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来的108种可能
7176500000097

第97章 新农村畅想

新农村的建设,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最关注的事情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世纪50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试验虽然失败了,但确也映射出一个了不起的人类共同梦想。

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的科幻作家们也都对将要建成的新农村作出过描述。回头来看,也很让人肃然起敬。一个叫严远闻的人设想,电气火车可以直通公社,农民住在塑料楼房里,公共食堂里没有炉灶,只有一台大机器,一按电钮就能变出食物来。农民驾驶着有两只小翅膀的小汽车自由飞翔。农民养猪,一只小猪三个月可长到2500多千克,大奶牛的乳房一直拖到地上,水库里的鱼有一人多大,捕鱼要用起重机。

迟叔昌则预言新农村是一座五彩斑斓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其实是由高粱树、白菜树、小麦树等等组成的大山。农民用人工放射性辐射和化学物质,引导植物发生突变,使它们朝人民需要的方向成长。显然,早在50年代,农民们便意识到了耕地减少的危险,而使用金字塔的形式,把中国农业从平面改为立体,农作物产量的增长就不是一倍两倍了,而是十几倍。未来的中国大地上,尽是金字塔。

另一位叫肖建亨的作家预言,2000年,中国的蔬菜全在工厂里面生产。传送带上装满乌黑的泥土,两边有铁手搅拌,有喷嘴往上面喷肥,还有自动播种机播种。经过人工催芽,一分钟后,就长出了白菜秧。随后,又经过几个步骤,就成半人高的大白菜了。最后用飞机送到全国各地。单是大白菜,一个工厂一天生产几万千克。还有一位鲁克先生认为,未来中国农民养的鸡,都是鸵鸟和鸡杂交的鸵鸡,只只有鸵鸟那么大,一天能生三个蛋,农民彻底解决了收入问题。农民还培育了水稻新品种,结出的谷粒有鸡蛋那么大。

其他的设想还包括:中国很快就能够实现人工造雨、人工消雾、消冰雹,并且消灭台风和暴雨,从而确保农业大面积丰收。中国还要把新农村建到月球上,由于重力的缘故,那里的庄稼长得比地球上的大得多,一个红萝卜就有枣树那么高。

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人看来,未来的新农村,不会有看病难的问题。千乡万村会流行一种类似机器人的检索式自动诊疗机,它自动而热情地为农民看病。作家刘兴诗说:“如果再派个医生去替换它,也许老乡们还会不答应呢。”

在50年代,上述的预言,在中国的科幻作品中,是极为普遍的,而那时的科幻作品,往往是往实了去写的,就像是笃定要成为现实的科学报告。奇怪的是,在改革开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关未来新农村的描述反而少了。我们能够看到的,有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里面写道:鸡蛋有小西瓜那么大,全是蛋白,没有蛋黄。农场一个月收一次苹果,半个月收一次甘蔗,十天收一次白菜、菠菜……其实《小灵通漫游未来》也是在60年代成稿的。另外还有一个人预言,为保障生态平衡,中国的牧民将会饲养一种不吃草的“绿羊”。原来,羊毛中被人为地加入了叶绿素,羊儿就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维持自己的生长。

半个多世纪过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看到科幻小说中描写的成真。据报道,到2005年,全国仍有167个乡、近5万个村不通公路;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中低产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5%左右;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2︰1;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3.22︰1……不过,最近,又有主流媒体说:中国离建成新农村不远啦!这又是科幻吗?我觉得,对于未来的中国新农村,我们要怀有乐观的信心。科幻一定会成真!