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又名痔核、痔病、痔疾,包括有内痔、外痔、混合痔,是****直肠底部及****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便血,大便时****滴血或者粪便中带有血液或脓血;肛裂的时候伴有出血和****剧烈疼痛;排便时有肿物脱出****,伴有****潮湿或有粘液,多数是由内痔脱出或直肠黏膜脱出;如果患了血栓性外痔,****则有肿块,疼痛激烈,肿块标面色暗,呈圆形;****肿块伴局部发热疼痛,是肛周脓肿的症状等。
诱发痔疮的原因有很多:久坐、久站、劳累等使人体长时间处于一种固定体位,从而影响血液循环,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静脉过度充盈、曲张、隆起、静脉壁张力下降而引起痔疮;若运动不足,肠蠕动减慢,粪便下行迟缓或因习惯性便秘,从而压迫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静脉内压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也可导致痔疮发病率增高等。
痔疮可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还会影响健康,引起贫血、出血性休克、感染等。因此,如果患了痔疮,要及时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健。
痔疮者日常保健及食疗患了痔疮,不仅要配合治疗,还要加强运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如快走、太极拳、踢毽子、慢跑等,血液循环,可以调和人体气血,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结,有效帮助缓解痔疮症状;预防便秘的方法有:合理搭配膳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早上起床后喝1杯凉开水能刺激胃肠运动,预防便秘;适量运动能帮助预防便秘等等;保持****及周围的清洁,每日温水熏洗,勤换内裤,对缓解痔疮有益。
中医认为,痔疮多是由于饮食不节,过多食用肉类、烧烤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或又感受湿热风燥等邪气,导致****出血,从而引发的。因此,痔疮患者在保健的同时,平时还要注意饮食,少食辣椒、海鲜、生冷食品,以及油炸食品,以减少对直肠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还可以采取下列食疗方法缓解症状。
木耳柿饼
【配方】黑木耳、柿饼各适量。
【制法】黑木耳泡发,柿饼切块,加水煮烂。
【用法】每日1~2次。适用于痔疮出血。
荸荠红糖水
【配方】鲜荸荠、红糖各适量。
【制法】鲜荸荠、红糖加水煮。
【用法】饮汤,吃荸荠,每日一次。适用于内痔。
鳝鱼汤
【配方】鳝鱼、姜片各适量。
【制法】鳝鱼适量,去内脏,切段,加姜片、水煮熟。
【用法】食肉饮汤。适用于肠风下血。
蕹菜蜂蜜膏
【配方】蕹菜、蜂蜜各适量。
【制法】蕹菜洗净,切碎,捣汁,放锅内煎煮至较稠时加入蜂蜜,再煎至稠黏时停火,待冷装瓶。
【用法】每次以沸水冲化饮用1汤匙,每日2次。
适用于外痔。
桑仁糯米粥
【配方】桑仁、糯米各适量。
【制法】将桑仁煮取汁,和糯米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1~2次,空腹食用。适用于痔疮下血,烦热消瘦等。
痔疮的中医疗法
1.按摩
方法一:
【方法】临睡前按揉长强穴。每次约5分钟。也可将两层医用纱布紧贴****,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放布上,按压****,一按一松,如此反复50~70次,勿用力过猛。每天坚持两遍,最好在久坐或大便后进行,按摩后配合****收缩运动。
【功效】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
方法二:
【方法】有意识地向上收缩****。早晚各1次,每次做30次。
【功效】运化淤血,锻炼****括约肌,升提中气的作用。经常运用,可以改善痔静脉回流,对于痔疮的预防和自我治疗均有一定的作用。
方法三:
【方法】坐在椅子上,把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用两手拇指按揉足踝骨后方向上延伸4横指长度带状区域。
【功效】加强****部位血液循环,对缓解不适症状有效。
2.艾灸
【方法】取****和长强穴,用艾条熏灸,艾条火头距离穴位3厘米左右,每穴灸20分钟。
【功效】疏通静脉,缓解痔疮。
痔疮的其他疗法中草药煎汤坐浴: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中草药煎汤外洗,待其冷却至37℃后,再行坐浴,孕妇直接用热水坐浴即可。也可使用精油以及其他材料。如在水中加入柠檬、薰衣草、迷迭香、柏树、杜松果油等精油各2滴,每次大便后或每天临睡前进行坐浴5~10分钟,同时有意识地做收缩****的动作。或可取鲜姜数片,煮姜水,或取十几粒花椒与1匙盐,加入热水中,熏洗患部。每天熏洗一次,每次10分钟。
症状较严重者可早晚各一次。每天交替用冷热水坐浴,可改善血液循环,效果更好。
温泉浴:对有条件的患者,可选择温泉浴泡浴,特别是一些矿物质含量高的温泉浴,有非常好的消炎、消肿、抗菌的功效。
运动:英雄坐,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上身慢慢躺下,双臂伸向头后,在头顶互抱。保持这个姿势30秒,手抓脚踝,上身抬起。上体慢慢抬起,恢复英雄式姿势。
肠道易激综合征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和成因
肠道易激综合征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它是由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
关于肠道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可能与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的重点是精神心理障碍。心理亚健康甚至是心理疾病,可能会对肠道产生不良影响,使其有过度的反应或有反常现象出现,致使血流滞缓,排毒管道不通畅,多种毒素留存体内,从而引发腹部不适或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如果发现自己出现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相关症状,要及时排查,同时还要适当运动、注意饮食,以及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以帮助排除体内毒素和精神毒素,使机体恢复正常。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日常保健和食疗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精神心理障碍,所以平日应注意心理调节。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以正确的途径宣泄内心不快和抑郁,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少吃或不吃酸、冷、硬和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腹胀和气胀的患者少食或不食豆类、坚果、葡萄干、卷心菜等含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对乳糖不耐受患者应减少牛奶或乳制品的摄入。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还可通过食疗方进行调理。
姜归糖水
【配方】当归15克,生姜15克,红糖15克。
【制法】材料洗净,当归放在锅中,隔水稍蒸至变软,切薄片备用。生姜去皮,切薄片备用。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中火煎汤,待温后饮用。
【用法】每日一剂。
草决明蜂蜜饮
【配方】草决明30克,蜂蜜30克。
【制法】草决明洗净,晾干,放入砂锅微炒后打碎。加入适量清水,温火煎汁。候温,放入蜂蜜拌匀。
用法: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疗法
按摩
受术者仰卧,充分暴露腹部,施术者位于受术者右侧,以左手拇指按压鸠尾穴,右手食、中指揉气海穴、建里穴、中脘穴、天枢穴、水道穴、归来穴。每穴1~2分钟。
再用掌摩法,摩腹5~10分钟。
双手掌张开相并,两拇指分别埋于对侧掌下,平放于腹部,先以双掌根下压并用力将腹部推向对侧,然后余指下压,掌根微抬,并将腹部拉向近身侧。重复若干次后,再根据病情及受术者身体状况应用补法或泻法。可在推动的过程中依次用一手的掌根、小鱼际、小指侧、四指指肚及另一手的四指指肚、小指侧、小鱼际、掌根分别用力下压推动,持续10分钟。
施术者站在受术者头前,双手拇指与余四指自然分开,以两手拇指平放于剑突下,余指分别放于两侧,自上向下逐步分推至两髂部,重复若干次。
施术者站在受术者一侧,用两手掌分别自腹部两侧向腹部中央推动,重复15次。
受术者俯卧,用一指禅推法或滚法、掌揉法、指揉法沿脊柱两侧的膀胱经,自上向下操作至腰骶部,重复3~5遍。再用两手拇指按揉两侧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大肠俞穴、八髎穴,重复5次。
击八髎穴30~60次,横擦八髎穴,以透热为度。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其他疗法(1)根据医嘱,口服复方苯乙哌啶片,每次1粒,每日3次;谷维素片10毫克,每日3次。餐前服用,2周1疗程,连服2个疗程。
(2)可采用水疗法,如热敷、温水浴等。
湿疹
湿疹的成因及症状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一般认为,湿疹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遗传因素
某些类型的湿疹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父母血热毒盛,会通过血液传给子女。
2.环境因素
很多研究证实环境因素是湿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包括个体环境和群体环境两种,前者是指个体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后者是指室外大环境的空气、水、土壤、发射源、敏菌源等。
3.感染因素
某些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
4.饮食因素
一些刺激性较大的食物、易致敏食物,或化学合成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橼酸、香精、合成染料等。如果妈妈在怀孕、哺乳期大量食用鱼、虾、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这些食物中的过敏物质可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导致婴儿发生湿疹。
5.药物因素
药物因素是某些湿疹尤其是湿疹型药疹的最主要的原因。湿疹型药疹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为后天获得;发生于多次药物接触后;首次发病均有至少一周的潜伏期,再次发病则无潜伏期;激发剂量一般均较低;仅见于少数用药患者。
6.其他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苦闷、疲劳、抑郁、忧虑、紧张、情绪激动、失眠;疾病因素:慢性肠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肠寄生虫以及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等。
湿疹的日常保健及食疗
湿疹患者在着装上应注意穿较软的棉质衣服,并避免快速温度变化;天气干燥时,注意提升周围环境湿度;夏季出汗时避免使用止汗剂,及时更换衣服;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每次洗完澡后,都应涂上润肤乳液;注意不要频繁洗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能过烫或过凉。
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等食物,如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下面食疗方有助于改善或预防湿疹。
芹菜汤
【配方】芹菜250克。
【制法】芹菜洗净后切段,加入适当清水,文火煎汤。
【用法】吃菜饮汤,连续服用,尤其适合风盛型,症见皮肤泛发潮红,遇风痒甚且肿胀。
冰糖绿豆苦瓜汤
【配方】绿豆100克,苦瓜1根,冰糖适量。
【制法】材料洗净,绿豆浸泡3个小时,苦瓜去瓤切片,将苦瓜、绿豆、冰糖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
【用法】佐餐或加餐食用,尤其适合体内热盛者食用。
湿疹的中医疗法
拔罐
【方法】用刺络拔罐法,湿热型取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血海穴、三阴交穴,脾虚型取脾俞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血虚型取膈俞穴、曲池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先用三棱针点刺穴位后,用罐具吸拔穴位,留罐10~15分钟。急性者每日1次,3次为1疗程;慢性者隔日1次,6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日。
【功效】排毒止痒。
湿疹的其他疗法
(1)冰敷:将牛奶倒入冰块中,静置数分钟,再倒入一块纱布垫上或薄棉布上,敷在皮肤痒的部位,2~3分钟。如此重复10分钟。
(2)遵循医嘱,使用中药汤剂对局部进行外敷或熏洗,或内服药物、外涂药膏。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的成因及症状
月经不调就是指月经的时间、量、质、色等发生异常的病理状态,包括月经提前、后延、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或少、色淡和夹有血块,月经前后腹部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有感受外邪、情志失常、饮食不调等多种。当女性遭遇月经不调的困扰时,不要惊慌,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态度乐观,同时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品。
月经不调的日常保健及食疗
避免或改善月经不调,要注意日常保健。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冷过凉;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积极从事劳动(体力和脑力劳动),但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避免生育过多过频及经期、产后过性生活。
饮食方面,要注意蛋白质、钙、铁、锌及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的补给。从中医营养学的角度分析,也就是健脾胃、补肝肾,可以取补养肝肾、调和气血、健脾益气的中药,配以营养丰富的食品,给予合理烹饪。月经病选药膳宜以补虚为主,间用活血、理气、通络等。还要分别寒、热、温、凉、燥、润,不宜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之品。
黑糯米粥
【配方】大枣30克,桂圆肉10粒,黑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法】材料洗净,黑糯米、大枣、桂圆肉加入适量水煮粥状,依口味加入适量红糖即可。
【功效】温肾健脾,补血调经。
莲藕木耳老鸭煲
【配方】莲藕500克,黑木耳60克,老鸭1只,盐、鸡精、生姜、黄酒各适量。
【制法】材料洗净,莲藕切块,黑木耳温水泡发。
老鸭加生姜、黄酒熬汤至八成熟后,放入莲藕、黑木耳煮熟,放入适量精盐、鸡精。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山药栗子猪肚煲
【配方】鲜山药500克,栗子50克,猪肚1个,生姜、料酒、盐各适量。
【制法】鲜山药去皮,洗净,切块待用。栗子去皮洗净待用。猪肚洗净切块,加姜、酒、清水适量,煲至八成熟后,加山药、栗子煲熟,最后调入适量盐。
【功效】健脾和胃,益肾调经,脾胃虚弱者食之甚佳。
月经不调的中医疗法
1.刮痧
【方法】自上而下用平刮法对背部的肝俞穴、脾俞穴进行刮拭,然后用角刮法对次髎穴进行刮拭,每个部位刮拭10~20次。以平面按揉的方式对腹部的气海穴进行刮拭,需刮10~20次。用角刮对三阴交穴和太冲穴进行刮拭。对足部进行刮痧,主要是垂直按揉刮拭隐白穴和大敦穴。下肢的每个穴位刮拭10~20次。
【功效】充盈气血亏虚,祛寒除热。
2.艾灸
【方法】月经先期选关元穴、气海穴、血海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烦热口渴加灸曲池穴、中极穴。月经后期选关元穴、血海穴、三阴交穴、气海穴,小腹冷痛拒按加灸归来穴、天枢穴,小腹冷痛喜按加灸命门穴、肾俞穴,血虚加灸肝俞穴、肾俞穴、脾俞穴,肝郁加灸太冲穴、地机穴、蠡沟穴。月经先后无定期选关元穴、三阴交穴、血海穴,肝郁加灸太冲穴、支沟穴、地机穴,肾虚加灸太溪穴、肾俞穴、命门穴。
将放置艾炷的姜片放到穴位上,月经先期者取2~3穴,每穴灸5~7壮。月经后期者取3~5穴,每穴灸7~10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功效】益气补阴,交通心肾。
月经的其他疗法
(1)可采用水疗法,如温水浴、热敷等。
(2)适量补充维生素C,或遵循医嘱服用中成药,如四物颗粒。
(3)适当做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下面介绍一个瑜伽体位。
磨豆式
(1)坐姿,双腿向前伸直,双手十指相握,自体前向前平举,与肩同高。
(2)上身向前倾,胸腹部贴在大腿上。保持此体位,吸气,向左、向后推送身体;呼气,向右、向前推送身体。身体回正,放松调息,向相反方向推送身体。
特别提示:
(1)将注意力集中在交握的手上,想像自己正在磨豆子。
(2)在动作的过程中,颈背始终保持挺直,双臂保持与垫子平行,双腿紧贴垫子。
(3)推送身体时,应以髋关节为轴心,将身体推送至极限。
温馨提示:
上述穴位也可使用按摩法进行按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