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自我康复全书
7177900000028

第28章 常见糖尿病急慢性合并症与伴发病的应对方法(1)

合并高血压疾病危害

糖尿病高血压的危害比单纯的糖尿病和单纯的高血压要严重的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更易患冠心病和脑血栓,会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而死亡。

糖尿病与高血压之间可以互相影响,而加重各自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比如:

(1)高血压会加快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而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加速,又会引起血压的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肾功能衰竭。

(2)高血压能够导致动脉硬化,即动脉壁增厚变硬、缺乏弹性、动脉内径变小,造成局部供血不足,这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加重糖尿病病情的发生与发展。

(3)高血压能使视网膜动脉硬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膜可出现出血、渗出、水肿,严重时出现视神经****水肿。可引起患者的视觉障碍,如视物不清,视物变形或变小等。糖尿病眼底病变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眼底病变往往并存,常导致失明。

总之,糖尿病高血压的危害是致命的。如果将糖尿病、高血压引起并发症的危险性各自定为1,那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危害性不是1+1等于2,而是远远大于2,甚至要大于4。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后,既要控制血糖,也要控制血压,降血糖与降血压治疗同时进行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临床表现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在临床上除有糖尿病的各种症状外,可见突发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躁易怒,口渴,多饮,小便多而黄,大便干,血压忽高忽低,尿微量蛋白为阳性,肾小球滤过率偏高。

随病情进展,头晕、头痛症状加重,伴腰膝酸软,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心悸,夜尿多,血压明显升高,尿蛋白阳性,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减退,腹部胀满。

出现高血压的同时,也可见植物神经损害的症状,如心率加快,体位性低血压(卧位高,立位低)。

防治方法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仅发生率高,而且发生得早,男女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因此,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都要引起重视,应定期测量血糖和血压,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高血糖和高血压,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一旦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应注意以下几点治疗及护理方法:

(1)积极参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双重健康教育。

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多数时间要自己管理,因此患者不仅要学习高血压知识,还要积极参加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2)改善生活方式。

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非药物治疗,如减肥、限制钠的摄入、戒酒戒烟、适当运动、减轻精神压力等。降压治疗应及早开始,控制血压的水平要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严格。

(3)适量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既能降低血糖,也可以使血压下降6~7毫米汞柱。运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体力,减轻胰岛素抵抗。可以选择快步走、慢跑、太极拳、气功等方式,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20~60分钟。

(4)降糖、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降糖、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并不矛盾。现在,抗高血压药物发展迅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常见糖尿病急慢性合并症与伴发病的应对方法血压、自身特点、年龄、并发症及经济情况选择用药。

(5)定期进行监测。

由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更容易使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如中风),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星期检查血压1~2次的习惯,对高血压进行积极的监测和治疗。有条件的患者可自备血压计,学会自行测量血压。

(6)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控制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避免血压、血糖波动。

饮食原则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如果能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的话,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具体的饮食原则如下:

(1)主食一般以米、面为主,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

(2)选择优质蛋白。首先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血尿素氮升高者更需注意;其次,蛋白的来源应以牛奶、瘦肉、鸡蛋、海产品等优质的动物蛋白为主。

(3)控制热量的摄取。在控制热量方面,如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感到饥饿时,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后加一些佐料拌着吃。由于蔬菜所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具有饱腹作用,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

(4)多食富含纤维食物,如海带、紫菜等。食物纤维不被小肠消化吸收,但能带来饱食感,有助于减食,并能延缓糖和脂肪的吸收。可溶性食物纤维(谷物、麦片、豆类中含量较多)能吸附肠道内的胆固醇,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5)选择低糖水果。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能造成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过量丢失,因此需要补充新鲜的含糖量低的水果蔬菜,如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通常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1小时食用,也可选在饥饿时或体力活动之后。为了避免餐后血糖增高,一般不建议正餐前后吃水果。

(6)少食多餐。每顿少吃,多吃几顿,总量不变,可保证在餐后血糖不会升得太高。

(7)注意晚餐时间。如果晚餐吃得太晚,饭后又缺乏适量的活动,那么食物中的热量来不及消耗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因此,最好把晚饭时间安排在下午6:30~7:30之间,这样就有时间在晚饭后进行适量的运动。

如果说糖尿病是一只“狼”,那高血脂就是“狈”,他们“狼狈为奸”,共同导致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增高。

高脂血症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总量或其中部分高出正常范围。血脂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物质,主要功能是提供热量和构筑人体细胞组织。但是当脂类物质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造成血管(主要是中、小动脉)损伤、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犹如清洁通畅的河道中,大量泥沙、垃圾淤积在河床,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河流中断或河流改道,就会出现相应器官的血管闭塞或出血,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疾病。

而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组织改变。如果并发高血脂,则会明显加大各重要器官的病变,使各器官功能快速减退和衰竭,最终死亡。

临床表现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特点有:

(1)甘油三酯(**)明显升高。

(2)“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轻微升高。

(3)“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在甘油三酯升高明显,LDL-C升高不明显时,您常见糖尿病急慢性合并症与伴发病的应对方法应该关注哪一个呢?

答案是:“坏”胆固醇(LDL-C)危害更大。原因是:

糖尿病患者的LDL-C颗粒更小,更容易钻入血管壁沉积成斑块。此外,糖尿病患者的LDL-C容易被氧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更强。

另外,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除了会有一些糖尿病症状外,还可有一些高血脂引起的症状,如: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高脂血症。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

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防治方法

据有关资料统计,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其冠心病发病率比无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高3倍。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一半。所以,糖尿病伴发高脂血症的防治特别重要。

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尽早控制血糖。因为糖尿病造成的微血管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2~3年)就会变成不可逆和逐渐加重的损害。而有效控制血糖并不单纯指空腹血糖,还有餐后2小时血糖,甚至还有凌晨3时左右的血糖(凌晨3时的血糖要维持在3.6毫摩/升以上),因为凌晨3点的血糖过低会反射性引起晨起血糖升高(反跳现象)。

控制血糖方法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晚间血糖情况,适当减少晚餐前的降糖药或的用量;二是睡前吃一定量的主食,以预防反应性高血糖的发生。

当有效控制血糖之后,由糖尿病造成的高血脂一般可降至正常范围。如果血脂仍不正常,表明患者原来已有脂质代谢异常,此时就需适当使用降脂药,将血脂控制在适当水平。

血脂控制的目标如下:

总胆固醇<4.5~5.2毫摩/升,LDL-C<2.5~4.5毫摩/升。

甘油三脂<1.5~2.2毫摩/升,HDL-C>0.9~1.1毫摩/升。

降脂药物如下:

主降甘油三脂可选用吉非罗齐300~600毫克/日。另外,降脂药血脂康除能改善脂代谢外,还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糖下降。

注意:为了尽早发现高血脂,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筛查1次血脂。处于血脂异常低危状态的成人(LDL-C<100毫克/分升,HDL-C>50毫克/分升,**<150毫克/分升),可以每两年测定1次血脂。

饮食原则

糖尿病患者若不及时控制血脂,可引起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如合并眼病变、肾病、冠心病、神经和血管病变等。一旦发生并发症,就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加重病情。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坚持食物疗法、药物治疗和锻炼,定期监测血脂、预防并发症发生。在发生并发症后,饮食控制更应严格,具体如下:

(1)严格禁烟、禁酒、禁吃含糖食品。主食要控制在每日300克以下,主食要粗细搭配,尽量多吃粗粮。

(2)提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青菜。由于主食量小,每日吃鲜嫩青菜可保持在500~1000克以上。

(3)摄取多样的蔬菜、水果,每天5份以上(蔬菜3份、水果2份)。

(4)食用低盐食品,每天摄盐量最好控制在6克以内。

(5)尽量吃液态的油(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为最常选用的植物油)而不食固态油(动物脂肪)。另外应多食水产品等低脂食品,家畜肉类中羊、牛瘦肉则要好于猪肉。

(6)避免热量高和营养价值低的食物。如:含糖的清凉饮料和糖果、甜点等。

(7)禁饮浓茶、浓咖啡等具有兴奋性的食物或药物。

(8)严禁酗酒,喝烈性酒及吃刺激性食物。

合并冠心病

常见糖尿病急慢性合并症与伴发病的应对方法疾病危害一般来说,单纯的糖尿病控制好血糖,是完全可以长寿的。但若病情控制不理想,导致引发心血管疾病,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它会影响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导致脂代谢紊乱和高脂血症,诱发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冠心病。这种合并的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远较无糖尿病患者高。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而且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时往往病情较重,死亡率也较高。其中,8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因冠心病而死亡。

临床表现

越来越多的人正成为心血管病患者,大多数人只有在出现症状或是查体时才知道得病,特别是像由糖尿病合并的冠心病,因为没有明显痛感而不易被发现。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表现为胸闷、活动后气促、心绞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界可扩大,心率增快或固定,心音可低钝,可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颈静脉充盈,端坐呼吸,唇发绀,肝脾肿大,下肢水肿。

防治方法

冠心病的实质是心肌供血供氧与耗氧之间的矛盾。因此除了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和防治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外,主要的治疗原则,应是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和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常用药物如下:

1降低心肌耗氧量

(1)β-受体阻滞剂。

糖尿病患者应用该类药物获益大于非糖尿病患者。它可以通过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和降低血压来降低心肌耗氧量。亦可与钙拮抗剂合用。但这类药物有加重胰岛素抵抗和掩盖低血糖症状的风险,应谨慎应用。

(2)其他抗心肌缺血的药。

2增加缺血心肌的供血、供氧

临床上主要通过硝酸酯类药及钙拮抗剂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缺血心肌的供血。常用的制剂有:硝酸酯类和钙拮抗剂。

3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治疗能防止糖尿病患者动脉斑块破裂后的血栓形成,而在急性血管事件的治疗中,抗血小板治疗能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应终身维持,可以防止进一步的斑块破裂后再次发生血管事件。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这两类药物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抑制和延缓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致栓及致炎作用减轻,从而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不但能使视网膜和肾的微血管病变减轻,也可改善大血管如冠状动脉的进展及预后。

5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优点是各自不良反应可以相互抵消。

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的联合被广泛用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缺血如发生在心率快时,可联合用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甘油类药物。

心肌缺血如发生在心率不快时,可联合使用钙拮抗剂和硝酸甘油类药物。变异型心绞痛常用地尔硫卓加硝苯地平。

饮食原则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饮食原则如下:

1避免摄入较多动物脂肪

摄入动物脂肪较多直接导致血脂升高,而血脂进一步沉积于动脉管壁,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粥样硬化一旦发生于冠状动脉,则会造成冠状动脉狭窄而引发冠心病。

2避免摄入盐分过多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离子能引起水潴留,增多血容量,升高血压,而高血压无疑又加重了动脉硬化,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患者不利。

3不能经常吃甜食

经常吃甜食容易诱发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又容易引起动脉硬化,诱发冠心病。

4不要过度饱食

过度饱食经常作为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发作的诱因。吃得太饱,膈肌上抬,对心脏的压力增大,加重心脏负担,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合并脑血栓疾病危害

除了冠心病,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率上升的另一个疾病便是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约占80%,并使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率和病死率为非糖尿患者的3.5倍,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