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轻松告别亚健康
7191100000018

第18章 上班族“治未病”的必修课(1)

俗话说“三十岁前用身体还钱,三十岁后用钱换身体。”现在的都市生活,让“上班族”们几乎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精神压力加大,压力长时间积蓄,大脑超负荷运转,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过度,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导致脑疲劳,从而引起全身的“亚健康”症状。一旦亚健康状态形成,很容易影响你工作的状态。“治未病”是上班族们的必修的一门课程,不要让你们年轻时辛辛苦苦赚的钱,等到老来用在治病上。

白领!你们是亚健康的高危人群

“拿高薪,开跑车,住好房”,白领不知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可惜他们的健康真相却又有多少人知道呢?长期的体力透支让他们站在了亚健康迈向疾病的悬崖。

有一首顺口溜:“吃得好,营养少;喝酒多,吃饭少;陪笑多,欢乐少;住店多,回家少;看似潇洒走一回,内心孤独谁知道”;“吃得多,营养少;陪笑多,欢乐少;住店多,回家少”。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让这些成为了白领阶层们的生活写照。脑力劳动的白领们是“亚健康”的高危人群。

刚刚30岁的周女士在单位是部门的骨干,在家是贤惠的妻子,里里外外操持着一切。可最近几天,她开始明显感到不对劲,不仅月经不调,还常觉得气力不支,上班无精打采。在镜前打量自己,分明觉得脸色萎黄、皮肤松弛,生出了明显的鼻沟纹和抬头纹,整个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

紧张的工作、巨大的压力和无序的生活规律,极易造成白领阶层人士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疲劳。调查显示,沈阳约有75%的高级知识分子和85%以上的企业管理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慢性疲劳状态。其中亚健康状态在中年以后变得明朗化,18岁至40岁之间的人,随着年龄增长,身心机能轻度失调呈缓慢上升趋势。40岁以后,潜在疾病状态的比例陡然攀高,55岁前后有明显症状的越来越多。而且一部分慢性病患者,虽然经过治疗,病症暂时得到缓解,但绝非完全达到健康状态。

某调研组织对北京的白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到2600分问卷。90%的被调查者为20-40岁的办公室一族,调查结果不容乐观。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自己生理、心理各方面均健康的白领还不足5%,95%的白领办公族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亚健康”症状。如74%的被调查者存在记忆力差、健忘、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的情况;93%的被调查者存在睡眠障碍,如失眠、经常做梦、容易惊醒;94%的被调查者有浑身酸痛、无力,颈肩僵硬、头晕眼花、手足麻木等机体疲劳的症状;88%的被调查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如经常感冒、咳嗽,易发烧、易感染,病后身体恢复缓慢,容易腹泻等状况;79%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不愿与人接触、沟通,爱讥讽人,爱猜疑人等。

这些症状严重困扰了白领上班族,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那么为什么白领们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呢?

最主要的原因为积劳成疾,包括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精神压力长时间积蓄,大脑超负荷运转,妨碍了大脑细胞对氧和营养的及时补充,使内分泌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过度,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导致脑疲劳,从而引起全身的“亚健康”症状。

其次,缺乏运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因。由于工作紧张,白领们平时常以车代步,上班时久坐少动,下班时间又要加班,因此,白领们往往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脑血管、胃肠道系统、免疫系统以及颈椎等方面的疾病。此外,白领们的工作环境也有很大影响。白领上班族的工作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电脑,长时间使用电脑会引起人的视力衰退、关节损伤、辐射伤害、头部和肩膀疼痛,还会出现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

被“网”住的身体——网络依赖症

“无纸化办公时代”的到来,让身在职场中的人们几乎忘记了怎样用笔,笔头能力的退化尚且不论,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脱离网络的束缚,避免一些网络疾病,是上班族们“治未病”的第一课!

对网络的依然,让很多人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其典型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依赖药物等。

“无言以对”型

不少人因为长期通过网络通信工具交流,而导致在面对面交流时“无言以对”。

在某广告公司工作的吴小姐,几乎所有和客户的联络都是在MSN进行的,在网上除了聊工作,还可以说说彼此的心情、喜好等个人问题,她也因此与许多客户“走得很近”。而令吴小姐不解的是,每次和客户见面,却发现没有什么话题可聊,常常会冷场。但只要一回到网上,沟通立刻顺畅起来。

不少白领都出现过这样类似的“开口交流障碍”。其实这就是网络依赖的后遗症。长时间通过敲打键盘这样机械的方式与人交流,难以感受到直面接触时的真情实感,无疑会对人的心理调节和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何才能摆脱这些负面影响呢?专家认为,白领们可以适时地放弃使用MSN,创造机会与他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必要时逼迫自己强制断网;并积极参加一些朋友聚会,找回没有网络时的娱乐方式

“聊天依赖”型

在虚拟空间中构建自己的社交圈,这已成为众多白领的生活常态。

前不久,刘先生换了工作,而跳槽理由让人瞠目结舌———因为旧东家出台新规定,上班时间不准使用网络聊天工具。刘先生说,他每天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MSN,哪怕没什么事情需要沟通,只要看到挂在网上,自己就觉得安心。这早已成了习惯,遇上偶尔一天断网,就不知道该干啥了,工作也不能集中精神。刘先生说,他自知对网络的依赖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MSN依赖症”是网络依赖症的表现形式之一。据介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都会影响个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却是个人性格。研究表明,具有神经质、消极、敏感等性格特征的人,网络依赖最强;相反,具有公正、克制、拘谨等性格特征的人,网络依赖最弱。

在网络成瘾前止步

网络依赖是网络成瘾的一种临床症状,而网络依赖又不等同于网络成瘾,网络依赖者没有典型的成瘾症状,只是精神上表现出对网络的依赖。网络依赖者如果不对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行克制,任凭依赖心理继续发展,很可能发展为网络成瘾。

中医虽然没有对网络依赖有很明确的治疗方法,但是由网络依赖造成的一系列的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套很好的养生治疗方法。但是养生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网络的束缚,大多数网瘾者在现实生活中都缺少与家人、朋友的情感交流,从而产生内心孤独的感觉,而互联网弥补了他们在现实中的缺憾,在网上与陌生人交流,他们更能放得开。

要预防和戒除网瘾,首先还是要正视网瘾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的危害;学会控制上网时间,培养其他对身心有益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同时,提醒自己面对电脑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比如颈椎病、视力下降等;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寸步不离的定时炸弹——手机依赖症

科技发展了,过去腰间插着的BB机现在都换成各式各样的手机,3G手机的发展更让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更强了。别以为手机是你的赚钱的“宝贝”;恋爱的“丘比特”,其实它是危害你健康的手雷。摆脱手机依然症,是上班族们“治未病”的第二课!

电影《手机》中,严守一因不堪手机的“骚扰”而将其喻为手雷。生活中很多人对手机也是又爱又恨:出门忘带手机了,一整天都心烦意乱;带着手机时总觉得手机响了,结果发现根本没电话;当手机有段时间不响时,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是否有未接电话……这就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

小林是一家对外贸易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因为工作关系,她有时半夜也要为客户接机或随时安排应酬,手机24小时开着,使用频率非常高。“手机电池本来能用3天,可我每天得换一次,我把全身心都奉献给了工作,不断打进打出的电话让我感觉生活很充实。”她说。可最近业务量骤减,小林的电话寥寥,原来暗自庆幸能睡个安稳觉的她却感到极不适应,反倒开始失眠、坐立不安。在别人的手机铃声响起时,她会条件反射地拿起自己的手机。

在手机空前泛滥的今天,这种通讯工作所承载的职能和功效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的沟通和交流,它已经成为现代人体现个性和自身价值的方式,然而,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它的依赖程度达到了一个无可救药的地步。

经常使用手机的你是不是也担心自己是否得了“手机依赖症”了?如果下列问题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⒈你常把手机放在身上吗?

⒉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响了的幻觉?

⒊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总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⒋你是不是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

⒌你是不是总在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⒍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⒎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没有信号时,你会对工作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吗?

⒏最近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吗?

手机依赖症与网络依然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虽然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但长期下去,对身体有影响,如容易导致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同时手机依赖症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会给生活、工作与学习带来压力,如果时间更长,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

那么,要克服对手机的依赖,最有效的办法是与别人进行积极的面对面交谈,要善于肯定自己,时时提醒自己以经历、经验、资源等优势树立自信。尤其在商界,培养从容淡定、游刃有余的强者之风非常关键。相对来说,手机在工作中除了提供信息源外,对事业成功并无决定意义。一般来说,手机的最大实惠在于,每当你最需要的时候为其提供通讯方便,如果当手机使用量明显减少时,可以考虑搁置与关机。

对于患上“手机依赖症”的白领来说,也不要有心理负担,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它只是人们经常使用手机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治疗的最好药物也许就是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问题的关键在于白领要多爱惜自己,为自己营造这个年龄应有的“绿色生活”,如郊游、健身、看书、听音乐等。这样不但利于人际关系的健康沟通,也可缓解失去工作消息来源的紧张情绪,克服对手机的心理依赖。

每天下午可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缓解紧张心理,使身心放松,增加疲劳感,晚上容易入睡,也能睡得深沉;保持稳定的情绪,让性格更豁达开朗;要以平和心态接受工作变化,适应生活中的新改变,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他人交流,说出你的烦恼,关注较少使用手机者的生活安排,分散对手机的注意力,并适时给与自己“没有手机打扰的日子真好”的心理暗示。

“醉仙”的疾病史——酒精依赖症

李白喝了酒才能写出诗来,而现在喝酒才能谈生意,但是长期下去,对酒精的依赖却更大了,翻开各位“醉仙”的疾病史,可谓和酒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消除对酒精的依赖,是“上班族”们“治未病”的第三课!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饮酒历来与人的兴致有关,高兴了喝酒,以酒助兴:愁苦了喝酒,以酒浇愁;闲来无事喝酒,消磨时间等。

但是,随着人们在社交活动中会亲访友、聚餐饮酒机会的增多,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酒精依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部分人经过长期饮酒后,酒量会逐渐增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这就表明已经罹患一种特殊的慢性病——酒精依赖。酒是麻醉剂,是一种亲神经物质,除了饮酒而引发的高血压、肝病、性功能减退等疾病每年呈增长趋势,长期饮用而产生酒精依赖症也逐年增多。酒瘾一旦成形就很难彻底根除,就像吸食毒品一样,所以酒又被称为软毒品。

39岁的张先生是一位机关里的工作人员,因为工作需要,长期的应酬,使他养成了酗酒的习惯,即便没有应酬,每天饮酒1斤半左右,酒后胡言乱语,无事生非,乱跑乱动,打人骂人的现象时常发生,严重的时候还损坏单位物品,因为长期的酒后打人以及工作的失误,使得他被开除党籍,停职检查。

饮酒后脾气暴躁、易发怒、酒后话多、幻听、幻觉、摔东西、骂人、独自饮酒、藏酒行为。一旦不饮则出现手颤抖、行动失控、步态蹒跚、乏力、心慌、出虚汗、失眠等戒断综合症。从心理依赖、躯体依赖到病态人格变化表现,酒精依赖症患者对饮酒的要求高于一切,并逐步升级。很多酒精依赖症的患者,对亲人失去感情,对工作不负责任,影响家庭关系,带来社会问题,甚至因此失去宝贵的生命。

“看起来象水,尝起来辣嘴,喝下去闹鬼,走起来绊腿,夜里靣找水,早起来后悔。”这是中国民间对喝酒的形象描述。对于这些“醉仙”们,来看看过度饮酒给他们带来了那些疾病吧。

饮酒伤肝,酒引起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国外有报道指出,长期饮酒合并慢性肠炎、肝炎发生率高达8%至45%。有慢性肠炎肝炎者,就算每天只喝一杯酒,都会较不喝酒者加重病情。

消化系统是酒的首个攻击目标,酒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长期酗酒更易引起急性与慢性胰腺炎,严重者甚至引起糖尿病。

饮酒损害神经系统,酒加速脑部老化过程,损伤智力,使人的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分散,严重者有精神方面焦虑、抑郁等症状。

酒对心血管系统恰似洪水冲堤坝,酒精会增高血压,造成中风或继发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