15个包,40双鞋,还都是完全可以使用的那种,其间不乏价值不菲的名牌货,其中的一双阿扎尼高筒靴花了她700多,但是她一次都没有穿过。这些大多是雯雯一时冲动的杰作,或因为店员的甜言蜜语,或因为自己的一见钟情,或因为贪便宜……有的使用一季,有的使用一个月,甚至有的在买回的当天就被雯雯无情地打入冷宫。现在,扔了确实可惜,可留着占地方不说,以后肯定也不会再用。于是雯雯只好背着家里人悄悄地把它们处理掉。
有人说,女性天生就爱购物。那么像雯雯这样的经历在大多数女性身上出现过,只不过没有雯雯这么严重而已,扔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多。一般的几件衣服、几条丝巾,或者几双鞋。既然我们不需要,为什么就要买这些东西呢?等心血来潮把这些东西买回家的时候,却又发现这些东西其实一点用处也都没有。
于是,我们内心的遗憾就来了,因此就形成了一种遗憾消费。
所谓遗憾消费是指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总是兴致勃勃,信心十足,但是买到家后,不是觉得价钱贵,就是感到质量不好,有的甚至是不适用的。或者过一段时间就降价了,而使得自己心里觉得很遗憾或者不值的心理现象。
比如买商品房。大街上到处都是一些花花绿绿的楼盘广告,每一张精美的宣传海报,对人无不充满一种诱惑。广告上写的是依山傍水、独享都市自然;黄金地段、旺铺区位、超值享受等等,弄得人不想买的都想买了。可是一等到交了定金,签了合同,交了首付,遗憾也就接着来了:房产商不是这里拖延交房时间,就是那里面积缩水,当自己拿到钥匙后,眼前看到的景象与他们说的完全不同,大有上当之感,内心实在不好受。
据某消费者协会对1000名妇女的问卷调查:有13%的人承认她们经常花一些不该花的钱,购物后常常后悔,因为在心血来潮时买的东西根本用不上或很少使用。据报道,德国有10%的妇女有购物癖。柏林消费者协会调查表明,有100万德国人(其中90%是妇女)沉溺于购物,染上购物癖的全是上班族和薪水阶层。在美国“遗憾消费者”中,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其实,遗憾消费作为一种消费形式,觉得很正常,我们有钱,或者我们有了购物的冲动,于是不管商品对我们有没有用,先买了再说。这尽管确实是一件无可指责的事,因为别人是在花他们的钱。但是“遗憾消费”可说是轻微心理变态的一种表现。有时这种购物狂是心理压抑的一种表现,希望通过这种购物行为缓解自己的心理。在购物中,压抑的心情虽可以有所缓解和得到发泄,但为此却常常付出了可观的金钱代价。
所以,遗憾消费者大致有这几种心理表现:缺乏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他们只有在购物中以名牌、高价、精品来间接为自己定位。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和拥有这些物品来增强自己的自信。性压抑、嫉妒、紧张、劳累、孤独等都会导致人们无目的地购物。女性由于爱好体育活动、抽烟、喝酒的少,故心理补偿与发泄的渠道便多为购物,因此她们购物的时候就不管物品的实用与否?妇女在月经来临前的几天里常伴有“超购行为”的发生,据英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72%受访妇女承认在经前的几天里花费过多,过半数的妇女事后感到用钱超出了自己的负担能力;15%的人因此出现经济紧张;16%的人因大手大脚而与伴侣发生口角矛盾。”经前妇女心理的烦躁波动无疑是引发“遗憾消费”的导火索。
因此,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种“遗憾消费”呢?
第一,买东西时要“精打细算”。这种精打细算不是指要省着花钱,而是要在购买东西时采取统筹兼顾,随遇随买的办法,换句话说就是不要突击花钱。因为家庭消费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买东西最好有个计划,各个击破,切忌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买齐。
第二,买东西前要想清楚。每次买东西前都要计划好,买什么,不买什么,不要等自己把东西买回来之后才发现自己买的东西是自己不需要的。尤其不要受广告和精美包装的诱惑及片面追求新奇和从众心理的影响,打乱了正常的消费开支。
第三,买东西时要有自己的主见。不管买什么东西,都要买自己喜欢的,自己一旦买了,就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别人说好看也好,不好看也好,绝不能受别人的观点左右,这样就能避免遗憾了。同时,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东西自己要心里清楚,比如买服装,有些服装款式很时髦,但花色却很单调,而有的质量很好,但价格又很贵,在这种情况下就不知道买什么。如果有这种心理的话,那么消费遗憾就更容易出现。
第四,使用“改日再来”的延缓方针。当你特别喜欢那件商品,但是也不要急着掏钱,也不要把你的喜欢写在脸上,不然售货员肯定会想方设法攻破你这座堡垒。并且你也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明天再来买。可事实上,等真正到了明天的时候,你的购买欲就没有那么强了。
第五,当你是为了缓解孤独而上街时,你会面对热情售货员情不自禁地掏腰包。这时候你要想看紧你的腰包,那么你就得狠狠地杀价,你与售货员讨价还价,因为你价格开得太低,售货员肯定不会把商品卖给你,这时候,你就为自己省钱了。并且,通过与售货员的讨价还价,你的孤独感肯定也就消失了。
心理学迷津
我们时时在讲理性消费,与其在消费过后自己觉得遗憾,不如在消费之前好好的打算一下,购买自己真正用得着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