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自我康复全书
7177900000021

第21章 科学运动,牢牢划定血糖范围(1)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作用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有很大的好处,早期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可以很好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具体分析,糖尿病运动疗法的作用如下:

1降低血糖

运动时肌肉收缩会引起局部缺氧,与此同时肌肉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就会增强;另一方面在肌肉活动时,其周围产生类似胰岛素作用的物质,促进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可以使血糖降低,尿糖减少。

2降低体重

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体育锻炼能使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减低体重,从而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防治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肥胖、糖耐量损害、痛风等在内的代谢综合征。

3降低血脂

血脂高的糖尿病患者通过体育运动,能使肌肉活动能力增加,脂肪被充分利用,血脂水平下降,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

4增加抵抗力

运动还可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身体,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因而对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调节情绪

适当的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特别是户外运动,融入大自然的怀抱,身体不断地得以补充新鲜氧气,可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有助于帮助糖尿病患者恢复心理平衡,消除焦虑,振作精神,增强信心。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原则

1因人而异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年龄较轻、消瘦且体力不足,适合低强度运动,例如散步,做健美操或轻便家务劳动、打太极拳等;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中年以上且体型肥胖,多需要减轻体重,因此在心肺功能允许的情况下适合中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羽毛球、乒乓球、游泳、骑车、登山等。

2量力而为

糖尿病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超负荷的运动,也不宜选择易紧张激动的体育项目,并且不宜进行疲劳性运动锻炼。要做到量力而行,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也越大。

3循序渐进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盲目加大运动量,想以此降低血糖,结果适得其反。如果以前没有运动习惯,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会使身体产生一种应激反应,并分泌激素,其中就有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会使血糖更高,还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的并发症。因此,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或者请教专业医生指导。

4持之以恒

如果运动不坚持反而会使血糖波动,对身体没有好处。一般认为,运动间歇超过3~4天,运动的效果及蓄积作用将减小,难以产生疗效,因此运动锻炼不应间断太长。

要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每周进行3~5次运动锻炼是较为适宜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每次运动量的大小而定。如果运动量较大,间歇宜稍长;如果运动量较小,且身体条件较好,运动后又不疲劳,可坚持每天运动。

你适合运动疗法吗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适当运动来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进展,但是某些糖尿病患者或在某些特殊阶段并不适合运动,有下列情形者应当注意:

(1)1型糖尿病,尤其是“脆性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胰岛素严重缺乏,运动会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不能氧化分解酮体,从而增加酮症酸中毒的危险。此类患者在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之前,不要参加运动锻炼。

最有效的运动是全身运动

(2)血糖波动明显或在16.7毫摩/升以上。

(3)有急性并发症:例如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4)有慢性并发症:如心、肝、肾功能衰竭、严重视网膜病变、严重下肢大血管病变、植物神经病变和严重高血压。

(5)轻度活动就发生心绞痛或新发生的心肌梗死(4周内)。

(6)血压明显升高,大于170/110毫米汞柱者应暂停运动。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产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而运动疗法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提高胰岛素的感受性。详细来说,就是提高和运动相关的肌肉的胰岛素感受性。

比如我们锻炼了某一块肌肉,时间久了,这块肌肉对胰岛素的感受能力就会增强。而其他没有经过锻炼的肌肉,对胰岛素的感应能力自然不会平白无故地增加。所以,要想使身体上更多的肌肉对胰岛素的感受性提高,最好是能尽可能的锻炼到身体的多个部位。

由此看来,糖尿病患者最有效的运动是全身运动,如游泳、慢跑等。

另外要注意,并非激烈的运动才能起到燃烧脂肪的效果,有可能正由于运动太过激烈,人的体力不能支撑太久,到头来反而对病情的控制不利。

选择有氧运动,避免无氧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能增强人体对氧气的吸入和利用的多肌肉群运动,如散步、慢跑、上下楼梯、太极拳、体操、爬坡、球类、骑自行车等,避免进行无氧运动,如拳击、长跑等竞争性运动。这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使病情加重。

研究发现,当1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强度达到极限的80%以上时,即进行无氧运动时,比如快跑、快速游泳、猛骑车几分钟等,血糖就会上升。

当运动加剧,心率大约上升到最大心率的90%时,呼吸会变得困难,人体需要大口喘气来满足对氧气的需求。交感神经系统随即受到刺激,变得非常兴奋。由于高强度运动需要大量能量,交感神经系统会刺激内分泌器官,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并刺激肝脏释放血糖。当血糖释放速率大于肌肉的血糖吸收速率时,血糖水平自然就上升了。

可见,糖尿病患者并不适合无氧运动,即使是有氧运动也应该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以自我感觉不累为准。

选择适合自己体能的运动

对于一个体力有限或平时缺乏运动的人来说,一般人看似缓和的运动,很有可能会成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比如说,一分钟步行100米,大部分人会觉得毫无难度可言,甚至怀疑这哪算得上什么运动,但对于一些老年人和体力差的人来说,也许就是个很重的负担,走15分钟就难以继续。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决定开始运动疗法时,一定注意“只选对的,不选超标的”,适合自己的体力运动才是最好的运动。

总之,患者只要坚持运动,哪怕一开始只能走几分钟也是好的,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的体能变好了,运动的时间可以延长了。这样循序渐进的运动疗法才是最有效的运动疗法。

选择能持之以恒的运动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原则之一是持之以恒,所以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可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可以持之以恒的运动,比如散步、练瑜伽、爬山等。

散步可以每天晚饭后休息半个小时后进行,散步时间根据自己的体力来定,但一定要坚持至少每周3次;瑜伽也可以每周2~3次,每次1小时,练习前和练习后1个小时不要进食;爬山的话可以每周1次,根据自己的体力选择山的高度及难度。总之,糖尿病患者最好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并长期坚持,就算不用每天运动,也最好能隔天锻炼一次。

运动前进行健康评估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疗法,像之前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病、糖尿病史的患者,运动前一定要征求医生意见,看适不适合进行运动疗法。就算之前没有这些疾病,运动前也要咨询医生,并检测血糖,血糖高于140毫摩/升时不要运动。若血糖过低,则应加餐,以免空腹锻炼诱发低血糖。

另外,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多,所以,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在开始锻炼前应该做详细的健康检查,了解血糖、尿糖、尿酮体情况;查心电图、肝、肾功能、测血压、看眼底等,然后向医生请教,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

注意:糖尿病患者在锻炼中也要进行血糖检测,尤其是在开始一种新的运动方式时,如果发现血糖过低,应该停下来进行加餐。

虽然运动疗法对患者治疗疾病有辅助作用,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高强度的运动有害无利,所以糖尿病患者运动也要“适可而止”。

那么到底运动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停止了呢?用什么来衡量这个运动强度呢?根据运动时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氧气量,可以衡量某种运动的强度。对此,医院通常都有专门的仪器测定运动的耗氧量来测量患者尽最大努力运动时的耗氧量。对糖尿病而言,平时锻炼时只要达到最大耗氧量的40%~60%,就到达了合适的运动强度。

虽然有仪器可以评估运动强度,但患者不可能每次运动时都去医院测量耗氧量有没有达到最大耗氧时的40%。其实有一样东西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掌握运动强度,那就是脉搏。具体来讲,在运动刚结束的时候,数15秒的脉搏数,将结果乘以4,再加上10,便得到运动结束时的脉搏数。

这样,参照数脉搏的结果,再参照下表,便可以知道自己的运动是否充分或过量了。

通过核对这张表格,如果发现自己的运动强度过高或过低,不妨调整一下运动的方式和持续时间。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应立即停下来数一数脉搏,并对应上面的表格,看看是不是运动强度太大了。

此外,运动强度还可根据运动后的自我感觉,分三种情况:

(1)运动量适宜:运动后稍感乏力、微汗、次日精力充沛、有运动欲望。

(2)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脉搏无变化或2分钟内恢复,无运动感觉,不会产生运动效果。

(3)运动量过大:运动后乏力、大汗淋漓、脉搏在运动后15分钟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酸痛,应调整运动量。

年龄段平时缺乏运动的人平时参加运动的人

20~29岁运动后脉搏大约110次/分运动后脉搏大约125次/分

30~39岁运动后脉搏大约110次/分运动后脉搏大约120次/分

40~49岁运动后脉搏大约100次/分运动后脉搏大约115次/分

50~59岁运动后脉搏大约100次/分运动后脉搏大约110次/分

60~69岁运动后脉搏大约90次/分运动后脉搏大约100次/分

运动前及结束前应当做运动

在运动前,糖尿病患者应该先做5~10分钟的准备活动或热身运动,活动一下肌肉、关节,以免运动中拉伤肌肉、扭伤关节和韧带,同时,可使心跳、呼吸的次数逐渐加快,以适应下一步将要进行的运动。

热身运动应集中在大肌肉群上,练习者可通过原地踏步走、转腰、抬膝来为腿部热身;如是胸部和肩部则可以做转身、举臂绕圈等。喜欢跑步机或跳绳的人可以先做3~5分钟的快步走,以及一些伸展运动。

除此以外,在运动结束前还应做一些松弛活动。

原因主要两个:

(1)能使脉搏的高速跳动频率减缓。

(2)能使大量的血液返回心脏从而避免其滞留在腿部。如果突然终止运动,则通常会导致眩晕、恶心、筋疲力尽的感觉,这些都是不正常放松时常见的症状。

那么,放松运动需要几分钟呢?一般来说,身体需要持续约3分钟才能意识到它不再需要把更多的血液供应给肌肉。安全的放松时间至少3分钟,4~5分钟当然更好了。糖尿病患者可以在运动结束前做4~5分钟的放松运动,使心率及肌肉逐渐恢复到正常,伸展肌肉以防肌肉持续紧张。常见的有伸腿、抬腿、弯膝、伸臂、弯腰等,长跑后可步行一段路程,直到心率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注意:运动后及时补充食物,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大的,即使没有出现低血糖,也要主动补充一些食物和糖分,以免发生运动后延迟性低血糖。运动后还要及时洗澡(等汗液干后),不仅可以清洁皮肤,同时也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起到帮助全身功能尽快恢复的作用。

科学运动,牢牢划定血糖范围

出去运动,很多糖尿病患者喜欢拔腿就走,很随性。其实这样是比较危险的,因为运动要听从于服药时间,糖尿病患者不妨设计一个时间表,以服药时间为中心,再安排运动和其他生活,这样防止出现低血糖等危险的发生。

一般来说,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可以在餐后1小时左右开始活动,因为运动能够降低血糖,饭后1小时降糖药物的“威力”也已经开始减弱,从而避免了降糖作用的叠加,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几率。而一些在四肢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如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注射后马上就运动,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量,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对于没有吃降糖药,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调整血糖,可以选择空腹运动,运动时间自然也可以随意些,当然最好是选在下午而不是清晨。因为,血糖有昼夜波动的规律,这一规律显示清晨为血糖最低值。清晨血糖已经很低了,再进行运动似乎有点多此一举,还是选择在下午锻炼效果可能会更好。

严格遵循运动计划表

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糖尿病所属类型,制定运动计划,并遵循计划表严格实行。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计划如下:

1型糖尿病患者

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开始时血糖要在5.6~13.8毫摩/升之间,若血糖值小于5.6毫摩/升,则应先进食,血糖值大于13.8毫摩/升,应先注射胰岛素,并检查尿酮体,若酮体阴性才能开始运动。1型糖尿病一般在餐后1~2小时开始运动,持续时间1小时左右,具体时间也要根据运动强度而定,每周至少参加运动3~5天。

2型糖尿病患者

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也应在餐后1~2小时开始运动,每周至少参加运动3~5天。在实施运动治疗过程中,要做好自我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并做记录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及药物剂量,使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及药物治疗有机结合起来。

注意: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不要在酷暑炎热的阳光下或严冬凛冽的寒风中运动,以免中暑、感冒或体温骤降。

选择合适的运动服装与鞋子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服装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以合适及保温为主。应该选择自己穿着舒服的服装进行运动,在夏天,要选择通透性好的着装,在树荫下锻炼。在寒冷的冬天,最好准备几件保暖的服装。

至于鞋子,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主要也是以舒服和保温为主,但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除了柔软舒适之外,还要检查一下鞋底有没有破损,有没有小砂子。不然,如果在运动时磨伤了脚,伤口很有可能会意想不到地发展成溃疡、坏疽。

注意:每次运动完要检查双脚,发现红肿、青紫、水泡、感染等应及时处理,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病。

运动全程补充糖和水分

人体在运动时会消耗很多糖类和水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出外运动应随身携带一些如饼干、糖块、巧克力或含糖的饮料和水,尤其是在运动量相对较大时,一定要及时补充糖和水分。

1补充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