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百病早知道
7179300000012

第12章 耳诊百病(1)

耳与人体脏腑经络皆相关联,尤与肾、心关联最为密切。

耳与肾的关系:耳为肾所主,肾开窍于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肾在窍为耳”。《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此外《难经》与《中藏经》也有记载,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足见耳与肾有着特殊关系。

耳与心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关于心开窍于耳的意义《甲乙经》认为,心气本通于舌,五脏皆有窍,舌非窍,故心窍寄耳,原文曰:“心气通于舌,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在于耳”。杨上善《太素》也持上述观点,并指出心开窍于耳是因“肾者水也,心者火也,水火相济,心气通于耳,故以窍言之,即心以耳为窍”。今人实验观察证实手少阴心经的刺激感传可以上传耳廓.表明心耳之间确实以经络为媒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其实,耳只应为肾窍,言心窍者,无非说明耳不仅仅与肾有关,并且和其它脏腑皆有密切联系。首先,从经络来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为听”,这说明经络与耳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直接循环耳部的经络有: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却入耳中”。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因此,胃、膀胱、三焦、胆经,它们的经气皆直通于耳,其病候也皆反应于耳。如手少阳三焦经“是动则病耳聋浑浑蔰蔰,隘肿喉痹。是主所生病者……耳后肩肘臂外皆痛”。在十五络脉中,手太阴之络会于耳中,因此手太阴肺经与耳也有经络联系基础。经气间接影响耳的经络有六阴经别,借其阳经通路上达于耳,此外阴跷、阳跷,其经气也上通于耳,故《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所聚也”。即是对耳与脏腑关系的总括。

耳为肾之窍,所以耳为肾之外候。肾藏精,精充耳始能听,故《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耳和则能闻五音”。心主神,心神明始能审听。肝藏血,耳受血始能听。心主血,肺主气,心肺合司宗气,肺朝百脉,宗气上贯于耳,耳方能闻。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即可说明。脾胃为升降之中轴,脾胃升降正常,清阳之气上达贯耳,耳方能聪,因此耳不仅为肾窍、心窍,同样亦为肺窍、脾窍、肝窍。耳虽为人体的一个小部分,不过占人体总面积的百分之一而已,然却具有对全身脏器预报的全息作用,就是因为耳通过经络系统与内脏有着纵深联系的缘故。事实上,耳下确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脑及人体各部组织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耳是人体的一个重要“气象预报站”。

以上说明耳与人体脏腑经络皆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脏腑有病也必然反映于耳,所以以耳的先兆来诊病是有它的物质基础的。

通过望耳廓(外耳部分)来诊断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历代医学专著中,多有关于“察耳”“望耳”“观耳”“诊耳”等诊断疾病的记载。如《灵枢·本脏》说:“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明·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也说:“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者,皆为肾败”。

耳廓皮肤是全身体表的一部分,耳廓是人体体表外窍中的重要显示器,是人体信息输出、输入最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中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为心之客窍,肝脉络耳,胆经络于耳,肺经之结穴在耳中,脾不及(脾虚)则令人九窍不通。因此,现代把耳廓比喻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是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缩影,人体各脏器、各部位于耳部皆有集中反映点,当体内脏腑器官组织发生病变时,在耳廓的特定部位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反应。望耳廓诊病的常用方法有:

一、耳廓色泽

[健康征兆]耳廓色泽微黄而红润,属正常现象,是肾阴充足的表现。

[异常征兆]耳廓色白。

[疾病先兆]此多属寒证;全耳色白,常见于暴受风寒,或寒邪直中,亦见于贫血病;耳薄而白为肾败,见于垂危病人;耳厚而白者,为气虚有痰。

[异常征兆]耳廓红赤。

[疾病先兆]多为上焦心肺积热,属少阳相火上攻,或为肝胆示耳廓解剖轮廓;——示所指示的穴位;——示表面穴区;示表面穴位;示内侧面穴位;×示被遮盖穴位;○示耳甲部各穴分区辅助点。

湿热火毒上蒸,或外感热毒所致,也可以是因中耳炎、疖肿、或冻疮所致;久病耳廓微红者,多为阴虚火动。若耳背见到红色脉络,伴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

[异常征兆]耳廓青黑。

[疾病先兆]常见于剧痛患者,为肾水不足,或肾水寒极生火;纯黑为肾气将绝,也见于肾病实证;浅黑为肾病虚证;耳轮干枯、焦黑,多为肾精亏极的象征,可见于温病后期、肾阴久耗及下消证(糖尿病);耳垂青色,为房事过多的表现。

[异常征兆]耳黄且伴耳肿彻痛。

[疾病先兆]多为风入肾脏;若忽然发热恶寒,脊强脊急如痉状,有类伤寒,为湿热下结于肾。微黄色主疾病将愈;浅黄色为胃气尚存,也见于湿邪中阻;若黄色过盛,则见于黄疽性肝炎。

[异常征兆]耳垂经常潮红。

[疾病先兆]多见见于血质体质者。由于受寒,耳垂变为紫红色,就会肿胀发展为溃疡,还容易生痂皮,这是体内糖过剩的表现,易患糖尿病。

[异常征兆]耳廓上产生白色的糖皮样皮肤脱屑,擦之不易除去。

[疾病先兆]常见于各种皮肤病。

二、耳廓形态

[健康征兆]耳廓外形宽大厚实,耳垂肥厚下垂。

[异常征兆]耳肿。

[疾病先兆]为邪气实,多属少阴相火上攻,亦有阳明蕴热或上焦风热;耳枯萎皱薄,是肾气竭绝,属危候;耳轮甲错,为久病血瘀或有肠痈。

[异常征兆]耳内长出小肉,形如樱桃或羊奶头,称为耳痔;若小肉头大蒂小,状如草,称为耳着;若小向如枣核细长,胬出耳外,触之痛者,称为耳挺。

[疾病先兆]三者皆因肝经怒火、肾经相火,或胃经积火,郁结而成。耳若跌破打落,可见两耳不对称,或上脱下粘,或下脱上粘,皆由外伤所致。

[异常征兆]耵聍为耳道内正常之分泌物,干后成白色碎屑。

[疾病先兆]若风热乘之,耵聍过多,则可阻塞耳道,引起耳聋。

[异常征兆]耳疖、耳疮生于外耳道,呈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者,称耳疖或耳疔;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称为耳疮。

[疾病先兆]多因挖耳恶习,损伤耳道,风热邪毒外侵;或肝胆湿热循经上乘,蒸灼耳道而成。

[异常征兆]旋耳疮耳道或耳廓周围肤色潮红、糜烂、渗液、结痴、兼灼热、癌痒、疼痛。

[疾病先兆]若全身症状轻,仅发热烦躁或局部糜烂、灼痛、黄水淋漓较重者,为风热湿邪浸渍所致;若病程长,反复发作,局部呈苔萍状,增厚、粗糙、皱裂、上覆痴皮或鳞屑,伴有面色萎黄、神疲、纳差者,为脾虚血少,生风化燥所致。

[异常征兆]脓耳指脓液自耳内流出,量多,质粘成脓性,耳道不红肿或红肿轻微。流黄脓为聘耳;白脓为缠耳;红脓为耳内毒;臭脓而黑为耳疮;清脓为震耳。

[疾病先兆]多因肝胆人盛,邪热外侵;或脾虚湿困,上犯耳窍;或肾元亏损,邪毒停聚所致。若急性脓耳,耳部流脓不畅,耳后完骨部疼痛、压痛,甚则肿起,或溃破流脓,称为耳根毒,又名耳后附骨痈,多因内、外火热邪毒炽盛所致。若脓耳日久,出现口限斜者,称为脓耳目眼]斜,多因脓耳失治,邪毒潜伏于里;或气血亏损所致。若脓耳日久,或流脓臭秽黑腐,突而脓量减少,兼见头痛、呕吐、壮热、神昏、抽搐、项强者,称为黄耳伤寒,多因血分瘀热,或热入心包所致。

[异常征兆]耳壳流痰指耳壳肿起而皮色不变,不热不痛,按之柔软,抽之有黄色粘液,抽后消肿,不久又起。

[疾病先兆]多因脾胃虚弱,风邪外犯,痰浊凝滞所致。

[异常征兆]断耳疮指耳壳红肿热痛,继而成脓溃烂,甚至断落、缺损、畸形。

[疾病先兆]多为风湿搏于气血所致。

[异常征兆]望耳诊伤耳壳上出现鲜红或紫色的丝状红筋或斑点,压之不散者,为诊伤耳征。

[疾病先兆]此征显于右耳示右侧半身有伤,显于左耳示左侧半身有伤;显于耳壳上半部,示背部有伤;显于耳壳下半部,示胸部有伤;在耳的上顶有黑或红色向外扩散的点,示左腋下有伤;在耳垂底有白色或黑色点。

三、耳廓阳性反应物

望耳廓阳性反应物,即望耳廓皮肤上出现的变色、变形、丘疹、脱屑、血管变化色泽形态改变。

1.变色

[异常征兆]红色反应有鲜红、淡红、暗红色,可呈点状、片状、不规则反应。

[疾病先兆]鲜红色见于急性病症、疼痛病症;淡红、暗红色见于疾病的恢复期或病史较长的患者,如急性腰痛在肾区可呈片状红润;子宫颈炎伴有带症,三角窝区可呈大片红色反应伴脱屑;头晕在晕区呈条片状凹陷红润。

[异常征兆]白色反应可见片状不规则的白色隆起,光泽发亮,片状苍白或中央呈点片状白色,边缘红晕,亦可见片状白色中小点片状不规则红润。

[疾病先兆]白色反应多见于慢性病,点白边缘红晕为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区呈现片状不规则白色反应;风湿性心脏病心区呈片状白色边缘红晕;腹胀、腹水在腹胀区或腹水点见白色反应;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时,胃压呈片状白色中间点状或不规则红润。

[异常征兆]灰色反应有淡灰、暗灰、灰色、如蝇屎色之分。

[疾病先兆]灰色多见于陈旧性疾病和肿瘤。如肿瘤在相关耳穴部位及肿瘤特异区II,呈现灰色,似蝇屎状反应,压之退色。

[异常征兆]深褐色反应慢性病变,病愈后在相应的耳穴上呈现色素加深,似色素沉着反应。

[疾病先兆]乳腺癌根治术后,在乳腺区可见深褐色反应;神经性皮炎患病在相关耳穴上色素加深,皮肤粗糙,纹理加深。

2.变形

相关的耳穴出现隆起水肿、凹陷或点片状隆起并伴有线状或点片状凹陷等。变形反应常见于慢性器质性疾病。线状凹陷又称耳折征,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后文将详细讨论。

[异常征兆]隆起常见结节状,小似芝麻、大如绿豆样硬结,高出于皮肤;或链珠状,三五个结节状硬结连在一起,高出于皮肤;或有片状、条片状、条索状隆起。

[疾病先兆]如结节状圆形隆起,常见各种头痛;链珠状隆起,常见肥大性脊柱炎;条索状隆起,为关节疼痛;片状隆起,见于腹胀;条片状隆起,见于肩背肌纤维炎。

[异常征兆]凹陷可见点状、片状、线形凹陷。

[疾病先兆]点状凹陷,为耳鸣、散光;片状凹陷,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线形凹陷,见于冠心病、耳鸣、耳聋、缺齿等。

[异常征兆]点状、片状隆起伴有点、片状凹陷或线形凹陷。

[疾病先兆]常见于屈光不正。

[异常征兆]耳穴皮肤粗糙不平、增厚或似皱授。

[疾病先兆]常见于皮肤病。

3.丘疹

常见有点状丘疹和水泡样丘疹,高于周围皮肤。

颜色上可分为红色丘疹、白色丘疹或白色丘疹边缘红晕,少数暗灰色丘疹,似鸡皮疙瘩,数目不等。丘疹反应常见于急慢性与质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