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百病早知道
7179300000017

第17章 胸诊百病

胸胁是人体外壳的一部分。内藏心、肺、肝、胆等脏腑,其中缺盆以下、至腹之上有骨处称为“胸”;胸骨体下端尖突称为“鸠尾”;肌肉部分称为“膺”;腋下至十二肋骨称为“胁”;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为“虚里”。

虚里膻中骨曷骨干部位图胸胁是藏纳脏腑的重要部位,内脏若有病度,胸部可及早反应出来,胸部内含膻中。中医认为膻中为气之海,是心主之宫城;加之虚里为心尖搏动处,虚里为宗气的外候,宗气即为心肺之气,鸠尾候心,所以膻中、虚里、鸠尾是预报心肺之气盛衰的重要部位。另外,胸胁部经脉密行,俞穴满布,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膀胱经外,其余十一经皆循及于胸,奇经八脉也大多行走于胸,所以,当经络及其相应脏腑发生病变时必然反映于胸胁。

一、胸廓

[健康征兆]正常人胸廓外形两侧对称,呼吸时活动自如,均匀,快慢适中;胸廓宜坚满均匀,不凹不偏,无桶状,肋骨微露,间隙不膨出,肌肉丰腴。但正常人因年龄的不同,胸廓形态也有差别。如儿童的胸形呈桶状或圆柱形(前后径和左右径几乎相等),成年时期则前后径较短而呈椭圆形,以后随年龄的增长又近于桶状。两侧肋弓在剑突部的夹角称为腹上角,也与体型有关。正常体型的腹上角接近于直角;瘦弱型的人,腹上角多呈锐角;短胖型的人,腹上角多呈钝角。

[异常征兆]圆桶状胸胸廓的前后径增长,有时可与左右径相等,肋骨弓的前下斜度上抬,肋间隙增宽,有时饱满,整个胸廓呈圆桶形。

[疾病先兆]它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所致的肺气肿患者。中医认为多由痰饮久伏或肺肾气虚、肺气壅滞不畅所致。

[异常征兆]扁平胸胸廓的前后径不到左右径的一半,呈扁平状,且颈部细长,锁骨突出,称为扁平胸。

[疾病先兆]它提示太瘦弱,需要加强营养,也可能是慢性疾病引起的,如肺结核等,这就需要到医院作全身细仔的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异常征兆]鸡胸胸骨向前方突出并且狭窄,胸廓的前后径比左右径还大,形如鸡的胸骨癃突,称为鸡胸,又叫佝偻病胸。

[疾病先兆]这是因维生素D缺乏性佝楼病所致的骨骼改变的特有体征,此病多见于儿童和少年。中医认为此病多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肾之精气亏损所致或在幼儿肋骨稚嫩、尚易弯曲时,因久病喘咳,痰涎壅塞,肺气不畅所致。

[异常征兆]漏斗胸胸骨下部内陷,胸廓呈漏斗形的,称为漏斗胸。

[疾病先兆]中医认为多由先天肾精亏损,或胸骨下部长期受压,或因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吸气受阻所致。

[异常征兆]佝偻病串珠在佝偻病患者,沿胸廓前面肋软骨与胸骨的移行部位有串珠状的隆起,称为佝偻病串珠。

[疾病先兆]中医认为造成佝偻串珠是因为疾瘀久积,或肾精不足,骨体不坚,骨软变形所致。

[异常征兆]胸部单侧或局限性变形。

[疾病先兆]两侧对比,健侧较平坦,胸壁局限性突起,见于心脏扩大、心包积液、主动脉瘤、胸内或胸壁肿瘤等。胸廓单侧或局限性凹陷,可见于肺不张、肺结核、肺纤维化、肺萎缩、胸膜粘连等。一侧有代偿性肺气肿时,则较患侧隆起。

[异常征兆]胸部畸形可因脊柱,特别是胸椎畸形所致,严重时表现为脊柱前凸、后凸、侧凸或侧后凸,使胸部两侧不对称,肋间隙增宽或变窄,胸腔内器官与表面标志关系发生改变。严重脊柱畸形者,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疾病先兆]胸部畸形常见于脊椎结核、发育畸形、佝偻病等。

[异常征兆]胸廓运动胸廓运动是呼吸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正常成年人呼吸平均每分钟14~20次。

[疾病先兆]呼吸频率较正常快,多见于中焦有病或腹部剧痛,或因肝硬化腹水,横隔不能下降所致,也可见于热邪壅肺的肺炎患者。呼吸时肩肿亦随着动摇,俗称“抬肩呼吸”,严重者,可伴见张口呼吸。呼吸时头部上下点动,肩亦振动,称为“呼吸动摇振振”,是呼吸极度困难的表现,多在濒死前出现。慢而深的呼吸,称为“吸远”,是病在下焦,多见于神志昏迷或肾气不足时。

二、乳房

[健康征兆]正常人双侧乳房及乳头对称,儿童及男性乳房一般不明显,乳头位置约在锁骨中线第四助间隙。妇女的乳房在青春期逐渐长大,呈半球形,乳头也逐渐长大呈圆柱形。孕妇及哺乳期乳房增大,向前突出或下垂,乳晕扩大,色素加深,乳房皮肤表面可见静脉曲张。

[异常征兆]乳房皮肤呈红色,并伴有肿、热、痛。

[疾病先兆]多为炎症所致;乳癌侵入皮肤淋巴管时,可呈深红色,但不伴有热痛;乳晕在首次妊娠后,范围即扩大,颜色较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乳晕则呈明显棕色或褐色。

[异常征兆]乳头有分泌物。

[疾病先兆]表示乳腺导管有病变,血性分泌物多见于乳腺癌;分泌物清,呈蓝色或黄色,常为慢性囊性乳腺炎。

[异常征兆]乳房水肿后,可使皮肤毛囊及毛囊孔明显下陷,皮肤呈橘皮状或猪皮状。

[疾病先兆]多见于乳腺癌,也可见于炎症。

[异常征兆]妇女出现乳房红肿疼痛,乳汁不畅,局部压痛,伴有恶寒发热,称为乳痈(急性乳腺炎)。

[疾病先兆]是由于细菌侵入乳腺组织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这种病常发生于产后3—4周的哺乳产妇,初产妇尤为多见。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气不舒,胃热蕴滞或乳头破碎,外感邪毒,壅积不散所致。

[异常征兆]妇女乳房内有肿块形如核桃或鸡卵,皮色不变,边缘清楚,活动度大,与皮肤不粘连,称为乳癖。

[疾病先兆]多因肝郁脾虚,气滞痰凝所致。本病多为良性,极少数可发生恶变,故以早期手术治疗为宜,或服中药治疗。

[异常征兆]中年妇女的乳房内有一个或几个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逐渐和皮肤粘连,病程进展缓慢,几个月后肿块开始软化,形成脓肿,以后脓肿破溃,排出脓液。

[疾病先兆]此为乳房结核,本病在没有软化前最好手术切除肿块。

[异常征兆]乳房出现局部肿块,常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即挨近腋窝的部位,用手触摸,感觉坚硬,但不光滑,开始很小,慢慢长大,疼痛不已,待与乳房皮肤发生粘连后,将出现“酒窝”征(即皮肤表面出现凹陷)或橘皮样改变,溃破后形如菜花,称为乳岩(乳腺癌)。

[疾病先兆]多由恚怒忧思,肝气郁结所致。本病如能早期发现,及早手术,治愈率较高。

三、胸部感觉

[异常征兆]胸闷胸骨后有问胀不适感,只能隐约地感到胸部不适,既不能指出胸部不适的具体部位,也难以叙述不舒服的具体情况。

[疾病先兆]这有可能是食管癌的早期信号。

有的胸闷还表现为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摸无形,毫无痛感,这是胃部疾病在胸部不适的反映,多见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患者。

[异常征兆]胸痛。

[疾病先兆]因胸壁轻微局部损害引致者,影响较小;但由内脏病变所致者,则应予以足够重视,因有些胸痛可能是危及生命的预兆。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有:

1.感染因素胸腔内感染,如肺炎、心包炎、胸膜炎、纵隔炎、食管炎、肌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等均可引起胸痛。

2.理化因素:胸腔内肿瘤;夹层主动脉瘤外膜的膨胀或压迫;气管、食管内异物和胸部挤压或挫伤所致肋骨骨折;肥厚性脊椎炎时增生性骨疣压迫脊神经后根;腐蚀剂引起的食管炎;毒气吸人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炎等。

3.供血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心肌供血障碍,产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或严重贫血引起的绞痛等。

4.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如心脏神经官能症、责门痉挛所见的胸痛。

5.腹腔脏器病变的反射:如肝炎、肝癌、胆道疾病等引起的下胸、上腹部疼痛,并向肩背部放射。

[异常征兆]背痛。

[疾病先兆]背痛与消化系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为背是躯体的一大部位,其内廓有心肺,隔下有胃、胰、肝、胆。背部骨脉纵横,筋肉丰富,人体气血津液及脏腑在病理状态下,均有可能出现背部的症状,因而出现背痛。

[异常征兆]心慌。

[疾病先兆]单纯出现心慌,多见于心律失常。

如果心慌的同时伴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严重时浮肿可遍及全身,夜间不能平卧,一平躺就感到喘不上气,并常感小腹部及右上腹胀痛,且有食欲不振,这可能出现了心力衰竭。

常感到心谎,并伴心痛、头晕、夜间失眠、多梦、健忘等,如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尚正常时,则可能为神经衰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女性常感心慌,胸闷,全身酸软,无力,面色苍白,结膜苍白,应考虑是否因贫血引起。如有月经过多、痔疮出血、钩虫病、长期营养不良等病史,就更支持这一诊断了。

儿童或青年人如近几周内患过流感、高烧等,病好了一段时间后,常出现心慌、胸闷、无力,这时要想到是否患了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多见),应及时到医院做心电图等检查。

[异常征兆]心悸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跳快、重或不齐,伴有心前区不适的感觉。体格检查时可发现心跳增快或减慢,心律规则或不规则,并有心脏搏动增强现象。

[疾病先兆]出现心悸这种征兆可分为如下几种:

1.病理性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

心包炎、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等。

2.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或各种早搏等均可引起。

3.心脏神经官能症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张力亢进、心搏增强所致。

4.高动力循环状态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高热、低血糖。

妊娠,均可使心搏增强,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出现心悸症状。

5.其他如吸烟,饮酒,服用麻黄素、咖啡因、氨茶碱、阿托品。

甲状腺素等药物使心率加快,而引起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