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7189800000027

第27章 琴棋书画,为女孩的未来投资(1)

对待女孩的兴趣不能太功利

一位哲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正处在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孩子说,兴趣显然是更加重要的老师。

假设一个孩子很聪明、很机智,可是她对所见事物没有丝毫兴趣,那么这个孩子又能如何呢?专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20多个孩子集合起来,教他们打乒乓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专家们对这些孩子进行测试,发现在这么多孩子当中只有近一半的孩子学会了打乒乓球,这些孩子学会的重要因素就是他们对乒乓球有着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高效地持续下去。

有位教育专家说:“家长是天生的教育人才。”研究杰出人物的成长史,你会发现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爱好都会得到父母的尊重,而且他们的父母还会在适当的场合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呢?

第一,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在活动中促进孩子兴趣的生成。

好奇心是孩子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有了好奇心,就有了追寻兴趣的基础。作为家长要十分注重孩子对什么事情表现出好奇心,然后让她参加一些他自己感兴趣且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倾向会表露无余。同时,孩子的可塑性也是很强的,只要家长通过适当的活动注重正确引导和培养,就能促进孩子兴趣的生成。

第二,引导孩子的兴趣向纵深发展。

作为家长在对待孩子兴趣方面,不能只给孩子一个方向、一本书,而应该掌握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正确引导孩子让她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必要时还要以身作则,带着孩子一起做,让孩子切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帮助孩子保持兴趣的持久性。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看到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及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要注意在适当的场合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能力;同时,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环境,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不断受到启发,逐渐建立持久的兴趣。

女孩的灵性从绘画天赋开始

绘画可以让孩子抒发感情,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可以培养其认真做事的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可以促使其自信心的建立。同时,通过欣赏自己和别人的画,孩子可以学会欣赏自己,学会欣赏和尊敬别人,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另外,绘画还可以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专家研究提出,人的左脑喜欢进行清晰、连续的逻辑性思维;右脑则专门处理视觉、形象、空间等感性思维。在学校的学科中大部分都以开发左脑思维为主,在各种考试压力下,艺术课如绘画、音乐一直处于边缘化,到高中甚至取消了艺术课,导致孩子右脑功能逐渐退化。让孩子学习绘画,可以有效地开发其主管视觉、形象等的右脑的思维,能平衡地发展其左、右脑思维,将孩子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

为孩子挑选绘画班应遵循的三条标准。

第一,看教学风格。

教师的背景宣传只能作为参考,重要的是考察他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教育理念必须体现重启蒙开发、轻技能传授。课程内容考查则需要看老师在课中是以开启孩子的想象为目的,还是每次课只教孩子画具体内容。而这两方面均可从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观察中得出结论。因此,我们在为孩子挑选绘画班时可以先和教绘画的教师交流一下,或和其他正在学习的学生家长交流一下,了解该绘画班的教学风格。

第二,看教学方法是否科学。

这主要包括:是否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和创作的过程,能否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启发;是否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有不同的课程设计,或者同样主题的课程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课程的设计是否具有符合孩子思维特点的跳跃性和交叉性,最好是既有平面的绘画又有其他丰富的立体动手内容,可以满足孩子多方位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模仿和示范为主,没有教会孩子观察,所以,老师教了的孩子会画,没有教的就不会画。如果让孩子学成人创造的符号,如临摹老师的范画、卡通画、简笔画等,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观察,也不会思考,这无疑限制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所以,科学的美术启蒙方法是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观察资料,启发和引导孩子自己画,而不是让孩子临摹。

第三,看是否重视提高孩子的审美水平。

孩子的审美修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优秀儿童画对孩子表现主题也是一种借鉴。如果你选择的绘画班不能提供良好的审美环境,甚至老师连儿童画都看不懂,建议你不要送孩子去学。

从色彩认知训练女孩绘画基本功

一般来说,孩子绘画时最早对色彩感兴趣。这时轮廓只是为色彩帮忙的,要是允许孩子把一些图案涂上色彩,孩子会感到很高兴。不只是孩子喜欢色彩,许多成人也是如此。先色彩后形式被心理学实验所证实。如果一开始就用一些繁复的形式让孩子去画,他很快就会觉得力不从心而放弃。孩子没有形状最终是不行的,那么先选择一些简单的形式,然后再由简到繁。

应该鼓励儿童去努力表现一些有趣的事实,这样就可以使所模仿的东西逐渐有点像现实中的东西。开始画得不准确是符合演化规律的。不论那些形状多么古怪,色彩多么刺眼,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创作出了一幅画,而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动用了手指、眼睛和思维。我们不只是愉快地培养了他们辨别颜色的能力,同时也使他们用笔的手多少学会了控制和保持平稳。

在这个阶段,那些各种各样照样“描图”的方法,和一开始就用那些直线、曲线、复合概念教育的方法一样都是有害的。前一种方法让孩子从小就失去自己选择描摹对象的机会;后一种方法则让孩子望而生畏,很快厌倦。

只要依据上面的这些原则,等到孩子拿笔的手平稳了,也开始有一些比例感觉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透视”课了。这听起来有点吓人,其实每个孩子都喜欢也愿意去做。

把一块透明的玻璃垂直放在桌面,摆在孩子面前,对面放上一本书或者杯子,让孩子透过玻璃看对面的物体,眼睛不动,然后用墨水在玻璃上按照物体的形状作点,再把这些点依照物体的轮廓连成线,使这些线盖住物体的轮廓,使它们重合。最后把一张衬纸放在玻璃后面,再让孩子比较玻璃上的画和物体之间的区别。孩子会惊喜地发现它们形状相似。

这是培养孩子仔细观察对象,并把对象描摹下来的方法。慢慢地,孩子不再需要玻璃片,自觉去描摹那些孩子感兴趣的事物。

绘画的兴趣对孩子来说,会持续很长时间,不管孩子是否会在这方面发展,鼓励和培养这种兴趣对孩子都是有益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可以把这种才能用在自然笔记上。他们可以为自己插图、装饰。也可以用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如送给朋友或父母的生日贺卡(自制的),慰问病中的亲人。孩子还可以用绘画来讲故事,在家庭通讯上记事。每一次运用都会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真实的成就感。

欣赏和赞美女孩的绘画作品

在引导孩子学习美术的时候,父母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孩子完成的每一件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

孩子画完一幅画,或者做完一件手工制作之后,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欣赏作品并提问,引导孩子对作品进行讲解,让孩子讲解作品,可以补充画面不完善、不连贯的内容,使作品充分反映她的主题思想;可以引申画面内容,锻炼和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使父母了解孩子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水平,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愿望,为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做好准备。

父母对孩子的作品,应以赞美和欣赏为主。不要因为孩子画面比例失调,颜色搭配不当,或者线条不流畅就责备孩子,避免说孩子天生不是画画的料,应该以学业为重来刺伤孩子的自尊,降低孩子的积极性,为人父母要懂得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孩子绘画时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孩子挖掘潜能,更好地成长、成才。

给女孩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绘画是儿童本身的一种情感宣泄,体现了她们天真的童心、童趣,其中也折射着智力的萌芽、性格的动向。她们更多的是为满足自己情感的宣泄,所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如果把他们这种本性限制,让她们按照既定的意图画这画那,她们会感到不知所措,感到画画很难,有压力,慢慢地就会失去兴趣。

让孩子学画画,不是想让孩子当画家,而是要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开发孩子的想象力,锻炼手的灵活性。另外,不管教孩子画画,还是做手工,都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使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富有娱乐性,这样才能不断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使孩子乐此不疲。有时家长带孩子去田野,去爬山,去动物园,让孩子随身带着画笔,在观察浪花、树木、建筑物、旷野、天空以及天上翱翔的飞鸟、动物园里的走兽,产生创作的欲望时,马上画上几幅。这样做,比让孩子待在家里画画效果好得多。

现在各种少儿美术培训班乃至幼儿园、小学的图画课,大部分从临摹入手,强调以“教师为主导”,限制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那种单纯把绘画技术、技巧作为美术启蒙教育重点的做法是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也是违背儿童心智发展规律的。例如,美国的孩子画太阳可以画红的、白的、黄的,而中国的孩子画太阳只能是红的,这充分说明了限制儿童想象力造成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