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失眠自我康复全书
7177600000006

第6章 你的睡眠正常吗(2)

很多人对于睡眠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如习惯在固定的房间或者卧室中入睡,更换环境或环境有变化就会睡不着。特别是适应能力较差的老人和小孩。

另外,对于有失眠倾向的人而言,噪音、强光等一些不良条件都会影响他们的睡眠。

2经常熬夜

熬夜会产生惯性,在经常熬夜的人群当中,总是出现失眠者。因为如果一连熬夜几个晚上,大脑神经在夜间就会出现持续兴奋的状态,即使想睡也难以睡着。

3用脑过度

很累就会很容易入睡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对于青壮年人来说,一时的用脑过度,比如晚间伏案工作或者整天思考,就很容易造成失眠;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体力过多消耗造成机体异常疲惫,反而不能安然入睡。

4钙质缺失

一旦身体缺乏某些必需的营养元素(如钙),也会导致晚上睡不着。研究发现,人体99%的钙都存在于骨骼及牙齿当中,还有剩下的1%的钙以结合或游离的状态存在于人体各处的软组织、血液和细胞外液中。专家指出,人体缺钙就会影响大脑神经元正常的代谢功能,一旦代谢功能出现问题,大脑皮层就会处于持续兴奋的状态,从而导致失眠。

5其他原因

在中医学当中,心肝火旺型的人也容易失眠,这样的体质常是由于烦闷恼怒而生,这种症状常常出现在更年期女性人群当中。

失眠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偶尔出现睡眠障碍时,我们应当尽量放轻松,找出原因重拾健康睡眠。

赖床象征着失眠

对于很多平时睡不饱的上班族而言,到了节假日美美地睡上一次懒觉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他们认为一周两次的懒觉就能够让精力恢复充沛。

但实际上,睡懒觉并不是一种健康的补眠方式,从医学上来说,并不是睡得越久就能提高精神状态的。对于成年人而言,一般情况下优质睡眠8个小时左右就已经足够了,超过8个小时的睡眠很容易因为长时间赖床而诱发失眠,如果赖床习惯养成,就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对于一些赖床形成习惯

的人来说,他们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失眠症的表现。例如,有些人习惯在节假日的清晨蒙头大睡,如果是七天长假的话,这样的懒觉一旦形成习惯,那么平时的起居习惯就会被打破,会导致此后的睡眠时间没有规律,于是到了平时的睡眠时间根本无法入睡。

在国际医学会公布的睡眠障碍国际通行的分类标准中,除了人们熟知的失眠病症、打呼噜之外,“赖床”也首次被纳入了睡眠障碍的范畴中。

长期赖床很容易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睡眠障碍在现代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它也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睡眠不足,包括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和继睡困难;第二类,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赖床”,在临床医疗上又被称为发作性睡眠;第三类是指不正确的睡眠形式,如打呼噜、呼吸暂停、梦惊、惊跳、梦游和莫名其妙的夜醒等。睡眠障碍不只是睡眠状况不佳,还会影响消化、血压、呼吸等五脏六腑的功能,而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又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长期赖床是一种对生活会产生很不好影响的生活习惯,不仅会诱发失眠,也会给身体机能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再缺觉,赖床也不可取。平时保持充足睡眠最重要,最好是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早睡早起,这样才是解决睡眠问题的根本法宝。

哪些因素会引起失眠变化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失眠与多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概括地说,以不同的因素作为前提,失眠的程度将会因此有所减轻或加重。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引起失眠变化呢?大体上讲可包括下面四种。

1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是指睡眠环境突然改变、周围环境比较嘈杂、卧室温度调节不当、倒时差、昼夜倒班等;或者生活及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令人伤感或使人精神紧张的事件,如离异、丧偶、失业、失恋、临近考试等。短时性失眠和一过性失眠(又称临时性失眠,是一种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的睡眠障碍)大多由于外界因素而引起。

2药物因素

服用中枢兴奋类药物(如减肥药苯丙胺等)将导致失眠。晚间饮用茶、咖啡、可乐,这些饮料可引起失眠,因为它们的成分中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碱。另外,酒精也会导致人的睡眠结构混乱,使睡眠变浅,一旦戒酒便会因所谓的“戒断反应”而造成失眠。还有,长期服用安眠药,若一下子停掉,也会出现噩梦频繁和跟戒酒类似的戒断反应。

3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决定人们能否熟睡的关键,如果身体有疾病,就很容易出现睡眠问题。例如,经常半夜醒来,可能是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呼吸不顺畅自然就容易被动醒来。有骨痛、背痛问题的人,如果睡卧时压着患处,也会无法熟睡。当人们着凉、感冒的时候,睡觉时也会觉得一点都不安稳,其实那是因为疾病让患者身体内的生物酶变得活跃,促使人们的整体神经兴奋起来,大脑同样处于亢奋状态从而引起失眠。常见的身体疾病因素包括夜间肌阵挛综合征、关节炎、心脏病、肾病、肠胃病、溃疡病、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会使晚上睡眠的质量变差。

此外,气血不足、身体虚弱、胃不舒服、五脏六腑不协调,这些都会造成失眠。

4心理因素

如焦虑、不安、烦躁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会成为阻碍入眠的重要原因。生活中遭受到的打击,工作与学习形成的压力,未遂意愿带来的失望等,也会令人体的神经系统出现功能异常,大脑产生功能障碍,从而难以摆脱失眠。

失眠需要看医生吗

失眠会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经调查发现,有大约四成的患者在平时,特别是职业活动中感受到“失眠之苦”。尽管饱受失眠之苦,但绝大部分失眠患者并没有因此去就医,73%的失眠患者从未服用过药物或通过其他缓解方法来改善睡眠。

是否需要借助医生来治疗失眠,首先可以进行失眠的自我评估,确定自己早上是否醒得过早?是否经常难以入睡?早上醒来是否总会觉得很疲劳?如果经常在夜间觉醒,醒后能否很快再次入睡?假如缺少睡眠,是否会影响你白天的工作(如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弱)和情绪(感觉紧张、烦躁、抑郁等)?假设上述回答中有多于或等于2个“是”的,而对第4个问题的回答为“不是”,就证明确实有看医生的必要了。

其实,许多人几乎都有过一过性失眠的体验,比如因外出换了环境、得了急性病、倒班工作,或是服用了咖啡因等兴奋神经的物质之后,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可以不必太在意,也可以选择按需使用某一种安眠药。但假如偶然的紧张或情感刺激后造成的失眠持续超过3周,若不能获得及时的治疗,非常容易衍变为慢性失眠症。此时,患者自己不能滥用治疗失眠的药物或保健品,务必要看医生弄清病因。因为失眠的状况会严重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如五脏六腑“出故障”,更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此时,及时就医并采取医疗措施,才是上上之策。有关神经内科专家也曾说过,在出现长时间的失眠后,一定要到医院就诊,这不但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也能防止由于长期失眠可能导致的各种病症。

此外,如有条件还可以适当采取辅助措施帮助睡眠,如调整生物钟,在睡前通过听舒缓音乐等放松情绪,睡前热水泡澡或泡脚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帮助睡眠,又或者刻意采取一定的外力措施,如在卧室里放刺激睡眠的环境音乐——像雨声、雨林里的蛙叫声等让人心平气和的大自然的声音,或者点薰衣草等帮助安抚情绪的精油来制造睡眠氛围。而不要擅自采取服用安眠药等激烈手段,这样可能会使失眠状态更加恶化。

失眠患者有哪些心理表现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是习惯的问题。很多人在入睡之前会习惯性的想心事,然后就睡不着了。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失眠症的表现,这种病症的表现多为入睡困难,平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而睡前精神却高度亢奋,导致这种症状出现的心理原因就是心理障碍,这种障碍的发生大部分为情绪上的变化所致。下面我们就详细讨论一下失眠患者在产生这种心理障碍时都有哪些心理表现。

1睡前焦虑

有些人在入睡之前就会开始担心,害怕失眠,所以在入睡的时候就不敢放松心情,久而久之,这样的焦虑惯性就会导致人体的大脑皮层内的高级神经长期处于一个兴奋与抑制的反复过程当中。其实人在白天当中,脑细胞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当忙碌一天之后脑细胞就会需要休整,进入自动抑制状态而进入睡眠。当脑细胞休息一夜后,又会随着人的清醒自然转为清醒。人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与抑制度是相互协调的,会在人体内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

这样的人往往都有着“怕失眠,想入睡”的心理,但是本意越是想睡却越会失眠,因为“怕失眠,想入睡”这种情绪本身就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你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就更容易失眠。

2噩梦影响睡眠

很多失眠患者很担心睡眠中会做噩梦,他们认为做梦就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是非常错误的。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潜意识运动的方式,而且还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人有可能重演白天的经历,也有可能将人的潜意识在梦中上演。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恰恰有害的却是人们认为“做梦有害”的想法,一旦做梦就会给自己添加心理压力,产生心理负担。

3不良情绪导致失眠

很多人在睡眠前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一般来说都是受到白天的不良情绪影响的。例如,情绪上的消极,会在睡前使人们出现焦躁、懊恼、沮丧等情绪,进而促使思想上反复波动,导致人们无法睡眠。

很多人失眠是因为睡前心理所致,所以,失眠症患者很重要的事情是在睡前要稳定好心态,全身心的放松,唯有如此才能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当然,如果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的话,建议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从根本上治疗失眠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