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大量纤维素可刺激肠道加速蠕动,阻止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加快其排泄,预防和解除便秘;可溶性纤维素中的果胶纤维结合胆汁酸而阻碍其吸收,帮助胆固醇由血液转移出去。另外,纤维素可以刺激新陈代谢,特别是对过胖的人有利于减肥,可以有效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对高血压病患者也可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一般含有丰富纤维素的食物有燕麦、荞麦、小扁豆、玉米、青豆、土豆、薯类、水果和绿叶蔬菜等,高血压病患者宜常食。
目前科研人员发现,人体缺钙也会引起高血压。
据美国医学杂志报道,每日食钙量少于0.5克的孕妇比食钙量大于1克的孕妇高血压发病率高10~20倍,并且每日食钙量小于300毫克者的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每日食钙量大于1200毫克者的2~3倍。人们日均摄钙量每增加100毫克,平均收缩压水平可下降2.5毫米汞柱,舒张压水平可下降1.3毫米汞柱。由此可见,钙吸收减少对高血压是不利的。
国外有学者对58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30例正常人进行试验,让他们每日服用超过正常规定量800毫克的钙,8周后发现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下降,而正常人却丝毫不变。那么,补钙为什么能降低血压呢?目前专家分析认为,可能由如下机制所致:钙结合在细胞膜上可降低细胞膜通透性,使血管平滑肌松弛;钙自身可阻断钙通道,使细胞外的钙离子不能进人细胞内;维持足够的高钙摄入,可抵抗高钠的有害作用。
还有学者认为,40%的血压升高与甲状旁腺有关。甲状旁腺可产生一种耐高热的多肽物质,这是引起高血压的罪魁祸首,称为“致高血压因子”。这种因子的产生受低钙饮食刺激,而高钙饮食则是它的克星。由于近十年来研究证实,膳食中钙不足可致血压升高,因此,及早注意饮食中钙的供应和吸收,对高血压防治是有益的。
补钙的最佳食品来源是豆类食物,应当注意的是,吃煮黄豆只能吸收65%,吃豆腐可吸收93%,而豆浆却可吸收95%,而且豆浆中的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B比牛奶高,高血压病患者可适当多饮用一些。
人体机能正常运转所需的营养素,基本上都靠饮食来获取。如果长期饮食数量不足或食物量不够好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就会导致营养不良。但是,饮食过饱也不是良好的饮食习惯,高血压病患者更忌长期饱食。
每餐饮食过饱,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相应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血压升高。饱食还会使胃肠的负担加重,使消化液供应不足,甚至会引起消化不良。
同时,长期饱食,摄入的营养量超过机体的需要量,不但会有多余的脂肪贮存在体内,而且多余的糖和蛋白质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贮存的这些脂肪大多分布在皮下、肝脏、腹壁以及腹腔内的大网膜和肠系膜上,会造成腹压增高、腹壁肌肉松驰、腹部向外突出。脂肪过剩一方面会引起肥胖。另一方面导致走路困难,而且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气喘。这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都极为不利。
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应该在有利于降低血压的基础上,科学控制饮食数量和质量,最好是少食多餐,切忌饮食过饱。
在这里特别提示的是,高血压病患者一定要控制早餐进食量,特别是在天气寒冷或雾雪天,气压低、湿度大,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呼吸道等疾病者吸入湿冷空气,会引起血管收缩,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咳嗽、心慌不适等症状,甚至会诱发气喘、心绞痛、脑出血等。所以早餐的数量要适可而止,质量高一些,不至于过饱而又有充足的能量,抵御低气压、雪、雾的寒冷。
脂肪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和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而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更是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在烹调时不应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而尽量多采用植物油。
日常食用的植物油有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均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人的“康复油”。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进入人体后,变成二十二碳脂肪酸,该物质是合成前列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是前列腺素前体。研究表明,前列腺素除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外,还能防止血液凝固,预防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此外,不饱和脂肪酸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可调整胆固醇代谢,促进胆固醇氧化,生成胆酸,并进一步与胆固醇结合成不饱合脂肪酸胆固醇酯,增加血液胆固醇的代谢。
另外,植物油中的维生素E还有延长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也可以预防脑血栓;所含的大量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弹性、预防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高血压病患者为了防止动脉硬化逐渐加重及其并发症发生,平时烹调应注意选择植物油,少用动物油。
不过,植物油虽然对人体有益,但是摄入过多也会对高血压病患者产生负面影响。毕竟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热量。研究表明,1克植物性脂肪可产生9千卡热量。热量增加,体内脂肪分解自然减少,体重便会逐渐增加。此外,植物油的食用并不能使血中原有胆固醇降低,反而会使胆结石的患病率比吃普通食物者高,因此,过多的摄入植物油对高血压病患者也无益处。高血压病患者宜常食植物油,但同时必须控制食用量。
盐和味精是日常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品,适量使用能令菜肴味道更加鲜美,但经调查发现,盐的过量摄入与高血压病的病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盐进入人体后,会被分解成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如果人体脏腑机能运作正常,多余的钠离子就会通过肾脏排除体外,保持人体内水钠代谢的平衡。然而,由于高血压病患者肾脏功能较弱,如果盐分的摄入量超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就会造成钠离子的大量囤积,使细胞内液的水分向细胞外渗透,增加回心血量以及心脏的血液输出量,会导致血压升高。
而味精的成分中有10%~40%为氯化钠,它在人体中的作用与盐极为相似,过量食用同样会导致人体内的钠离子含量增加,加重高血压病病情。
因此,高血压病患者需要控制盐和味精的摄入,不能为了追求菜肴的味道而忽视了自身的健康。
醋不仅是一味调味品,还具有预防改善高血压的作用。根据日本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血压病患者每天饮用15~30毫升苹果醋,八周后血压就比未饮用醋饮料的人降了15~30毫米汞柱。为什么喝醋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中医认为,醋味酸、甘,性平。归胃、肝经,在我国传统的食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开胃消食
醋具有刺激食欲、开胃消食的作用。适量饮用可以调节食欲,刺激胃酸分泌,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改善心脏供血,减少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血压升高现象。不过,胃酸过多者不宜多食用醋。
2预防高血压
经过研究发现,醋具有降低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作用。因为醋中含有的皂素,能使血管壁上附着的脂肪溶解并排出,起到软化血管,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此外,水果醋中富含的矿物质钾,可以促进机体排钠,防止因肾脏毒素沉积造成的血压升高。
3有助钙的摄取
在日常烹调中,醋可以使骨头中的钙质更快地溶解,以利于身体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人体中钙离子的含量,对高血压的防治起到帮助。
4不良食醋方法
虽然醋对防治高血压有着众多好处,但如果不注意食用方法,非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导致血压升高。
(1)喝醋减肥
喝果醋、吃醋泡黄豆减肥的方法都曾风靡一时,支持这种方法的人认为,醋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可以防止脂肪堆积,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
于是,很多患有肥胖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就开始使用这些方法试图减轻体重、降低血压。但是营养师认为,如果希望通过喝醋、吃醋泡黄豆轻松减肥,那一定是要以果醋代餐或以米醋泡黄豆代替其他高热量的零食,而不能进食其他食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减少热量摄入、减肥瘦体的目的。
但是,长期使用这两种减肥方法会导致身体营养失调,使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加重心、脑、肾负担,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引起血压升高,严重的还会诱发各种高血压病并发症。
此外,由于大多数果醋饮料在制作过程中为了提高口感,添加了大量果糖,过量饮用后不但不能起到控制热量摄入的作用,还会使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结果往往是减肥不成反增肥,这对高血压病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空腹喝醋
空腹喝醋会对胃产生强烈地刺激,致使胃酸分泌过多,极易发生胃胀、胃酸、胃痛等症状。因此,喝醋前一定要吃一点东西,这样才能帮助消化而不至于刺激肠胃。除此之外,高血压病患者还应掌握好喝醋的时间。人体经过一上午的劳作后,会产生大量乳酸,情绪也比较焦躁,此时喝醋有助于提高氧气代谢率,清除体内沉积的乳酸,起到消除疲劳、改善症状的作用。
茶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喝茶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更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
茶叶含有茶碱、茶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P、B族维生素、咖啡碱等,具有兴奋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韧性与弹性等作用。研究发现,茶多酚可以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维生素C不但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而且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及渗透能力;维生素P能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茶叶中的茶碱能扩张血管,对降血压也有利;茶叶还具有利尿排钠作用,也有利于血压的下降,所以说,饮茶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高血压病患者应该适量饮用。
但是,喝茶可不是张口就喝那么简单,这也是有讲究的,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健康。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饮茶时更是有很多讲究。
由于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如果饭后就饮茶,鞣酸可能会与食物中某些微量元素结合,影响吸收,时间长了可能会造成体内这些元素缺乏。茶越浓,越容易降低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这也是爱喝浓茶的人易发生某些元素缺乏的原因所在。人在进食后0.5~1小时,食物中的大部分微量元素已经吸收完毕,这时再饮茶就没有干扰吸收的情况出现了,此时是最合适饮茶的。
茶叶中含有咖啡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人体饮用茶之后能使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不过如果饮用的茶水不浓,这种影响是很小的。但是,如果饮用的茶水过浓,就可引起这些副作用,对高血压病患者来说是很不利的。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可以适当喝茶,但应避免喝浓茶。
另外,茶叶中存在物质也会和药物或元素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产生毒副用。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禁或避开饮茶时间。由此可知,高血压病患者应该适量饮茶,但是更应该学会怎样饮茶,这样才能有益于血压的降低。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肥胖者都患有高血压病,但是肥胖确实与高血压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对高血压病的防治过程中,减肥一直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对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于是节食就成了一个最常被使用的方法。然而,盲目节食不但能减肥,反而会导致体重增加,并引发其他疾病。
单纯的节食在刚开始的时候的确可使人变瘦,但是当摄入的热量长期达不到机体正常工作的需要时,身体就会动用人体内储备的脂肪以及蛋白质进行分解供能,同时还会通过降低新陈代谢、减少热量消耗来适应这种热量摄入不足带来的影响。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基础代谢被降低,致使热量在体内堆积,不但没能瘦身,还会比以前更加肥胖。
此外,过度节食还会使身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摄入量严重不足,长此以往,不但高血压病不会得到控制,还会出现脱发、厌食、骨质疏松、贫血、女性子宫脱落、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另外,由于热量供给不足,微量元素缺乏,还会引起交感神经亢进以及心肌细胞纤维萎缩,从而诱发心律不齐引发并发症,甚至猝死。
因此,高血压病及肥胖患者应该有节制的饮食,即有选择性地减少过量的富含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等食物的摄入量,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并应通过增加适量运动提高瘦身减肥的效果。
远离不健康食物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讲,有以下几类食物是不利于病情的,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
1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
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原则之一就是严格控制热能摄入量。而动物类食品内正含有可以转化为热能的大量动物性脂肪,而且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研究发现,膳食中饱和脂肪酸会严重影响血压,尤其是明显地影响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究其原因,医学界认为主要与饱和脂肪酸增加血液黏滞度引起或者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同时,长期食用胆固醇高的动物性食物,如动物内脏、脑髓、肥肉、贝类、乌贼鱼、动物脂肪等,可引起高脂血症,促使脂质沉积,加重高血压。
当然,少吃并不是不吃动物类食品。也有一些对降低血压有益,比如鱼类。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量,从而降低血压。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每周进食2~3次鱼类蛋白质。此外,也可以少量选用鸡肉、鸡蛋清、猪瘦肉等动物蛋白。
2高嘌呤类食物
嘌呤是核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它在人体内会被氧化成为尿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当人体摄入过多含高嘌呤的食物时,就会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增加肾脏负担,长此以往会使肾脏受到严重的损害。
而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肾脏功能通常比常人弱,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尿酸排出的障碍,也增加了高尿酸血症、中风和冠心病的病发率。此外,当肾脏无法将过量的尿酸排出体外时,它们就会在关节的软骨和肾脏处沉积,引发痛风和肾结石。
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必须在日常饮食中控制对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量。而了解日常饮食中食物的嘌呤含量,能更好的帮助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食材的选择,避免嘌呤摄入过多导致的血压升高。
日常常见的高嘌呤食物有:动物的内脏和骨髓、鱼虾贝类、肉类(包括肉汤、肉馅)、腌制食品、罐头食品、豆类及其制品。含嘌呤很少的食物有: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等。
嘌呤物质不仅仅存在于食材中,不当的烹调方式也会使食物中的嘌呤物质成倍增加。比如深受人们喜爱的火锅,在涮、煮的过程中由于一直使用同一汤底,所有涮食食材的营养成分都会溶解在其中。在加上羊肉、牛肉、鸡蛋、粉丝、蔬菜、土豆、虾、蟹肉等火锅常见菜品中嘌呤含量都相对较高,因此随着时间的延长,锅底中溶解的嘌呤物质也会不断增加,而人对嘌呤的摄入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成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