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本草纲目通俗读本
7183400000011

第11章 果部(4)

【采集加工】五月成熟,剥去皮,煮其肉而晒干。岭南人将槟榔当果食,说是南方地湿,不吃它没有法祛瘅疠。生食槟榔味道苦涩,但与扶留藤和蚶子灰一同咀嚼,则柔滑甘美。

【性味】味苦、辛、涩,性湿,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消谷逐水,杀肠道寄生虫、伏尸、寸白虫;除湿气,通关节,利九窍,除烦,破腹内结块;还可治脚气、水肿、胸痛、痢疾、腹胀腹痛、大小便不能、痰气喘急,疗恶性疟疾,抵御瘴疠。

【发明与传说】李时珍说:生食槟榔,必同扶留藤、蚶子灰合嚼。俗称“槟榔为命赖扶留”。就是说槟榔能伤真气,不可多食。按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瘅疠,它的功能是醒能使之醉,食后不久,则头晕颊红,似饮酒状。

【附方】治蛔虫腹痛:用槟榔二两,酒二盏,煎取一盏,分二次服。

治腰垂作瘅:槟榔子为末,酒服一钱。

大腹子

【释名】就是大腹槟榔、猪槟榔。即槟榔中一种腹大形状扁,味道苦涩的。

【采集加工】当地人习惯用扶留藤、蚶子为壳灰拌和服食,以避除瘅疠。

【性味】味辣、涩,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与槟榔的功用相同。

【性味】味辣,性微温,无毒。

【功效主治】治热气攻心腹、大肠蛊毒。止霍乱,健脾开胃,降逆气,消皮肤水肿,还可治脚气,疟疾痞满不舒,胎孕恶阻胀闷。

椰子

【释名】又叫越王头。树木没有枝条,高一丈多,叶在顶端像一束蒲叶,果实很大,垂挂于枝间,果实外有粗皮,棕色。皮内壳很坚硬,圆而微长。

【采集加工】壳内有肤,白如猪皮,厚有半寸左右,味如胡桃,肤内裹有像乳汁一样的浆四五合,饮来清凉可口,芳香溢人。壳可作器皿。肉可糖煎寄往远方,作果品甚佳。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益气,治风。食后充饥。令人面色光泽。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消渴去风热,治吐血水肿。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能止血,疗鼻出血,吐泻霍乱,可煮汁饮服。治心绞痛,烧灰存性,研末,以新汲水送服一盏。

【功效主治】可作盛酒的器具,若酒中有毒,食用害人则酒沸起或壳破裂。又可治杨梅疮筋骨痛,烧灰存性,临用时炒热,以滚酒泡服二三钱,盖被取汗,疼痛即止。

附:青田酒。

【采集加工】《古今注》载:乌孙国有青田核,形状如桃核,核大数斗,剖开后用来盛水,则水变成酒味,非常醇美。饮尽随即注水,随尽随成。但不可久用,久则水变得苦涩。

无漏子

【释名】西南地区的人又叫它苦鲁麻、千年枣、金果。树木很直、高几丈,顶端有十余枝,叶如棕榈,三五年一结果,每朵约二三十颗,类似北方青枣。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补中益气,除痰嗽,补体虚,好面色,令人肥健。

桃榔子

【释名】又叫面木。树木像棕榈而坚硬,砍掉皮可从树中取面,它的皮很柔,坚韧可以作绳用。结的果实,每条不下百颗,一树近百条。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破瘀血。

桃榔面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做饼烤食肥美,令人不饥,补益体虚乏力,治腰酸。

莎木面

【释名】莎木面树高十余丈,有四五围那么粗,树梢生叶,两边排列如飞鸟的翅膀那么美。

【采集加工】皮中有白面十斗左右,捣筛后可作饼,或磨屑作饭吃,当地人称为面,轻滑可口,胜过桃榔面。

【性味】味甘,性平、温,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补益虚冷,消食,久食不饥,长寿。

菠萝蜜

【释名】树高五六丈,形状像冬青,颜色更加黑润。叶极光滑,冬夏不凋枯。树身长至很大时才结果实,不需要开花,果实生长在枝间,多的有十几枚,少的五六枚,大如冬瓜,外有厚皮裹着,很像栗环,有软刺。五六月成熟时,每颗重五六斤。

【采集加工】剥去外层皮壳,里面的肉重叠如橘瓣,吃来甘美如蜜,香气满室。一果有数百核,核大如枣。核仁如栗黄,煮炒食甚佳。

【性味】味甘、香、微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止渴解烦,醒酒益气,令人悦泽。

核中仁

【功效主治】补中益气,令人不饥轻健。

无花果

【释名】生长在扬州及云南,枝叶如枇杷树,三月长叶,五月间不开花便结果实,果实出自枝间,形状似木馒头。

【采集加工】成熟时果实是紫色、果肉软烂,味甜像柿子而没有核。因其没有开花就结果,所以叫无花果。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有开胃止泄痢的功能。并可治各种痔、咽喉痛。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主治痔疮肿痛,煎汤频频熏洗患处。

古度子

【释名】古度子出自两广各州。树叶如栗,没有花结果,枝间生子,大如石榴或山楂。

【性味】色红,味酸。

韶子

【释名】生长在岭南。叶和果都像栗子,味道甘美,酸。

【性味】味甘,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可治暴痢,胸腹冷气。

马槟榔

【释名】是紫色的,像葡萄。味道甘美。果内有核,圆长斜扁不等。核内有仁,也很甜。

果及核仁

【性味】味甘、苦,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难产,临产时细嚼数枚,用井华水送下,不久即产。再用四枚去壳,两手各握两枚,恶水自下。欲断产的,可常嚼二枚,用水送下。久服则子宫冷,可致不孕。治伤寒热病,食数枚,冷水送下。治恶疮肿毒,内食一枚,冷水送下;外嚼涂于患处,即愈。

枳具

【释名】又叫木蜜、鸡爪子。树像白杨树那么高大,树枝是弯的,在树枝的尖上结出果来,夏季开花,八九月份成熟果子的形状像鸡爪子,是黄色的,味道像蜜一样甜。

【发明与传说】据传曾有一南方人用此木修舍,一片误落入酒瓮中,酒便化为水了。

【采集加工】将果实盐藏后用荷叶包裹,可以备冬储。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头风、小腹拘急,可以愈渴除烦,去横膈燥热,润五脏,利大小便,解酒毒,止吐逆,避寄生虫。

【附方】治死胎不出:用枳具树叶十四片,水、酒各一盏,煎至八分服,有效。

治鼻孔生疮:吃木蜜子极妙。

瓜果类

注:(在木上称果,在地上称瓜)

甜瓜

【释名】二三月下种,延蔓而生,叶子数寸,五六月开黄花,六七月瓜成熟。瓜的种类繁多,有圆有长,有尖有扁,有棱没有枝,大的可超过一尺,小的接近一寸。颜色有青有绿,或黄斑、糁(san)斑,或白道、黄路。瓜瓤或白或红,瓜子或黄或红、或白或黑。

甜瓜瓤

【性味】味甘,性寒滑,有小毒。

【功效主治】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间壅塞气。可治口鼻疮,暑热天食后,永不中暑。孙思邈说:多食者,会发黄疸,令人虚弱健忘,解药力。病后多食,容易反胃。患脚气食后,则病患永不能除。多食瓜导致腹胀,用食盐可化解,或入水自渍,便消。

【发明与传说】《奇效良方》载:古时有一男子患脓血恶痢,疼痛难忍,以水浸甜瓜后食数枚,即愈。

子仁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能清肺润肠,止渴和中气。主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肠胃内壅之要药。还可以治愈月经过多,研后去油,口服。

【性味】味甘,性寒,有毒。

【功效主治】主治大水全身浮肿,下水,杀虫毒。治胸闷喘气,咳嗽呃逆。去鼻中息肉,治风热眩晕头痛、癫痫、咽喉肿痛、黄疸。得麝香、细辛,可治鼻嗅觉失灵。

瓜蔓

【功效主治】主治妇人闭经,瓜蔓、使君子各半两,甘草六钱,研为末,每次用酒送下二钱。

瓜花

【功效主治】主治胸痛咳嗽。

【功效主治】可治人脱发,捣汁涂头顶即生。治小儿疳和治跌打损伤,研为末酒服。另可去瘀血,补中。

【附方】治肠痈症,小腹肿痛,小便似淋,或大便燥结下脓:用甜瓜子一合,当归炒一两,蛇蜕一条。每副四钱,水一盏半,煎成一盏,饭前服,利下恶物为愈。

治黄疸:甜瓜蒂研为末,吹入鼻中,流出黄水为妙。

西瓜

【释名】又叫寒瓜。颜色是青绿色的,又大又圆,皮上有的有纹路,瓜瓤有白有红,子有黄、红、黑、白。二月下种,七八月份成熟,蔓生,花叶均似甜瓜。

瓜瓤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消烦止渴,解暑热,疗咽喉肿痛,宽中下气,利尿,止血痢银酒毒。含瓜汁,可治口疮。李时珍说:西瓜、甜瓜,皆属生冷食物。世俗之人多自认为聪明透顶,取它的清热止渴之愉快而多食,不知它的伤脾助湿之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