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自我康复全书
7177700000008

第8章 你是哪种类型的高血压(2)

肥胖是指人体能量的摄入远远超过消耗,使脂肪过多蓄积的一种病理状态。目前,超重与肥胖的诊断标准并未统一。WHO与国际肥胖协会建议亚洲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标准分别定为体质指数(BMI,kg/m2)≥23和≥25。而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分别定为:BMI≥24和≥28。

肥胖可以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单纯性肥胖无明确病因,可能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因素有关。医学上也可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肥胖。

尽管肥胖型高血压的严格定义应把肥胖作为高血压病因,肥胖发生在前,高血压发病在后,减重可使血压下降或接近正常。但事实上,原发性高血压病因极其复杂,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体重均影响血压,减重即有助于降压,因此,很难确定肥胖与高血压是单一因果关系。同时,体重是一连续变量,对于血压的影响并无切点,因此,肥胖型高血压泛指单纯性肥胖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从而阐明这类高血压在治疗上的特点。

肥胖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占人群的l0%~30%。中国成年人高血压人群患病率近20%,在有的西方国家更高。而肥胖者占高血压病患者的30%~75%。有研究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年龄和体脂分布有何差异,个体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体质指数和腰围呈正相关。减轻体重后,多数肥胖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可下降。

肥胖可以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肾脏功能障碍。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其促使血压升高机制如下:①遗传因素。肥胖型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因此,推测肥胖与高血压具有遗传性的内在联系。②神经-内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促进交感活性增加,血浆瘦素水平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尤其醛固酮分泌增加,这些神经内分泌紊乱,促进血管收缩、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和心肌及血管重塑等。③糖脂代谢异常。肥胖常伴有糖脂代谢异常,包括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三酰甘油和(或)胆固醇水平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④内皮功能障碍,使血管扩张及抗细胞增殖功能降低。

4儿童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该年龄、性别组的2个标准差以上或第95个百分位数以上,可确认为高血压。目前趋向于将血压在短期内急骤升高,超过最高限(>99个百分位数),伴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靶器官损害的重症高血压称高血压危象或称高血压危重症,而把不伴上述靶器官急性损伤的重症高血压称为“高血压急症”。

儿童高血压与成人不同,多为继发性。继发性高血压中80%与肾脏疾病有关,如肾实质病变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返流性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结缔组织病伴肾损害、先天性肾发育不良、肾盂积水、多囊肾、肾肿瘤、溶血尿毒综合症、肾功能不全等以及肾血管病变的先天性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肌纤维病致肾动脉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栓塞、肾动脉炎等。

对于儿童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大部分初起轻症患儿无自觉症状,少数有间歇性头痛、恶心、食欲不振,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脑、眼底、心血管、肾脏的病变,发生眩晕、视力障碍、惊厥、偏瘫、失语等急重症高血压表现。嗜铬细胞瘤患者面色潮红、苍白、心悸、发热、多汗。震颤,可持续数分钟到24小时,发作后可出现严重的低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可突然出现前胸撕裂痛,痛延及臂、颈、腹部及下肢,常伴血压显着升高。

高血压危象是一种表现为动脉血压急剧上升,以致引起急性暂时性脑功能紊乱的急症。

患儿通常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进而发生昏迷和惊厥,并出现暂时性局部性神经征象。

5更年期高血压

妇女在进入绝经期或因手术,放射线破坏卵巢功能时,可出现一系列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自觉一阵潮热、面红、出汗,发作次数不定,伴有心悸失眠。烦躁易激动、思维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有的有皮肤麻痒,或头痛、眩晕、血压升高。绝经期高血压主要为收缩压升高,且波动性较大,易受精神紧张和体力劳动影响,使血压波动。待度过绝经期之后,大多数可逐渐恢复正常。

在高血压的类型中,有些高血压病是由某些特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是比较特殊的一些类型,认识并了解它们,能更好地判定自己的病情。比较常见的特殊类型高血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体位性高血压

当患者卧位时血压正常,而立位时血压升高,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因素时称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尚无定论,一般多见于轻型与临界性高血压症。正常血压者及体位性高血压者的体位性舒张压升高均不超过10毫米汞柱,体位性高血压者则超过15毫米汞柱且常伴有体位性心动过速加剧。血浆肾素活性略高于持续性高血压,其发生主要与交感活性增高有关。

2白大衣高血压

1999年WHO与国际高血压学会(1SH)在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指出,一些患者在诊室中所测血压始终增高,而在诊室以外环境时日间血压不高,这种情况称为“白大衣高血压”,也叫“单纯诊室高血压”。白大衣效应包括两个相反的方面:白大衣高血压指临床血压增高而动态血压监测正常,白大衣正常血压指临床血压正常而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增高。

白大衣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反映的个体变异性较大和不可重复性,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增加幅度在个体间有较大的变化。我国目前参考诊断标准为白大衣高血压病患者诊室收缩压大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并且白昼动态血压收缩压小于135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这还需经过临床的验证和评价。临床上怀疑单纯诊室高血压时,应通过家庭血压测量或动态血压测量来诊断。

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和严重性存在着性别差异。研究报道,白大衣高血压在女性中占87%,而在男性中仅占57.4%,说明白大衣高血压多见于女性,但也有研究认为男性群体中,白大衣高血压女性较常见。此外,研究还指出,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与年龄、体重指数正相关,与高血压家族史无显着相关。

3睡眠呼吸障碍性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的关系已被证明,称之为OSAS高血压型。这种患者睡眠期间反复发作呼吸暂停,每次持续超过10秒,每夜发作30次以上,血压亦成周期性升高。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反复呼吸暂停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致交感活性增强有关。交感活性亢进可造成周围阻力小动脉发生代偿性改变,引起管壁肥厚、管腔狭窄。对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明显增高,从而出现持续性高血压。

本综合征常因周期性的呼吸暂停使血气改变而致各种心律失常,并常有明显的心血管并发症。

4肺性高血压

如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或并发肺部感染时,血压升高,只应用抗生素、祛痰剂及解痉剂如氨茶碱而不用降压药,就可使血压降低者,称为“肺性”高血压。要根据临床表现及长期观察才能确定。其发病率与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了,可能与缺氧所致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及二氧化碳潴留有关。

1肝阳上亢型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一般多见于高血压病早期。这种高血压病的形成通常是由于长期由于恼怒,肝气郁结化火造成的。临床上,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往往会头疼目胀、眩晕、口苦、心烦易燥、面红耳赤、耳鸣、睡眠不宁、舌苔黄厚等症。

2冲任失调型

冲任失调型高血压多见于妇女更年期,往往由于刺激引起肝气郁结与年龄增加而出现的肾气虚衰而导致的冲任二脉失调造成的血压升高。临床上,冲任失调型高血压病患者常会出现头疼、眩晕、腰膝酸软、面赤汗出、心烦易怒、少寐、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等症。

3阳亢风动型

阳亢风动型高血压多见于高血压病晚期,或者高血压病变化过程中收到剧烈刺激而引发的突变。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往往因为机体长期阴阳失调、阴虚阳亢或强烈的刺激、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机体影响而造成的。在临床上,阳亢风动型高血压病患者通常会有剧烈头痛、眩晕、目胀耳鸣、胸中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恶心呕吐、肢体不利、口眼歪斜,甚至出现突然晕倒、半身不遂的现象。

4痰浊上扰型

痰浊上扰型高血压病主要出现在高血压病的变化过程中,一般在高血压后期比较常见。这种高血压病通常是由机体阴阳失调、水液代谢障碍,导致聚湿生痰、痰浊内阻、郁久化火,致使痰火上扰造成的。临床上,痰浊上扰型高血压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头痛、眩晕头重、食少多寐、胸闷恶心、心悸、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突然昏厥、喉中痰鸣、舌苔厚腻、脉多弦滑的症状。

5瘀血阻络型

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通常见于高血压病的变化过程中和高血压病后期。这种高血压病通常是因为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致使脏腑阴损阳亏无力推动血行,导致痰气郁结内阻脉络而造成的。临床上,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患者表现为: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如针刺,眩晕,健忘,心悸失眠,胸闷不舒,心痛时痛楚固定如针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质青紫而暗、有淤斑,脉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