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余女士的这些现象都是四季的不同睡眠需要所造成的。一般来说,春、夏季节适宜晚睡早起,每天需要睡5个小时至7个小时。秋季适宜早睡早起,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在7个小时至8个小时。而冬季则适宜早睡晚起,每天需睡8个小时到9个小时。由于现代人工作时间的固定性,很难根据四季变化来严格调整作息,但对于工作忙碌的都市人来说,应该尽量规律睡眠时间。“未病先防”是中医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因此,在还未发生失眠的情况下,根据四季气候以及人体的变化来巧妙睡眠,必然让你一年四季睡的安稳。
春季应“夜卧早起”
春季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古诗中说“春眠不觉晓”,形容到了初春时很多人就特别好睡,想要早点入睡,且醒后精神百倍。按《内经·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所说,春季三月是万物开始生长之季,天地之气此季开始萌发,故此三月的睡眠方面应该是“夜卧早起”。
不要把这里的“夜”与现代都市夜生活的“夜”混在一起。酒吧,KTV是都市年轻人群常常出没的地方,在他们眼里不玩到深夜十二点不叫做“夜”。这里的夜应该指的是在十点和十一点之间,十点之后是体内内分泌开始的旺盛时期,这一段时间如果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将有助于体内的自然排毒。所以说春季人们应该入夜即睡觉,早一些起床,到庭院中散散步,披开头发,舒展形体,使情志活泼,充满生机。
此外,在中医理论中,春天属“木”,而人体五脏之中的肝也属“木”性,因而春季既是养肝的最佳时节,同时又是肝病的多发季节。养肝首先就要重视睡眠,要睡的香。很多工作繁忙的人群,其实他们的肝病都是“熬”出来的,熬过夜的人都知道,熬夜过后大都会双目赤红,其实这就是肝火上升的症状。长期如此,必然会伤害肝。
身体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四自”功能。即自我建设,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修复。尤其是春季,肝脏受到阳生发的作用,容易肝火旺盛。而且肝脏又是将军之官,主疏泄,解毒。所以,春季高质量的睡眠对养肝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春季早起之后,最好不要马上做剧烈的运动,比如跑步,而是要“被发缓行”,即以散步的形式为主,使精气神缓慢的提升起来。身体达到完全清醒状态才可以做剧烈运动。另外,这个季节还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轻易生气,还要注意这时候应该多亲近大自然,多到树林、植物园等动植物多的地方走走,以吸取清新的空气。
夏季午睡保健康
一年四季当中,炎热的夏天是人们最难入眠的季节。因夏季有昼长夜短的特征,人们白天活动的时间延长,夜间睡眠的时间不足,再加上天气的炎热易干扰人的睡眠,更使人心浮气躁。蚊虫叮咬、他人干扰等等,都使人难以入静。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也感到夏夜难熬,本来睡眠不佳者,更如火上浇油,甚至彻夜不眠。夏天万物正是是处于盛极而始衰的阶段,而人体也相应如此。人体的活力也会慢慢渐入高峰而清醒的时间也会大大增加,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相对也是阳气最易发泄的时期。
一般人到夏季的睡眠其实也只有五、六个小时,人的睡眠时间相对缩短,这是自然的生理现象。应按照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原则。养生要注重的是有收有泄,以泄为始,以收为终。因此,夏季养生要注重午睡。午睡不仅是一宗快速有效的“健康充电”的方法,通过午睡来进行调节,可补偿夜间的睡眠不足,能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有利用下午、晚上的工作和学习。同时对防止中风及心脑血管疾病及抗衰、延寿、美容都有好处。午睡以片刻至半小时为宜。不提倡在穿堂风或空调低温房间里入睡,以图一时之快。
同时也得注意,夏季心火旺,肺气略虚,肾水不足者,应戒食生冷以助长阳气,节房事,静心调养以固护养气。
秋季睡眠讲究多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篇》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就是说,在秋季的这三个月中,秋爽气清,万物收藏,人的起居调摄应与气候相适应。经过一个相对少眠的夏季,秋季能注重搞好睡眠,正好借此予以补偿。
秋季气候凉爽,较之炎夏酷暑,人们睡眠的气候条件大为改善。有的朋友就开始贪睡了,却不注意秋季睡眠的方式方法,不仅辜负了凉爽宜睡的条件,而且不利秋季的养生保健。
秋季睡眠总的原则是———早睡早起,以应秋候。秋季是个成熟的季节,人体亦如是。如果春气养生,夏季养长都做的比较好,那么到了秋季,人体的状态也会达到一个一年四季中最平衡的状态。此时的睡眠时间相对来说要从夏季的亢奋转变为秋季内敛的时间,较之春季以“生”为主的睡眠到了秋季则以“收”为主了。因此此时如果有条件最好晚8点即入睡,或者每天保持9、10小时的睡眠时间。但第二天也需注意要早起,秋季虽开始收敛,但还无需藏。因此在早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早起。秋天的早晨早起以使人“神清气爽”。
秋季气候凉爽,人们睡眠的气象条件大为改善,但如果不适当加以注意,睡眠质量将会大受影响。所以,秋季睡眠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切勿睡前进食。这将会增加肠胃负担,易造成消化不良,有害身体,还会影响入睡。睡前如实在太饿,可少量进食,休息一会儿再睡。
在饮茶方面也需要注意,不要在睡前喝过浓的茶。茶中的******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而且饮用过多的茶水也容易造成会夜间尿频,影响睡眠。
睡前不要过度娱乐。爱“泡吧”的年轻男女们需注意了,在秋季尽量减少“夜生活”。睡前如果进行过度娱乐活动,尤其是长时间紧张刺激的活动,会使人的神经持续兴奋,使人难以入睡。
睡时忌多言谈。有朋友爱说睡前打电话找人聊天的习惯,其实卧躺时过多说话易伤肺气,也会使人精神兴奋,更加影响入睡。
睡前勿张口。睡觉闭口是保养元气的最好方法。如果张大嘴巴呼吸,吸入的冷空气和灰尘会伤及肺脏,胃也会因之而着凉。
睡时忌吹风。人体在睡眠状态下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易于受风邪的侵袭。加之秋季气温并不稳定,故在睡眠时要注意保暖,切不可让风直吹。
冬季睡眠,早卧晚起
冬天起床对很多人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中医认为冬季是藏季,这时天干地冻水成冰。人体在此时是需要聚集阳气。这时的睡眠应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事实上,人体在此季已自发调节至睡眠体质,因此很多人在冬季爱睡“懒觉”就是身体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一种生理反应。
《黄帝内经》里说,“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说,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当然“晚起”并不是说睡懒觉,而是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起床则应待日出之后,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也逐渐上升。此时起床,不但可以使得头脑清醒,机智灵敏,还能躲避严寒。
冬天人的阳气相对较少,所以一些人一些人总感觉手脚冰凉,晚上睡不着觉。这主要是因为自然界的温度降低,阳气不足,而人体自身的阳气也会不足,身体出现阳虚的表现。另外,因为天气寒冷,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就会减弱,使得手脚,特别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环不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神经末梢循环不良”导致手脚总感觉冰凉。所以冬天睡前用热水洗脚是比其它三个季节更重要的事情。
我国有首民谣云:“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此民谣也简练地道出了四季洗脚的益处。陆游在他82岁时,还坚持在冬天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他说:“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啄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晓汤。”
睡前用温水洗脚15~20分钟,使脚部血管扩张,可促进血液循环,使人易于入睡。睡前足浴有催眠及健身的作用。洗脚的热水,水量以淹没脚的踝部为好,水温以42℃~45℃,暖和舒适为宜。同时,用手缓慢、轻松的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发热为止。这样,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末稍神经兴奋,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如能长期坚持,不仅有保健作用,还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冬季因为寒冷,很多人喜欢把头蒙进被子里,当一个十足的“缩头乌龟”。蒙头而睡的人是十分不利于健康的。因为蒙头而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局限在被窝这个小小的空间,空气污浊不流通,缺氧较不明,睡不好觉,易做噩梦,醒后则会感到头晕、乏力、精神委靡。当然也不要露肩而睡。冬季天气寒冷,若露肩而睡,则风寒之邪极易入侵人体肩关节,导致局部经络骨节气血瘀滞,易致关节酸胀疼痛。
有的夫妻不知道是亲密过度,还是害怕寒冷,冬天喜欢相拥而睡。这样睡觉会因局部受压而导致肌肉紧张、血运不畅、神经挤压,出现局部或相应肢体酸胀、麻木、疼痛等。同时两个人常常相对而睡,这会导致一方吸入的气体大多是对方呼出的废气,其不良后果与蒙被而睡相似。
一“针”破除失眠症
“针”既不是打针用的那种针,也不是绣花的“针”,而是针灸。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特有的手法。针灸看似神秘,其实并没有复杂的地方。面对令你无可奈何的失眠,针灸就是你的破除失眠魔咒一个好帮手!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辗转反侧是否让你更加烦躁不安?第二天上班无精打采,哈欠连连。如此,你一定对失眠恨之入骨,想尽快驱逐这个健康的侩子手。中医针灸就是有效治疗失眠的方法之一。
从中医角度而言,失眠者有肝火旺,针灸治法以清肝,息风为主,辅以滋阴;失眠者病因心血不足,针灸对证治以补心血、安心神;失眠者病因消化不好,西医解析为植物神经紊乱,即为神经衰弱,针灸可调节植物神经,同时配合健脾行气以助消化的。针灸治疗失眠证,不仅能有效治疗失眠症,提高睡眠质量,还可调节机体抵抗力。使人精神气爽,生活得更加有滋有味。
袁小姐是一家公司总经理的秘书,刚参加工作不久,因工作压力很大,近一个多月来备受失眠的煎熬,每夜只能睡2-3小时,经常出现头痛的症状,感到精神疲惫、健忘和烦躁,十分痛苦。经过针灸治疗,睡眠有改善,现每夜可睡5-6小时。
灸法:多用于虚怯及胃气不和之失眠。可取心俞、肾俞、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心俞,肾俞同取具有调整心肾、安神益志的作用。神门可安神,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调胃和中、益气强壮、养血宁心,诸穴合用具有养血宁心作用。一般选用艾条温和灸,每个穴灸5~10分钟(可双侧同时进行),使局部红热,每天睡前1次。
也可在上背部用灸盒施灸,每次15~3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若失眠较顽固,可在上述穴直接进行麦粒灸,每穴灸3~5壮,以略感灼烫,但又可以忍受为度。1周两次或更多,每次必灸心俞、足三里。
针法:失眠虽然分型较多,但无论何种原因,最终均导致心神不宁,故失眠病位在心,取穴当以四神聪、神门、三阴交为主穴。
神门是心经的原穴,取之可养心宁神;又失眠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肝主藏血,脾主生血,肾主藏精,精血互生,故取三阴经之交会穴三阴交以调理三脏,四神聪是镇静安神之要穴,可取之以镇心之不宁。
神门直刺0.3~0.5寸,注意要刺在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凹陷中,刺入即可,不追求过强的感应。有些病人刺入后可感到手掌背热。
三阴交直刺1~1.5寸,局部酸胀即可,因其具有滑胎作用,孕妇或妇女经期的失眠慎用或不用。
四神聪平刺0.5~0.8寸,有微胀或胀刺感。心脾血亏者,可加心俞、脾俞以补益心脾,益气血生化之源,针用补法。
心肾不交者,可加心俞、肾俞、照海,以交通心肾、益阴宁心,针用平补平泻法。肝阳扰动者、可加肝俞、行间、大陵,以泻心肝火、安神定志,针用泻法。胃腑失和者,可加中脘、足三里、内关,以消导畅中、理气安神,针用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