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二十几岁必须要知道的心理学常识
7191200000029

第29章 打开信息储存的密门——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记忆心理学(3)

有一家公司,由于员工工作懒散,效率低下,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差,效益一天一天在减少。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总经理想出了一条妙计,他雇了一位面孔冷酷、资历很深、有着丰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来做公司的主管,而他的工作是每天坐在前面有玻璃窗的办公室里,这样,他就可以看到在他前面办公的所有的员工。公司经理告诉所有的员工说:“他是被雇来检查所有员工的工作效率的。”

每天早晨,这位主管都按时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忙碌工作的员工们,每天他都重复同样的工作。一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公司的效益扶摇直上,员工也不懒散了,也不迟到了,工作效率也高了。但是所有的员工不知道的是,这位主管只是总经理的一位朋友,根本就没有管理经验。

这就是自我参照效应的作用,当涉及到员工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记住了要努力工作,不能开小差,不能迟到,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所以,我们要想让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好的话,或者想让自己长久地记住某一事物,那么就在心里提醒自己:这些东西是和我们的利益有关的,这样我们学习的时候就有了动力,也就不容易忘了。

心理学迷津

自我参照效应是生活中的必然效应,所以我们可以好好地利用起来,这样对于我们提高记忆力很有帮助。

注意力──记忆的准备状态

让我们来进行一项测试:

11 18 24 12 5

23 4 8 22 16

17 6 13 3 9

10 15 25 7 1

21 2 19 14 20

如图:图由 1cm× 1cm 的 25 个方格组成,格子内任意排列 1 - 25 之间的数字。被测者用手指按 1-25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在一旁记录所用时间。数完 25 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

5-7岁年龄:达到30 秒以下为优秀, 46 秒属于中等水平,班级排名会在中游或偏下, 55 秒则问题较大。

7-12 岁年龄组:能达到20 秒以下为优秀,学习成绩应是名列前茅, 36秒属于中等水平,班级排名会在中游或偏下,45秒则问题较大,考试会出现不及格现象。

18 岁及以上成年人:最好可达到 8 秒的水平,25 秒为中等水平。

西塞罗说:“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或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认识的力量完成的。”

在读一本书时,你是否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打断思路,使得你长时间还停留在那一页?在看报纸时你是否很容易受旁边人发出的声音的影响?在着手手上的工作时你是否总是心不在焉?

这就是你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

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所以K·厄森斯凯说:“注意力是对外部世界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感知的唯一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注意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人,记忆是不可能好的。

甚至可以这样说,凡是伟大的学者都有一种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我认为我比普通人只是强在观察事物方面。有些事物不易引起人们注意,而我却认真地、孜孜不倦地研究它们,知道搜集了观察资料,形成观点。”达尔文之所以能写出《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就和他的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关。有一次苏格拉底去参加战争,并加入到了远征军的行列。但是当军队走到某一个地方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某个哲学问题。于是他立即停在那里,观察周围的一切。很久以后,他才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而部队早就已经走远了。

历史上像达尔文、苏格拉底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所以这些人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基础。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记忆力自然也就好了。因此希腊文学家艾斯·强森说:“真正的记忆术就是注意术。”集中注意力,能使大脑最敏捷、最准确、最清晰地记忆被注意的知识与经验。高尔基也说:“树林在我的心里引起了一种精神上安宁恬适的感觉,我的一切悲伤都消失在这种感觉里,不愉快的事统统忘掉了。同时提高了我的感受性:我的听觉和视觉变得敏锐多了,我的记忆力强得多了,我的头脑里贮存的印象也更加多了。”

因此,你不要抱怨你的记忆力不好,昨天记的单词今天就忘了,昨天的一个数学公式今天就忘了,刚刚记住的一个电话号码一分钟之后就忘了。这些其实是有原因的,你首先要问自己的是自己在记这些东西的时候有没有集中注意力。

有一辆满载旅客的列车,出站时车上共有564名乘客,后来列车到达一处车站,下去18人,上来73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55人,上来34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13人,上来45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47人,上来32人,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下去22人,上来5人,接着列车又到一站,下去24人,上来53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17人,上来34人,列车又到一站,下去80人,上来78人,列车再到达一站,下去96人,上来43人,接着列车到达了终点站。

这是一位心理学家给一位著名的心算师的测试题,因为这位心算师自以为能算出任何人出的题目。

这位心算师在这位心理学刚一说完的时候就算出列车到达终点时的人数,但是这位心理学家却说道:“我不是问你达到终点的乘客是多少,我想问你列车在这期间一共停靠了几站?”这下可将他难倒了。

从这一案例中就能得出一个观点: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记住想记的事情。这位心算师把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列车的人数上面,却忽视了列车所经过的车站,其实列车所经过的车站相对于这些人数来说,可谓简单多了。

所以注意力的集中是你拥有超强记忆力的前提。但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呢?其实,完全可以通过训练的方式获得这种能力。

第一,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和抗干扰的自我训练。如毛泽东小时候常常用“闹中取静”的方法在城门口读书。李政道经常去茶馆读书,茶客们在谈天说地,他却能静下心来读书。通过这种有意识的锻炼之后,你会发现你的抗干扰能力强多了。

第二,锻炼目力。这种方法又分为五种:静视、行视、抛视、速视、统视。静视是静静地注视某一个物体一定的时间,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把看到的这个物体描绘出来,应尽可能地加以详细描述,最好用文字将其特征描述出来,而所看的物体也应由简单到复杂。

行视就是边走边看,当你走在大街上的时候,你可以看马路上疾驶的汽车牌号,然后回想其字母、号码;看一张陌生的面孔,然后回想其特征;看路边的树、楼,然后回想其棵数、层数;看广告牌,然后回想其画面和文字。这样做能有效地锻炼你视觉的灵敏度,从而达到锻炼你注意力的目的。

抛视是指把一些物体抛向天空中,在它们全部落下的时候,迅速看一眼,然后在纸上凭记忆写出来。重复这一练习十天,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大的进步。

速视指快速地看某一些数字或事物,然后凭着自己的记忆把所看到的写下来。

统视是注视正前方,观察你视野中的所有物体,但眼珠不可以有一点的转动。坚持10秒钟后,回想所看到的东西,凭借你的记忆,将所能想起来的物体的名字写下来,不要凭借你已有的信息和猜测来作记录。

这样的训练需要坚持,只有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到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注意力能力强多了。

心理学迷津

T·福勒说:“好方法是记忆之母。”但是再好的方法要是没有集中注意力的话,那也是不能增强记忆力的。所以,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就决定了你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