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二十几岁必须要知道的心理学常识
7191200000014

第14章 拒作“瘾型人” ——20几岁必须要知道的行为心理学(3)

第一,有些人对自己的儿童时代非常留念,但是又不能再回到过去,所以他们就对儿童非常的关注。但是如果对儿童关注的行为和心理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作为一种观念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并控制人的行为,便成了恋童癖患者。

第二,有些人因为在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上不能很好地处理关系,总觉得人心难测,于是他们就把兴趣转到了儿童身上,因此他们就慢慢地形成一种性变态的思想。

第三,由于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使之对成年人间的性生活失去兴趣,而把对象转向儿童,于是他们的性取向开始出现扭曲。

第四,性格方面,由于性格胆怯、懦弱,缺乏应付危机的能力,当他们遇到危机的时候,他们就希望自己能回到童年时代去,于是他们对童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发展到变态的地步。

相对于窥阴癖和露阴癖来说,恋童癖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因为有这种倾向的人严重地损害了儿童的利益。所以,有这种倾向的人应该及早接受治疗。

第一,厌恶疗法。当事者在接触儿童或儿童模型时候,以电流刺激其合谷穴、足三里,或者肌内注射催吐药,或者用橡皮圈进行刺激,目的都是为了造成身心上的痛苦。经过多次反复强化,可改变恋童癖的行为模式,纠正恋童异常行为。

第二,药物治疗。如用抗雄激素,能够限制男女恋童癖者的性欲。

此外,如果是因性功能障碍产生的恋童癖,就应尽早治好性功能障碍,让自己能够在正常的性行为中获得满足,重建自信心,以使自己不再幻想通过侵害儿童来获得性快感。其实,只要坚定信心,这种倾向是能够根治的。

心理学迷津

恋童癖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身心的摧残。所以,这种行为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国家在法令法规上对其都有明确地规定。

整形癖──幻丑症带来的强迫行为

周燕和老公都是河南安阳人,两人青梅竹马。自从结婚后,丈夫对她是疼爱有加,而她自己也因此幸福得像个天使似的。他的丈夫开了一家公司,两年之后,公司开始步入正轨,效益直线上升。于是生意越做越大,丈夫生意上的成功对于周燕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自从丈夫的生意做大后,对她便冷淡起来,随着吵架次数的增多,最后不得不走向离婚。反思离婚的原因,周燕认为是自己不够漂亮,没有拴住丈夫的心,因此,她决定通过整形来使自己变得漂亮一点,一方面能让前夫后悔,另一方面漂亮了,寻找另一半也会自信很多。

2006年5月开始,她到郑州先“尝试”了一下双眼皮。没想到朋友们说很好,自己看着精神了很多。于是,她又先后做了激光去痣、光子嫩肤等手术,脸色光亮了很多,此后更像是上了瘾一样,先后又做了垫高鼻梁、打瘦脸针、吸脂、美白牙齿、颌面整形等,听说上海、广州的技术高超,她还去上海做了隆胸手术。

3年下来,刘燕通过10次大小整形的手术,将能整的地方都整了个遍,花费了六七万元。而支持她不断整形的动力,就是想变漂亮,让抛弃她的老公后悔。如果身体允许的话,她还有可能再动刀。

周燕可以说是整形狂人。

网络上曾经也出现过一条帖子──“老婆狂爱整容,我要离婚”,发帖者称,周围人都觉得他老婆很漂亮,但他老婆自己却总觉得还不够完美,几年来陆续做了双眼皮、隆鼻等整形手术,现在又想整脸形。甚至下楼扔个垃圾也要看看头发乱了没、妆容整不整洁。这让他觉得妻子再也不是以前的她了,想离婚。

因为有了整形,所以这个世界上“美女”越来越多,但是美的同时,我们就要怀疑,这种美是真的吗?正像广告里说的,鼻子是假的,双眼皮是假的,胸是假的,连大腿也是被抽空了的。这样的人我们还有兴趣吗?这样的妻子我们还敢去娶吗?

其实,现在的美容医院之所以会这样的流行,就是因为有这些爱美的女性存在。为了这种人造美,她们可以反复地去修正自己的鼻子,可以反复地去垫高自己的鼻梁,为了自己的大腿能瘦一点,她们会反复地去抽脂。

而这种行为归结为一点──幻丑症。有幻丑证的女性害怕自己变老,因而她们反复地奔走于各大医院,为自己的美丽而一次一次地接受医生的手术刀改造,形成了一种“整形癖”。

所谓“幻丑症”就是整形者老是对自己的五官或其它部位不满意,总是想通过整形来改变它,即使是本来已很好看的容貌,也强迫自己不接受它。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幻丑症”患者认为自己长相丑陋,不停地奔波于各种美容医院做各种美容整形手术,以求有个理想的容貌,但总是不能达到自我满意的程度,于是又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手术。这样的反反复复,把自己的身体部位一遍又一遍的交给美容医院医生的手术刀,并且有些人还不惜花重金、冒生命危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是,像周燕那样沉迷在其中不能自拔的时候,就使这种爱美之心变成了一种心理疾病。据分析,常见的整形心理有四种:

第一,改变缺陷心理,这一类人最多,这些人由于先天的或其它的原因造成了身体某部位或多部位的缺陷,需要通过整形来修补或改变,属于一种正常的美容行为。修补好原有的缺陷和不美,可大大的增强整形者的自信心。对这样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

第二,过于追求完美心理,这类人很明显的是不用一般的审美眼光来看待自己,本来不错的外形和容貌在他们眼里却不能接受,想借整形美容的手段来改变自己或使自己变得更美,并不惜以多次手术为代价。可整形毕竟是手术,反复的手术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

第三,受他人影响,有些是受自己所崇拜的某个明星所影响,有些是受自己周围的人做过整形后变漂亮所影响,有些则是听信朋友、恋人之言而选择手术。这类人没有主观上的思考,对术后的生活影响很大,也许整形的鼻子是非常漂亮,可放在自己的脸上却显得有点不协调。

第四,为了自己的丈夫或男朋友。这种人有一种婚姻危机感或者感情危机感,她们怕自己的丈夫或男朋友嫌弃自己不够漂亮而离开自己,于是为了他们,而疯狂地去整形。

经调查,在有过整形经历的人当中,约5%至10%的人会上瘾。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会长姜乾金认为,喜欢整形的人当中有许多人其实是受到认知偏执的“幻丑症”影响造成的。

经了解,大部分做整形手术的人其实多数很漂亮,而且年龄集中在22至32岁。“去年来了一对姐妹,长得都还漂亮,但她们都要求做大‘整改’。”杭州某整形医院负责人说,妹妹是在校大学生,一次就做双眼皮、小眼开大、垫鼻梁、鼻翼缩窄、去下颌角等7项手术。姐姐也不甘示弱,把一些医生认为没必要整的部位都打理了一番。

因为经历过手术的整形者对整形的恐惧会消失,但对漂亮的憧憬会加强,而且感觉变漂亮很容易实现,所以一般整1~2次就漂亮了,但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还不够,继续做。根据调查发现,在所有整形者当中,做2次以上的约有20%至30%,做3次以上的可达5%至10%,这就成了十足的整形癖。

这在常人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可却确确实实的存在。而为什么有人会患上整形癖呢?

第一,“幻丑症”就是上瘾的根源。因为这些美容者认为,自己不断地追求完美却永远觉得自己尚未实现追求的目标,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会长姜乾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一种典型的“幻丑症”。而这种“幻丑症”的出现,就是因为有些人的审美判断失常,因为她们对自身躯体的认识已经变形,比如周围人都觉得她的眼睛好看,可她自己却觉得眼睛不是双眼皮。

第二,认知行为的偏执。这种人具有一种偏执的心理障碍,她们对某些事物追求绝对的标准,但自己怎么努力却实现不了。所以,他们反复地去做美容,就是想让自己达到心中所希望的那个标准。

心理学迷津

“幻丑症”其实是一种心理性障碍,可通过心理开导配合药物治疗,但大部分“幻丑症”患者都是在认知行为上出现偏差,需从人格上予以疏导。

厌食症──美丽不等于幸福

玛加丽·阿梅迪是《魅力》、《时尚》等欧美著名流行杂志和时装杂志的封面模特,在常人开来,她的生活真是风光无限。但是人们无法想像在镜头前靓丽无比、顾盼生辉的玛加丽,却一直在崩溃的边缘挣扎。

玛加丽有一个童话般的童年。她生长在法国南部的尼斯,有一个温馨的家。像许多父母一样,她的父母鼓励她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一切事情。读书的时候,她不仅在班级里学习第一,最受欢迎,还会弹钢琴、表演、绘画,还学芭蕾和瑜珈。

可她14岁那年,她的父母的一句玩笑话改变了她的命运。他们说她有点胖。这可让玛加丽难过得要命,于是在她将近15岁时开始暴食和自我催吐。可也正是她的这一种行为,使得她拥有傲人的身材,于是她进入了模特这一行业。从此一位世界名模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