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风湿自我康复全书
7180800000012

第12章 药物治疗,中西结合疗效更佳(1)

中西医治疗的原则

虽然治疗同种疾病,但秉承了各自不同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中医与西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湿病治疗原则。但无论何种原则,都是风湿病患者治疗疾病的有利帮助,因此患者若能对两者均加以了解,必定能提高疾病的恢复和治疗效果。

传统中医治病讲究运用四诊八纲,辨病因,辨病性,定病位,辨病机,然后据此而立法、处方、用药施治。在治疗风湿病时,其原则亦同理。

1治疗未病

此处所说的未病,范围狭限在风湿病发病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疾病和症状。针对这个情况,中医的治疗原则如下。

(1)病后早治。

即在风湿病发病初期,就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防止病情的发展。因为疾病早期病情尚轻,正气未虚,病症较为单纯,如果此时能及时地予以治疗,容易收到较好的疗效,能尽快地解除患者的痛苦。否则一旦待疾病发展到日益复杂的阶段,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就会无形中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甚至会因无法治疗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制性脊柱炎发病的前3年是治疗的黄金时期,此期如果未能及时、合理地治疗,则很可能较快出现关节强直、畸形或致残的严重后果。

(2)既病防变。

即在疾病传变过程中趁症候尚未显露,或微露端倪之时予以预防性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绝大多数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有的以关节症状为主,有的以关节外表现或内脏损害为主。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预防其可能发生的转变,如风湿热的心脏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干燥综合征的肺部损害等。

2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就是运用补益药物或其它方法以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达到驱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的方法。风湿病的发病过程,实际上是正气与邪气相斗争的过程,邪胜正则病进,正胜邪则病退,扶正祛邪就是改变正邪力量对比,使之朝着有利于疾病痊愈方向转化。扶正法适合于以正虚为主的病症。

由于西医将风湿病分类较细,因此对应的,西医的风湿病治疗原则也较为细致和繁多。现为读者分别列举西医治疗常见风湿病(以风湿性关节炎为例)与不常见风湿病(如皮肌炎)的原则,以为参考。

(1)西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用水杨酸制剂和非类固醇制剂以缓解疼痛,消除炎症,控制风湿活动。

②在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使用青霉素以控制链球菌感染。

③预防风湿性关节炎的复发。包括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清除慢性病灶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时应用抗生素等。

(2)皮肌炎的治疗原则。

风湿病的中医治法

目前,我国中医学界通行的常见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针对肢体关节痛无定处、走窜的行痹的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法;有针对痛有定处而剧烈、得热痛减、遇寒加重的痛痹的疏经散寒,祛风除湿法;有针对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屈伸不利的着痹的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法;还有针对关节痛处灼热红肿、得凉则舒的热痹的通络祛风除湿法。具体到每一种不同的病症,中医又有如下几种不同的疗法。

①一般原则: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避免肌肉的损伤,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抢救准备如紫绀、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时应及时给予吸氧,必要时应用呼吸器。病变累及心肌,有心功能不全或传导功能失常时则按心功能不全抢救及治疗心律失常。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②药物治疗原则:以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为主。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常用强的松每日1mg/kg。根据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情况,调整用量。

1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以实邪为主,治疗以祛邪为先;至中晚期邪留正伤,需标本兼治,祛邪扶正兼顾。湿热痹阻证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寒湿痹阻证治法:散寒除湿,通络除痹。痰瘀互阻证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肝肾亏虚、邪痹筋骨证治法:补益肝肾,祛邪通痹。

2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在祛邪的同时要根据病性的缓急兼顾肾虚。活血祛瘀法常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寒湿痹阴证以腰骶冷痛,沉重,恶风寒,舌淡苔白,脉弦紧为主证,治宜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湿热痹阻证以腰骶疼痛,伴发热,膝,踝等外周关节肿痛,或见目赤肿痛,口渴,舌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为主,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肾气亏虚证以腰部酸痛,足跟痛为主证,偏阴虚者多伴口干,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沉细;偏阳虚者伴精神疲惫,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治宜补肾为主。瘀血阻络证以腰骶疼痛,疼痛夜甚,局部刺痛,舌暗,脉沉弦细为主证,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3系统性红斑狼疮

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瘀热痹阻证治法:化瘀通脉,凉血解毒。阴虚内热证治法:滋阴清热。脾肾阳虚证治法:补脾益肾,温阳利水。如热毒炽盛证。临床表现:高热持续不退,面部及手部红斑,斑色紫红,咽干口渴,心烦,关节疼痛,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滑数或洪。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4干燥综合征

脾胃阴虚证治法:健脾益肾,养阴润燥。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清肝明目。

5骨关节炎

如瘀血阻滞证。临床表现:腰膝疼痛,疼痛夜甚,或呈刺痛,活动受限,行动困难,舌暗苔白,脉弦细。

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药:桃仁四物汤加减。

6痛风

湿热痹阻,热伤血分证。临床表现:起病急,关节红肿疼痛,疼痛剧烈难忍,或伴有发热、口渴、心烦,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治法:清热除湿,凉血解毒。方药:四妙散合犀角散加减。

中医流派众多,治疗各类风湿疾病的思路、手法也各有千秋,但万变不离其辨证施治的宗旨,患者可对应证候,结合医生的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联合用药的优点

中西医联合用药目前在我国风湿病治疗中已逐渐展开。所谓联合运用中西药,就是患者在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使用中药和西药,从而提高对疾病的康复率。

在风湿病的用药中,西医西药作用机理常常较为明确,作用较强,但其作用靶点多是单一的,且毒副作用也大,而中医中药虽然杀死杀伤风湿病毒的能力较弱,近期疗效较差,但其作用是多靶点、多环节的模式,多靶点、多环节地调节疾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远期效果较好。在风湿病药物治疗中,有机地将西医治疗手段和中医中药治疗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变细胞,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生存质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复发率等。

中西医作为人类防病治病的智慧结晶,既有各自的优势与特色,又有各自的局限与不足,进行互融与渗透、互补与借鉴也就成为势所必需。具体地说,中西药合用的优势包括以下几方面。

1辨证治病,作用协同,增强疗效

许多风湿病患者在经过中西药联用后,都能很好地提高疗效,有时还可以很显着地呈现出中西医药物在各自治疗领域内的积极效果,如西药有效治疗急性风湿病症,而中药则能通过调理抑制风湿病漫长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病症。

2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

众所周知,西药大多是化学物质,西药里的某些化学药品或提纯品,成分单一,治疗风湿病时作用明显,但毒副作用较大。目前我国医学界通过西药与中药相互搭配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既提高疗效又减轻毒副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减少药物剂量,缩短疗程

中西药两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其在风湿患者体内的药力同时发挥,表现到治疗效果上则是事半功倍,可以加速病情的恢复,从而能减少原来单一用药时中药或西药的剂量,缩短治疗疗程,加快康复进程。

西药分清通用与专用

风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程有的会绵延终生,药物治疗是目前为止最基本、最主要的治疗途径。风湿病治疗药物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通用药物和专用药物两大类。通用药物适用于多种风湿病,专用药物只适用于个别疾病。目前治疗慢性炎症的通用药物很多,按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特点可分为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细胞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品种多,从水杨酸类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到萘普生、双氯芬酸、美格昔康,临床上常用的有数十种,它用于抗炎、止痛缓解症状,是基本的对症治疗药物。

而专用药物,则是针对个别风湿病症所使用的药物。例如丙磺舒、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药物专治痛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专用药物有非类固醇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疟药等。

药物治疗不论其目的性为何,都不可能是100%有效的,因此患者有必要分清通用药物和专用药物的用法。

10早期治疗联合用药

风湿疾病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目前学界也尚无明确定论,所以,对它的治疗,单一用药很难达到健康标准。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是否需要联合用药尚存在一些争论,有学者认为有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使用单种药物即可控制症状,如果采用联合用药,疗效不一定会增加,反而会增加副作用;而有的学者认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非常重要,这一时期滑膜炎的缓解程度将对整个预后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主张联合用药以达到关节滑膜炎症的最大缓解。

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种类很多,分类也多,我国将其分为四类:一线药物、二线药物、三线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

1一线药物

一线药物包括水杨酸类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它们的治病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作用,分解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前列腺素和缓激肽水平而缓解疼痛。非甾体抗炎药有着十分广泛的临床应用,但由于不同患者对此类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因而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服用。

2二线药物

二线药物包括改变病情药(DMARDs)和细胞毒药物,前者包括抗疟药、金制剂、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和雷公藤等,后者有甲氨喋呤(MTX)、环磷酰胺、环孢素和硫唑嘌呤等。这类药物又被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因为这类药物从开始使用到出现临床疗效所需的时间较为缓慢。这类药物的治病机理在于通过影响患者的异常免疫功能来改变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进展。但这类药物的毒副作用非常大,需谨慎用药。

3三线药物

三线药物通常默认为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但长期服用该药,患者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如形成药物依赖性,即当药物用量骤减或停用时,病情会随即加重,因此使用糖皮质激素须持慎重态度,不能滥用。

4免疫治疗药物

近年来风湿病学家相继提出多种联合治疗方案,大多涉及病症缓解性抗风湿药(DMARDs)的联合应用,期望通过联合用药来更好地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有研究表明,目前国际上治疗风湿疾病的方案中,有93%使用联合治疗。从理论上说,具有协同性的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能够促进疗效,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结果尚不尽如人意,故联合治疗的优越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在联合治疗中,所选用的药物也很重要,如果操作不当,甚至可能会出现增加药物副作用而不能改变病情的情况。目前医学界通用的做法是将一线与二线药或二线与三线药联用,因二线药是慢作用抗风湿药,在尚未起效时,一线或三线药已能迅速抑制炎症、减轻症状。

长期服药,定期复查

风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比如坚持吃药。有的患者在自觉关节疼痛症状减轻或者停止之后,就自己把药停了,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不坚持吃药,而是随意吃或等有疼痛症状了再吃,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反复,在反复的过程中,重要器官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损害。所以,当疼痛及其他症状缓解后,可以酌情减小药量,但不能时断时续,必须坚持长期服药,这样才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项调查显示,坚持用药的人,有30%身体状况会一直保持良好的水平。

目前,风湿免疫病大部分尚不能根治,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症状减轻仅意味着病情得到控制,并未完全治愈。体内的病变可能并没有真正停止,停药后或受到外界刺激仍会复发。只有较长时间应用控制病情的药物(慢作用药物),才能减缓或阻止上述过程的进展。而且,一般来说,服药一段时间后,免疫功能才会逐渐恢复,在服药的最初几周内,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有时反而会感到症状加重。所以,应当到医院复查。另外,病情的严重程度、吃药时间、吃药方法、药物的组合是否恰当等,都会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只有坚持长期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当自我感觉不好时,更要及时找主治医生咨询。

除了坚持长期服药外,定期复查也很重要,尤其是对关节变化的观察。定期监测病况,对于调整药量和选择合适的药物等有关键的作用。也只有定期找主治医生进行复查,才能监测治疗的效果,及时发现和处理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如痛风病患者会服用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该药物可出现粒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故应定期查血象。

定期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医生的详细查体、称量体重、药物副作用的检测等。复查的时间一般为:

服药开始后的第一年内,至少应该复查六次,分别在服药后半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当然,这也视情况而定,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定期进行复查。

病情控制后慢慢减药

俗语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在治疗某种疾病时,必然会损伤其他组织器官。尤其是对风湿病这类慢性疾病而言,患者长期用药,会对其体内不同的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具体来说,风湿病患者应当在病情得到控制后,酌情减少药物的用量。

1过多和长时期使用药物,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

治疗风湿病的药物里,有些经过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导致患者具有持续地或周期地渴望体验该药物的心理效应,表现为离不开这种药物,不吃就难受,并感周身各种不适,只有服用这种药才自感舒服。

2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所谓药毒同源,说的是药物能治病也可致病,即便是被认为安全的中药,也同样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附子、蟾酥、川乌等会使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甚至引起心源性休克;黄药子、野百合等中药会造成肝功能损害;丁香、益母草、苦参等可致肾脏损害。有些不良反应甚至自身都无法觉察。

3药物耐受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